地球為何有個液態外核?而內核又是固態?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更準確的說,地球有一個固態內核和液體外核,然後才是下地幔,這裡就有兩個問題:我們沒打穿地球,我們是如何知道地核的構成的。

首頁 科技論 地球為何有個液態外核?而內核又是固態?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2020-07-27  科技論 原標題:地球為何有個液態外核?而內核又是固態?為什麼裡面先冷卻 更準確的說,地球有一個固態內核和液體外核,然後才是下地幔,這裡就有兩個問題:我們沒打穿地球,我們是如何知道地核的構成的?還有再整個核心中為何內核先冷卻了,而外核還是液態?正好與我們的常識相反。

今天我們就解決這兩個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地球的地質分層是如何形成的? 看看上圖,我們的地球家園,你會發現超過70%的表面被水覆蓋。

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為什麼,因為地球水多唄!而且水的密度小,海洋就漂浮在岩石和泥土之上,構成了我們所知的地球表面構造。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浮力的概念:密度越小的物體上升到密度越大的物體之上,而密度越大的物體則下沉到水底,浮力概念不僅僅可以來解釋水所表現的上升和下降。

同樣的原理也可以解釋地球整個的地質分層!例如:為什麼氦氣球從大氣中升起,為什麼大氣在海洋之上,為什麼冰可以漂浮在海面,石頭可以沉入海底,而海洋又在陸地之上等等....!看下圖:圖片文子其實已經簡單的說了,我們是如何給地球分層的,後面我們還會講到! 下圖說明:地球上密度最小的部分是大氣,漂浮在海洋之上,海洋又漂浮在地殼之上,地殼位於密度更大的地幔之上,地幔本身無法下沉到地球密度最大的部分:地核,其實就是密度最大的物質在不停的沉降! 現在我們應該能想到地球最穩定的狀態是什麼?應該就像一個洋蔥那樣一層一層的,最密集的元素都在地球的中心,由內到外的每一層逐漸由密度較小的元素組成。

事實上,地球上發生的每一次地震實際上都是地球向理想狀態再不停的邁進。

以上的說法不僅解釋了地球的結構,還可以解釋所有行星的結構。

那麼構成地球最初的元素是從哪裡來的 在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吧!當時的宇宙幾乎只有氫和少量的氦。

所有較重的元素都是在後來形成的恆星中產生的,只有當這些恆星死亡時,它所加工的重元素會被重新拋回到宇宙中,從而形成新一代的恆星。

但是這一次,所有新元素的混合物,不僅僅是氫和氦,還有碳、氮、氧、矽、鎂、硫、鐵等等,不僅形成了新的恆星,而且形成了圍繞恆星的原行星盤。

新形成的恆星會優先將較輕的元素推到太陽系的外部,而引力和物質分布的不均勻則會導致行星盤不穩定,局部在引力作用下坍縮並形成行星。

就以我們太陽係為例,太陽系最深處的四顆行星是太陽系中密度最大的四顆行星,其中水星由密度最大的元素組成。

但是外行星,由於質量更大,離太陽更遠,因此受到的輻射更少,它們能捕獲大量的輕元素,並形成氣態巨星。

這些星球中的每一個,都和地球一樣,總體上最密集的元素都集中在核心,較輕的元素在核心周圍逐漸形成密度越來越小的分層。

鐵是超新星以外的恆星能聚變到最穩定、最重的元素,也是地核中最豐富的元素。

(超新星爆發後會產生少量的重元素,其實是中子星碰撞,我有篇文章專門提到了重元素的產生,可以翻閱下)但令我們覺得奇怪的是,在固體內核和固體地幔之間,有一層2000多公里厚的液體層:地球的外核,而且這個巨大的液體層占地球質量的30%! 這時你可能會想,內核都冷卻了,外核居然沒冷卻,冷卻不應該是從外向內嗎?而且我們又沒有打穿地球,怎麼會知道有液態內核的?下面就說這些問題: 地震產生的地震波是如何告訴我們地球內部的構造的 地震中產生的地震波有兩種: 壓縮波,也就是我們所知的p波,它的工作原理就像脈衝穿過彈簧一樣 二次橫波,被稱為S波,就像海面上的波浪一樣。

世界各地的地震監測站都能有效的探測到P波和s波,上圖中可以看到s波不會穿過液體,而P波雖然穿過液體,但它們會發生折射! 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地球有一個液態的外核,一個固態的外地幔,和一個固態的內核!這就是為什麼地球的核心有最重、密度最大的元素,而我們知道它的外核有一層液體。

但是地球外核為什麼是液態的呢? 和所有其他元素一樣,鐵是固體、液體、氣體還是「其他」形態取決於鐵的壓力和溫度。

但是,鐵要比我們熟悉的許多元素複雜得多。

鐵可以呈現出多種晶體固相,我們一直深入到地心,那裡的壓強是海平面的幾百萬倍。

對於這樣的超壓,我們就需要知道鐵在超高壓下的相圖!這個科學家其實早就對鐵研究過了,這些都不是我們操心的事! 這張圖顯示的壓力高達120GPa,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的大氣壓只有0.0001GPa,而我們的核心承受著330-360Gpa的壓力! 在360Gpa的高壓下,鐵的熔化需要極高的溫度,相當於太陽表面的溫度。

然而,相同的溫度,在較低的壓力下,鐵很容易保持液態,而在較高的壓力下,鐵會形成固體。

這對地球的地核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冷卻,其內部溫度下降,而其壓力保持不變。

換句話說,當地球最初形成的時候,很可能整個地核都是液態的,但隨著地核持續冷卻,所以地核就從內部開始變為固態!我們都知道固體比液體密度高,體積更小,地球內核的縮小會導致地球會輕微收縮!這又會造成什麼結果呢? 沒錯,就是地震!所以地球核心的外核是液態的,因為地核溫度足夠高,在外核壓力低的地方就可以熔化鐵。

如果我們展望未來,地球的地核完全冷卻為固態,會發生什麼?已經有前車之鑑了,我看可以看看水星! 因為水星很小,所以水星核心冷卻的速度很快,並且由於核心的冷卻,水星表面產生了長達數百公里的大裂縫! 那麼,現在在問:為什麼地球有一個液態內核呢?因為它還沒有完全冷卻!我們所感覺到的每一次地震,都是地球向著理想狀態,內核冷卻又邁進了一步。

不過這個速度很慢很慢,慢到足以把太陽熬成紅巨星! 文章來源:https://twgreatdaily.com/04Lij3MBd4Bm1__YvEp3.html 貝塔智能攜手北京人定湖公園打造北京首批「全齡友好」公園 2022-02-18 京瓷連續2年榮登CDP「應對氣候變化最高評級A名單」 2022-02-16 Omniverse開啟無限可能助力3D創作如虎添翼 2022-02-15 新規提醒:禮讓行人,行人不走,我不走!直接就扣3分罰款200元! 2020-08-14 27萬提了輛別克昂科威S,開了5870公里後,車主只想說一句話 2020-08-14 開完別克昂科威S,再換到雪佛蘭開拓者上,差距一目了然 2020-08-14 手握30萬,豐田漢蘭達和福特探險者哪個好?對比後就知道 2020-08-14 開完大眾探岳,再換到別克昂科威,老司機:對比後差距一目了然 2020-08-14 32萬沒要奧迪Q5L卻提了謳歌RDX,2個月後,車主憋一肚子話要說 2020-08-14 240萬提了輛新款賓利添越,開了3250公里,司機一肚子話要說 2020-08-14 豐田卡羅拉和日產軒逸差距有多大?對比後立見高下 2020-08-14 雷克薩斯ES:現代的優雅就要豪華舒適和效率 2020-08-14 如何擁有「經典硬派」越野車:只需要一輛全新吉姆尼 2020-08-14 奔馳烏尼莫克RUTHMANN:最大的賽車運輸卡車 2020-08-14 雷克薩斯RX:低調沉穩的豪華SUV不一定是劣勢 2020-08-14 十萬塊極智SUV有顏又有勁,星途LX廣州首測 2020-08-14 勞動者須知,公司存在這5種扣除員工的工資行為是違法的! 2020-08-14 為何豪車不怕違章,看完後,感覺其實交警也很難做 2020-08-12 為啥高速不設路燈,是經費問題還是安全考慮? 2020-08-12 領導是否把你當自己人,看這3點就知道了 2020-08-12 不加班的員工就不是好員工?未必! 2020-08-12 心理測試:三款旗袍,哪一款最有女人味?測你的顏值巔峰在幾歲 2020-08-04 心理測試:三種腳趾,哪一種最像你?測你一輩子是富貴命還是窮命 2020-08-04 心理測試:三種青菜,吃火鍋必吃哪一種?測你將來有多少存款 2020-08-0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