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室女性婚姻之研究--以后妃、公主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四)皇室聯姻的對象集中於勳舊功臣世家--強化上層階級對皇室向心力。

最終總結:皇后與公主的婚姻全由政治力作為決定的依據,經由閱選秀女制度進入後宮的后妃,受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42.206)您好!臺灣時間:2022/06/2218:16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孟惠研究生(外文):CHENMENG-HUI論文名稱:清代皇室女性婚姻之研究--以后妃、公主為例指導教授:古鴻廷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東海大學系所名稱:歷史學系學門:人文學門學類:歷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7畢業學年度:95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85中文關鍵詞:清代、婚姻、女性、后妃、公主相關次數: 被引用:2點閱:1977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4 婚姻,為人類的繁衍提供契約化的保障,也是構成家族、社會的主要條件之一,婚姻的背後,也通常伴隨著利益、權力的交換或結合,所以自古以來,婚姻常與政治產生許多的連結。

上至一國之君、達官貴人,下至升斗小民、販夫走卒,既得利益者想保有或擴大其利益,無得利者想成為既得利益者的一份子,基於種種因素的考量,婚姻似乎是最好的媒介,兩家、兩族,甚或兩國聯姻,所帶來的影響甚鉅。

女性,在傳統價值觀下,她們婚姻的時間、對象,通常並非自身做主決定,而是取決於父母之命。

尤其是皇室的女性成員,其婚姻的支配權,幾乎全由統治者所操縱,或出於安撫,或出於攏絡,或出於獎勵另一個家族、集團、勢力,甚至是另一個民族,而有「和親」、「下嫁」之說;皇室的女性成員,只能聽從君王的意願安排,作為婚姻網絡的基礎點,婚姻通常多少帶有政治色彩。

以帝王為中心,透過婚姻關係,產生后妃、皇子、公主等所組成的皇室家庭,向來都是萬民矚目的焦點,在坊間,流傳著的稗官野史,著墨於皇室軼事不在少數,而皇室家庭亦為各代史家、學者們所重視,並加以研究。

歷朝各代,經由婚姻關係建立起龐大的網絡集團,或權傾一時,更甚者,或可左右當朝政治的走向,只要長期由外戚勢力在朝政運作上起作用,皇權即相對受到壓抑。

將焦點放在距離現代,時間最近、最後的君主統治王朝—清朝,清朝在建國之初,太祖於萬曆十一年(1583)以「遺甲十三副起兵」,至世祖順治元年(1644)九月定都北京,正式定鼎中原,期間共六十一年,二代經營,於世祖時開花結果;在短時間內,便由邊陲地區的游獵民族部落體制政權,發展而為具有能力統治相對多數的漢民族的君主統治政權,並同時開啟其後長達二世紀的統治。

清朝統治政權成功的因素,除沿用部分前朝舊制外,統治者們制定出許多不同於以往歷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其中不僅保留原始部落政權習俗慣例,並以其為基調加以更易變通,有效管理約束廣土眾民,具有許多特殊性與獨有性,值得探討及研究。

而且許多文書、檔案、制度,相較於前代,被大量、完整地保存下來,為研究者提供重新建構當代輪廓重要且強力的佐證。

清朝統治政權的建立者為滿族,在地理上與蒙古遊牧民族部分相鄰。

二大民族非但沒有因為相互爭雄,導致兩敗俱傷,反而相結合成為滿蒙貴族統治聯盟,婚姻網絡在此種聯盟之下究竟起了多少作用,以致於在清太祖、太宗經營時期,不斷以婚姻來加強彼此結盟的穩固性,還出現「北不斷親」之國策,且在蒙古完全成為清朝的藩部屬臣後,依然有皇室公主下嫁藩部王公,蒙籍女子選入後宮為后妃,終清之世,無斷親之例。

另外還可以觀察到的一點是,清太祖在逐漸擴張其勢力範圍時,一方面採取招徠部眾,妻以親女或宗女的方式,藉以穩固與新歸附部落長間的關係;另一方面各個率眾來歸的部落長,也會將其親女獻予太祖及其子侄為妻,以示投誠聯好之意,說明婚姻網絡在清初統治上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筆者關注的焦點在於,清朝皇室女性成員的婚姻,是否均出於為達到某一政治上的目的而形成婚配?婚姻是否必定伴隨著政治力的介入?介入的程度又為何?婚姻與政治間的關聯性又是如何運作?為此,本文主要針對清朝皇室女性的婚姻狀態,先做一全面性的統計,再深入分析這些婚姻的促成,是否伴隨著政治力介入?而伴隨著婚姻,是否又會產生政治力?亦即研究婚姻與政治的關聯性。

本文的研究主題為《清史稿》后妃傳、公主表中記載的后妃與公主,作為研究的基礎點,亦為主要分析統計的目標。

皇室成員為最上層、最尊貴的一群人,其婚姻也最能觀察出其背後具有的意涵,因此範圍只限定在有位號的后妃及公主,且是在《清史稿》后妃傳及公主表中所記載的后妃與公主,不論及其他諸王、宗室、覺羅之女,或史稿未錄位號之后妃。

清朝自努爾哈齊嫁妹起兵那年(1583)開始,直到宣統皇帝下詔遜位(1911)為止,共計三百二十九年,出現過二十六位皇后,十六位皇貴妃,十一位貴妃,五十四位妃,三十三位嬪,十六位貴人,六位側妃,二十五位庶妃,共計一百八十七位后妃;她們生下八十三位皇女,其中成年受封出嫁的皇女有四十六位,宗室之女以撫養宮中為名而受封出嫁的公主有十二位,共計五十八位成年受封出嫁公主。

一百八十七位后妃,以及五十八位公主,這二百四十五位女性皇室成員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對象,藉由統計分析,來觀察后妃、額駙的出身,歸結各時期婚姻的特點,試圖尋找出這些女性皇室成員的婚姻是否與政治力相連結。

由於史料的闕如,造成只有一百二十一位后妃與五十四位額駙的出身有基本資料可供判別,各佔全部的64.7%與93.1%;但是真正可以藉由史料得知確切家世的,僅有九十六位,比例還不到四成(39.2%)。

一方面是受於史料限制,另一方面將範圍一再縮小,才可由最上層(皇后、皇貴妃、貴妃、額駙等)直接觀察出政治力對婚姻的作用;至於中下階層的妃、嬪、貴人等,只能以基本的生父官銜品級資料,來得知其出身階層,且中下階層的妃嬪多經由閱選秀女制度一途進入皇室,單純憑依統治者個人好惡做決定,政治力對中下階層妃嬪的婚姻並無太大影響力,因此這些妃嬪就不列入重點觀察行列。

皇室婚姻網絡根基於清朝特殊的八旗制度之上,統治者擁有指配其他成員婚姻的最大權力,再配合衍生而出的閱選秀女制度、備指額駙制度,構成所有皇室成員的婚姻網絡。

根據各項統計、分析與論述後,可以得到以下四點結論:(一)三個時期各有不同的婚姻特點--各受政治影響程度不一。

(二)成為后妃的三大途徑--初婚對象、潛邸女子、閱選秀女。

(三)皇室與外藩蒙古間聯姻的轉變及影響--由親近到疏遠與清朝相始終。

(四)皇室聯姻的對象集中於勳舊功臣世家--強化上層階級對皇室向心力。

最終總結:皇后與公主的婚姻全由政治力作為決定的依據,經由閱選秀女制度進入後宮的后妃,受政治力影響較小,潛邸裡的女子更不受政治力所影響。

關於後宮這些女性皇室成員的史料,流傳下來的實在過少,且不知道其真實性有幾分,僅能從其他史料中的蛛絲馬跡去做綜合判斷或佐證,不足的部分也只有在可能的範圍中去推論。

例如在研究的過程中,發覺有許多后妃都是內務府包衣出身(以生父官銜判斷),且大部分都是潛邸女子再成為后妃的;但內務府三旗包衣女子只能入宮充為宮女子,也就是負責服侍其他主位的役使用女子,她們是經由何種途徑成為后妃?只能推論,這些包衣出身的后妃,是在服侍各宮主位時,被統治者或當時尚未分府搬出皇城的皇子所看中,於是納入後宮,或納入服侍皇子的宮女中,等皇子分府後才成為皇子的側福晉、格格,最後才獲得位號成為后妃。

以上是所能想到最有可能的推論,也僅止於是推論,需要再去找出相關的史料來證明,才能證明推論為真;目前為止掌握到的資料中,也僅有一筆資料明顯記載:「宣宗和妃納喇氏嘉慶時以宮女子入侍潛邸。

」或許有更多宮女子是以相同途徑進入後宮為后妃,卻因為缺少史料的佐證,無法進一步再做了解。

本論文只為證明:清朝皇室女性的婚姻並非全為政治婚姻。

雖然公主的婚姻全由政治力所支配,但后妃的婚姻實際被政治力所支配的只有佔26.7%,比例其實不大,這是因為清朝特殊的閱選秀女制度,普遍成為后妃的來源後,政治力介入程度較小所造成。

「閱選秀女制度」是政治力無法影響清朝皇室女性婚姻的主因。

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動機…………………………………………………1第二節研究主題…………………………………………………2第三節研究回顧…………………………………………………5第四節研究方法與章節安排……………………………………16第五節關於文中概念的說明……………………………………17第二章清朝皇室婚姻制度概述………………………………………19第一節指婚………………………………………………………19第二節清朝入關後禮制大備的皇室婚姻—閱選秀女制度……22第三節清朝與外藩蒙古的聯姻淵源及備指額駙制度的產生…36第三章入關前女性皇室成員婚姻與政治之關聯(1583--1643年)…41第一節女性皇室成員婚姻狀況…………………………………42第二節外戚與額駙的出身………………………………………49第三節婚姻與政治間之關聯特徵………………………………55第四節婚姻造就出的大姓氏族…………………………………67第五節結語………………………………………………………69第四章世祖至高宗時期女性皇室成員婚姻與政治之關聯(1644--1795年)………………………………………………77第一節女性皇室成員婚姻狀況…………………………………78第二節外戚與額駙的出身………………………………………90第三節婚姻與政治間之關聯特徵………………………………100第四節婚姻造就出的大姓氏族…………………………………111第五節結語………………………………………………………120第五章仁宗之後女性皇室成員婚姻與政治之關聯(1796--1911年)………………………………………………135第一節女性皇室成員婚姻狀況…………………………………136第二節外戚與額駙的出身………………………………………148第三節婚姻與政治間之關聯特徵………………………………153第四節婚姻造就出的大姓氏族…………………………………158第五節結語………………………………………………………159第六章結論………………………………………………………………167徵引書目……………………………………………………………………175 一、檔案史料1.《后妃傳》,傳稿第701007631、7908、7909、7910、7931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2.《公主表》,傳稿第220000092、093、109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3.《外戚表》,傳稿第220000105、106號,(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館藏)。

4.《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輯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5.《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輯於《文淵閣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4年)。

6.《欽定宗人府則例》,(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7.《欽定理藩院則例》,(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5月)。

8.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譯註,《滿文老檔》,上、下冊,(北京:中華書局出版,1990年3月)。

9.中國歷史大辭典清史卷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清史卷》,上、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1月)。

10.內務府輯,《內務府慶典成案》,(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

11.內務府輯,《欽定宮中現行則例》,(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

12.光緒二十五年石印本,《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4月)。

13.東方學會印,《滿漢大臣列傳》,(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

14.金梁輯,《滿洲祕檔》,清史資料第二輯,開國史料(二)第五冊,(台北:台聯國風出版社印行,1969年1月)。

15.故宮秘笈選粹,《清初內府寫本太祖武皇帝實錄》,(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0年7月)。

16.唐邦治輯,《清皇室四譜》,(台北:明文書局)。

17.秦進才主編,《中國帝王后妃大辭典》,(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18.張爾田撰,《清列朝后妃傳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84年)。

19.清吳振棫撰,《養吉齋叢錄》,輯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清祁韻士撰,《皇朝藩部要略》,輯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1.清昭槤撰,《嘯亭雜錄》,輯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2.清鄂爾泰等編,《八旗通志․初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8年10月)。

23.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編纂,《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1991年10月)。

24.著者不詳,《星源吉慶》,(出版地不詳:學苑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25.趙爾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12月)。

二、專書著作1.上官雲飛,《大清后妃傳奇》,(台北:大旗出版,2006年8月)。

2.上官雲飛,《大清皇權遊戲》,(台北:大旗出版,2006年8月)。

3.古鴻廷,《清代官制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4.何耀彰,《滿清治蒙政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2),(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78年1月)。

5.李中清、郭松義、定宜莊編,《婚姻家庭與人口行為》,(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

6.李中清、郭松義編,《清代皇族人口行為和社會環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

7.李景屏、康國昌著,《大清公主的生死魔咒》,(台北:知本家文化,2007年1月)。

8.杜家驥,《清皇族與國政關係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9.杜家驥,《清朝滿蒙聯姻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10.孟森,《清史講義》,(台北:學人月刊雜誌社,1972年1月)。

11.定宜莊,《滿族的婦女生活與婚姻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月)。

12.徐洪興,《殘陽夕照:清朝興衰啟示錄》,(台北:年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8月)。

13.莊吉發,《故宮檔案述要》,(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3年)。

14.莊吉發,《清史論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15.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8月)。

16.楊珍,《康熙皇帝一家》,〈上〉、〈下〉,全二冊,(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11月)。

17.董家遵著,卞恩才整理,《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18.劉潞,《清代皇權與中外文化--滿漢融合與中西交流的時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1月)。

19.鄭天挺,《清史探微》,(台北:大立出版社,1983年11月)。

20.鄭天挺等編著,《清史》,(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3年11月初版三刷)。

21.賴惠敏,《天潢貴冑—清皇族的階層結構與經濟生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81),(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年6月)。

三、期刊論文1.三田村泰助著,欒成顯、南炳文譯,〈初期滿洲八旗的形成過程〉,《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六卷,明清,頁384-419。

2.于善浦,〈珍妃和珍妃之印〉,《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8月第3期(總第33期),頁65-72。

3.于善浦,〈清宮貴人〉,《歷史檔案》,1994年第4期,頁99-105。

4.王樹卿,〈清代公主〉,《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8月第3期(總第17期),頁31-38。

5.王樹卿,〈清代后妃制度中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2月第1期(總第7期),頁38-46。

6.王樹卿,〈清代的皇權鬥爭〉,《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11月第4期(總第14期),頁65-73。

7.王樹卿,〈清代皇后的冊立〉,《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8月第3期(總第9期),頁40-48。

8.王艷春,〈淺析清代謢陵的特殊群體—國戚舅姨子孫〉,《滿族研究》,1998年第3期,頁44-48。

9.王艷春,〈試析察哈爾汗妻妾風光再嫁的原因〉,《滿族研究》,1999年第3期,頁36-41。

10.左步青,〈康乾盛世的老臣”休致”〉,《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8月第3期(總第17期),頁63-66。

11.札奇斯欽,〈滿洲統治下蒙古神權封建制度的建立〉,《故宮文獻》季刊,第2卷第1期,1970年2月,頁1-18。

12.白鳳岐,〈蒙古民族的傑出女性孝莊文皇后〉,《滿族研究》,2000年第4期,頁69-75。

13.江橋,〈清朝前期宗室人口狀況的初步統計與分析〉,《明清史》月刊,1986年3月,頁55-59。

14.呂士朋,〈清代的理藩院—兼論清代對蒙藏回諸族的統治〉,《東海大學歷史學報》,1977年第1期,頁61-98。

15.何溥瀅,〈溫莊長公主壙志考釋〉,《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2月第1期(總第19期),頁93-96。

16.岑大利,〈清代滿族的喪葬習俗〉,《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11月第4期(總第58期),頁91-94。

17.李海鴻,〈盛世名臣傅恆述論〉,《明清史》月刊,1999年4月,頁67-76。

18.李雲霞,〈從改旗和抬旗看八旗中民族成分的變化〉,《滿族研究》,1999年第3期,頁42-44。

19.李雲霞,〈滿族的婚戀習俗〉,《滿族研究》,2000年第3期,頁54-57。

20.李鳳民,〈和碩公主穆庫什的婚配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5月第2期(總第24期),頁26。

21.李鴻彬,〈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滿族研究》,1998年第2期,頁48-53。

22.李鵬年,〈光緒帝大婚備辦耗用概述〉,《故宮博物院院刊》,1983年5月第2期(總第20期),頁80-86。

23.杜家驥,〈清入關後與科爾沁蒙古聯姻論述〉,《明清論叢》,第二輯,2001年3月,頁126-139。

24.杜家驥,〈清代的宗室封爵及其等級差別的特殊性〉,《滿族研究》,1997年第1期,頁41-45。

25.杜家驥,〈清代皇族與蒙漢貴族聯姻的制度和作用〉,《明清史》月刊,1990年9月,頁41-49。

26.杜家驥,〈清廷與土默特蒙古聯姻述評〉,《1899-1999鄭天挺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2000年6月,頁361-367。

27.杜家驥,〈清朝皇族的宗族制度與宗人管理〉,《第二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3年3月,頁262-275。

28.杜家驥,〈清朝滿族的皇家宗法與其皇位繼承制度〉,《清史研究》,2005年第1期,頁32-46。

29.杜家驥,〈蒙古親王僧格林沁家族與清皇家的世代政治聯姻考述〉,《歷史檔案》,2003年第1期,頁85-88。

30.步青,〈乾隆妃毆斃宮婢案〉,《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8月第3期(總第9期),頁47-48。

31.佟佳江,〈八旗蒙古在清朝的歷史地位〉,《黑龍江民族叢刊》,1999年第3期(總第58期),頁77-78。

32.周軒,〈清代宗室覺羅流放人物述略〉,《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2月第1期(總第63期),頁56-65。

33.周遠廉,〈後金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論〉,《清史論叢》,第二輯,1980年8月,頁244-262。

34.周遠廉,〈關於八旗制度的幾個問題〉,《清史論叢》,第三輯,1982年8月,頁140-154。

35.孟昭信,〈八旗初創期旗制考略〉,《第二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3年3月,頁522-534。

36.定宜莊,〈滿族早期的一夫多妻制及其在清代的遺存〉,《明清史》月刊,1999年1月,頁77-88。

37.定宜莊、胡鴻保,〈清代內務府高佳世家的婚姻圈〉,《清史研究》,2005年第3期,頁25-32。

38.林恩顯,〈清代滿蒙聯姻〉,《中國邊政》,第165期,2006年3月,頁1-16。

39.金元山、戴鴻義,〈試論努爾哈赤、皇太極與科爾沁部的聯姻關係〉,《明清史》月刊,1986年3月,頁39-45。

40.俞炳坤,〈慈禧家世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8月第3期(總第29期),頁127-133。

41.姜念思,〈丹巴多爾濟小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01年1月第1期(總第93期),頁66-71。

42.姜相順,〈清太宗的崇德五宮后妃及其他〉,《故宮博物院院刊》,1987年11月第4期(總第38期),頁67-71。

43.唐英凱,〈從幾件題本看孝莊文皇后的晚年生活〉,《滿族研究》,2000年第3期,頁34-41。

44.徐啟憲,〈清代寶璽略談〉,《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8月第3期(總第69期),頁62-65。

45.徐凱,〈滿洲八旗中高麗士大夫家族〉,《明清論叢》,第一輯,1999年12月,頁338-348。

46.徐凱,〈關於康熙四輔臣的幾個問題〉,《明清史》月刊,1986年6月,頁54-62。

47.徐廣源,〈從孝莊喪儀看康熙破舊務實精神〉,《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11月第4期(總第66期),頁88-89。

48.徐廣源,〈清代陵寢的命名〉,《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2月第1期(總第55期),頁90-96。

49.袁森坡,〈康熙的北部邊防政策與措施〉,《清史論叢》,第四輯,1982年12月,頁179-202。

50.高慶仁、紀桂秀,〈努爾哈赤與東哥格格—兼述建州女真統一海西女真的歷程〉,《滿族研究》,2000年第2期,頁22-34。

51.商鴻逵,〈清代孝莊孝欽兩太后比評〉,《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8月第3期(總第17期),頁23-30。

52.康右銘,〈滿蒙貴族聯盟與清帝國〉,《明清史》月刊,1986年5月,頁47-54。

53.張世芸,〈同治大婚禮儀〉,《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2月第1期(總第55期),頁41-43。

54.曹德全,〈小議”滿族八大姓”〉,《滿族研究》,2003年第2期,頁84-87,96。

55.莊吉發,〈清太祖太宗時期滿蒙聯姻的過程及其意義〉,《清史論集》,(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77-302。

56.郭成康,〈皇太極對漠南蒙古的統治〉,《明清史》月刊,1987年12月,頁36-42。

57.郭成康、劉建新、劉景憲,〈清入關前滿洲八旗的固山額真〉,《清史論叢》,第四輯,1982年12月,頁203-215。

58.郭松義,〈明清兩代詔選”淑女”引起的動亂—由日本史籍記載談起〉,《故宮博物院院刊》,1991年3月第1期(總第51期),頁3-10。

59.郭福祥,〈清代帝后諡法與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后諡冊諡寶〉,《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11月第4期(總第66期),頁69-87。

60.陸可平、程大鯤,〈清代皇族婚姻問題初探〉,《滿族研究》,1996年第2期,頁22-24。

61.陸海英,〈昭陵”舅姨子孫”、”千丁人夫”及”食辛者庫人”簡述〉,《滿族研究》,1996年第4期,頁28-32。

62.陸海英,〈清代福昭二陵陪葬問題綜述〉,《滿族研究》,1996年第1期,頁45-49。

63.單士元,〈關於清宮的秀女和宮女〉,《故宮博物院院刊》,1960年3月總第2期,頁97-103。

64.華立,〈清代的滿蒙聯姻〉,《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6年8月,頁291-307。

65.馮佐哲,〈有關和珅家族與皇室聯姻的幾個問題〉,《故宮博物院院刊》,1987年2月第1期(總第35期),頁11-15。

66.馮佐哲、李尚英,〈清宮上書房和皇子讀書〉,《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11月第4期(總第14期),頁62-63。

67.馮繼欽,〈我國阿爾泰語系諸族的收繼婚述略〉,《龍江社會科學》,1995年第1期(總第28期),頁59-62。

68.楊秀實,〈從”佟半朝”看明末清初的滿漢民族融合〉,《明清史》月刊,1990年7月,頁32-36。

69.楊珍,〈順治親卜陵地與雍正另闢陵區〉,《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11月第4期(總第58期),頁78-85。

70.楊珍,〈董鄂妃的來歷及董鄂妃之死〉,《故宮博物院院刊》,1994年2月第1期(總第63期),頁66-73。

71.楊珍,〈蘇麻喇姑與康熙帝〉,《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2月第1期(總第67期),頁34-41。

72.蜀春,〈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時期家族關係的特點及其演變〉,《明清史》月刊,1986年11月,頁43-50。

73.達力扎布,〈清初”外藩蒙古十三旗”雜考〉,《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第1期(總第72期),頁103-106。

74.趙雲田,〈哲布尊丹巴和清朝對喀爾喀蒙古的統治〉,《清史論叢》,第七輯,1986年10月,頁187-197。

75.趙雲田,〈清代的”備指額駙”制度〉,《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年11月第4期(總第26期),頁28-37。

76.趙維和、沈秀清,〈遼東滿族望族八大姓姓氏探源〉,《滿族研究》,1996年第1期,頁38-44。

77.趙維和、沈澤慧,〈清永陵喜塔拉氏家族史研究—兼論建州右衛王杲的興衰〉,《滿族研究》,2000年第2期,頁35-39。

78.劉小萌,〈清皇室與三藩”額駙”〉,《滿族研究》,2002年第3期,頁14-17。

79.劉桂林,〈孝賢皇后之死及喪葬餘波〉,《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11月第4期(總第14期),頁24-28。

80.劉毅,〈昭西陵與清代帝后喪葬禮俗更易〉,《故宮博物院院刊》,1992年11月第4期(總第58期),頁86-89。

81.劉潞,〈坤寧宮為清帝洞房原因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996年8月第3期(總第73期),頁72-77。

82.劉潞,〈清太祖太宗時滿蒙婚姻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8月第3期(總第69期),頁67-91。

83.劉潞,〈清代皇后冊立與八旗大姓氏族〉,《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年2月第1期(總第75期),頁52-65。

84.劉潞,〈清帝大婚禮的文化詮釋〉,《中國文化研究》,1996年冬之卷(總第14期),頁57-65。

85.劉潞,〈論後金與清初四帝婚姻的政治特點〉,《故宮博物院院刊》,1991年12月第4期(總第54期),頁77-87。

86.鄧慶,〈清初滿族大學士馬齊〉,《滿族研究》,1996年第3期,頁42-45。

87.賴惠敏,〈婦女無知?清代內府旗婦的法律地位〉,《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卷11,2003年12月,頁1-45。

88.閻崇年,〈清太宗后妃之謎〉,《紫禁城》,第129期,頁136-145。

89.閻崇年,〈滿州初期文化滿蒙二元性解析〉,《故宮博物院院刊》,1998年2月第1期(總第79期),頁34-39。

90.韓光輝,〈清代皇族的管理〉,《滿族研究》,2002年第4期,頁83-86。

91.關嘉彔,〈清朝開國勛臣費英東簡論〉,《故宮博物院院刊》,1985年2月第1期(總第27期),頁65-69。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唐傳奇女性傳記研究 2. 從婚姻、嫉妒、性慾看《金瓶梅》中的女性 3. 蘇偉貞小說研究--以女性觀照與眷村題材為主 4. 清代台灣婦女的生活研究 5. 隨園女弟子研究―清代女詩人群體的初步探討 6. 《金瓶梅》女性研究─以婚姻和性慾考察 7. 出走於婚姻的意識∼未婚自助旅行女性之自主性與婚姻態度關係之探討 8. 蕭颯小說中以女性為中心的人倫關係研究 9. 醫師專業生涯與婚姻、家庭之研究─著重女醫師角色之探討 10. 台灣閩南諺語中之女性形象研究 11. 台灣地區婚姻對女性薪資的影響 12. 宿命的情緣─一位重度肢體障礙者之女性配偶敘說研究 13. 《詩經》女性角色及其婚姻研究 14. 婚姻對女性薪資的影響─以台灣勞動婦女為例 15. 清代台灣婚姻禮俗研究   1. 11.札奇斯欽,〈滿洲統治下蒙古神權封建制度的建立〉,《故宮文獻》季刊,第2卷第1期,1970年2月,頁1-18。

2. 3、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之精髓、範疇及整合(上),會計研究月刊,第211期,P.45。

3. 2、吳安妮,2003,平衡計分卡在公務機關實施之探討,研考雙月刊,第27期第5卷,P.45-58。

4. 1、劉坤堂,1993,商店街及形象商圈之推動,空間雜誌,第125期,P.34-41。

5. 14.呂士朋,〈清代的理藩院—兼論清代對蒙藏回諸族的統治〉,《東海大學歷史學報》,1977年第1期,頁61-98。

6. 38.林恩顯,〈清代滿蒙聯姻〉,《中國邊政》,第165期,2006年3月,頁1-16。

7. 87.賴惠敏,〈婦女無知?清代內府旗婦的法律地位〉,《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卷11,2003年12月,頁1-45。

  1. 清代前期的后妃制度 2. 清代宗室婚姻政策研究 3. 明代后妃研究 4. 清代后妃頭飾的淵源與流變 5. 清朝皇子教育研究 6. 清代親王喪葬制度初探─以怡賢親王與醇賢親王為例 7. 《元史》〈后妃傳〉與〈后妃表〉證補 8. 漢唐后妃參政干政研究 9. 漢唐后妃干政──呂后與武后之研究 10. 清初的皇權與侍衛家族 11. 從旗人家譜看清代滿族的宗族制度 12. 明清以來的萬貴妃形象─歷史書寫的考察 13. 皇帝及其包衣奴才:論清代皇權與內務府官僚體制 14. 清代宮廷演劇研究 15. 魏晉南北朝的公主政治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