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觀者對皮克斯動畫之詮釋 以《天外奇蹟》與《玩具總動員3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研究旨在探究21-30歲之受訪觀者對於皮克斯動畫電影《天外奇蹟》(UP)與《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的詮釋,分為三個研究重點,其一,瞭解受訪觀眾對於皮克斯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42.206)您好!臺灣時間:2022/07/2505:52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陳玉珠論文名稱:特定觀者對皮克斯動畫之詮釋─以《天外奇蹟》與《玩具總動員3》為例論文名稱(外文):HowTaiwaneseAudienceInterpretPixar’sAnimationsof“UP”and“ToyStory3”指導教授:王麗雁博士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系所名稱:美術學系學門:藝術學門學類:美術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13畢業學年度:101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255中文關鍵詞:觀眾、皮克斯動畫、認知感受、詮釋、個人喜惡判斷外文關鍵詞:audience、Pixaranimation、cognition、interpretation、personaljudgment、preference相關次數: 被引用:0點閱:896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究21-30歲之受訪觀者對於皮克斯動畫電影《天外奇蹟》(UP)與《玩具總動員3》(ToyStory3)的詮釋,分為三個研究重點,其一,瞭解受訪觀眾對於皮克斯動畫電影的認知感受;其二,探討不同觀者解讀皮克斯動畫電影之方式與異同;其三,觀者個人對於皮克斯動畫電影中角色、故事、場景的喜惡判斷,並分析其影響因素。

國內對皮克斯動畫的研究多屬於商業娛樂、技術層面等範疇,而在藝術相關領域中,對於觀者詮釋之研究卻不多見,且大多重於動畫之文本分析。

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為主,兼以問卷調查與訪談法兩種方式進行,共訪問10名觀眾,男女各5人,研究焦點集中在觀者對皮克斯動畫的認知感受、對《天外奇蹟》、《玩具總動員3》的詮釋解讀與個人的喜惡判斷。

研究結果發現:一、受訪觀者對於皮克斯動畫電影的認知感受大多為正面評價,少數受訪觀者持普通或負面評價。

持正面評價者認為皮克斯動畫作品的故事、角色及視覺效果佳,持普通或負面評價者則認為其題材、電影類型不具吸引力。

二、受訪觀者能以故事內涵、角色象徵意義、場景片段象徵意義、不合理之處與影射意涵、文化與價值觀差異等五個面向來解讀美國皮克斯動畫電影《天外奇蹟》與《玩具總動員3》,詮釋方式呈現多樣化現象。

根據上述五個面向,研究結果發現如下:(一)研究對象解讀動畫電影《天外奇蹟》與《玩具總動員3》之故事內涵時,皆採取優勢解讀的觀點,解讀的故事內涵大多為正向意涵或社會議題。

(二)本研究歸納8種角色解讀的方式,使用個別情境型解讀的受訪觀者最多。

對於英雄角色與反派角色,研究對象多以社會規範型解讀方式來詮釋。

半數受訪者在進行角色詮釋時,會選擇不同層次的解讀方式,半數受訪者會多次使用某種詮釋方式來進行角色解讀。

(三)從劇中場景象徵意義來說,研究對象能從電影中人與物體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來說明視覺感觀之外的象徵意義。

(四)從劇中不合理之處來說,受訪觀者能區分現實狀況與動畫電影中不合理之處,認為動畫中不合理之事,除了提供我們幻想空間,還能對生活進行省思,且提供一個有趣的故事。

從影射意涵來說,受訪觀者認為《天外奇蹟》較能與台灣現代社會問題相契合;受訪觀者認為《玩具總動員3》影射美式英雄主義與階級鬥爭等議題。

(五)從影像中的文化與價值觀差異來說,受訪觀眾從媒體影像及相關書籍構築美國文化意象,進而能分辨動畫電影中的美國文化。

有3位觀者對影像中的美式生活抱持羨慕心態。

三、受訪觀者大多依據角色個性判斷喜愛與厭惡的角色;多數觀者以《天外奇蹟》場景象徵意義與啟示選擇影像片段,學習背景因素亦影響觀者關注的場景;多數觀者依據情感理由選擇《玩具總動員3》的場景片段。

四、受訪觀者對皮克斯兩部動畫電影持普通或喜愛感受,喜愛原因有故事面向、角色設定、視覺效果與童年回憶;影響觀者對動畫電影喜好之影響因素有二,分別為學習背景因素與個人情感因素。

Thepurposeofthisresearchaimstoinvestigate21–30yearsoldaudience’sinterpretationsofPixar’sanimations“UP”and“ToyStory3”.Theresearchpurposesofthisstudyare:(1)tounderstandresearchparticipants’thoughtsandfeelingstowardPixar’sanimations;(2)toinvestigatehowspecificaudienceanalyzePixar’sanimationsandcomparetheirsimilaranddifferentinterpretations;(3)toanalyzetheinfluencingfactorsthatcontributetoviewers’judgmenttowardtheanimation’scharacters,stories,andscenes.CurrentstudiesinTaiwanmostlyfocusoncommercial,entertainment,andtechnicalaspectsofPixar’sanimations.Intheartfields,therearestudiesonthetextanalysisofPixar’sanimationsbutveryfewstudiesfocusesontheaudience’sperspective.Thisqualitativeresearchtherebycollectsdatathroughquestionnairesandinterviews10people.FivemaleandfivefemaleareinterviewedtounderstandtheirthoughtsandfeelingstowardPixar’sanimations,howtheyinterpret“UP”and“ToyStory3”,aswellastheirpreferenceandjudgment.Researchfindingsare:1.MostresearchparticipantsarepositivetowardPixar’sanimations,onlyafewofthemthinkthatPixar’sanimationsareso-soornotsogood.Thosewhoholdpositiveviewsareattractedbythestory,charactersandvisualeffectsofPixar’sanimations.ThosefewwhothinkthatPixar’sanimationsarejustOKornotsogoodthinkthatitstopicandfilmtypearenotattractive.2.ResearchparticipantsanalyzethetwoPixaranimations“UP”and“ToyStory3”throughfiveorientations:connotationofthestory,symbolicmeaningofthecharacters,symbolicmeaningofspecificscenarios,unreasonablerepresentationandconnotation,differencesinculturesandvalues.Basedontheabovefiveorientations,researchfindingsareasthefollowings:(1).Researchparticipantsmostlyadoptedpreferredreadingposition,thatis,theaudiencereadthetextthewaythefilmmakersintended.Thestoriesareinterpretedasbeingpositiveandrelatedtosocialissues.(2).Theresearcheranalyzes8waysofinterpretingcharacters.Mostresearchparticipantsanalyzethecharactersaccordingtohowthecharactersreacttospecificsituations.Heroesandvillainsareinterpretedaccordingtosocialnorm.Halfoftheintervieweesusedifferentwaysofinterpretationswhilehalfoftheintervieweesusethesameinterpretiveframeworktoanalyzethecharacters.(3).Researchparticipantsanalyzethemeaningandconnectionsofspecificscenesbasedonhowdifferentpeopleorhowobjectsandpeopleinteract.(4).Researchparticipantsareabletogiveexamplesofunreasonablerepresentationsinthefilm.Whiledistinguishingwhatisnotpossibleinreallife,theaudiencebelievesthattheseunreasonablesegmentsprovidetheaudienceanimaginaryspacetoponderaboutreallifesituations,andmakethestorylinemoreinteresting.Thestorylinein“UP”remindstheaudiencetheproblemsalsocanbeobservedinTaiwan;“ToyStories3”reflectissuessuchastheAmericanheroismandclassconflict.(5).ResearchparticipantsconstructtheirideasofAmericanlifebasedonmediaimagesandrelatedbookstheysawbefore,andtheycangiveexamplesofAmericanculturesshownintheanimations.ThreeoftheintervieweesareenviousoftheAmericanlifestyle.3.Intervieweeslikeordislikecertaincharactersmostlybecauseoftheirpersonalitiesrepresentedintheanimations.Sceneriesin“UP”withsymbolicconnotationsaremostmemorablefortheaudienceswhilemostaudienceof“ToyStory3”identifiessequencesthatshowemotionalattachmentasthemostmemorableones.Differentbackgroundsoftraininginfluencehowtheaudienceinterpretstheanimation.4.TheresearchparticipantsgenerallylikethePixar’stwoanimationsbecauseofitsstory,characterdesign,visualeffects,andhowtheanimationsconnecttotheirpersonalchildhoodmemory.Academicbackgroundandpersonalfeelingsalsoinfluencetheviewers’preferenceoftheanimations. 目次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I表次VIII圖次IX第一章緒論1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2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13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15第四節名詞釋義17第二章文獻探討19第一節科技與藝術結合:電腦動畫電影19第二節關於皮克斯28第三節動畫魅力構面:故事與角色37第四節美國電影文化在台灣與觀者詮釋51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61第一節研究方法61第二節研究對象65第三節研究架構與流程67第四節研究工具75第五節資料蒐集與整理分析79第六節信度與效度82第四章資料分析與討論83第一節研究對象與其對皮克斯動畫電影的品牌認知感受與看法之分析83第二節觀者對《天外奇蹟》(UP)之詮釋解讀與喜惡判斷分析104第三節觀者對《玩具總動員3》(ToyStory3)之詮釋解讀與喜惡判斷分析156第四節綜合討論與比較198第五章結論與建議207第一節結論207第二節建議213參考文獻218一、英文部分218二、中文部分219三、影音圖片資料來源223附錄224附錄一PIXAR與DISNEY的分工架構(1991及1997)224附錄二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簡史(1980-2013)225附錄三皮克斯動畫電影故事結構分析227附錄四動畫角色類型的性格特質與造型特徵231附錄五前導問卷─皮克斯動畫電影觀影者動機和行為問卷238附錄六「觀者對皮克斯動畫電影故事情節與角色設定之詮釋」預試問卷240附錄七訪談對象調查問卷241附錄八訪談問題大綱244附錄九訪談逐字稿與編碼範例248附錄十訪談編碼表253表次表1-1「觀者解讀動畫電影」相關研究摘要表4表1-2研究電影選取之說明10表2-1全球電影票房收入排行25表2-2美國皮克斯3D電腦動畫電影年表36表3-1預試問卷題目與訪談提綱對照62表3-2受訪者編號意義與取樣人數66表3-3訪談大綱與詮釋三層面之對應77表3-4研究問題與資料蒐集方法對照表79表3-5研究資料編號意義說明81表4-1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與觀影動機行為86表4-2研究對象觀賞過的動畫作品一覽表(不包含皮克斯作品)88表4-3研究對象比較及分辨動畫作品一覽表93表4-4研究對象觀看過的皮克斯動畫電影96表4-5研究對象對《天外奇蹟》的整體感受(問卷調查)105表4-6研究對象解讀動畫電影《天外奇蹟》的故事內涵(問卷調查)111表4-7研究對象對《天外奇蹟》的角色喜惡(問卷調查)136表4-8《天外奇蹟》中吸引研究對象的場景或片段(問卷調查)140表4-9研究對象對《玩具總動員3》的整體感受(問卷調查)157表4-10研究對象解讀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3》的故事內涵(問卷調查)162表4-11研究對象對《玩具總動員3》的角色喜惡(問卷調查)182表4-12《玩具總動員3》中吸引研究對象的場景或片段(問卷調查)187表4-13《天外奇蹟》與《玩具總動員3》的故事喜好比較(問卷調查)199圖次圖1-1性別與年齡次數分配9圖2-1皮克斯的天外奇蹟角色臉型示意圖45圖3-1研究架構70圖3-2研究流程圖74圖4-1《天外奇蹟》故事內涵─夢想概念圖111圖4-2卡爾爺爺(CarlFredrickson)116圖4-3小羅(Russell)119圖4-4艾莉(Ellie)從幼年到老年123圖4-5凱文(Kevin)125圖4-6小逗(Dug)127圖4-7查爾斯蒙茲(CharlesMuntz)129圖4-8狗群131圖4-9無數的彩色氣球帶起房子飛向天空141圖4-10電影中的瀑布場景142圖4-11卡爾爺爺與小羅剛到南美洲時142圖4-12Carl的房子面臨都市更新142圖4-13爺爺到飛船上救小羅143圖4-14爺爺將家具丟掉143圖4-15卡爾翻閱艾莉的冒險手冊143圖4-16房子消失在雲中143圖4-17研究對象解讀《玩具總動員3》(ToyStory3)的故事內涵164圖4-18胡迪(SherifWoody)168圖4-19芭比和肯尼170圖4-20彈簧狗(SlinkyDog)172圖4-21大寶寶(BigBaby)173圖4-22熊抱哥(Lots-O'-Huggin'Bear)174圖4-23巴斯(BuzzLightyear)175圖4-24安弟(AndyDavis)176圖4-25玩具在焚化場片段178圖4-26安弟贈送玩具給邦妮179圖4-27玩具在幼稚園片段180圖4-28安弟與母親場景片段181圖4-29翠絲(Jessie)184圖4-30三眼仔(SqueezeToyAliens)186 參考文獻一、英文部分Atkins,R.(1990).Artspeak.Carolina:AbbevillPress。

Berger,A.A.(1992).Popularculturegenres:theoriesandtexts.NewburyPark,London,NewDelhi:Sage.CaliforniaInstituteoftheArts(CalArts):http://calarts.edu/Cohen,J.(1999).Favoritecharactersofteenageviewersofisraeliserials.JouranalofBroadcasting&;EletronicMedia,43(3),327-345.CooperB.(1999).Therelevancyandgenderidentityinspectators’interpretationoftelma&;louise.CriticalStudiesinMassCommunications,16(1),20-41.Fiske,John(1989).Readingthepopular.Boston:UnwinHyman.Green,M.C.&;Brock,T.C.(2000).Theroleoftransportationinthepersuasivenessofpublicnarrativ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79(5),701-721.Hoffner,C.&;Cantor,J.(1991).Perceivingandrespondingtomassmediacharacters.InJ.Bryant,&;D.Zillmann(Eds.)Respondingtothescreen:Receptionandreactionprocess.(pp.63-103).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Kerlow,I.(2004).Theartof3Dcomputeranimationandeffects.NY:Wiley.Lango,K.(2002).Animationquick-tip:powercenters&;personality.Fromhttp://www.keithlango.com/tutorials/old/powerCenter/powerCenter.htmLasseter,J.(1987).Principlesoftraditionalanimationappliedto3Dcomputeranimation.ComputerGraphics,21(4),35-44.Leslie,E.(2002).Hollywoodflatlands:Animation,criticaltheoryandtheavantgarde.London&;NewYork:Verso.Merriam,S.B.(2001).Qualitativeresearchandcasestudyapplicationineducation(2th).CA:Jossey-Bass.Onega,S.&;Landa,T.A.G.(1996)(Eds.).Narratology:anintroduction.London:Longman.PixarAnimationStudio:http://www.pixar.com/index.htmlRobertson,B.(2012).Theroyalcreatment.Computergraphicsworld,35(7),10-19.Tutty,M.L.,Rothery,M.,&GrinnellR.M.(eds.)(1996).Qualitativeresearchforsocialworkers.London:AllynandBacon.Wiedemann,J.(ed.)(2005).Animationnow!London&;LosAngeles:Taschen.Zukin,S.(1993).Landscapesofpower:Fromdetroittodisneyworld.California: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二、中文部分itstaiho(2005)。

動畫電影的未來--2D與3D之爭?瀏覽日期:2012年3月29日,網址:http://life.fhl.net/Movies/cartoon/01.htmKevinGeiger(2008)。

迪士尼動畫的生產流程。

藝術評論,02,58-59。

小貝(2009)。

從「跳跳燈」到「飛屋」─皮克斯的輝煌。

西部廣播電視。

中野佳子等(2002)。

中國大陸對外開放政策第一代青年人眼中的日本。

李天鐸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頁109-127)。

臺北:遠流。

王仕琦(2006)。

李安與皮克斯。

商業週刊,958,84-94。

王君玲(2005)。

動畫電影之價值認知結構研究。

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受之(2009)。

動漫設計(下)。

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王念暉(2007)。

國小學童觀看動畫電影之空間建構─以《神隱少女》為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偉忠(2009)。

感謝老天,賜給人間「神的創意」。

收錄於《皮克斯傳奇》(頁6)。

臺北:時周文化。

王國強譯(2006);GillianRose著。

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

臺北:群學出版公司。

王新業(2006)。

迪士尼“強娶”皮克斯。

經營者,12,24。

王鈺(2010)。

臺北地區大學生對於動畫角色頭部之形狀意象研究─以2004-2007年日本動畫電影為例。

天主教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史來姆工作室譯(2004);DavidFreeman著。

大師談遊戲劇本與角色設定。

臺北:上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史帝夫希金斯(2009)。

激發創意與合作。

蕭淑文,余思穎編《皮克斯動畫20年》(頁6-7)。

臺北:北市美術館。

石昌杰(2009)。

皮克斯的故事、角色、與電影世界─皮克斯動畫20年。

蕭淑文,余思穎編《皮克斯動畫20年》(頁14-18)。

臺北:北市美術館。

何慧儀、徐延婷(2011)。

皮克斯動畫電影觀影者動機與滿意度研究。

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0),443-456。

余為政主編(2007)。

影像筆記。

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余為政主編(2009)。

動畫筆記。

北京:海洋出版社。

吳芝儀(1995)。

從認知層面探討生涯決定的問題。

諮商與輔導,110,14-19。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4)。

M.Patton著。

質的研究與評鑑。

臺北:桂冠。

呂敦偉(2005)。

美國電腦動畫產業之研究。

私立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敦偉(2005)。

美國電腦動畫產業之研究。

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未出版。

宋慧穎(2009)。

淺談動畫設計中的色彩運用。

電影評介,第三期,21-30。

志應、王鑒譯(2011);BeimanN.(2007)著。

準備分鏡圖:動畫編劇與角色設定。

臺北:六合出版社。

李天譯、何慧雯(2002)。

遙望東京彩虹橋─日本偶像劇在臺灣的挪移想像。

李天鐸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頁15-49)。

臺北:遠流。

李世東(2009)。

動畫角色設計構思思考。

衡水學院學報,5-11。

李芬芳譯(2011);派屈克菲利普斯(PatrickPhillips)。

解密電影:不可不知的5個故事。

臺北:書林。

李恆基、楊遠嬰(2006)主編。

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李珊珊、彭琳(2007)。

解讀動畫角色設計的雙重性。

中國集體經濟,35-47。

李道明(1997)。

什麼是動畫。

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頁19-23)。

臺北:遠流。

李顯立等譯(1999);DavidBordwell著(1989)。

電影敘事:劇情片中的敘述活動。

臺北:遠流。

李顯杰(2005)。

電影敘事學:理論與實例。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沈怡寧策畫執行編輯;張至維等翻譯(2006)。

科光幻影‧音戲遊藝:第一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科技藝術創作發表專案』。

臺北: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岩淵功一(1998)。

日本文化在台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

當代,125,14-39。

林大維、吳佩樺(2010)。

3D動畫之創意與魅力。

美育,177,59-66。

林巧芳(2003)。

大班幼兒對動畫訊息的解讀─以「企鵝家族」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2000)。

個案研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

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4)。

高雄:麗文。

林芳玫(1996)。

阿信與觀眾研究。

臺北:巨流,170-182。

林雅莉(2007)。

超越美學的經濟思維:皮克斯的數位美學與娛樂經濟探索。

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邱誌勇(2009)。

動畫電影的美術館年代—論《皮克斯動畫20年》展。

電影欣賞,27,62-66。

洪淑苓(2000)。

台灣新世代童話作家的創作趨向─童話經典改寫與「後現代」現象。

林文寶等編(1998)《認識童話》(109-112)。

臺北:天衛文化。

唐祖培等譯(1982);喬治薩杜爾著。

電影通史。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徐鳴曉亮等(譯)(2011)。

FrankThomas&OlieJohnston著。

生命的幻象:迪士尼動畫造型設計(TheIllusionofLife:DisneyAnimation)。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馬新程(2010)。

動畫電影幽默角色之設定與運作探討─以《佳麗村三姊妹》為例。

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高子梅譯(2009);KahneyL.著。

賈伯斯在想什麼?從蘋果到皮克斯,他的創意管理與經營哲學。

臺北:臉譜城邦文化出版。

崑山科大媒藝所互動媒體製作(2009年3月15日)。

諾曼.麥克賴倫加拿大動畫史上最偉大的天才。

瀏覽日期:2011年11月20日,網址:http://imediamaking.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15.html張娜娟、駱恩宏(2009年10月24日)。

皮克斯展倒數計時北美館延長開館。

瀏覽日期:2010年8月8日,網址: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ghost20091024221051張恩光、張裕幸譯(2007);PaulWells著。

動畫達人首部曲:動畫基礎。

臺北:旭營文化。

張振益等著(1999)。

科技與人文的對話。

臺北:雄獅。

張覺明(1997)。

電影編劇。

臺北:揚智文化。

曹小卉、黃穎(2008)編著。

現代動畫概論。

北京:海洋出版社。

陳士宏等譯(1999);HaroldWitke&JohnHalas著。

時間的掌握。

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

陳正才(2000)。

概觀新媒體藝術。

王冠華編《發光的城市》(26-36)。

臺北:雄獅。

陳向明(2010)。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

臺北:五南。

陳伯拯(2005)。

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未出版。

陳淑芬(2008)。

幼兒觀看動畫電影之閱讀觀點研究─以《紅孩兒決戰火焰山》、《怪獸電力公司》、《史瑞克》為例。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陳雅茜譯(2000);AlanDeutschman著。

創意魔王賈伯斯。

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

陳筱黠、郭婷瑋譯(2005);Young,J.S.&;Simon,W.L.著。

i狂人賈伯斯。

臺北:臉譜出版。

凱文空間(2007)。

普羅普的角色功能。

瀏覽日期:2012年5月27日,網址:http://kevincom.pixnet.net/blog/post/12565633曾西霸譯(1993);SydField著。

實用電影編劇技巧。

臺北:遠流出版。

曾偉禎譯(2008);DavidBordwell&KristinThompson著。

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臺北:麥格羅希爾。

馮建三譯(2003);TobyMiller等合著(2001)。

全球好萊塢。

臺北:巨流。

黃于倩(2011)。

中國風格動畫角色設計之研究-以《西遊記》為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黃玉珊、余為政編著(1997)。

動畫電影探索。

臺北:遠流。

黃瑞琴(1999)。

質性教育研究法。

臺北:心理。

黃維德譯(2009)。

DavidA.Price著。

皮克斯傳奇。

臺北:時報周刊。

黃寶雲(2004)。

3D電腦動畫電影:臺灣進入國際數位內容產業契機。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國樞(1993)。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

臺北:東華書局。

楊蕙菁(2005)。

皮克斯動畫與迪士尼平起平坐。

商業周刊,848,90-92。

葉佳怡譯(2012);查爾斯索羅門(CharlesSolomon)(2011)作。

玩具總動員3的動漫藝術(TheArtofToyStory3)初版。

新北市:稻田。

葉欣怡(2007)。

美國動畫電影的全球在地化行動。

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4期,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賈放譯(2006);佛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1928)。

故事形態學。

北京:中華書局。

廖依婷(2004)。

《慾望城市》之女性觀眾接收分析─從觀眾與角色之互動看其解讀型態。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編《2004年性別、媒體與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頁66-75)。

臺北:世新大學。

劉紀婷(2010)。

王家衛電影敘事分析:以《2046》為例。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森堯譯(1996);ChristianMetz著。

電影語言─電影符號學導論。

臺北:遠流。

劉愛真(2006)。

幼兒對卡通的解讀及成人講解的影響─以迪士尼卡通「獅子王2」為例。

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德寰(1995)。

關於問卷法的題型設計。

社會學研究,2,42-59。

劉燕(2010)。

皮克斯動畫的成功因素分析。

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6-27。

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

臺北:心理出版社。

蔡琰(1997)。

電視時裝劇類型與情節公式。

傳播研究集刊,1,10-29。

蔡琰(2000)。

電視劇:戲劇傳播的敘事理論。

臺北:三民。

蔡慶同(2006)。

從2D、3D到網路:論台灣動畫產業的代工與創新。

2006數位創世紀:e世代與數位傳播學術實務研討會。

臺北:政治大學傳播學院。

蔡鴻文(2008)。

2D手繪動畫融合3D電腦動畫創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印君(2007)。

動畫敘事與觀看主體關係初探─慾望中的凝視。

明道通識論叢,87-105。

鄭致弘(2005)。

從敘事學的觀點分析商業廣告影片。

東方學報,25,67-85。

鄭語謙(2010)。

從皮克斯到迪士尼─皮克斯:一個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初探分析。

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黎慕嫻(2004)。

敘事性的時間問題。

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未出版。

蕭玉詩(2008)。

宮崎駿動畫的童畫質素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湘文(2002)。

漫畫研究傳播觀點的檢視。

臺北:五南書局。

錢一一譯(2004);CyrilFievet著。

蘋果熱與皮克斯瘋。

臺北:商周出版社。

謝宿蓮(2006)。

科技與藝術的美學超連結。

臺北:鴻霖國際事業。

闕帝丰譯(2006);AndrewGlassner著(2001)。

編故事:互動故事創意聖經(InteractiveStorytelling:Techniquesfor21stCenturyFiction)。

臺北:閱讀地球文化。

魏宏澤(2009)。

葛里菲斯(D.W.Griffith)。

瀏覽日期:2012年5月16日,網址:http://ctl2.tnua.edu.tw/blogs/worldcinema/%E9%BB%98%E7%89%87%E6%99%82%E4%BB%A3/d-w-griffith/鐘世凱、張宇晴(2009)。

3D動畫影片─好萊塢成功商業3D動畫長片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報,27,195-217。

三、影音、圖片資料來源安德魯史丹頓(2008)。

〈皮克斯的故事〉取自《瓦力》(Wall-E)DVD。

美國:迪士尼。

皮克斯彼得達克特(2009)。

《天外奇蹟》(UP)DVD。

美國:迪士尼。

皮克斯李安克里治(2010)。

《玩具總動員3》(ToyStory3)DVD。

美國:迪士尼。

華天灝(2012)。

《不老騎士:歐兜邁環台日記》DVD。

新北市:台聖發行。

奇摩電影(2009):天外奇蹟劇照。

擷取日期:2012年6月7日,網址:http://tw.movie.yahoo.com/photoplayer.html?id=2941&;type=movie&;play=19875迪士尼台灣官方網站(2012):天外奇蹟、玩具總動員3。

擷取日期:2012年4月14日,網誌:http://portal.disney.com.tw/download/index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註: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以符號學觀點分析動畫角色圖像的象徵性 2. 大班幼兒對動畫訊息的解讀-以「企鵝家族」為例 3. 動畫電影之價值認知結構研究 4. 3D電腦動畫電影--台灣進入國際數位內容產業的契機 5. 美國電腦動畫產業之研究 6. 敘事性的時間問題 7. 宮崎駿動畫的童話質素研究 8. 幼兒對卡通的解讀及成人講解的影響-以迪士尼卡通「獅子王2」為例 9. 王家衛電影敘事分析:以《2046》為例 10. 2D手繪動畫融合3D電腦動畫創作研究 11. 幼兒觀看動畫電影之閱讀觀點研究以《紅孩兒決戰火焰山》、《怪獸電力公司》、《史瑞克》為例 12. 中國風格動畫角色設計之研究-以《西遊記》為例 13. 從皮克斯到迪士尼─皮克斯:一個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初探分析 14. 動畫電影幽默角色之設定與運作探討─以《佳麗村三姊妹》為例 15. 台北地區大學生對於動畫角色頭部之形狀意象研究──以2004-2007年日本動畫電影為例   1. 邱誌勇(2009)。

動畫電影的美術館年代—論《皮克斯動畫20年》展。

電影欣賞,27,62-66。

2. 林大維、吳佩樺(2010)。

3D動畫之創意與魅力。

美育,177,59-66。

3. 岩淵功一(1998)。

日本文化在台灣-全球本土化與現代性的「芳香」。

當代,125,14-39。

4. 吳芝儀(1995)。

從認知層面探討生涯決定的問題。

諮商與輔導,110,14-19。

5. 何慧儀、徐延婷(2011)。

皮克斯動畫電影觀影者動機與滿意度研究。

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0),443-456。

6. 蔡琰(1997)。

電視時裝劇類型與情節公式。

傳播研究集刊,1,10-29。

7. 鄭印君(2007)。

動畫敘事與觀看主體關係初探─慾望中的凝視。

明道通識論叢,87-105。

8. 鄭致弘(2005)。

從敘事學的觀點分析商業廣告影片。

東方學報,25,67-85。

9. 吳岳剛、侯純純〈初探隱喻廣告中隱喻與表現形式的效果〉,《藝術學報(革新 10. 吳岳剛、呂庭儀〈譬喻平面廣告中譬喻類型與表現形式的轉變〉,《廣告學研究》 11. 陳玉峰:〈斷層台灣—我看《在中寮相遇》紀錄片〉,《生態臺灣季刊》(台   1. 皮克斯動畫電影的故事結構與時間之研究 2. 性別/階級/族群:皮克斯動畫中的主體建構 3. 迪士尼.皮克斯動畫王國的肇建與擴張 4. 皮克斯動畫中的家庭變遷 5. 皮克斯動畫反派角色視覺表現之研究 6. 動畫片對大學生批判性思考之影響研究-以皮克斯動畫短片為例 7. 從皮克斯到迪士尼─皮克斯:一個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初探分析 8. 《玩具總動員》動畫系列中成人情節之視覺設計表現探討 9. 動畫角色之行銷策略研究-以皮克斯為例 10. 當商品成為藝術品-從北美館「皮克斯動畫20年」展談美術館功能、角色、定位與展覽之關係 11. 應用普洛普理論探討新女性英雄形象─以動畫電影「勇敢傳說」為例 12. 從皮克斯談3D動畫短片的鏡頭運用 13. 3D動畫中美式卡通角色運動視覺語言之時間元素建構-以分析「玩具總動員」動畫電影為例 14. 解構迪士尼形塑的童話世界--以1991--2002年台灣上映之迪士尼動畫電影為例 15. 超越美學的經濟思維:皮克斯的數位美學與娛樂經濟探索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