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質圖怎麼看地下水流向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知道,由滲透作用引起的過濾電場其方向與地下水流向有關。

在地下水埋藏不深、流速大、地形較為平緩的條件下,應用自然電場法可以確定地下水的流向。

搜索內容 網站首頁 中學地理 地理信息 年級地理 地理人文 教學試卷 地質大學 地質工程 地質問題 當前位置:首頁»地質問題»水文地質圖怎麼看地下水流向呢 水文地質圖怎麼看地下水流向呢 發布時間:2021-02-2521:32:15 『壹』有水文地質圖能不能進行地下水可視化 不能。

沒有長期觀測數據是無法進行地下水資源評價的。

而沒有評價報告是無法准確的反映地下水的水文狀況。

只憑水文地質圖是難以確定地下水的水量、季節性變化的規律 『貳』自然電場法在確定地下水流向方面的應用 大家知道,由滲透作用引起的過濾電場其方向與地下水流向有關。

在地下水埋藏不深、流速大、地形較為平緩的條件下,應用自然電場法可以確定地下水的流向。

野外觀測方法常採用環形觀測法,即在一測點上,用兩個不極化電極沿直徑二倍於地下水埋深的圓周,在不同方位上進行電位差的測定,然後將觀測結果繪成電位差方點陣圖。

正常情況下,在地下水流向方位上測得的電位差值最大,在與其垂直的方向上,電位差值應為零,見圖3⁃1⁃9所示的「8」字形電位差方位曲線。

在自然條件下,由於地下水運動的不均勻性,觀測結果多為橢圓形,其長軸方向便為地下水運動的軸向;再根據所觀測得的電位差極性確定地下水運動方向,即運動方向是由負電位指向正電位。

圖3⁃1⁃9環形觀測布置及「8」字形電位差方位曲線圖3⁃1⁃10為河南滎陽地區利用自然電場法了解區域性地下水流向的實測結果,根據觀測結果,確定地下水運動方向是從西南流向東北。

為了與水文地質資料對比,圖上還繪出了地下水等水位線。

兩者對比可見,其反映的流向是一致的。

另外,在圖的西北部,即黃河附近,在兩個測點上所反映的方向是南東一北西。

這表明地下水與地表黃河水存在有補給關系,根據兩者水位資料對比,地下水位高於黃河水位,因此,確定該區是地下水補給黃河水,如圖中所示的指向。

圖3⁃1⁃10河南滎陽地區潛水流向圖1—鐵路;2—村莊;3—電位差方位曲線;4—等水位線關於用自然電場法找油氣的問題,國外於20世紀70年代就有人開展過這方面的試驗研究(PirsonSJ,1980)。

國內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某些油氣田上也相繼進行了不少試驗研究工作(王一新等,1983)。

試驗結果表明,在多處含油氣構造上均能觀測到自然電位的負異常。

由此認為用自然電場法可檢測地質構造的含油氣性。

但其產生機理及異常區分問題,尚有待進行深入研究。

『叄』大學,水文地質中流網圖一般能反映什麼信息, 地下水的流向、徑流強度、水力梯度、補排關系等 『肆』地質概況和地下水分布 8.5.5.1地質構造祁連山區是地質構造強烈上升帶,地勢高,是中、下游盆地鬆散碎屑物質的來源區。

平原區的構造-地貌盆地呈南北兩排展布。

南部的張掖、酒泉盆地地勢較高,海拔1300~1700m,有大型洪積扇分布。

盆地南緣與祁連山山區之間多為斷層相接,壓性斷裂與祁連山麓中新生代褶皺一起構成阻水屏障。

古近系或白堊系構成盆地基底,其上沉積了數百米乃至千餘米厚的洪積-沖積相第四系鬆散物,其間賦存豐富的地下水。

北部金塔-花海子盆地,地勢較低,海拔1100~1450m,盆地邊緣分布大斷裂,基底為古近系。

與南部盆地比較,北部第四系沉積厚度較小,一般小於400m,受到基底斷塊升降運動的控制。

額濟納盆地內發育的NE、NW及NNE向斷裂構造,將其分割成規模不等的棋盤格式地塊,凹陷與隆起相間分布,盆地中心地帶地勢低窪,地面海拔890~910m。

第四紀以來,區域地殼比較穩定,額濟納平原是緩慢隆起帶內的沉降區,相對沉降幅度不大,而且沉降不均勻。

中新生代以來,祁連山繼續強烈上升,進入了以強烈的差異性斷塊為主的構造運動發展時期,主要表現為地殼上升和相對沉降,走廊盆地相對下降,在上升和沉降過渡帶形成一系列的褶皺和斷裂。

一系列NE、NW向大斷裂和沿斷裂所產生的斷塊差異,將黑河流域分割成規模不等的構造-地貌單元,這種斷塊的差異性升降,形成了祁連山及眾多小型山間盆地、走廊南北串珠狀盆地及北部山區,中游為張掖盆地和酒泉盆地(稱為南部盆地),下游為額濟納盆地(稱為北部盆地)。

由於南部山地強烈上升,岩層受到風化剝蝕,為南部各盆地第四系沉積物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來源。

走廊盆地相對下降,又為第四系沉積物的沉積提供了良好的場所。

因此南部盆地第四系發育,厚度較大(表8.8)。

表8.8黑河流域第四系的分布與岩性特徵中部山地和北部山地上升幅度較小,相對穩定。

北部盆地的第四系鬆散層沉積物主要來源於南部盆地,厚度較薄,沉積顆粒較細,磨圓分選性比較好。

黑河流域各盆地第四系鬆散層的基底,分別為下古生代以前的變質岩和火成岩組,侏羅系至上古生界碎屑岩組,古近系、白堊系以泥岩為主的細粒岩組。

在大多數地區,其基底為古近系或白堊系。

8.5.5.2地下水分布受地質和地形地貌的控制,黑河流域不同地質單元的水文地質條件各異,氣候、地貌和第四系地層的分布均具有明顯的分帶性,導致地下水賦存和分布也具有明顯的分帶特徵。

根據流域地下水的賦存條件和水動力特徵,流域地下水可分為基岩裂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和鬆散岩類孔隙水。

1)基岩裂隙水。

受地質構造和區域氣候的控制,流域周圍的山區分布有基岩裂隙水。

南部祁連山區構造裂隙發育,由於山區降水量大,基岩裂隙水比較豐富,礦化度較低;而在北部山區,由於降水量很小,基岩裂隙水貧乏,礦化度較高,對流域內各盆地地下水的補給意義不大。

在祁連山區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於3800m以下的中高山區,含水層岩性為古生界至中新生界的淺變質岩和碎屑岩,受構造和裂隙發育程度的影響,各地段岩層的富水性極不均一,單泉流量0.01~12L/s,集中出露於裂隙發育的構造破碎帶。

在走廊北山(龍首山、合黎山和馬鬃山)基岩裂隙水貧乏,僅在大斷裂或局部變質岩和岩漿岩的強烈風化段存在礦化度較高的裂隙水,單井出水量一般小於10m3/d。

2)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

在祁連山區,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於上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層,岩性主要為砂岩、礫岩、砂泥岩和泥岩。

二疊系-侏羅系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於中高山區,單泉流量0.01~0.2L/s,水質較差。

白堊系-古近系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於祁連山山前地帶,富水性較差。

下更新統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於山前褶皺隆起帶淺部,富水性較差。

在走廊北山,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在侏羅系、白堊系和古近系砂礫岩、砂岩和泥岩中,孔隙、裂隙發育極不均勻,由於降水稀少,富水性差,單井出水量小於100m3/d。

走廊北山同時也構成隔水層,阻隔中游盆地地下水側向流入下游盆地。

3)鬆散岩類孔隙水。

在祁連山區,孔隙水主要分布於山間斷陷盆地,含水層岩性主要為泥質砂礫岩和砂礫卵石,含水層厚度在100m左右,地下水位埋深一般為1~8m,富水性較弱至中等。

在走廊北山,孔隙水主要分布於各沖溝溝谷中,呈股狀不均勻分布,在中高山區的溝谷中,含水層厚度4~10m,岩性為第四系礫石和卵石,水位埋深1~2m,單井涌水量5~350m3/d。

低山丘陵溝谷中,含水層厚度2~6m,岩性為第四系礫石和卵石,水量貧乏,單井涌水量小於100m3/d,水質較差。

流域各盆地多為沖洪積平原和細土平原,分布巨厚的第四系鬆散沉積物。

中游盆地的第四系沉積物厚度最大可達1000m,向北厚度逐漸減小。

下游北部盆地第四系沉積物厚度一般在50~500m,自南向北逐漸變薄。

中游盆地主要包括張掖盆地和酒泉東盆地。

張掖盆地的南緣與祁連山北緣以斷層接觸(圖8.8)。

這種壓性斷裂帶連同祁連山北麓中新生界褶皺一起構成阻水屏障,使祁連山區的地下徑流很難直接進入盆地;北緣與走廊北山和東側與大馬營盆地均以斷層接觸,西側與酒泉東盆地接壤,榆木山-高台隱伏隆起構成張掖盆地與酒泉東盆地的分界。

受構造和地貌的制約,盆地第四系含水層的分布在空間上變化很大,總的特點是自山前至盆地內部含水層的厚度逐漸變大,顆粒漸細,由岩性比較均勻且粒度較粗的單一潛水含水層逐漸變為砂層、黏性土層相間的潛水-承壓水多層含水層。

含水層的厚度以盆地中部為最大,可達500~1000m,向南、北兩側漸薄,遞變為100~200m。

根據地下水埋藏條件,張掖盆地南部地下水為單層結構潛水系統,北部為多層結構潛水-承壓水系統。

圖8.8張掖盆地水文地質剖面圖(據張光輝等,2005)祁連山山前至沖洪積扇扇緣,主要為單一含水層結構的潛水系統。

扇群帶的地下水,受構造、地貌的控制,水位埋深變化大,總的趨勢是自山前至盆地內部,地下水埋藏深度逐漸變淺,並在北部細土平原區出露泉水。

山前洪積扇頂部地帶,地下水埋深大於200m,最大達500m,含水層岩性主要為粗顆粒的砂礫卵石,滲透系數達100~400m/d;扇中地帶,地下水埋深一般為50~100m,含水層岩性主要為砂礫石和中粗砂;扇緣地帶,含水層顆粒逐漸變細,地下水位埋深逐漸變淺,一般僅為10~20m,在張掖-臨澤一帶,地下水以泉水形式溢出,含水層結構由單一潛水系統逐漸變為多層結構潛水-承壓水系統。

在泉水溢出帶以下的細土平原地帶,含水層系統為多層結構的潛水-承壓水系統,上部為潛水,下部為承壓水,各含水層之間沒有穩定的隔水層,存在一定的水力聯系。

含水層岩性主要以亞砂土、亞黏土和砂礫石互層為主,含水層單層厚度20~30m,上部第一承壓含水層頂板埋深在10m左右,承壓水頭一般高於潛水位1~2m,並隨著頂板埋深的增加而升高。

溢出帶及細土平原區,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小於5m,在細土平原的溝壑和窪地,有成片泉水出露。

在臨澤的農場-小屯一帶承壓水井為自流井,地下水位高出地表0.3~3m。

在扇緣地帶黑河河床附近,在140m深度以內黏性土層缺失,為單一岩性的含水層,隔斷了細土平原北半部承壓水區,而使張掖與臨澤形成兩個各自獨立的承壓水地段,如圖8.9所示。

張掖盆地的富水性主要分布在黑河-梨園河洪積扇中下部,單井涌水量大於5000m3/d;祁連山前洪積扇群帶和黑河沿岸,單井涌水量在3000~5000m3/d;細土平原,單井涌水量在1000~3000m3/d。

酒泉東盆地南部與祁連山區以斷層接觸,東側與張掖盆地相接,西部以嘉峪關斷裂和文珠山隆起為界,與酒泉西盆地接壤。

酒泉東盆地地下水埋藏條件、含水層結構與張掖盆地基本相似,沖洪積扇緣以南為單層結構潛水系統,北部為細土平原多層結構潛水-承壓水系統(圖8.10)。

圖8.9明海—臨澤-張掖水文地質剖面圖(據錢雲平等,2008)圖8.10酒泉東盆地水文地質剖面圖(據張光輝等,2005)酒泉東盆地南部山前沖洪積扇帶,分布著中、上更新統80~200m厚的卵礫石含水層,滲透系數為100~400m/d。

在北部細土平原,含水層厚度僅50~100m,滲透系數為10~80m/d。

盆地含水層的岩性自南向北,從西到東由卵石和礫石漸變為砂礫石、砂及粉砂,因而盆地南部、西部單一含水層透水性和富水性遠比北部多層含水層大。

細土平原多層含水層的岩性主要為砂礫石、中細砂、亞砂土和亞黏土,黏性土隔水頂板埋深10~15m。

在山前地帶,地下水埋深一般較大,最大可達300m,單井涌水量大於5000m3/d,地下水礦化度一般小於1g/L,水化學類型大多為HCO3型水。

在戈壁帶前緣,地下水埋深變為10m左右;到細土平原帶,地下水埋深一般小於5m,單井涌水量1000~3000m3/d,礦化度一般為1~3g/L,局部地區如鹽池附近,礦化度大於3g/L,水化學類型大多為SO4·HCO3型或SO4型。

下游盆地包括鼎新盆地和額濟納盆地。

鼎新盆地屬金塔-花海子盆地的一個子盆地,為NW走向的狹長形斷陷盆地,含水層為沖洪積卵礫石層,厚度100~160m。

南部合梨山將鼎新盆地與張掖盆地分割,兩者間水力聯系微弱;北部由地灣東梁隱伏隆起和東西兩端基岩殘丘與下游額濟納盆地分隔,地灣東梁北緣-鹹水井斷裂為一活動斷裂,使地灣東梁隆起。

隆起南側鼎新盆地地下水埋深較淺,一般為3~10m,而隆起北側,額濟納盆地地下水埋深較大,一般大於30m,鼎新盆地的地下徑流以地下跌水的形式進入額濟納盆地。

鼎新盆地地下水包括潛水和承壓水兩種類型。

在鼎新盆地的黑河兩岸狹長地帶,含水層岩性主要為粉細砂夾礫石為主。

額濟納盆地位於黑河流域北部,盆地南與甘肅省鼎新盆地相鄰,西以馬鬃山剝蝕山地東麓為限,東接巴丹吉林沙漠,北抵中蒙邊境。

額濟納盆地為中新生代斷陷盆地,盆地第四系鬆散沉積物的厚度為50~500m,自南向北漸薄,盆地內部基底以侏羅系地層為主。

在第四系鬆散沉積物內廣泛分布有比較豐富的孔隙水,含水層主要為中下更新統鬆散沉積物。

自南向北,含水層岩性顆粒逐漸變細,含水層層次增多,地下水位埋深變淺,富水性變差。

盆地中部狼心山木吉湖北東向隆起帶控制了盆地含水系統的分布和岩性特徵。

長征站-賽漢桃來-額濟納旗一帶第四系厚度達200m,賽漢桃來沉降中心厚度超過300m;盆地東南部古日乃地區第四系厚度大於150m,中部含水層厚度較大。

在額濟納盆地,以長征站-木吉湖-梭梭頭一帶為界,以南主要為單一的潛水,向北及向東逐漸過渡為雙層或多層含水層(潛水-承壓水)系統。

圖8.11和圖8.12分別為額濟納盆地南北向和東西向水文地質剖面圖。

可以看出,額濟納盆地南部為單一潛水含水層,含水層岩性主要為砂礫石或粗砂,厚度大於70m。

向北至老西廟及木吉湖,含水層以中細砂為主。

向北至賽漢桃來和額濟納旗,含水層為粉細砂或粉砂,至北端的居延海,含水層以粉砂和含泥粉細砂與黏土互層。

盆地潛水埋深自南向北逐漸變淺,在盆地南部,狼心山以南,地下水埋深一般為10~30m,至老西廟、木吉湖一帶由5~10m變為1~3m。

在索果淖爾蘇木以北,潛水位埋深一般3~5m,黑河沿岸為1~3m。

圖8.11額濟納旗盆地南北向地質剖面圖(據錢雲平等,2008)北部居延海至中蒙邊界一帶,含水層組成以沖、洪積物為主,南部地區洪積和沖洪積物交叉堆積,岩性變化相對復雜,主要為砂、黏性土、黏土,基底為砂岩、泥質砂岩,含水性較差。

由南向北,含水層厚度由大變小,富水程度由好變差。

在古日乃湖區一帶,含水層主要為中細砂和粉細砂。

古日乃地下水埋深一般小於3m,在地勢低窪處有泉水出露。

圖8.12額濟納旗盆地東西向水文地質剖面圖(據張光輝等,2005)在湖西新村、白墩東梁一帶,為盆地沖洪積扇的頂部,地下水水量豐富,鑽井涌水量大於3000m3/d;向北至賽漢桃來和額肯查干牧場,以及向東至古日乃,鑽井涌水量1000~3000m3/d;向北至額濟納旗城關和古日乃以西,鑽井涌水量較小,涌水量為100~1000m3/d。

在盆地北部的八道橋和天鵝湖一帶,鑽井涌水量為10~100m3/d。

盆地承壓水廣泛分布在盆地的北部,在老西廟、閆家井及木吉湖、梭梭頭一線以東和以北地區,相對隔水層主要由黏土、亞黏土組成,厚度為5~15m,分布穩定,埋深一般30~50m不等,含水層厚度一般為100~200m,含水層岩性在水平方向的變化與潛水一致,自南向北由砂礫石、粗砂、中細砂逐漸過渡到細砂、粉細砂。

由南向北,亞黏土、亞砂土夾層增加,含水層厚度減小,含水層的富水性由強變弱。

隔水層的分布在水平、垂直方向極不穩定,沒有穩定的區域隔水層,潛水與承壓水有一定的水力聯系,存在著由下向上的越流補給。

在黑河尾閭居延海一帶,地勢低窪,深層承壓水水頭最高可高出地面1m,有自流井。

黑河來水是下游盆地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在盆地南部,地表水滲漏補給地下水,地下水徑流到長征站-木吉湖-梭梭頭一帶後,地下水流向多層含水層系統,自南向北流向居延海,並最終以蒸散發方式排泄。

『伍』地下水文地圖怎麼看,大色塊的那種 網路水文地質圖科普中國|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審閱專家郭亮水文地質圖(Hydrogeologicalmap)是指反映某地區的地下水分布﹑埋藏﹑形成﹑轉化及其動態特徵的地質圖件(主要表示地下水類型、產狀、性質及其儲量分布狀況等的地圖)。

是某地區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示形式。

中文名水文地質圖外文名Hydrogeologicalmap學科水文地質學類別地質圖件的一種反映水文地質調查研究成果快速導航主要內容分類發展簡史地質應用簡介水文地質圖是反映一個地區地下水資料的主要手段。

水文地質調查的成果,總是由水文地質圖、相應的文字報告及附錄所組成。

通過對水文地質的調查,用圖形反映一個地區地下水形成與分布的規律;地下水與自然地理和地質因素相互關系的圖件稱之為水文地質圖。

以作為利用、防範或進一步調查地下水的科學依據。

地下水是一種變動的天然資源,受到各種隨著空間與時間變化著的因素的影響,其水質、水量及其他要素,不但在空間上發生變化,而且在時間上發生變化。

各種變化著的水文地質要素,採用一系列平行圖件——水文地質圖系加以反映。

這一類水文地質圖稱為系列圖或分析圖。

『陸』區域水文地質 一、地下水類型及含水層組的劃分根據地下水的埋藏條件,水理性質和水力特徵,將本區地下水分為3種基本類型,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圖3-3)。

其中,鬆散岩類孔隙水依據埋藏深度和水力性質及開采技術條件又可分為淺層水和中深層水。

圖3-3鞏義市水文地質略圖(據河南第二水文隊,1996)(一)鬆散岩類孔隙水1.淺層水淺層含水層組由第四紀沖積、沖洪積、洪積成因的一套上細下粗或粗細相間的砂、砂卵礫石和泥質鬆散堆積物組成,一般埋藏深度小於60m。

丘陵區的黃土中,也含有地下水,但含水極微弱。

水量豐富區(單井涌水量1000~3000m3/d)分布在黃河灘區,伊洛河河谷、汜水河河谷等地段;水量貧乏區(單井涌水量小於100m3/d)分布在邙山、山前傾斜平原及山前黃土丘陵地區的康店、沙魚溝—北山口—芝田—魯庄一帶,黃土厚度大。

近年由於大量開采中深層水,且和淺層混合開采,該層水多被疏干。

2.中深層水指埋藏在60m以下300m深度內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伊洛河以南的黃土丘陵區北部及山前傾斜平原區。

中深層水上部有厚度不等的粘土、亞粘土隔水層,使地下水多具有明顯的承壓性。

局部地段因過量開采,地下水頭持續下降,中深層水成為無壓水。

該含水層的岩性顆粒較粗、厚度較大,水質較好,不易污染,開采較方便。

水量豐富區(單井涌水量1000~3000m3/d)分布在鞏義市區、北山口-沙魚溝、回郭鎮-芝田以南、念子庄-羅口以北地帶。

含水層岩性為下更新統—新近系中細砂、粗砂、砂卵礫石層,多含泥質,局部半膠結,一般由2~5層組成,自南而北層數增多,厚度增大,總厚度為25~45m,最厚達60m之多,水位埋深30~100m。

該區地下水開采強度較大,已形成以城區為中心和以回郭鎮-二電廠為中心的兩個地下水降落漏斗。

水量中等區(單井涌水量100~1000m3/d)分布在富水區的南側,東部位於站街—英峪南一帶,西部位於魯庄—西村一帶,含水層岩性為中細砂、卵礫石等,厚度為10~20m,水位埋深60~80m。

(二)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本區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賦存於寒武系、奧陶系及石炭系碳酸鹽岩的裂隙、溶隙、溶洞中,主要分布於東南部和南部的米河、新中、小關、大峪溝、核桃園、涉村、夾津口、西村等鄉(鎮)。

由於處於嵩山背斜(滎鞏背斜)北翼,強烈的構造作用使裂隙岩溶發育但不均勻,在次一級構造破碎帶賦存地下水。

可劃分出有多個含水岩組:碳酸鹽岩類含水岩組主要包括寒武系含水岩組、奧陶系含水岩組、石炭繫上統和二疊系下統含水岩組。

寒武系含水岩組由深灰色厚層狀灰岩、白雲質灰岩、鮞狀灰岩、竹葉狀灰岩、泥質條帶灰岩、白雲岩組成,構造裂隙及岩溶發育,地下水具有較好的賦存和運移條件,水質良好;奧陶系含水岩組岩性主要為灰、深灰色厚層狀灰岩、角礫狀灰岩、白雲質灰岩等,該含水岩組屬區域強含水層,但富水性極不均勻,東部及西部富水性較強;石炭繫上統和二疊系下統含水岩組由4~5層灰岩組成。

五指嶺斷層以東由於礦坑排水影響,含水層富水性較差。

五指嶺斷層以西,由於奧陶系岩溶水的頂托補給,泉水多出露於該層。

水量中等區(泉流量大於10L/s,單井涌水量大於240m3/d)分布在東部的新中—米河一帶及核桃園、涉村—夾津口一帶,含水層為寒武系與奧陶系灰岩、白雲質灰岩、白雲岩,裂隙岩溶發育,含水較豐富;水量貧乏區(泉流量小於10L/s,單井涌水量小於240m3/d)主要分布在南部灰岩裸露區,為岩溶水補給區,構造較少,裂隙岩溶不發育,富水性較差。

(三)基岩裂隙水包括古、中元古界變質岩裂隙水和二疊系、三疊系碎屑岩裂隙水,分布在嵩山主峰和五指嶺主峰的北側、米河-小關-大峪溝及涉村-關帝廟以北。

地形起伏、溝谷深切,不利於降水入滲,地下水較貧乏,泉流量多小於1L/s,只有在地形、岩性、構造都有利的地段,地下水相對富集,才具有開采利用價值。

二、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泄(一)鬆散岩類孔隙水的補給、徑流及排泄條件1.地下水的補給條件地下水的主要補給方式有大氣降水滲入,河流、水庫側滲、渠系滲漏、灌溉水入滲,基岩地下水側向徑流等。

降水入滲補給是鞏義地區地下水的一個重要來源,其中占平原區地下水資源補給量的64%,降水入滲補給主要集中在6~9月的汛期。

據2005年站街雨量站實測數據,年降水量為559.9mm,其中汛期6~9月累計降水量達452.2mm,佔全年降水量的80.8%(表3.1,圖3-4)。

圖3-42005年降水量隨月份變化圖表3-1鞏義市站街站2005年降水量統計表2.地下水的徑流條件地下水總流向與地形傾向基本一致,即由山前向河谷徑流。

導水性能差的黃土地下水水力坡度較大,水平徑流條件很差。

傾斜平原和河谷階地含水層滲透性能好,徑流條件較好,水力坡度較小。

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形成的降落漏斗,使地下水流向發生改變,由漏斗四周向中心徑流。

3.地下水的排泄條件地下水的排泄主要是人工開采,其次有黃河灘區地下水的蒸發排泄及黃土丘陵區潛水下滲排泄(補給基岩裂隙水)。

(二)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鞏義市碳酸鹽岩分布面積較大,由於處於復背斜的北翼,屬單斜構造,地層裂隙及岩溶發育,植被也較發育,因此降水及地表水滲入補給條件較好。

地下水自南、南西順層面向北、北東方向徑流,當遇到阻水斷裂或煤系地層阻水後,向東徑流。

地下水的排泄以礦坑排水和泉排為主,其次是機井開采和側向流出。

(三)基岩裂隙水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背斜軸部變質岩裂隙水的補給主要是降水入滲補給,自南、南西向北、北東徑流,以徑流排泄為主,補給下寒武裂隙岩溶水。

中、北部碎屑岩裂隙水的補給方式主要有降水、河流入滲、水庫滲漏、覆蓋層地下水下滲補給等。

碎屑岩裸露區,尤其是砂岩出露區,構造裂隙,風化裂隙發育,由於黃土垂直節理和大孔隙發育,降水通過黃土補給碎屑岩地下水。

其他局部地段還有岩溶水的頂托補給等。

碎屑岩裂隙水主要是沿層面裂隙和斷裂破碎帶徑流,總體流向由南西向北東。

其排泄主要是泉、人工開采和局部礦坑排水等。

『柒』如何通過Googleearth判斷地下水流向 你牛逼了,地下水那麼復雜的東西被你說的跟大神看風水似的,我只能說那是瞎猜。





不過我們學過的比你們猜的靠譜點,你來點實際我給你猜吧,我是中國地質大學地下水專業的 『捌』綜合水文地質圖 綜合水文地質圖,實際上是把區域水文地質調查中所獲得的各種水文地質現象和資料,用特定的代表符號、色調和方式,按一定比例尺縮小表示到圖紙上的一種具綜合內容的水文地質圖件。

但它又不是野外現象的簡單羅列,而是把野外獲得資料在進一步整理、分析和系統化的基礎上,更深刻地反映出區域地質—水文地質條件的規律性。

按原地質礦產部頒布的《區域水文地質普查規范補充規定》,綜合水文地質圖編圖的基本原則是:編圖時首先要劃分出五種基本類型地下水,即鬆散岩類孔隙水、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碳酸鹽岩類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凍結層水。

每種基本類型可根據不同情況劃分為若干亞類。

類和亞類應突出表示出富水等級、埋藏條件和水質。

並規定類型用普染色表示,亞類採用接近的普染色表示,層次要分明,用色階深淺表示富水性等級,埋深用等值線、線條、花紋符號等表示,水質用水點、等值線、符號等表示。

(1)鬆散岩類孔隙水:一般分為潛水和承壓水兩個亞類,每亞類又可按單井涌水量劃分為若干個富水等級,並圈定其界線。

同一含水岩組也要區別其富水程度。

按單井涌水量一般分為:①水量極豐富的:單井涌水量大於5000m3/d;②水量豐富的:單井涌水量為1000~5000m3/d;③水量中等的:單井涌水量為100~1000m3/d;④水量貧乏的:單井涌水量為10~100m3/d;⑤水量極貧乏的:單井涌水量小於10m3/d。

多層結構含水層,一般可歸並為潛水與承壓水或淺層水與深層水兩組,用雙層結構法表示,即寬窄條相間,寬條代表上部(潛水或淺層水),窄條代表下部(承壓水或深層水),富水性用不同色調表示(圖7-1)。

圖7-1雙層結構表示法表示鬆散岩類孔隙水示例埋深資料較多時,應繪制等水位(壓)線,並表示出潛水位或承壓水頂板的埋深;資料較少時,可分區分級用圖例或不同線條表示。

(2)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陸相沉積盆地內、比較穩定的裂隙孔隙水。

不同含水層(組)或同一含水層(組)的不同地段應按單井涌水量劃分出富水等級:即大於1000m3/d,100~1000m3/d,小於100m3/d三級。

層狀承壓水的分布面積應於表示,其頂板埋深按<50m,50~100m,>100m表示。

如有鹹水還應反映出鹹淡水分界面的埋深。

如果上覆有鬆散岩類孔隙水,則採取雙層結構方法表示。

(3)岩溶水(或裂隙岩溶水):圖上應分別表示出由分布均勻、相互連通的網(脈)狀溶蝕裂隙或蜂窩狀溶孔構成的統一含水層(體)和溶蝕管道發育而成的暗河水系;還應表示出岩溶均勻發育帶和匯流富集帶。

應按泉及暗河流量與地下水徑流模數等綜合因素,劃分出富水等級。

對大泉(域)和暗河(水系),按流量可分為100~1000L/s,10~100L/s,<10L/s三個富水等級;按地下水徑流模數,亦可分為三級:<3L/(s·km2)、3~6L/(s·km2)、>6L/(s·km2)。

岩溶水埋深一般分為:<50m,50~100m,>100m三級。

對覆蓋型或埋藏型岩溶水,可用雙層結構的方法表示。

各種形態的岩溶,也應表示在圖中。

對岩性岩相變化復雜的裂隙岩溶水,應劃分為四個亞類:①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佔90%以上;②碳酸鹽岩夾碎屑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岩佔70%~90%;③碎屑岩、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岩佔30%~70%;④碎屑岩夾碳酸鹽岩裂隙溶洞水,碳酸鹽佔10%~30%。

然後,據其中岩溶水的富水性,劃分其富水等級。

(4)基岩裂隙水:一般分為構造裂隙水(指層狀、似層狀裂隙水)、脈狀裂隙水、風化網狀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等亞類。

其富水等級,按多數常見泉水流量分為:<0.1L/s,0.1~1L/s,>1L/s三級,按地下水徑流模數分為:<1L/(s·km2),1~3L/(s·km2),>3L/(s·km2)三級,對接觸帶、岩脈等富水帶和背、向斜等蓄水構造,亦應標出其富水部位。

(5)凍結層水:可分為鬆散岩類凍結層水和基岩類凍結層水兩個亞類。

亦可分為凍結層上水和凍結層下水。

採用雙層結構方法,分別表示兩層水的富水等級,必要時,應反映出凍結層厚度和凍結層下水的頂板埋深,圈出島狀凍結區范圍。

冰丘等物理地質現象、現代冰川及沉積物和冰雪覆蓋范圍等,亦應表示在圖上。

綜合水文地質圖上,地下水質主要按礦化度劃分。

一般按礦化度分為淡水(<1g/L),微鹹水(1~3g/L),半鹹水(3~10g/L),鹹水(>10g/L),鹽鹵水(>50g/L)。

污染的和天然有害離子或化合物的分布情況,也應充分反映。

在綜合水文地質圖上,除上述內容外,圖中還應表示出:①控制性水點(井、孔、泉)及地表水系。

水點要按規定的格式、色調進行標繪,如水點左側通常注記統一編號,右側注記水位埋深、水量、降深、礦化度等,井、泉用藍色,鑽孔用紅色等;②地下水流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補排關系,水源地的開采量,海水入侵界限,下降漏斗范圍等;③熱泉和人工揭露的熱水。

按水溫,可分為:低溫熱水(20~40℃),中溫熱水(40~60℃),中高溫熱水(60~80℃),高溫熱水(80~100℃),超高溫熱水(>100℃)。

在一般地區,可簡化為:溫泉(20~40℃),熱泉(>40℃);④地層界線及地層符號與地質圖基本相同,但地層系統可簡化,各種構造及其水文地質性質,亦要標示出來;⑤第四系的成因類型、岩性結構及分布;⑥重點地貌現象,如階地、溶洞、暗河等。

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必須附有1~2個區內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質剖面圖,以充分反映本地區各類含水層組及其水文地質結構和某個方向上或深部水文地質變化規律。

剖面圖的水平比例尺原則上與平面圖相同,垂直比例尺可適當放大。

剖面圖中的各含水層組,應按平面圖的富水性色譜著色(含水組中的隔水層及潛水位以上的包氣帶不上色)。

剖面圖中除反映含水岩組外,還必須把有關水文地質內容表示出來,如水位、水頭、控制性鑽孔及涌水量、泉水點、鹹淡水界面、蓄水構造等。

另外,還應適當反映地貌特徵(如階地、溶洞等)。

綜合水文地質圖一般還要附有柱狀圖。

原則上可利用地質圖上的柱狀圖改編,主要表示水文地質內容,但要突出主要方面,簡化次要方面,要重視第四系的水文地質要求,選擇其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地層層序,水文地質特徵說明力求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某些內容可編製成較小比例尺的鑲圖,用以表示水文地質條件或開采利用條件中突出的一種或兩種要素,以補充平面主圖的某些不足。

如地下水開采利用規劃圖、地下水資源分區圖、水化學圖等。

根據實際情況和是否需要,還可附簡要的分區說明表。

綜合水文地質圖的圖例說明應簡明扼要,以闡明富水性為主,富水性的等級按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其他僅作簡要的補充說明。

最後需要說明,在水文地質調查資料整理過程中,應盡量採用計算機輔助制圖系統,如基於地理信息系統(GIS)的計算機輔助制圖、AutoCAD、MapGIS、Coreldraw、Super⁃Map、Excel計算機制圖系統等。

計算機制圖具有圖形附帶地質屬性數據的特點,實現了傳統水文地質圖表達信息的徹底變革,同時還具有隨時修改、高效、實現數據共享、易於保存和傳輸等優點。

『玖』水文地質學中水頭該如何理解,地下水能從水頭高的地方流向水頭低的地方嗎 水頭指單位重量的液體所具有的機械能,包括位置水頭、壓強水頭、流速水頭,三者之和為總水頭,位置水頭與壓強水頭之和為測壓管水頭。

從而可知,水一定會從水頭高的地方流向水頭低的地方。

『拾』怎麼測水文地質剖面圖 1水文地質剖面圖的布置宜垂直岩層走向或構造線方向,切過含水層最多的地段,平行於地下水流向布置,應盡量利用已有的勘探點和地下水露頭;2水文地質剖面圖應參照工程地質剖面圖的一般內容進行編制。

同時還應根據研的不同對象和目的,有選擇的表示出需要的水文地質要素,如含水層的水位(水壓)、透系數、富水性、礦化度等,並結合平面圖標明水文地質分區的界線。

閱讀全文 與水文地質圖怎麼看地下水流向呢相關的資訊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地質力學所怎麼樣 工地質檢都做些什麼 岩土體的基本工程地質有哪些 新疆地質風貌有哪些 什麼地質適合做嵌岩樁 地質探測儀波紋怎麼看 文科地質大學什麼好 什麼叫做地質條件 樁基受地質影響塌孔怎麼處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14:10:10 瀏覽:864 ©Designwww.enggeo.org2003-2021 本站內容源自於網路,如遇問題可聯系相關處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