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拆解社會科學》:人性究竟是「利己」還是「利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標籤: 劉炯朗開講, 3分鐘拆解社會科學, 劉炯朗, 利己, 利他, 孟子, 荀子, 楊朱, 墨子, 亞當史密斯, 孔德, 蘭德, 喜樂主義, 哲學家, 思想家.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20/03/01,人文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精選書摘TNL精選書籍,讓你站上文字巨人的肩膀,遠眺世界。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劉炯朗我好,你也好人類共同生活為何必須有適當的規範?有人認為是源自人類競爭、好強、自私、獨占的本性,這就引起了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是利己還是利他的討論。

從哲學、心理學、生物學和社會學的觀點來說,這無疑是個重要的課題,尤其是近年來,從事進化生物學和進化心理學研究的科學家,對於在進化過程中人類本性的改變,做了很多研究。

當然,答案還沒有找到,也不太可能會是一個善/惡、利己/利他截然二分的答案。

利己或利他?讓我們看看古今中外的各種討論。

孟子VS.荀子孟子認為人性本善,荀子認為人性本惡,孟子在〈告子上〉裡對「人性本善」的看法有很多闡述,他說:「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意思是人性向善,就如水向下流,人性沒有不善的,正如水沒有不往下流一樣。

他也說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恥心就是義、恭敬心就是禮、是非心就是智,仁、義、禮、智不是外來的,而是本來就具有的人性。

荀子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倡「性惡論」,《荀子.性惡》篇裡,他說人天生就喜愛利益和好處,順著這種天性發展下去,就會產生爭奪而失去謙讓;人天生就不願意吃虧,順著這種天性發展下去,就會產生殘害而失去忠信;人天生就喜歡享受,順著這種天性發展下去,就會產生淫亂而失去禮義和規矩。

因此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必須經由教育來導引向善。

楊朱VS.墨子談到利己和利他的觀念,當然也可以探究利己和利他是天性?還是後天形成的理念?也可舉出一些生物學上的證據,不過,重點還是這些天性或者理念對行為的影響。

中國文化思想裡,楊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為也」和墨子「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正是「利己」和「利他」兩個理念的代表。

楊朱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列子.楊朱》篇裡,楊朱對弟子說:「古之人,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意思是古時候的人,要他損傷自己一根毫毛,去讓天下的人受益,他不會這樣做;但是如果拿全天下的東西來奉養他一人,他也不會要,如果每個人都不損害自己的利益,也不給天下的人好處,天下就太平了。

楊朱的理念可以算是「利己主義」或「個人主義」,他認為如果每個人都不為別人犧牲,但是也不要別人為他犧牲,每個人好好照顧自己,不去照顧別人,也不要求別人照顧他,那麼天下就太平了。

墨子本名翟,是春秋末戰國初時期的思想家,他提出「兼愛」的觀點,也就是「利他主義」,墨子在〈兼愛〉篇裡說,如果天下的人都彼此相愛,國與國之間不互相攻打,家與家之間不互相動亂,那麼就沒有盜賊,君臣、父子之間都有孝順和仁慈,那麼天下就太平了,他更明確地強調「兼相愛,交相利」,就是如果彼此相愛,彼此都會得到利益和好處,正是所謂雙贏的結果。

孟子在〈盡心〉篇裡,把楊朱和墨子的理念做了一番比較:「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意思就是楊朱主張「為我」,即使拔一根毛髮對天下有利,他也不肯做;墨子主張「兼愛」,即使磨禿了頭、走破了腳後跟,只要有利於天下,他也要去做。

但是〈盡心〉篇也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窮」就是在困境裡沒有機會和權力的時候,「達」就是在順境裡擁有機會和權力的時候。

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得志時就修身自好,修養個人的品德;得志的時候就讓天下都受到照顧,這也可以解釋為利己和利他這兩個理念可以隨著環境時勢來適應,不必硬性地一分為二。

史密斯談利己與利他亞當.史密斯(AdamSmith)是蘇格蘭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他的兩本重要著作是一七五九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論》(TheTheoryofMoralSentiments),闡述他的倫理觀念;一七七六年出版的《國富論》(AnInquiryintotheNatureandCausesoftheWealthofNations),闡述他的經濟思想。

《國富論》開經濟學的先河,奠定了史密斯成為近代經濟學鼻祖的地位,他相信人類許多行為——特別是經濟行為,是源自利己的心態和理念,《國富論》裡,他說:每個人常常需要別人的幫忙,但是他不能期待這些幫忙純粹來自別人的仁義和善心,他必須用利己的心態來打動他們,讓他們了解這些幫忙是對自己有利的,我們的晚餐並不是來自宰牛的屠夫、釀酒的農人和烘麵包的師傅的仁慈和善心,而是來自他們對己身利益的關懷。

但是《道德情操論》裡,他一方面指出利己是一種天性,他說:「毫無疑問的,每個人源自天性會把照顧自己的利益視為首要,當然他也是最適當、最應該照顧自己的人。

」不過,同時也強調:無論我們認為人是如何自私,但是在他的天性裡必須有若干原則,使他關心別人的幸福和喜樂,雖然他並不從中得到好處,只不過是樂觀其成而已,這就是同情和憐憫。

他又說:「多為別人少為自己著想,壓抑自利、發揚兼愛,就是人性的完美。

」他還說過:「我們關心自己的幸福因而產生『審慎的德性』(thevirtueofprudence),我們關心他人的幸福因而產生『公平的德性』(thevirtueofjustice)和『仁慈的德性』(thevirtueofbeneficence)。

」換句話說,史密斯認為人的本性有利己的成分,也有利他的成分。

也有人認為史密斯的兩個觀點並不是完全一致的,《道德情操論》裡,他的觀點傾向道德、情操,因此認為利己和利他並存,十七年後出版的《國富論》裡,他的觀點傾向經濟行為,因此較為強調利己的理念。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劉炯朗開講3分鐘拆解社會科學劉炯朗利己利他孟子荀子楊朱墨子亞當史密斯孔德蘭德喜樂主義哲學家思想家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書評】《嚴家祺回憶錄》:親身參與中共失敗的政治改革,體認毛鄧江胡習都是一體的1則觀點「什麼是女人?」美國大法官提名人在聽證會上無法回答的問題,延燒成推特最熱門話題1則觀點國防部公布「全民國防手冊」,空襲停水電等彙整為緊急應變QRCode,學者立委質疑:戰時網路能通嗎?1則觀點純素主義:純素飲食一定健康?1則觀點後疫情旅遊趨勢觀察:「慢遊」、「workation」、「旅遊房產」成熱門關鍵字1則觀點美國印太戰略中的「印太經濟框架」有哪些地緣政治意涵?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有何不同?1則觀點為何東西方對威爾史密斯「巴掌事件」的風向不同?這正好是宗教思想的差異1則觀點主教山配水庫事件:究竟調查小組檢討了什麼?1則觀點清大「AI鷹眼」數位監考技術值得肯定,但防弊心態與行為資料收集,是否符合評量的原意?1則觀點林鄭月娥不參選,蔡子強:抗疫差及與建制派關係差2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