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田徑隊「吊車尾」到狠甩眾人的長跑之路 專訪超馬選手陳彥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年紀成長,過去以「征服賽事」為目標的心態漸漸開始軟化,現在的他認為訓練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就像今天吃過飯,明天就不吃了嗎?跑步對我來說和 ...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主打 編輯部原創 策展專區 CrossingCampus 時事現場 海外職場 專欄作者 訂閱季刊 頻道 人物故事 People 國際趨勢 Trends 文史藝術 Humanities 生活風格 Lifestyle 觀點評論 Perspectives 編輯嚴選 Editors'Picks 換日線X施羅德 上架,夢想人生 關於我們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搜尋 投書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註冊 登入 立即加入會員取得專屬服務 立即加入 首頁 編輯部原創 換人說說看 從田徑隊「吊車尾」到狠甩眾人的長跑之路──專訪超馬選手陳彥博 世界看台灣《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2020/09/04 2103 「磁北極650公里極限馬拉松」,在陳彥博心中種下「探索世界的想望」。

PhotoCredit:陳彥博 提供 隨年紀成長,過去以「征服賽事」為目標的心態漸漸開始軟化,現在的他認為訓練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就像今天吃過飯,明天就不吃了嗎?跑步對我來說和吃飯一樣。

」他笑著說。

採訪、撰文:戴含/換日線編輯部 去(2019)年一部名為《出發》的紀錄片,讓台灣歷年紀錄片票房排名重新洗牌──短短20天,這部電影在台灣的票房便突破1,000萬,成為當年的黑馬。

片中的主角——超馬選手陳彥博,在2013年跑完「七大洲、八大站極地超級馬拉松」,更在2016年成功挑戰「四大極地賽」,並在兩項賽事中都創下首位完成挑戰的亞洲人紀錄──這個成績不只是在台灣,就連在世界長跑界中,都非常傲人。

電影不僅記錄了選手跑步的歷程、連賽程沿途的壯闊山河也一覽無遺,讓觀眾大飽眼福,除了畫面精彩之外,影片能受到各界追捧,更大部分的原因,是陳彥博就算磨破腳皮、鮮血淌流,仍不放棄繼續跑下去的那股韌性。

在與這位熱血選手通話前不久,才得知他在放下電話後,就要開始為隔日的「山訓」做準備。

事實上,繁忙緊湊的生活早已是陳彥博的日常,他的日程從未隨進入競賽淡季而鬆散,不禁讓人好奇──是什麼樣的動力,驅使他成為「不是在跑步,就是在去跑步路上」的人? 從田徑隊「吊車尾」到狠甩眾人的長跑之路 運動一直離不開陳彥博的生活,不過當前他為人熟知的身份──馬拉松選手,卻非他運動生涯的起跑點。

他透露自己小時候沒有很擅長「田徑」這個項目,從國小到國中都是競速滑輪選手,直到升高中時才將目光放向田徑場。

對剛轉換跑道的陳彥博來說,高一是段痛苦的時期,不僅一開始便有些追不上同學,多年滑輪生涯為他帶來的「O型腿」更造成他跑姿怪異,非常不利於訓練。

雪上加霜的是,當時作息紊亂導致他胃穿孔,不得不暫停訓練休養。

種種挫折打擊,讓他一度在田徑隊訓練時「蹺課」,令他的恩師潘瑞根教練非常火大,甚至考慮過要他退隊。

幸好教練最終沒有放棄他,仍然循循善誘,讓當年迷惘的陳彥博深受感動,下定決心要跑出好成績。

為此,整整一年的時間,他每天睡覺前都會用皮帶縛住雙腿,矯正腿型,認認真真的將自己調整到作為跑者最好的狀態。

而這番苦心沒有白費,當初以吊車尾成績進入成淵高中田徑隊的他,最終靠著在中等學校運動會「10,000公尺男高組」第一名的優異表現進入大學。

陳彥博期許自己「跑到再也跑不下去」為止。

圖/陳彥博提供 過去幾年積累的跑步實力,也為他贏得和遊戲橘子創辦人劉柏園、超馬前輩林義傑組隊,一起遠征極地的機會。

談起參與「磁北極650公里極限馬拉松」的往事,他說:「那時本以為到其他國家就跑步嘛,但在看到一堆生難的英文單字和規章後,讓我知道自己其實並沒有真正做好功課。

」通過賽事,為他又贏來一項個人紀錄;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在他慢慢查出英文單字、實際用雙腳跑過極地後,在他心中生根的那份「探索世界的想望」。

而在極地賽後不久,實現夢想的機會終於來臨──他得知「七大洲八大站超極馬拉松」挑戰賽即將來臨,然而對一個初入社會的年輕運動員來說,要找到足夠的資源支撐他參賽並不簡單。

為此,他一次兼三份打工,每天除了打工和訓練外,還得抽出時間讀英文、找贊助,將時間壓縮到最緊繃的狀態,甚至一度忙到3天沒有闔眼。

陳彥博說,在成為一眾廠商願意投資的對象前,自己得先準備好,這樣「機會來的時候,對你來說才真的是個機會」。

用跑步環遊世界,體驗文化衝擊 憑著這股衝勁,陳彥博跑上了喜馬拉雅山、越過撒哈拉沙漠、完成四大極地賽,通過馬拉松實現環遊世界的夢想,而這些路過的風景也讓他對運動有了更多想法,希望能將自己在國外感受到的強烈運動氛圍帶回台灣,將這份「好動」的精神傳遞給更多人。

提起比賽中的風景,讓陳彥博最印象深刻的,大概是跑到巴西時,見證了當地人民對體育的熱愛:「你會看見他們的運動和生活是綁在一起的。

」他回憶起當時在里約熱內盧的一間旅館休憩,被外頭歡樂的喧鬧聲吸引,一經探問才知道:原來是城市間的足球對抗賽將要開始,大家正搭上一台台包車興奮地前往球場。

這種連小型賽事都一票難求、引發全城沸騰的情況,「在台灣非常少見」,他感慨,台灣社會除了HBL和職棒外,許多運動賽事都乏人問津,經常連票送出去後,觀賽席仍舊坐不滿,「一直送票其實也會導致惡性循環,對整體運動產業不好」。

他解釋,一直贈票會養成觀眾習慣「看免錢的」,球隊只得仰賴補助維持營運,對選手也是一種士氣打擊。

陳彥博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在於讓運動進入一般民眾的生活。

他提起自己在跑「環阿爾卑斯山」時得知,根據季節不同,這座山能夠進行滑雪、跑步、騎自行車等多樣的運動,是難能可貴的天然賽場,每年也會吸引周圍城鎮的居民到訪。

一個僅600多人的小鎮,靠著觀光客,開起一家家販售專業戶外運動用品的店鋪,形成正向影響的產業鍊。

此外,當地人由於自小便親近大自然,也受過運動訓練,因此對山有著尊重之心,不但會穿上正規的訓練服造訪,從事戶外運動,也會遵守規定避開保育禁區,和環境和平共處。

「就像今天吃過飯,明天就不吃了嗎?跑步對我來說和吃飯一樣。

」圖/陳彥博提供 這些跑步時體驗到的文化差異,為他帶來很多觸動,也讓他在回台後,盼望能透過具體行動,讓體育深入台灣社會。

2016年,他在網路上創辦了跑步社團「RunForDream」──除了鼓勵更多民眾接觸長跑,更協助一般民眾鍛鍊,讓他們有機會在跑步中了解到馬拉松精神。

而當陳彥博行有餘力時,甚至還會身兼「導遊」,邊帶著學員進行山跑,邊和他們介紹環境歷史,進行山林教育。

這次接受採訪時,他也透露未來若能邀到更多夥伴一起帶隊,有望將跑團擴大經營,打造成冒險俱樂部或冒險學校,讓更多人能參與體驗,畢竟實際跑過、看過、接觸過,會給人更不一樣的感受。

從「征服」到日常的心態轉變 期許自己「跑到再也跑不下去」的陳彥博,受到今年新冠肺炎影響,許多賽程紛紛被延期或取消,在採訪的當下,他正在等摩洛哥主辦方宣布已被延期一次的「撒哈拉沙漠250km超馬賽」是否能在9月如期舉行。

雖然陳彥博從去年11月就已開始準備,但他表示,「在疫情仍不明朗的情況下,大家的安全和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 他更談到隨年紀成長,過去以「征服賽事」為目標的心態漸漸開始軟化,現在的他認為訓練就是日常的一部分,「就像今天吃過飯,明天就不吃了嗎?跑步對我來說和吃飯一樣。

」他笑著說。

這股「薛西佛斯」般的熱情,正如村上春樹所寫:「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這才是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方式。

」也許正是這樣的心態,讓自稱「苦練型選手」的他能跨越一道又一道難關、戰勝癌症並迅速回到賽場上,繼續跑下去。

執行編輯:邱佑寧 核稿編輯:林欣蘋 台灣 陳彥博 超馬 長跑 運動 選手 關聯閱讀 引進美國頂尖生醫工程技術,「趁年輕時回家打拼」──專訪交大生醫所副教授陳冠宇 【專訪】「台灣人做好事還怕被發現太可惜!」食藝餐飲創辦人鄭惠如:不標榜公益,仍可傳播善念 作品推薦 「因運氣得來的,要用實力還回去」──專訪ALCHEMA創辦人張景彥 讓「台灣廢物」紅到國際!專訪《RE-THINK重新思考》共同創辦人黃之揚 參考資料 TOP 世界看台灣《換》人說說看/換日線編輯部 什麼模樣的人有資格站出來分享自身的經驗? 成功的定義其實很廣,不限於企業家、或權威學者,還有一些在各自領域默默發光的人,他/她們也可以是廚師、設計師、運動員、工程師⋯⋯,或者遠渡重洋在異鄉工作的創業者,一起認識這些在你我身邊蟄伏的年輕朋友,讓麥克風交棒,《換》他/她們說說看。

看更多 上一篇 【專訪】「台灣人做好事還怕被發現太可惜!」食藝餐飲創辦人鄭惠如:不標榜公益,仍可傳播善念 下一篇 「用台灣隊打國際盃」──專訪NEXFoundation創辦人陳浩維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國際譯開罐GlobalNews 「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都是故事」東京奧運延期後,世界運動員們怎麼看? 換人說說看ExclusiveInterview 台灣高球選手潘政琮:不再受困魚缸,勇敢游向整個海洋 歷史History 首次參賽,創下54年又8個月最狂完賽馬拉松紀錄──那些你不知道的日本奧運驚訝史 商業Business 和泰汽車領先業界達成Net-Zero碳排(碳中和) 【未來人才進行式】EP1小紅帽創辦人林薇Vivi 熱門文章 1 解決住房危機!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課徵「空屋稅」,意外引發「大學生低價租豪宅」怪象 2 真的可怕到極點?臺中一中學生看「音樂課師生衝突」:我眼中的現今教學現場⋯⋯ 3 【38歲圓留學夢】大家都覺得我瘋了──停滯的無趣,比重新開始的未知更恐怖 4 UWC申請(上)這所學校,為什麼讓北一女畢業的她選擇「重讀一次高中」? 5 沒留過學、英文不溜,我還是進到牛津大學工作──英國學術機構求職通關密語 6 陽明交大副教授,給高三生的第二封信:如何讓學習歷程檔案不「老梗」? 合作推薦 合作推薦 換日線Crossing-最貼近你的國際新視野 歷年季刊 團隊成員 大事記 Copyright©2022天下雜誌.Allrightsreserved.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