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是機器人,別再迷信百歲醫生「4小時餵奶一次」的說法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說是上一胎母奶餵到七個月,這胎目前脹奶中,寶寶全瓶餵母奶,媽媽產後不需回到職場。

... 母親把玉芬擠出來的奶,按時間每4小時規律地餵150c.c. 商周會員登入 ×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接收通知 下次再說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焦點 焦點首頁 時事分析 封面故事 今日最新 大家都在看 國際 國際首頁 全球話題 趨勢中國 財經 財經首頁 產業動態 商業趨勢 焦點人物 投資理財 地產風雲 管理 管理首頁 創新策略 數位轉型 行銷密技 領導馭人 職場 職場首頁 職場修練 創業心法 心靈成長 英文學習 教育趨勢 ESG 精選特輯 alive 良醫健康網 Smart自學網 商周財富網 特別企劃 名家專欄 影音 Podcast《商周Bar》 數位閱讀 商周知識庫 商周共學圈 商周陪你讀 百大顧問團 關鍵100天CEO作戰室 聲音商學院 商周Store 週年慶享好禮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數位訂閱 暢銷圖書 商周CEO學院 領導學程 CEO社群 職場技能 青少年學習 企訓&專班合作 圓桌趨勢論壇 服務 會員中心 訂閱商周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 活動總覽 加入我們 序號兌換 商周紅包 追蹤商周 下載App抽好禮 訂閱電子報 現正閱讀 寶寶不是機器人,別再迷信百歲醫生「4小時餵奶一次」的說法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 職場 教育趨勢 職場|教育趨勢 寶寶不是機器人,別再迷信百歲醫生「4小時餵奶一次」的說法了!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陳鈺萍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2015.11.17 2015/11/1711:41:48 月子中心巡診。

「玉芬剛入住,剖腹產後第七天,第二胎,目前覺得脹奶不適。

」護理長跟我報告簡單的哺乳史,說是上一胎母奶餵到七個月,這胎目前脹奶中,寶寶全瓶餵母奶,媽媽產後不需回到職場。

「玉芬,脹奶不舒服?」 「嗯,陳醫師,上一胎都不會,為什麼這胎脹成這樣?硬塊好多,很不舒服,會不會乳腺炎啊?」廣告 通常產後不需要回到職場的媽媽,會想要親餵母奶,我好奇玉芬決定全瓶餵的原因,猜測應該跟上一胎哺乳經驗有關,就問她第一胎怎麼餵的。

玉芬說第一胎懷孕時就決定要餵母奶,剖腹產的關係,得在床上躺一段時間。

她很快就學會躺著餵奶,寶寶也含得很好。

從醫院到月子中心都一直跟寶寶在一起,寶寶餓了就餵,奶從沒脹過,寶寶喝得好也長得好。

「就這樣躺了一個月,只有吃飯跟上廁所下床,真像頭乳牛。

」玉芬笑著說。

那時,產前就同住的母親說要幫忙帶小孩,所以跟玉芬約定離開月子中心回到家,就接下照顧小孩的工作,說是要讓玉芬繼續休息,只要負責擠奶就好。

母親把玉芬擠出來的奶,按時間每4小時規律地餵150c.c.,小孩沒喝完,也會想辦法把奶「灌」完,更規定玉芬要每四小時就有150c.c.的奶給她餵寶寶。

小孩滿兩個月時,就因過度餵食造成腸胃問題住院。

玉芬雖然跟寶寶住在一個屋簷下,卻因為一直與寶寶分離,而後寶寶又住院,爆發嚴重的產後憂鬱。

想到這一切要再來一次,玉芬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玉芬的母親沒餵過母奶,生養小孩是「科學母職」與配方奶盛行的年代,雖然認同母奶是孩子理想的食物來源,卻執意採規律餵食的模式。

廣告 目前許多照顧者仍然有規律餵食的迷思。

媽媽們常處在孩子已經餓了,可是還不到4小時,該不該餵寶寶的掙扎中。

規律餵食論,割裂母嬰連結 美國醫學人類學家McKenna與Bernshaw,對哺乳母親與寶寶的睡眠,做了長達二十年的研究,提出詳細的實證資料,討論何謂「安全的睡眠」。

研究呈現母乳哺育與母嬰同眠的關係,以及母嬰之間無法被量化的連結如何影響著彼此的生理穩定,甚至影響著寶寶的性命安全。

McKenna與Bernshaw認為從演化的觀點來看,關於嬰兒發展的任何研究,都該將母乳哺育與嬰兒的睡眠發展一起放入考慮。

跟其他哺乳動物比起來,母奶中的脂肪與蛋白質比例、卡路里都較低,所以寶寶必須頻繁的喝奶。

而嬰兒一與母親分離就會哭,是一種自我保護機轉,因為沒有媽媽等於沒有奶,就會無法生存。

寶寶哭不要理、餵食要按時間這些說法,就生物演化觀點來說都是不對的。

母嬰肌膚之親,對寶寶生心理的生長發育,都是很有幫助的。

觸覺的刺激,經由迷走神經的傳導,可以使寶寶腸胃吸收更好,免疫功能發展更健全。

同時寶寶比較不緊張,體溫較高,血氧濃度也較高。

寶寶較少哭泣,睡眠品質較好,與媽媽之間建立的信任感與滿足感,也幫助媽媽對哺育母奶更有信心、奶量更足、餵得更久。

即便是其他與人類相較起來出生時成熟許多的哺乳動物,與母親分離也會造成心情憂鬱、心律不整、體溫降低、壓力上升、睡眠不好、容易感冒等許多問題。

要討論寶寶的問題,不該只著眼於寶寶,母嬰是一體的! 規律餵食論已百年,與真實親子互動有異 約莫一世紀前,英國一位很有影響力的男醫師TrubyKing,寫了一本《大不列顛母親的育兒術(MothercraftinGreatBritain)》,教導媽媽們如何照顧小孩,書中建議母嬰分房睡且要照嚴格的時間表餵食與睡覺。

美國的JohnWatson醫師也全力支持與推廣此一論調,還加入心理學解釋這樣對小孩的身心健康最正確。

之後陸續有許多醫學專家師承此學派並發揚光大,甚至在媒體大力宣傳;一些學者提出相反的看法,然而這些聲音被淹沒了。

在時勢下,父母被教導著如何「訓練小孩」,儘管他們內心本能與這些所謂主流的育兒方式是完全相反的。

之後的醫學研究也多以母嬰分離為基礎,研究結果當然更加強這些觀念。

在TrubyKing的那個時代,西方醫學生理學的發展,企圖用物理與化學公式,來解釋所有的生理現象。

那個年代追求的,是科學知識帶來的「秩序(order)」。

這樣的過程中,寶寶成為被動接受乳汁的客體,變成弱勢中的弱勢。

而這樣對哺乳母親與寶寶身體的規訓,也顯示了男醫師在缺乏哺乳與育兒身體經驗的情況之下,所建構起來的醫學知識,以及他們認為「客觀」、「科學」的實作方式,跟真實世界的媽媽與寶寶,有著偌大的落差。

在台灣很多新手媽媽們看的育兒書《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書中的丹瑪醫師雖然是女醫師,也遵循這個典範。

男性醫者常重「定時定量」,與女性經驗有落差 早在中國宋代,幼醫就有定時定量的觀念。

熊秉真《幼幼》一書,討論中國傳統的育兒方式,書中引宋代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的《產乳集》,〈將護嬰兒方論〉一篇:「飼乳之後,須依時、量多寡與之。

勿令太飽,恐成哯嬭(編按:「嬭」即「奶」),久則吐嬭,不可節也。

」說明了當時幼醫認為每天按時喂乳,注意與嬰兒乳汁之份量,以免飼之過飽。

乳兒應維持定時定量,此後醫者亦多言之。

對於定時一事,元朝幼醫名著曾世榮《活幼口議》中且有專論。

無論東方或西方,無論哪一個年代,掌握書寫權力的男性醫者,常將嬰幼兒餵食視為照顧者主動、嬰幼兒被動的必然。

嬰幼兒與照顧者的互動,是細膩而繁複的,不是只有哭與吐奶的表現。

當男性掌握書寫權力時,對女性身體經驗的再現,可能是有落差的。

現代研究:母嬰相互瞭解,便可不需外來監控 但是並非所有男性醫者,都有這樣的落差。

英國的溫尼考特醫師,醫療生涯從小兒科開始,在接觸精神分析後,越來越深入地研究兒童心理學。

他在幼兒發展理論上的貢獻享譽國際,備受推崇,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所謂「夠好的母親」(goodenoughmother)、「過渡性客體(transitionalobject)「真我/假我」(trueself/falseself)以及治療情境中的「扶持」(holding)等概念語彙。

這些充滿創意、令人嘆為觀止的洞見,奠基於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特別是他與母親、小寶寶和兒童之間的互動。

關於母親與嬰兒的關係,溫尼考特醫師寫到,假如母嬰之間已產生自然的依附關係,就不需要哺乳技巧,也不必量體溫和作各種檢查,因為,他們倆比外人更明白什麼才是對的。

在這種情況下,小嬰兒會用對的速度正確的量喝奶,也知道何時該停止。

寶寶的消化和排泄不必外人監控,因為情感關係自然發展,整個生理作用就奏效了。

我甚至可以進一步說,在這種情況下,母親從寶寶身上學到的育兒心得,就像寶寶也從她身上了解了母親。

註一:Hale,ThomasandPeterE.Hartmann(2007),TextbookofHumanLactation.HalePublishing 註二:在網路的育兒討論區,甚至還分為「百歲醫師派」與「親密育兒派」,就是分別遵照《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書中提倡的規律餵食、訓練孩子,與《親密育兒百科》主張依孩子需求滿足孩子,兩種截然不同育兒方式。

註三:熊秉真(1995)。

《幼幼:傳統中國的襁褓之道》。

台北市:聯經。

註四:Winnicott,D.W.(2009)。

《給媽媽的貼心書:孩子、家庭和外面的世界》(朱恩伶翻譯)。

台北市:心靈工坊。

註五:McKenna,JamesandNicoleJ.Bernshaw.(1995)“BreastfeedingandInfant-ParentCo-sleepingasAdaptiveStrategies:AreTheyProtectiveagainstSIDS?”,Breastfeeding:BioculturalPerspectives,NewYork:AldinedeGruyter.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

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專欄文章列表 延伸閱讀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嬰兒餵奶 寶寶餵奶時間 新生兒餵奶 嬰兒餵奶 嬰兒餵奶時間 餵奶時間 新生兒餵奶時間 人本教育札記精選 人本教育基金會 《人本教育札記》試圖用一種較寬廣的視野和角度來解讀「教育」,在掌握台灣本土社會脈動與兼具國際視野下,將教育改革與家庭生活結合,並引導社會對人文生活環境及弱勢族群的關懷與尊重。

每期均含特別報導、教育線上的父母/教師與孩子、教育時事評析等與社會脈動、教育議題相關的討論。

對校園現場的描繪、對師生授教與受教心聲的體會、對教學態度與理念的深刻反省、對人更真實的理解與整體的呈現、及對現存社會問題的探討。

《人本教育札記》不在尋求單一的共識、灌輸相同的教化規條,而是要透過辯證與自主思考,為台灣的教育開啟更多元的可能。

http://hef.yam.org.tw/product.html 廣告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百歲醫生vs親密育兒:小孩哭了,到底該不該抱?科學有解! 教養的力量沒有那麼大!DNA決定了大部分,爸媽們能做的只是讓孩子健康長大 放棄高薪,回家當哺乳8年的全職媽媽....婦產科醫師告白:我不想同時辜負寶寶和工作 女藝人露乳可以,媽媽哺乳不行?一個母乳媽媽的戰歌:台灣社會把哺乳當下流 廣告 大家都在看 自評滿分,老闆眼中卻是50分⋯剛進台積電就想離職,他如何做滿十年? 到每間公司都覺得公司爛?3個思維不改,到哪都一樣 連文風都能比對!本土AI論文比對系統,查8萬字僅需799元 把業務員改名「工程師」,竟解決了80%第一線客戶的問題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立即註冊 獲得免費閱讀點數 付費訂閱 訂閱商周數位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