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口罩成最新塑膠垃圾!每年多出上萬噸怎處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並在醫院、交通樞紐等人潮密集處,增設廢棄口罩回收桶。

疫情開始後,人人戴起一次性醫用口罩防疫,但 圖/疫情開始後,人人戴起一次 ... #地方#文化#市場#人口#台北#高宜凡最新專題科技智慧城市產業趨勢人文地方美學旅遊治理競爭力政策永續國際城市talk人物觀點投書大咖說首頁永續廢棄口罩成最新塑膠垃圾!每年多出上萬噸怎處理?作者:王昱翔攝影:張智傑、池孟諭日期:2020-12-07每天一片醫療口罩,保護你我健康,產生的塑膠垃圾卻成為潛在環境殺手。

疫情至今不到一年,全台已使用逾萬噸一次性口罩。

因此,全台紡織業正啟動口罩「減塑」大工程,尋求防疫與環保平衡點。

 多國海邊出現大量廢棄口罩,以及野生動物遭口罩纏繞的駭人景象,開始讓人注意口罩衍生的諸多問題。

《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估算,全球每月使用一次性口罩逾1290億片。

以單片4公克計算,相當於每月製造51.6萬公噸塑膠垃圾。

聯合國環境署警告,廢棄口罩不只破壞環境,還可能造成旅遊業、漁業高達400億美元損失。

圖/上半年大排長龍的「口罩之亂」,讓人記憶猶新。

台灣問題同樣嚴峻。

臉書社團「拍攝調查全國亂丟口罩有多驚人!」邀集500多位志工掃街、記錄。

發現光台北、新北、基隆,每月就有上千片口罩被隨意丟棄。

新關卡:成本、市場、回收體系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以台灣民眾領取實名制口罩估算,2~10月已使用近29億片口罩,相當於製造1.16萬噸塑膠垃圾。

廢棄口罩有解嗎?依環保署規範,目前民眾使用後的口罩為一般垃圾,只能進焚化爐焚燒。

但,塑膠中心品質環境安全部經理許祥瑞指出,就技術來說,口罩回收並非遙不可及。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確認送出口罩材質分為罩身的PP(聚丙烯)、鼻線的金屬、耳帶的尼龍和彈性紗。

PP是可回收的熱塑性塑膠,要再製成原料並不難。

而且,回收熔融溫度高達攝氏200度,足以滅菌。

但對產業界來說,除了技術,還得考量成本與市場。

不織布公會理事長陳世中坦言,若PP原物料便宜,業者多半不考慮成本較高的回收料。

許祥瑞補充,要回收口罩罩身的PP,必須人工拆除鼻線及耳帶,並不符合效益,尤其疫情下還得考量感染風險。

就算克服上述因素,目前台灣也無回收體系。

張凱婷指出,將口罩確實集中、再處理成本相當高,若無經濟規模,難以創造效益。

然而,這不代表口罩困境就此無解。

政府、產業與民眾,其實都可以出一份力。

Advertisement新解法:源頭減廢、材質改良 今年7月,全球130位公共衛生專家連署,呼籲民眾平時短暫外出、出入開放空間,可配戴重複使用的布口罩,減少一次性塑膠垃圾,也將醫用口罩留給醫事人員。

張凱婷認為,戴布口罩搭配良好清潔習慣,可達基本防護。

比起回收,減量才是治本之道。

環保署則對棄置口罩亂象訂定罰則,亂丟口罩將加重罰鍰3600~6000元。

並在醫院、交通樞紐等人潮密集處,增設廢棄口罩回收桶。

圖/疫情開始後,人人戴起一次性醫用口罩防疫,但也衍生丟棄亂象。

針對回收困境,遠東新世紀短纖事業部經理張瑋玲透露,公司正研發特殊回收料取代金屬鼻線,讓口罩材質單一化、降低回收難度。

也有業者從材料端下手,用紙質取代內層70%塑料,外層改用可生物分解的玉米纖維、搭配撥水劑。

當口罩被丟棄,也較容易自然分解。

儒鴻副理林佳虹在3月就察覺醫用口罩稀缺,且戴久易悶熱、發臭,便投入布口罩研發。

在內層加入抑菌、抗臭的銀纖維,結合膠原蛋白讓內層舒適、親膚又涼感。

另外,興采則開發可水洗機能口罩套。

外層超撥水,內層則以咖啡紗控制異味、搭配抑菌劑,可延長醫用口罩使用次數,實踐環保。

「大家都想保護自己和家人,但也必須維護環境健康。

」張凱婷說。

在疫情結束前,民眾除了戴口罩,守護疫後地球的責任也不容輕忽。

圖/當口罩成為天天使用的基本用品,相關的回收體系和廢棄物處理方式也有待開發。

關鍵字:永續延伸閱讀疫情爆發,為什麼歐洲人還是不愛戴口罩?當恐慌在城市中蔓延:擋不住的「口罩之亂」一年耗用22.7億件塑膠品!為什麼台灣減不了塑?台灣「防疫」難波萬的影武者—LBS行動定位服務!推薦文章Advertisemen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