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內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西方社會中,肥胖與吸菸在可預防的死亡原因(preventable cause of death)中, ... 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在經過評估後,定義BMI在25.0-29.9 kg/m2 為過重、BMI≧30.0 ...
第308期研究發展亞洲人口肥胖與死亡率之相關研究AreAsiansatgreatermortalityrisksforbeingoverweightthanCaucasians?RedefiningobesityforAsians在西方社會中,肥胖與吸菸在可預防的死亡原因(preventablecauseofdeath)中,排名數一數二。
在對不同族群的研究中,早已証明可歸因於吸菸的死亡數相當高,然而,因肥胖所造成可歸因死亡數的研究卻相對較少,特別是亞洲的族群。
研究發現,以身體質量指數註1(BodyMassIndex,BMI)計算理想體重時,亞洲人種與高加索人種在同一身體質量指數值時,亞洲人體內的脂肪含量較高,但肥胖的盛行率卻較白種人低。
世界衛生組織總部在經過評估後,定義BMI在25.0-29.9kg/m2為過重、BMI≧30.0kg/m2為肥胖;然而世界衛生組織的西太平洋地區辦公室(WesternPacificRegionalOfficeofWHO,WPRO)則針對這地區的族群,建議應下降肥胖的標準,把BMI值23.0-24.9kg/m2為過重,≧25.0kg/m2為肥胖。
由此可知,WHO總部的肥胖定義並不適用於亞洲地區,我國衛生署則分別以BMI在24.0-26.9為過重,≧27定義為肥胖,作為國人體重標準的切點。
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究組溫啟邦研究員之研究團隊,利用世代研究(cohortstudy)探討當同時處於相同BMI值時,亞洲人種的死亡率是否比白種人高,且BMI為何數值時死亡率開始增加,藉此評估WPRO所建議的體重過重與肥胖之切點是否適用於亞洲人種。
此研究的族群為1989至1992年參加健康檢查40歲或以上的36,386名台灣民眾,分為吸菸組與非吸菸組,在校正過年齡、性別、吸菸習慣、飲酒習慣及身體活動後,以Cox比例風險模型計算WHO與WPRO所界定的BMI過重基準值的相對危險性(relativerisk)。
體重過重與肥胖盛行率
依據WHO的定義,台灣成人體重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分別為23%及4%,但如依據WPRO定義,台灣成人體重過重與肥胖盛行率分別為20.8%及27.1%,肥胖盛行率是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7倍。
此外,台灣成人體重過重與肥胖的比例,隨著年齡增加在50至59歲達到高峰。
BMI值與死亡風險
此研究發現,依據WHO定義的理想體重範圍(BMI=18.5-24.9kg/m2),台灣民眾的全死因死亡率(all-causemortality)風險會隨著BMI增加,體重過重與肥胖群之相對危險性顯著增加。
此研究也應用美國國家衛生及營養調查(U.S.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NHANES)資料進行比較,發現當台灣民眾的BMI值為25.0-29.9kg/m2時,其死亡率相對風險與美國民眾BMI值為30.0-34.9kg/m2者相符,台灣民眾BMI值為30.0-34.9kg/m2時的死亡率相對風險與美國民眾BMI值為35.0-39.9kg/m2者相似(圖一)。
如果以WPRO之定義為標準,當BMI值=18.5-22.9kg/m2時,台灣民眾的所有原因死亡率風險並未增加,但當BMI值超過25時,數值每增加1單位,相對所有原因死亡率風險(relativemortalityriskfromallcauses)便增加9%。
以國際疾病分類(ICD-9)項目進行之病因分析結果發現,因肥胖而導致之額外死亡佔台灣所有死因的8.6%。
溫啟邦博士研究團隊認為如果台灣民眾可以代表亞洲人種,這項研究的數據證明,要重新定義亞洲人種的BMI肥胖切點。
體重過重的台灣民眾比美國體重過重的民眾,擁有明顯又更高的所有原因死亡率風險。
亞洲族群的體脂肪比例比白種人多、且擁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這些現象並不只限於肥胖者,在體重過重者已有此現象。
如果下修WHO對BMI肥胖定義之切點(從30.0kg/m2改為25.0kg/m2),此舉才能實際呼應WHO訂定BMI體重標準的用意:指出族群中具有危害健康的危險因子且需公共衛生或臨床介入者。
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PublicHealthNutrition2009Apr;12(4):497-506。
註1: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Index,BMI)=體重(kg)÷身高(m2)《文:編輯中心張喬菀整理;審校: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衛生政策研究組溫啟邦研究員;圖:期刊封面》
學術活動
研究發展
健康知識
學術交流
院務紀事
會議報導
人事動態
出版資訊
影音節目
知識產權
GPN4909205633
查詢
訂閱
最新著作
取消訂閱
延伸文章資訊
- 1健康一世:BMI維持1824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肥胖相較健康體重者罹患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之相對危險性高達3倍以上,而癌症(例如:大腸癌、乳癌、子宮內膜癌)、高血壓也有2倍的 ...
- 2居家體控不要胖慢性疾病不上門 - 衛生福利部
世界衛生組織今年6月公布,2016年全球肥胖人數已是1975 年的近3倍,2016年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中,過重者超過19億,其中肥胖者超過6.5 億人1,顯然已成為全球的健康問題 ...
- 3肥胖的定義 - 台灣癌症基金會
維持健康體重的意義在於促進健康、預防疾病及延長壽命,每個人的健康體重主要依年齡、性別、身高而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用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
- 4肥胖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肥胖症(Obesity)是指體脂肪累積過多而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身體狀態,可能導致壽命減短及各種 ... 腰臀比也是一種用來判斷肥胖的標準,根據世衛組織的定義,男性大於0.9m 或女性 ...
- 5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 - 國民健康署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呼籲重視肥胖對健康的危害。比起健康體重者,肥胖者發生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血脂異常的風險超過3倍,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