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小故事專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佛陀溫和地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法則。

例如種田的人,得到五穀;布施的人,得到富裕;仁慈的人,得到長壽;肯學習的人,得到智慧; ... Jumptothemaincontentblock Home 佛典小故事專展 佛典小故事專展 脾氣     佛說水池裡住著一隻壞脾氣的烏龜。

天旱了,池水乾凅,烏龜要搬家,兩隻雁兒用一枝樹枝,叫烏龜咬著中間,雁兒各執一端,吩咐烏龜不要說話,就動身高飛。

孩子們看見,覺得有趣,拍手笑起來。

烏龜大怒,開口責罵。

口一張開,就跌下來,碰著石頭死去了。

雁兒嘆氣說「壞脾氣多麼不 好啊」! 好前途     佛陀告訴我們:「種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得惡果。

」   孝順爸媽,尊敬師長,努力學習,對人誠實、和氣,守規矩,不說謊,不偷盜,幫助他人。

這樣,就是做了善事,對自己有利益,對別人有好處,社會也和平、清淨。

佛陀誠懇教導我們,我們受到感化,把壞習慣改掉,不會犯罪,不會導致不良的後果,就有幸福和光明的前途。

鹿野苑     相傳古代有一個樹林,花兒開,草兒長,是鹿群聚居的地方。

一天,國王率領軍隊打獵。

一隻母鹿中箭,帶箭負傷逃走。

國王策馬追趕,母鹿跳入草群就不見了。

國王撥開草群,發現母鹿擁著一隻小鹿,餵牠吃乳。

小鹿吃飽,母鹿已經痛苦不支,倒地死去,臨死時,望著小鹿,流下淚來。

國王很是難過,把小鹿抱起,發誓把牠養大。

又把箭折斷 ,不再打獵。

這裡,就命名鹿野苑。

將心比心   佛說有一個女人,喜歡偷人家的孩子。

佛陀知道了,就把她的兒子拿走。

女人回來了,不見了兒子,傷心大哭。

佛陀對她說:「妳不見了兒子,這樣傷心,人家失去了孩子,不也是傷心的嗎?」女人覺悟了,以後不再偷人家的孩子。

蛇頭和蛇尾 蛇頭和蛇尾爭吵,蛇頭說:「我有眼睛,又有嘴巴,所以我應該做首領。

」蛇尾說:「你靠著我,才可以前行,如果我不合作,你就走不動了。

」於是,蛇尾繞著樹枝,三日不動,蛇頭沒有辦法,只好屈服。

蛇尾驕傲地向前走,可是牠沒有走前面的經驗,蛇頭又不幫助牠,走不了幾步,就跌進火坑,活活燒死了。

佛陀用這個故事做比喻:爭吵是沒有好結果的。

  破除迷信   從前,在印度地方,有一位國王,他信奉邪教,要宰殺牲口做祭祀品,這種風氣,已成為全國的風俗。

有一次,國王的媽媽生病,許久都不痊癒,大王就命人預備牛、馬、豬共一百頭做獻祭品,祈禱媽媽早日復元。

佛陀憐憫國王的愚笨,就去見國王,和他談道理。

佛陀溫和地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因果法則。

例如種田的人,得到五穀;布施的人,得到富裕;仁慈的人,得到長壽;肯學習的人,得到智慧;殺害生命的人,會得到不祥。

」國王覺得很有道理,就誠懇的問:「應該怎樣料理病人呢?」「生病的人應該請醫生醫治和服藥才對。

」佛陀說。

  國王立刻悔過,便不宰殺牲口,請醫生診治媽媽的病,不久病就好了。

結交朋友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陀在城內行化,途中經過一間賣魚店,魚檯上正放著一堆魚,旁邊擺著一束用來縛魚的茅草。

佛陀命阿難陀拿起那束茅草把玩,叫他聞聞手掌,看看有什麼味道。

阿難陀覺得腥臭難受。

他們又走過一間香料店,佛陀命阿難陀摸搓包裹香料的紙皮,又叫他聞聞手上又有什麼味道。

阿難陀覺得芬芳可愛。

佛陀告訴他說:「結交朋友的道理也是一樣,親近善人,便薰習到他的好處,得到進步,好像你摸搓香料一樣,染有香氣。

若是結交惡友,便感染罪惡,得壞結果,好像你沾染了魚腥一樣。

」我們要接近勤力,善良,忠誠 的良朋,而疏遠怠懶,貪心,暴躁的惡友。

布施的意義   佛陀到各處宣揚道理,弟子很多,常有數百人。

他們沒有固定的地方休息,白天在山邊、樹下學道,晚上在頹垣、破屋住宿。

頻婆娑羅王是一位仁慈的國王,他篤信佛教。

他希望佛陀和僧眾有一個安身的地方,就選擇了一座清淨的園林,建築一間宏偉的精舍,送給佛陀。

那裡的環境幽雅,常有千百人聚集,聽佛陀講經,成為修道的勝地。

因為竹樹很多,就取名竹園精舍。

佛陀對大眾說:「布施是一種美德。

布施的範圍很廣,把錢財幫助別人,是布施。

把佛教道理教化別人,是布施。

引導別人得到平安,是布施。

布施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令匱乏的人得到滿足、快樂。

所以布施者也將得到滿足,快樂。

」 清潔婦人   舍衛國有一個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力。

她的衣服很骯髒,市民都很討厭她,見到她,總是掩著鼻子走過。

佛陀叫她來聽佛法,鼓勵她精進。

城內的人不贊成,跑來責問道:「佛陀啊!你常說清淨的話,教人做清淨的行為,為什麼要和骯髒的女人談話呢?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佛陀嚴肅地望他一眼,回答道:「這婦人保持城市清潔,對社會貢獻極大,而且她謙卑、勤力,做事負責,為什麼要討厭她呢?」這時,那婦人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出來和大家見面。

佛陀繼續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驕傲無禮,心靈污穢。

要知道她外表的骯髒容易洗淨,你們內心的骯髒才難於改善呀!」城 內的人知道錯了,再也不敢譏笑別人。

佛陀穿針   阿那律是一位精進的修道者。

他專心誦讀經文,時常通宵不睡覺。

因為過度疲勞,所以眼睛瞎了。

他雖然傷心,卻不頹喪,反而更勤奮學習。

有一天,他的衣服穿了一個洞,便自己動手縫補。

後來線脫了,他又看不見,十分狼狽。

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難,便來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線穿針。

     「是誰替我穿針呢?」阿那律問。

    「是佛陀為你穿針。

」佛陀一面回答,一面為他縫補破洞。

阿那律感動得流下淚來。

  「同情別人,幫助別人,是我們應有的責任。

」佛陀教訓大家說。

  佛陀以身作則,給大家一個好榜樣。

弟子們知道了,十分感動,都互相勉勵,互相幫助,為大家服務。

回三十五期校訊 ClickNum: Print Shar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