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螺旋 - MBA智库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知识螺旋(Knowledge Spiral)知识螺旋是由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于1989年《知识创造的企业》的著作首度提出,组织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由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在组织 ... 知识螺旋 用手机看条目 扫一扫,手机看条目 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知识螺旋(KnowledgeSpiral) 目录 1知识螺旋的定义 2知识螺旋的目的 3知识螺旋的理论根据 4知识转换的过程 5知识螺旋和创新过程 6知识螺旋的运作 7具体化的操作手法 [编辑]知识螺旋的定义   知识螺旋是由野中郁次郎(IkujiroNonaka)于1989年《知识创造的企业》的著作首度提出,组织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由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在组织内部加以扩大,成为较高层次的知识本体,知识转移与创造的过程,强调隐性知识的交换。

[编辑]知识螺旋的目的   从既有知识〈PlatformKnowledge〉追求目标知识(TargetKnowledge);减缓知识落差或跨越知识鸿沟(KnowledgeGap)。

[编辑]知识螺旋的理论根据   1.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互动的规模随着知识本体层次的上升而扩大;   2.组织知识的创造即是一种螺旋过程,由个人的层次开始,逐渐上升并扩大互动范围;   3.在某些部分适度重迭,以创造共同的认知基础,以简化内隐知识的交流---冗余(Redundancy)。

[编辑]知识转换的过程   知识转换的过程:社会化→外化→结合→内化→社会化→外化→… 动员个人的内隐知识,经过外化成外显知识; 经结合成另一种外显知识; 再将之内化成内隐知识,以成为既定的观念与工作习惯; 最后透过相互观察与模仿学习,将内隐知识社会化。

[编辑]知识螺旋和创新过程   产品创新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的交流,而想法最终成为创新的知识则需要充分应用个人组织、内部外部的知识,可以说,它和知识螺旋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产生一个想法需要知识社会化过程   新的想法通常产生于个人的灵感,讨论、模拟、实验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产生各式各样的灵感火花。

在此过程中,知识的共项和交流通常是一种隐性方式,交互的员工间大都具有共同的经验、心智模式以及相似的观点,因此知识社会化过程在这起主导作用,一种创新性的想法的诞生通常都来源于知识的社会化过程。

因此,在这方面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和创建人员网络。

  2.开发一项发明需要知识外在化过程   为了最终决定什么想法能够得到继续和发展,企业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需要能够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因此必须要将这种隐性的想法明晰化,否则这种想法很难和特定人员网络之外的人进行沟通并被理解,因为他们通常具有不同的心智模式,并使用不同的“语言”。

换句话说,这个想法应该能够外在化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

这样,想法就能够得到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发明。

在这方面,需要有正式的结构、方法和工具来支撑隐性知识的外在化,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一种标准的“共同语言”,因为不同人员、部门的“功能语言”也象方言一样,阻碍了知识的理解和交流。

  3.实现一个创新需要知识结合化过程   为成功实现产品的商品化,需要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地整合起来,这就是知识的结合化过程,有效的知识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产品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应该保证贯穿整个组织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必要的知识,因此正式的知识网络和结构化的知识地图就很重要;此外,由于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应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

Intranet、internet提供了知识结合化的基础环境,而其他如内容管理系统、协作系统则提供了实现结构化知识和知识协同的有力工具。

  4.激发一种冲动需要知识内隐化过程   冲动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说,对问题的意识或灵感的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隐化过程就已经发生,它是激发灵感冲动的催化剂。

为了有效地实现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和经验的内隐化,相关的知识就应该得到有目的的共享,因为信息和知识过载通常反而会干扰一个人知识积累,因此学习过程必须得到正确理解和进行。

在这方面,需要得到明确的问题包括:什么是最有效的学习工具?员工应花多少时间用于提供知识以及学习、消化知识之上?等等。

[编辑]知识螺旋的运作   就知识管理的目的而言,为了增加企业的竞争力,也意味着要有效地扩大组织与个人的知识范围。

Nonaka所提出的知识螺旋的原理,正说明了知识在组织内部,经由几种活动的运作与循环,有效地扩大了个人与组织的知识范围。

其运作的模式可以下图做一简单的表示:      简单地说,知识螺旋的运作,在于下列四股力量的持续性的进行,让四种知识得以有效的交互移转与创造。

  1.社会化(Socialization)   人与人间的知识分享,内隐知识和内隐知识的交流   2.外部化(Externalization)   透过有意义的交谈,具体表达内隐知识,将内隐知识转变成外显知识   3.结合(Combination)   将具体化的外显知识和现有知识结合,扩大知识的基础   4.内部化(Internalization)   学习新知识,将外显知识变成员工自己的内隐知识   经由上述四种力量循环性的运作,将可有效地移转个人的知识到组织之中,并扩大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基础,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知识。

[编辑]具体化的操作手法   了解上述的原理之后,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推动人员而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实务的过程中有效地促发四种力量的运作。

就实作的角度来看,为了方便操作与推广,我们可以将知识螺旋的运作视为知识累积与知识分享两大过程的运作。

经过这两大过程相对应的方法,将可有效地在个人内隐知识、个人外显知识、企业内隐知识、企业外显知识中做知识的移转与创造。

  如下表中所示,每一个方格中所叙述的方式,均为个人、企业知识移转的手法之一。

比如说,就右下角这半边的方式来看,藉由著述的方式,可以将个人内隐知识转为个人外显知识。

利用团队共识的运作,可以将个人内隐知识转换为企业的内隐知识。

右下角这半边的方法大致都可归类为「知识累积」的相关手法。

同样的,左上角这半边的方式,则可视为促进组织知识分享的相关手法。

藉由表中各种手法的交互安排、运作,将可有效地协助企业扩大自身的知识基础,并保留对企业竞争力影响甚大的核心知识。

      来自"https://wiki.mbalib.com/wiki/%E7%9F%A5%E8%AF%86%E8%9E%BA%E6%97%8B"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40 赏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下载MBA智库,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复制该内容请前往MBA智库App 立即前往App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

本条目相关课程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18°@鷺島,Cabbage,Dan,Yixi,由治国,Gaoshan2013,Mis铭,Lin,苏青荇. 页面分类:知识管理工具 评论(共0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知识螺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导航 首页 文档 百科 课堂 商学院 资讯 国际MBA 个人工具 用户登录创建新帐号 打开APP 搜索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29,802个条目   首页   管理   营销   经济   金融   人力资源   咨询   财务   品牌   证券   物流   贸易   商学院   法律   人物   分类索引   查看 条目讨论编辑收藏 简体中文繁体中文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 永久链接 导航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 编辑实验 使用帮助 创建条目 随便看看 第一性原理R90睡眠法内卷寒蝉效应2021《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柯西中值定理耦合效应哲学绿色供应链管理生活必需品 奶头乐理论蘑菇管理定律猴子管理法则情绪ABC理论100个最流行的管理词汇垃圾人定律21天效应破窗效应SWOT分析模型懒蚂蚁效应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此页面最后修订:15:22,2017年2月27日. 智库首页- 百科首页- 关于百科- 客户端- 人才招聘- 广告合作- 权利通知-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友情链接 ©2021MBAlib.com,Allrightsreserved.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2707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