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越大的時候,越不想做事,怎樣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片網上找的,不是很清晰)從圖中可以看出,當越強的壓力產生越強的動機後,超過某個臨界點, ... 任務越多,壓力越大的時候,越不想做事,怎樣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
標籤:壓力工作心理學拖延現象
任務越多,壓力越大的時候,越不想做事,怎樣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
12-03
動機與行動效率並不是成正比的,它是一個波峰。
(圖片網上找的,不是很清晰)
從圖中可以看出,當越強的壓力產生越強的動機後,超過某個臨界點,行動力會迅速下降。
這是因為巨大的壓力會使我們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用於應付工作的精神力被消耗到對抗焦慮中去了,而大腦為了迴避焦慮產生的痛苦,會讓你先去減減壓。
這就是為什麼越是事情多,越不想動手,反而會想去打打遊戲,看看視頻,逛個淘寶什麼的。
另一方面,我們原始的大腦並不喜歡做一件短期看不到成效的事,我們社會演化得太快了,大腦還停留在原始時代那種茹毛飲血,任何事情都要立求馬上見效,否則就會放棄的狀態中。
這在遠古,會保護我們不至於一直追一隻跑得飛快的野鹿,從而被餓死,而是轉而去抓一些容易得手的獵物。
但這種大腦在對抗現代精密工作時,簡直就是豬隊友。
尤其是多任務狀態下,目標更加的不清晰,大腦運轉一會發現沒有什麼能立即達成的目標,就會馬上叫你停了。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得花一點時間把事情理一理,從最容易達成的工作入手,一次只做一件,並且把目標訂的無比清晰,拆分得無比的碎,一小段一小段逐一攻破,這樣才能哄著我們那傲嬌的大腦配合我們把麻煩處理完。
動不了手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們很容易相信未來會有一個完美的自己來幫現在的自己解決一切麻煩,結果就不傾向於現在去做事。
這就是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的原因。
。
(大誤)。
。
解決的辦法同樣是良好的時間規劃,告訴大腦未來也不比現在好得了多少。
同時採用結構拖延法,當實在不行完成一項工作時,停下來去做另一件。
大腦是不存在疲勞這種說法的,應對不同的事調用不同的區域,千萬不要怕它被累死了,儘力壓榨這個磨人的小妖精吧!
我這個人從小就懶,能靠腦子解決的絕不動手,能叫別人解決的絕不親自做。
長大成人邁出社會之後,越來越多的事不得不親自去做。
我常常會想,大腦難道就不能創造出另外一個人格來擔當一下?好歹作為人類這麼久也開始有點累了……
可這個人格卻一直沒有出現,後來,慢慢想通了,現在的我大概就是被創造出來那個倒霉人格吧……沒辦法,既然我的出現就是為了替創造我出來的那個人格解決困難的,那也只能頂硬上了。
謝邀!先接納當下的現實,然後先找出當下對你來說,先重要的事情,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分類即可,先做最重要的,至於那些在當下並不重要的事情可以往後擱置。
自我失控吧?就是人本能會逃避厭惡的事情,唯一能做的只有自我管理了。
個人覺得這是失控後,尋求控制感的表現。
因為多任務情況,個體會體驗到失控感(無法控制或勝任某個事情),這時個體會產生焦慮。
而焦慮會導致個體尋求確定與控制。
所以多任務情況下或者任務超出個人能力外時,個體更願意去打機去玩手機(尋求虛幻的控制感)。
解決方法:1.認識到這是尋求虛幻控制的表現。
2.制定計劃完成任務。
計劃一定要具體,具體到自己能完成為止。
舉個例子:你要星期完成一篇論文,但是你發現你能力不太行。
然後焦慮得不要不要的,參考文獻都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一天沒辦法看幾篇文章。
然後你就開始墮落,最後一整天啥都沒做。
這時候的你的計劃可以是,我第一天一整天的任務就是看兩篇參考文獻,看完,任務就完成了。
如果你發現你沒辦法看兩篇文獻,你第一天任務就是看完一篇,如果還不行就把計劃定為看完一篇論文的摘要,直到自己有動力完成任務。
這時候控制感就會慢慢提升,完成任務的動力就會增強。
切記計劃一定要定得使自己有動力去完成。
希望有幫助。
任務越多,壓力越大的時候,就在難度和數量兩方面都變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務」。
不可能達成獲得獎賞或者成就感,也不可能將之完成了結。
這樣的工作,會讓人覺得喪失了意義,很難有動力去做。
遺憾的是現實中很多工作恰恰就是這樣。
但現實中已經有很多人發展出了與之適應的工作方法。
簡單說就是「按部就班」。
他們每天準點上班下班,加班其實也有「準點」。
表面上似乎不熱血、不努力,而事實是很多超級大的項目就被這種人群拆分、蠶食,一點點啃掉了。
這中間有兩個核心點。
一是接納自己能力有限的現實。
認真積極地做好自己能力和職責範圍之內的事情就夠了。
超出的任務和壓力,盡量以適宜的方式謝絕。
二是保持可持續的穩定工作狀態。
規律的飲食作息,工作休息,是身體健康,也是長期穩定輸出價值的保障。
這不僅對個人有利,也是僱主和合作夥伴真正所需。
所以,當年我們發現一個設計師連續熬夜加班,而後還熬夜打網遊,在白天忍不住瞌睡的時候,我們直接放了他一周的假,給他時間和空間從這個惡性循環裡面跳出來。
他掛著單反去旅遊了,回來之後重新投入了按部就班的工作。
一個月一個月,永無止境的媒體編輯出版工作,就這樣被我們團隊按部就班的完成。
最後我們甚至打破了「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通宵加班)」的詛咒。
還有一次,大家感嘆周而復始的無盡工作時,有個同事偷笑:能安安穩穩地上班,一直有錢掙不挺好嗎?其實這也是一個核心點:同樣一件事,價值和意義卻不是唯一的。
換個角度,你可能就會有新的發現。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心解夢
我就經常這樣的通常這樣我就強迫自己冷靜一下,做一份詳細的todolist,找信賴的朋友分析一下接下來做的事的難度和需要時間。
然後開始艱難的第一步。
。
。
好在一般開了頭,就步入正軌了。
但是這個開頭要花費很多的精力讓我從神經質瘋癲狀態解脫出來。
厚,不說了,看書去了。
作為一個害怕突擊所以存在會設定計劃的懶人,卻從來無法完全的去制定好計劃。
加之嚴重的拖延症,會把所有的事情堆積到最後期限加緊時間去完成,最後結果雖然大多盡如人意但這樣的方式的確不可取。
現在無形中存在的壓力太多又太大,所有的事情都是不約而同的一起發生。
在這種大壓力環境下,我總是儘可能的會想想之後完成任務的美好時光,然後自我催眠這樣做事確實會比之前有點幹勁,可以緩解一點存在的壓力。
像我最討厭放假前存在的一切考試,但是考試考完了,一切折磨煎熬都過去了,該玩玩還是很愉快的。
避免惡性循環這事兒,就是事情要做,壓力要有,但是人也要罵,髒話一樣可以說。
這可以說是一種心裡障礙,你最先要做的,不是說要怎麼開始,而是直接就開始。
猶豫不決只會讓你越拖越久。
如果這時你還拿著手機,那麼給個建議,最好放下吧。
(這才是一大關鍵)事情越多,就越要有規劃,要有條理似的,一條條在腦海羅列(寫在紙上也行)。
但切記不要拆的太過於細碎,否則只會讓你越做越覺得乏累。
在想怎麼做,多會做時,倒不如直接去做。
麻煩的,只是你做之前的煩慮和最先開始做時伴有的抱怨情緒。
任務越多壓力越大,越不想做,情緒也會越焦慮,一是要約會調節管理自己的情緒,二是建議先分清輕重緩急,再把任務分解成較易完成,一步一步來,慢慢就會改善
兩個小朋友在教室發生了衝突,一個小朋友被打了一巴掌,他應該打回去還是應該告老師?你們認為哪個更妥當?並說明原因。
最近我就是這種狀態,但現實不允許你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去做事情,我的做法往往是先放空自己,平復心境,沉下來,一件一件做,當做好一件後就有成就感有信心接著繼續其他任務。
越長大才越發現,情緒只能留給自己,共勉!
推薦閱讀:
※怎樣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且通過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養活自己?※因為有了女朋友而沒錢了的時候怎麼辦?※抑鬱症患者,想找工作,但反應遲鈍,看起來智商很低??※周星馳那樣的人除了電影還適合做什麼工作?※如何消除因為工作空閑下來而產生的焦慮?
TAG:心理學|拖延現象|壓力|工作|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壓力越大的時候,越不想做事,怎樣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
(圖片網上找的,不是很清晰)從圖中可以看出,當越強的壓力產生越強的動機後,超過某個臨界點, ... 任務越多,壓力越大的時候,越不想做事,怎樣避免這樣的惡性循環?
- 2壓力大到什麼都不想做?3 個小解方,幫你重拾生活動力 - 經理人
你常覺得被事情壓得喘不過氣?你一定知道,事情放著不做,不僅不會消失,還會累積更多壓力。這時候,不妨試試以下3 個做法,練習釋放壓力, ...
- 3压力越大的时候,越不想做事,怎样避免这样的恶性循环? - 知乎
动机与行动效率并不是成正比的,它是一个波峰。(图片网上找的,不是很清晰).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越强的压力产生越强的动机后,超过某个临界点,行动力会迅速下降。
- 4你分得清楚「壓力」與「焦慮」嗎? - 今周刊
一聽之後,我認為,他不是壓力大,而是陷入焦慮之中。 ... 看在小魚兒眼裡,當然超級不爽,而主管一副不想改善現狀的樣子,更加讓小魚兒認為毫無 ...
- 5常感焦慮、壓力大、做事沒效率?那你一定也有這8種生活習慣
你是不是也常常覺得壓力大、焦躁不安,做起事來又相當沒效率?這陣子才發現這樣的狀況原來不只是自己,也是身邊不少人的通病,身為時下年輕人因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