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六十而耳順」的「耳順」與耳朵一點關係都沒有,孔子在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耳順」是一種待人之道,是一種生活方式。
古人壽命較短,較少有人活到六十歲。
因此,孔子說:六十而耳順。
「耳順」,就是說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孔子「六十而耳順」的「耳順」與耳朵一點關係都沒有,孔子在說的是...
2020-12-19心智玩家
要認識「耳順」是什麼意思?先要糾正兩點,後人對孔子的誤解1、孔子最核心的學問,其實不是學問,而是一種心智功夫。
這種心智功夫用現代語言來表述,叫做【心智系統轉換】,借用佛教語言來表述,叫做【動態入定】,佛教的是【靜態入定】。
《大學》是一本非常完整的【心智系統轉換】教科書,《中庸》是【心智系統轉換】的重點講解。
《論語》是孔子對弟子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的點評,以及弟子的學習心得。
2、我們以往對孔子的解讀,都是依照儒家的文本,然後,按照國家的政治需要、社會的道德需要以及個人生活經驗的需要所進行的解讀。
孔子的很多思想被解讀得非常的通俗易懂,但是,實質上,都已經不是孔子的本意了。
孔子的這句「十五立志於學,三十而立……」,就是被後人用個人的生活經驗解讀了。
但是,解讀到了「耳順」這裡有了很大的費解。
其實,孔子這句話,是在說他自己印證的【心智系統轉換】的四個階段:第一階段:15到30歲,是懵懵懂懂的學習階段,這個階段,雖然老師說得每個字都聽得懂,可就是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心智系統轉換】的體驗,很難用語言、文字進行交流。
因爲語言、文字交流的前提是共同的經驗,缺乏共同的經驗,是沒法用語言、文字交流的。
而【心智系統轉換】的學習者,缺乏心智系統轉換經驗,所以學習起來很難。
第二階段:是30歲以後,到40歲之前。
這階段中,孔子突然明白【心智系統轉換】是怎麼回事了,開始真正練習心智系統轉換,屬於找到了門道,這就是【立】的意思。
第三階段分兩個部分,前一部分是40歲到50歲之前,這個階段,【心智系統轉換】的練習已經有了一定的根基,但是,還不牢固,很費經的堅守,這就是【不惑】的意思。
後一個部分是50歲到60歲之前,這個階段,基本完成了【心智系統轉換】,在新的心智系統中已經很紮實了。
【知天命】所表達的是「無惑」的意思。
第四階段,也分兩個部分。
這裡重點來講前一個部分「60而耳順」。
一個人心智系統轉換完成以後,處在了一種全新的心智系統中,這個時候,這個人還需要做什麼呢?還需要做的,就是打開意識的內在感知空間。
耳順,就是意識的內在空間打開的意思。
耳順爲什麼是意識的內在空間打開的意思?這裡,我們需要了解一下專業的音樂常識。
音樂家聽音樂,與普通人聽音樂,是不一樣的。
音樂家聽音樂是用意識的內在感知去聽的,專業行話叫做「內在聽覺」。
「內在聽覺」並不是聽覺,而是一種內在的全感覺,是一種內在的通感:包括了視覺、嗅覺、觸覺、味覺。
音樂在專業音樂家的意識中,不僅僅是聲音,而是有畫面,有通感的,這也就是貝多芬、斯美塔那失聰後,照樣寫出偉大作品的原因。
我們熟悉的觀音菩薩,也是「看到了音」後,修成了菩薩,所以稱爲「觀音」。
孔子是超級樂迷,曾經聽過一次音樂會以後,沉浸其中,三個月不知肉味。
所以,孔子用而「耳順」來表示內在感知空間的打開。
更多相關文章,有興趣可來我的頭條號文章中閱讀……歡迎關注:心智玩家—解讀中華源頭文化、揭祕重疊結構世界、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相關焦點
爲什麼孔子說「六十而耳順」?
在《論語.爲政第二》裡有一段孔子的自述:「六十而耳順」,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耳順」這個詞,聽起來總覺得很彆扭,那麼不順耳。
那孔老夫子說的「耳順」是什麼意思呢?跟「順耳」的意思正好相反。
「順耳」是要外來的音聲,都順著我的耳朵,是被動的;「耳順」則是我們的耳朵可以順應任何外來的音聲,是主動的。
「順耳」是凡夫的境界;「耳順」是聖賢的境界,這個我們得好好聊聊。
如何理解孔子的「六十耳順」?此文給你深度剖析,早看早受益
主要內容涉及孔子「爲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官職和從政爲官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在此章中,孔子提出了非常著名的一個人生螺旋攀升式觀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中講「六十而耳順」,這裡的「耳順」是什麼意思?
在《論語.爲政第二》中,有一段孔子的自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用這六句話,簡單總結了自己的一生學習、成就的過程。
孔子在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做學問;到三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學有所成,有些根底了;到了四十歲的時候,就已經事事明了,沒有疑惑了;到了五十歲,就已經了知上天賦予自己的使命了;到六十歲的時候,就已經耳順了;到七十歲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不管做什麼事,都不會違反規矩了。
14孔子說的耳順原來是人老奸的意思
十五立志於學西漢的《白虎通》說15是入大學之年。
《大學》是儒家作爲儒家學習的必修課。
孔子在15歲求學,致力於學的東西應該是差不多的,都是修身齊家的經典。
孔子顯然不會堂而皇之的說賺錢這個事兒很重要。
孔子曾經問他兒子:你有沒有學《禮經》?他兒子叫孔鯉:沒學過。
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
註:《禮經》是先秦六經,是標準教學課本。
說「耳順」
「耳順」是能聽人言知人意。
「耳順」是一種精神狀態,是一種自我修養。
「耳順」是一種待人之道,是一種生活方式。
古人壽命較短,較少有人活到六十歲。
因此,孔子說:六十而耳順。
「耳順」,就是說,耳的功能已經通順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
故能聽他人之言,即知他人之意。
古人說:「心與耳相從,故曰耳順。
」「耳順」,還指順耳之言聽得進,逆耳之言也聽得進。
好話、壞話都聽得進,能辨明其是非曲直。
胡適說:耳順是能容忍「逆耳」之言,聽「逆言」不覺得「逆耳」。
孟子四十不動心,而孔子六十才做到耳順
《三字經》開篇即說:「人之初,性本善。
」除性善論外,也有一些人持性惡論,說人必須接受後天教育才能夠重新塑造自己,強調了後天教育的重要性。
他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告子章句上)《孟子》推崇道德,多言心性,如《公孫丑上》: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
陳丹青:我不太相信孔子說的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
有人說「見畫如見其人」,陳丹青的畫作就如他的性格一般,優雅別致而又樸素純真,自由隨性並且睿智澄澈。
其每一筆,任一畫,都賦予了畫作鮮活的靈魂,具有自己的獨特魅力,給觀者透露隱含的情感祕密。
率性而爲,感性而活是他的爲人處世狀態。
頗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氣質。
這都與其人生的不凡經歷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儒家耳根圓通法門:孔子爲什麼說自己「六十而耳順」?
上回說到「洗心退藏於密」,密在何處?當年惠明在大庾嶺向六祖問法:「更有密意否?」六祖答:「與汝說者,即非密也。
汝若返照,密在汝邊。
」六祖此言,真心不是故弄玄虛,敷衍惠明。
他所說的「密在汝邊」之密,即是「退藏於密」之密,是「莫見乎隱」之隱,是「道心惟微」之微。
「三十而立」原本是孔子在說自己,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
孔子的三十歲不能代表所有人然而,在平靜的文化繼承當中也不乏一些歪曲變質的文化現象,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借用孔子對自己人生階段的總結來冠以他人年齡的稱謂,孔子在《論語·爲政》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吾十有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我從十五歲開始就立志於學習,
南懷瑾:孔子講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這一段到底是什麼意思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感,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到了「六十而耳順」,這裡問題又來了,孔子在六十以前耳朵有什麼問題不順,耳腔發炎嗎?這句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
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個句讀。
「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人過50歲,餘生已經開始了
孔子曾經把自己的人生分爲了幾個階段,其中他將人生的五十歲稱之爲「知天命」之年,而六十歲則是「耳順」之年。
五十歲是人生的一個很關鍵的年齡點,從這裡開始,一個人就開啓了他的餘生,並且要能夠深知他以後的命數。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原來出自《論語》?
2.4子曰:「吾十有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求學;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沒什麼迷惑;五十歲得知天命;六十歲耳根順了;七十歲隨心所欲,沒有不合情合理的。
」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
什麼年齡該做什麼樣的事一直都是中國人世代遵循的規矩,那麼什麼又是適當的年齡呢?關於年齡的問題,孔子的論語中說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在很多人看來,這大概就是對人的一生最好的解釋了吧。
孔子說「三十而立」,其中的「立」字,是指成家立業嗎?
孔子在《論語》的爲政篇中,就有過非常精彩的論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在孔子的人生規劃中,三十歲是而立之年。
那麼,孔子所說的「三十而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別再被「成家立業」誤導了,孔子講的「三十而立」是這個意思
如果達不到這些標準的話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甚至被看成沒有能力!實際上孔子講的「三十而立」不是這個意思!此文翻譯過來的意思是,夫子程頤說,大學一書是孔子時期遺留下來的文學典籍,是初學者修德的入門書籍,今天還能知道古人先後學習順序,全仰仗此書,而論語是學習大學後進一步鑽研的書,然後是孟子。
最後是中庸。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爲政篇。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
《論語》孔子曾說:「四十而不惑」!這個「不惑」具體是什麼意思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世間萬物變化紛紜,人生命運更是不可捉摸。
種暠手提長劍擋住車架說:「太子是國家儲君,關係重大,常侍你來接太子而又沒有詔信,怎麼知道你不是心懷奸邪呢?」於是高梵只得回去奏報,得詔令才把太子接走。
杜喬退而嘆息:「愧暠臨事不惑。
」這大概可爲「不惑」作一註腳。
「不惑」看上去不那麼難。
堅信自己所信的,堅守原則,不被外界所干擾就是了。
很多人在很多時候是會做到這樣的。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爲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
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孔子十句經典語錄,每一句都很精闢,充滿智慧,值得細讀深思
據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名,其中包括曾子、顏回、子路等爲大家所熟悉的弟子。
孔子曾經帶領他的部分弟子周遊列國數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孔子去世後,他的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教育觀念、倫理思想等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爲儒家經典。
高考語文:山東考生必背的「孔子語錄」
《山東高考傳記閱讀方案和試題樣例》中分析了2015年山東高考語文的出題重點及複習方法,其中關於名句名篇,所考查篇目都是「附錄」明確範圍,只是「孔子語錄」除了課本上學習過的以外,還要有一定量的名句積累。
四十不惑五十不裝六十才耳順
醫院門口有家中醫館,王小柔進去打聽,有沒有跌打損傷的方法是可以用在雞身上的。
中醫大夫倒是能理解她的心情,沒轟她走,但表示沒有辦法,勸她還是燉了吃算了。
「很多時候,我帶著受傷的小動物求醫時,都會得到這樣的答案。
如果我不學習一些救護知識,它們都沒有太多生還的可能。
」這激發了王小柔自學各種各樣常識的鬥志,包紮、接骨、上藥、打繃帶,這隻雞竟全然恢復。
延伸文章資訊
- 1孔子「六十而耳順」的「耳順」與耳朵一點關係都沒有,孔子在 ...
「耳順」是一種待人之道,是一種生活方式。古人壽命較短,較少有人活到六十歲。因此,孔子說:六十而耳順。「耳順」,就是說 ...
- 2樵客:「六十而耳順」的「耳順」是什麼?
知言是一種生命修養,一個人要能夠心平氣和,才能夠知言。 北宋邢昺在《論語正義》疏說:「六十而耳順者,順,不逆也。耳聞 ...
- 3六十而耳順:成聖的隱喻——兼論儒家神話葉舒憲諸子學刊第四輯
這句話很難解釋,可能在當時漏刻了文字,可能是'六十而'下面有一個句讀。如果照舊,'耳順'的道理就是說,自十五歲開始作人處世,學問修養,到了六十歲,好話 ...
- 4耳順之年- 維基詞典,自由的多語言詞典 - Wiktionary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
- 5《論語》中講「六十而耳順」,這裡的「耳順」是什麼意思?
在《論語.為政第二》中,有一段孔子的自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