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一切都能夠隨心所欲,卻又完全合乎法度,實現了道德精神的完全自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小蜜蜂問答小蜜蜂問答選單儒家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古墓奇談 發表于 文化2021-06-21古墓奇談2019-10-3114:50:27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體現了自由與規矩的和諧統一。
自由的人內心有規矩,但是沒有束縛;內心有原則,原則之上則自由自在。
自律即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自律和他律,在有的人看來的確是一種約束和限制,而對於自我要求嚴格的人來說,正是因為嚴於律己,他們才充分享受到了工作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
事實上,一些人感到的“不自由”,並非由於約束太緊,而是源於慾望太多,總想透過越軌破戒,追求形形色色的自我滿足太隨心並不是很好,太所欲也並不妙。
凡事適可而止,不可過量自由是一種境界,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
心有多寬,自由就有多大。
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規矩的基礎上的,現在社會這句話多是指一件事情順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過於刻意安排,順其自然,似乎有一種消極的意識形態,但也是現在社會缺少的一種意識,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律。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學有所成,可以在社會上立足了;四十歲我已通達事理,不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我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到了七十歲,我就能隨心所欲地做事,而絕不違背禮義,逾越規矩。
”就思想境界來講,孔子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佐一一的文字2019-11-0219:23:33大家都知道“隨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意思是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在道德學問上有所成就,四十歲通暢事理而不迷惑,五十歲理解了人生命運這一道理,六十歲聽人講話能判明是非,七十歲做事便能隨心所欲而不致於超越準則和規矩。
在我看來,首先,這是一種生活態度。
人到老年,並沒有仗著自己是耄耋老人而無底線的隨心所欲。
在道德準則,社會秩序允許的範圍內得到最大的自由。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人對自己始終會有約束,像那種碰瓷、訛人的隨心所欲的壞,是完全放棄了做為人的最後底線,是個人及家庭的恥辱。
其次,它體現了老人的修養與道德水準沒有誰會喜歡為老不尊的老人,更別說尊重了。
七十歲活得通透的人大都看透一切,可以隨遇而安,胸懷大度。
他們更多的是承擔一種社會責任,不放縱、不逾矩,活得通透乾淨。
把所有的隨心所欲裝入社會秩序的框架中。
最後,從來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翱翔天空的風箏是自由的,但還有一根不讓它失控的線能隨時將它拉回。
高速執行的火車自由奔騰,但離了鐵軌,它寸步難行。
哪裡都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遵守了一定的規則,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
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克雷洛夫說過:不要過份的醉心放任自由,一點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處與危險實在不少。
更想說的是,為那些不逾矩的隨心所欲的耄耋老人點贊,人生就需要自由而不逾矩的態度。
參考《白話四書五經》龍學創始人劉樹成2019-10-3020:51:01《論語》中的“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意思不是特指年齡七十,是讓人在此節點上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應用數學、龍學的內涵:在用交換、投票(七午馬龍首)時,禁止以日常權力干涉(十酉龍雞手),要順從自己內心所欲的意願決定,想選擇啥,投贊成或反對票,是自己的根本權力,“不”受法紀規“矩”約束。
詳見拙著《破譯背後的龍學密碼》序二。
(文/劉樹成)九月陶陶媽2019-10-3019:06:00言行一致,身心合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但又不會讓別人覺得不舒服。
妙智坊2019-10-3016:06:55首先要知道這是儒家思想,講的是“大我”與“小我”。
這個知道了,會吸收儒家思想精華又不會囿於儒家之域。
儒家言事有大小之別,君臣父子兄弟妻子都有規矩,而且依此規矩人人和平喜氛洋洋,這是儒家之道,也是人倫之美。
孔子先師有他心中理想的烏托邦,這“隨心所欲不逾矩”便是這理想之國之常理。
百家爭鳴,有孔子孟子墨子韓非子老子莊子……孔子之德,在於君子和平,孔子大聖人解決不了的幾個問題,下述陳一二,亦可知“矩”切應“與時俱進”……1。
。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又必須說清2。
。
“道不同不相為謀”又必須同謀3。
。
“為勸君王以死相諫”不死行否?4……。
。
。
。
簡例幾句在《論語》中決無答案,否則便無儒士“道不同不相為謀”拂袖而去之低智商的“瀟灑”,又會少卻很多“死諫”之剛烈愚孝忠臣……可知孔子隨心所欲也有“難行難至之地”,所以孔夫子一生教育有成卻政事鬱郁……孔子講儒為矩,卻難矩世事天下,學儒有綱常為人倫之幸福之和美,卻難面複雜之當今時世,況若以儒思想面對美帝絕難行通也……今日聊儒之“矩”未全貌全言,關注〖妙智坊〗待我細細道來……〖妙智坊〗20191030長弓衍737278012019-10-3015:45:42“隨心所欲不逾矩”與小平同志的名言“不說過頭話、不做過頭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隨心所欲”的前提,就是“不逾矩”,這裡的“矩”,不單單指規矩,它應該有更寬廣的代指,如社會道德、法律準繩、千百年來形成的共同認知和社會倫理綱常等。
在“不逾矩”的框架下,“隨心所欲”將使人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激發人們對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對美好未來的無線嚮往和期盼。
色即是空7102019-10-3017:22:53修行圓滿,言行思想符合道德,得自在。
孟子講四十不動心,也達此境界。
德之所行,自在無為。
夢中的自己2019-10-3016:07:5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是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體現了自由與規矩的和諧統一。
自由的人內心有規矩,但是沒有束縛;內心有原則,原則之上則自由自在。
自律即自由。
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
”自律和他律,在有的人看來的確是一種約束和限制,而對於自我要求嚴格的人來說,正是因為嚴於律己,他們才充分享受到了工作的自由、生活的自由、做人的自由。
事實上,一些人感到的“不自由”,並非由於約束太緊,而是源於慾望太多,總想透過越軌破戒,追求形形色色的自我滿足太隨心並不是很好,太所欲也並不妙。
凡事適可而止,不可過量自由是一種境界,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
心有多寬,自由就有多大。
但是自由也是建立在大家都遵守規矩的基礎上的,現在社會這句話多是指一件事情順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過於刻意安排,順其自然,似乎有一種消極的意識形態,但也是現在社會缺少的一種意識,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律。
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於做學問;三十歲學有所成,可以在社會上立足了;四十歲我已通達事理,不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我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到了七十歲,我就能隨心所欲地做事,而絕不違背禮義,逾越規矩。
”就思想境界來講,孔子一生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身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思想和言行融合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
易祥好好說2019-10-3122:22:09首先“隨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
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
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
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現在社會隱喻:現在社會這句話多是指一件事情順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過於刻意安排,順其自然,似乎有一種消極的意識形態,但也是現在社會缺少的一種意識,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律。
假裝外行看門道2019-11-0301:19:17謝謝邀請。
你有沒有一件做到特別熟練的事情,就是蒙上眼睛做都是輕鬆自如,又不錯分毫的那種,如果有,那體會就會更深刻一些。
如果你沒有,那一定會經常在電視劇裡看到,比如蒙著眼睛拆裝槍支,在美國西部電影中那種出槍又快又準又瀟灑的牛仔等等。
這些都與“隨心所欲,不逾矩”是一樣的道理——孰能生巧、功到業熟!這說明了孔子對周禮已經爛熟於胸,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他的一舉一動都不需要透過大腦的思考,就能做到準確無誤。
而孔子達到這樣一個程度,從十五歲至於學,到七十歲從心所欲,不逾矩,用了整整五十五年,近六十年的時間,可以說是畢生精力。
所以說:“吾十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段話,孔子是透過自己成長的經歷,給弟子們的一種啟發,一是人生成長必須要經歷的幾個階段,而不是簡單說你十五歲該幹什麼,三十歲有該幹什麼。
人生中不論遲早這些經歷都是要經歷的。
二個就是做成一件事情的難度,做任何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總要經歷一段很長時間的磨練,“如琢如磨、如切如磋”便是。
紫天雲2019-11-0212:26:03《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一切都能夠隨心所欲,卻又完全合乎法度,實現了道德精神的完全自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朱熹在《四書章句集註》中援引程子的話說:“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學而至,所以勉進後人也。
立,能自立於斯道也。
不惑,則無所疑矣。
知天命,窮理盡性也。
耳順,所聞皆通也。
從心所欲,不逾矩,則不勉而中矣。
”在程朱理學經典作家看來,“從心所欲不逾矩”,意味著“不勉而中”,也就是能夠隨心所欲,他的行動用不著有意的指導,他的行動用不著有意的努力,而所做的一切自然而然的正確,這代表著人生道德修養發展的最高階段。
“不勉而中”的“中”,也就是儒家中庸之道的“中”。
正如《中庸》中所寫的那樣:“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喜怒哀樂等情緒尚未發生時,無所偏倚,大中至正,所以叫做“中”;喜怒哀樂等情緒發生時,都能合情合理,適中而有節度,這就叫做“和”。
“中”是天下最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
達到了“中和”,天地就會各安其位,萬物便可生長髮育。
這一“中和”的境界,其特點是大中至正,其本質也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代表了天人合一的最高道德修養境界。
識途小馬兒2019-10-3015:37:23隨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
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
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
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現在社會隱喻:現在社會這句話多是指一件事情順其自然,有自己的尺度就好,凡事不過於刻意安排,順其自然,似乎有一種消極的意識形態,但也是現在社會缺少的一種意識,正所謂,船到橋頭自然直,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律。
真特麼煩人2020-01-2323:46:38我的理解簡短說就是人可以想做自己做的事情,但是不可以違背倫理道德底線,意思就是你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走偏路行的正走的直,要做一個隨心所欲而且善良的人上一篇:<>標籤:
不逾矩隨心所欲自由孔子從心所欲相關文章“三孔”的文化遺產價值有哪些?去湖北恩施旅遊自由行好,還是隨團好呢?為什麼人就不能隨心所欲的活著呢,感覺活著很累顧及的太多?想遵從內心地活著,是不是真的很難?搜索推薦文章月薪多少才能買得起保時捷?大腸癌大便是先硬後軟嗎?疥瘡用什麼可以治好?Copyright©2022小蜜蜂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
- 1"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何中華) @ 黎蘋的甜橘藝術 - 隨意窩
“從心所欲不逾矩”,乃是大自由、大自在,是那種達到了既自由自覺、又自然而然的物我合一、圓融無礙的狀態。在這個階段,天道與人道已泯然為一、了無分別。一個人不論怎麼想 ...
- 2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思? - GetIt01
這是一種人生境界,也是一種修行境界。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說對自身的休養有一種自信,隨著年齡的增長, ...
- 3儒家所說的“隨心所欲不逾矩”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理解?
孔子所說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指的是一切都能夠隨心所欲,卻又完全合乎法度,實現了道德精神的完全自由,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 4隨心所欲不逾矩- 為政篇》子曰 - 中文百科知識
相關詞條 · 不逾矩. 不逾矩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bù yú jǔ,意思是不越出規矩,語出《論語·為政》。 · 隨心所欲. 隨心所欲,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行事。 · 隨心所欲[漢語 ...
- 5隨心所欲不逾矩_百度百科
隨心所欲不逾矩出自《論語·第二章·為政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翻譯,孔子説:“我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