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
共收书3461种,79337卷(据文溯阁本79897 ...
四库全书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四库全书内的《庄子》书影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1]。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编纂,历时9年成书。
共收书3461种,79337卷(据文溯阁本79897卷[2]),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3][4]。
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期的众多古籍,也收入和存目了西洋传教士参与撰述的著作,包括从西洋传入中国的数学、天文、仪器及机械等方面的著作[5]。
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这些书籍分为“著录”、“存目”与“禁毁”三类处理:符合部分条件的,被列为“存目”,只存书名,不收其书。
“抵触本朝”之书一概“禁毁”。
符合收录条件的“著录”共3461种。
存目书者共6793种,称四库存目,是“著录”的2倍[6]。
禁书共2855种[7],称四库禁书,甚至还有不另保留原文而直接修改内容,而被后世学者所批判,另一方面,对于古文献的重新编辑工作,亦寻回和修复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中国古籍,也不能否认清廷在文化上的保存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
所谓“四库”,乃指经、史、子、集四部,分44类,包括《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周易》、《周礼》、《礼记》、《诗经》、《孝经》、《尚书》、《春秋》、《尔雅》、《说文解字》、《史记》、《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国语》、《水经注》、《战国策》、《本草纲目》、《茶经》、《永乐大典》等经典著作,还有日本、朝鲜、越南、印度以及欧洲人的一些著作,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目录
1编纂
2销毁
3特点
3.1古籍辑佚
3.2收录西学
4成书之后
5评论
6相关典籍
7参考文献
8外部链接
9相关条目
编纂[编辑]
四库全书杭州文澜阁本(复制品)
藏书地之一杭州文澜阁模型,面阔六间二层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朝廷设立了“四库全书馆”[8][9],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由乾隆皇帝的第六子永瑢负责[10],任命内阁大学士于敏中为总裁,大学士以及六部尚书、侍郎为副总裁[11][12]。
召著名学者纪昀为总纂官,“总理编书之事”[13]:120。
开始编纂这套卷帙浩繁的丛书[8][14]。
陆锡熊、孙士毅、戴震、周永年、邵晋涵等其他学者也参与了编纂[15]。
曾参与编撰并正式列名的文人学者达到三千六百多人,而抄写人员也有三千八百人。
《四库全书》收录了当时在全国各地征收的流通图书、清内廷收藏的图书以及《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珍本善本。
征收准则以阐明性学治法、考核典章、九流百家之言为优先,族谱、尺牍、屏障、寿言、唱酬诗文等等则不在考虑之列[16]。
据统计,光是征收得的图书就达13501种,献书最多的鲍士恭、范懋柱、汪启叔、马裕四家赐以内府所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当时乾隆还规定,凡从坊肆来的,应该付给一定的费用;若是家藏图书,则装裱印刷;如未曾刊刻,则抄本存留[16]。
这些书籍分为“著录”、“存目”与“禁毁”三类处理:符合部分条件的,被列为“存目”,只存书名,不收其书。
“抵触本朝”之书一概“禁毁”。
符合收录条件的“著录”,著录书则经过整理、校勘、考证后,按特定格式重新抄写存入,誊写完成后,还要与原本反复校勘,最后收录的图书有三千四百六十一种。
而存目书有著录书的两倍的数量也是因为乾隆想实现观成的愿望才弃多取少[17]。
《四库全书》为了美观与便于识别,采用分色装帧,经部绿色,史部红色,子部月白色(或浅蓝色),集部灰黑色。
四部颜色的确定,依春夏秋冬四季而定[18]。
《四库全书总目》因为是全书纲领,采用代表中央的黄色[9]。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套书陆续完成,全书共抄7部。
第一部存于北京紫禁城皇宫文渊阁,第二部存于奉天故宫(今沈阳)文溯阁,第三部存于京郊圆明园文源阁,第四部存于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合称“内廷四阁”(或称“北四阁”),“只准大臣官员、翰林等阅览”[13]:122。
后又以江浙地区为人文渊薮,文风鼎盛,就再钞的正本三部,分别存在镇江金山寺建文宗阁,扬州大观堂建文汇阁,杭州西湖行宫孤山圣因寺建文澜阁,即“江浙三阁”(或称“南三阁”),各藏抄本一部,“为便于士子入院钞阅”[13]:122。
副本存于京师翰林院(其中文渊阁本最早完成,校勘更精、字体也更工整)[8][10]。
编纂《四库全书》时,清廷为维护统治,大量查禁明清两朝有所谓违碍字句的古籍(见四库禁书)。
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荦荦大者文字之狱共有三十四件”[13]:120,文字狱即有40多次,作者与刻书、卖书、藏书者,遭受灭门之祸者不乏其例。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乾隆皇帝抽查《四库全书》时发现一些书有诋毁清朝的字句,因此下令重检《四库全书》,并最终删除《诸史同异录》等11部[8]。
但这11部书虽然从《四库全书》中删除,但是依然存在宫中,没有销毁,这11部书中的9部还流传到今天。
嘉庆八年(1803年)由纪昀主持《四库全书》最后一部分官修书籍的补遗工作,进一步完善《四库全书》。
销毁[编辑]
四库全书在编纂过程中大量销毁了不符合统治者要求的书籍。
先征后缴,边禁边缴,边缴边修,边修边毁,将征缴、禁毁、纂修同时推进。
[19]禁毁对象主要是属于史部、集部的历史著述和明人及明末遗民诗文集。
[20]起初编纂《四库全书》时,乾隆帝并未明确要求禁毁书籍。
但由皇帝下达的诏谕中昭示了他甄别处理图书的意志。
最早被禁毁的是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等一批书籍,按乾隆三十八年(1773)十二月十七日大学士舒赫德的上奏:“查从前奉旨,谕令各省将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等书,解京销毁”云云。
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初五日上谕称:“正当及此一番查办,尽行销毁,杜遏邪言,以正人心而厚风俗”要求各省督抚严加查办所有“违碍”书籍。
弘历特别提到江浙两省此类书籍最多“岂可不细加查核?”并称自己“办事光明正大”。
[19]
这份上谕下达后,各地督抚便不敢怠慢。
两广总督李侍尧、广东巡抚德保最先查出所谓“违碍”书籍。
他们将屈大均《广东新语》《翁山诗外》《翁山文外》进呈,弘历对此感到满意,并进一步催促其他地区责任官员上缴“明末国初存留触碍书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弘历再次下旨催缴禁书,要求“务须实力查办,不可稍有疏漏”。
浙江巡抚三宝将稽查的责任下放到地方官以及教官一侧,将他们查出的禁书数量与未来补官顺次挂钩,这一举措后来在全国推广开来。
[19]
《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图书销毁的具体执行机关是军机处。
由于军机大臣常常兼任四库馆总裁,他们得以审定应予禁毁之书。
各地上缴的书板会被送到军机处,军机处则会将禁书情况通知四库馆的编纂人员。
[19]地方官员负有征集“违碍”之书的责任。
如江西巡抚海成采取逐户宣谕的方法,不遗余力地搜集禁书,缴呈应毁禁书,前后共有八千余部之多。
而弘历又凭借褒扬这类典型,催促其他官员做出绩效来。
[20]
特点[编辑]
古籍辑佚[编辑]
清朝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寻回和修复了不少早已失传的中国古籍,梁启超对此评论道:“此二百馀年间总可命为中国之‘文艺复兴时代’,特其兴也,渐而非顿耳……吾辈尤有一事当感谢清儒者,曰辑佚。
书籍经久必渐散亡,取各史艺文、经籍等志校其存佚易见也。
肤芜之作,存亡固无足轻重;名著失坠,则国民之遗产损焉。
乾隆中修《四库全书》,其书之采自《永乐大典》者以百计,实开辑佚之先声。
此后兹业日昌,自周秦诸子,汉人经注,魏晋六朝逸史逸集,苟有片语留存,无不搜罗最录。
其取材则唐宋间数种大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等最多,而诸经注疏及他书,凡可搜者无不遍。
当时学者从事此业者甚多,不备举。
而马国翰之《玉函山房辑佚书》,分经史子三部,集所辑至数百种,他可推矣。
遂使《汉志》诸书、《隋唐志》久称已佚者,今乃累累现于吾辈之藏书目录中,虽复片鳞碎羽,而受赐则既多矣。
”[21]
收录西学[编辑]
《四库全书》对西方科学书籍作出较高的评价:“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
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同时将西方宗教与西方科学作了区分,强调“节取其技能”,因为《四库》的作者们明白传教士的来华目的是为了传播天主教,当时的学者已经发现西方存在传播宗教与价值观的倾向,介绍西学不过是传教的手段,因此《四库全书》的作者们在赞扬西学的同时指出“盖欲借推测之有验,以证天主堂之不诬,用意极为诡谲”。
《四库全书》收录了27种西方传教士的著述,包括西洋的数学、天文、仪器及机械等方面的著作,被收录的书籍包括有《泰西水法》、《西儒耳目资》、《坤舆图说》、《乾坤体义》等[5]。
成书之后[编辑]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的《四库全书》残本
《四库全书》完成至今的两百年间,中国历经动乱,《四库全书》也同样饱经沧桑,多份抄本在战火中被毁。
因此《四库全书》至今仅存4套[18]:
文宗阁本、文汇阁本在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被毁;
文源阁本在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时被毁[8],今法国保留部分残本;
清代翰林院底本在光绪廿六年(1900年)庚子拳乱时,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毁于拳民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期间;
文渊阁本原藏北京故宫,后经上海、南京转运至台湾,现藏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也是保存较为完好的一部)。
杭州文澜阁藏书楼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占杭州时倒塌,所藏《四库全书》散落民间;后由藏书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补抄,才抢救回原书的四分之一,于光绪七年(1881年)再度存放入修复后的文澜阁。
文澜阁本在经历1915-1923年的乙卯补抄和1923-1925年的癸亥补抄后大体恢复旧观,现藏杭州浙江省图书馆。
文溯阁本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险些被卖给日本人。
1966年10月,因中苏关系紧张,为保《四库全书》安全,林彪要求将文溯阁《四库全书》秘密从沈阳运至兰州,藏于戈壁沙漠中,现藏兰州甘肃省图书馆。
近些年,辽宁有关人士要求归还,以“书阁合璧”;甘肃亦建藏书楼加强保护。
对于文溯阁本是否要归还沈阳,两省一直未能达成一致。
避暑山庄文津阁本于1931年移入国立北平图书馆(现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架原函原书保存的版本)
文源阁四库全书1
文源阁四库全书2
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影印了《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了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将之缩印。
1999年,香港的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分别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出版发行文渊阁本《四库全书》电子书版。
2006年,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全新《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的内联网版和网上版。
2009年,台湾商务印书馆由国立故宫博物院授权,按照典藏之文渊阁本原书原寸,以仿古样式影印出版,即内文、开本、纸质、布面、装帧方式等皆与原版相同。
2016年8月9日,历时12年方告完成的影印版文津阁《四库全书》重新入藏文渊阁,该影印版制作时间长达12年,全部采用手工宣纸,包装上也恢复了传统的装订工艺,书封采用耿绢。
整套书用6144个金丝柚木盒,重新放到了空置已久的文渊阁128个书架上[22]。
四库全书下落
版本
藏书阁
藏书阁位置
藏书阁现状
图书现状
出版情况
文渊阁本
文渊阁
北京故宫
书去楼空(现藏有影印文津阁本《四库全书》[22])
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影印出版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民国九十九年(2010年)再版
文溯阁本
文溯阁
沈阳故宫
书去楼空
藏于兰州甘肃省图书馆
文源阁本
文源阁
北京圆明园
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战火
残本位于法国枫丹白露宫
文津阁本
文津阁
承德避暑山庄
书去楼空
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
2005年影印出版文津阁本《四库全书》
文宗阁本
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
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战火
2011年原址重建复阁,藏有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馆文渊阁本线装版影本《四库全书》[23]
文汇阁本
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
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拳民围攻使馆区期间
文澜阁本
文澜阁
杭州圣因寺
咸丰十一年(1861年)毁于战争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
四分之一为原本,现藏杭州浙江省图书馆
2006年影印出版文澜阁本《四库全书》
底本
清代翰林院
北京东长安街
光绪廿六年(1900年)毁于战火
评论[编辑]
鲁迅在批评明清和民国文人时表示:“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
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
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清朝的考据家有人说过,“明人好刻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妄行校改。
我以为这之后,则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变乱旧式,删改原文;今人(民国)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著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24]
历史学家吴晗慨叹:“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25]。
唐弢:《四库全书》...使作者的思想和躯壳一齐淹没,是近于消极的取消。
至于改窜,是要借作者的名声,替改者说好话,使读者暗受其影响,看不出底细来。
所以这不但是毁尸灭迹,而且还借刀杀人,要古人也和自己一样,让他们进反省院,写悔过书,从此变成正统。
然而《四库全书》不但挂着钦定的招牌,便是删改和摈斥,在乾隆,也是不加深讳的。
他的给《四库》总裁们的谕旨里,就常常明白地指示着:哪一种应该删改,哪一种应该厘订,大都说得很清楚。
他似乎并没有料到:他的那些谕旨,在将来,正是自己篡改古书罪案的证人[26]。
史学家陈寅恪在《陈垣元西域华人化考序》中指出清朝所禁毁的书籍几乎都是晚明清初的书,其他书籍甚少:“然清室所最忌讳者,不过东北一隅之地,晚明初清数十年间之载记耳。
”[27]
费正清[28]:通过这项庞大工程,清廷实际上进行了一次文字清查(文学上的“宗教裁判”)工作,其目的之一是取缔一切非议外来统治者的著作。
编纂人在搜求珍本和全整文本以编入这一大文库时,也就能够查出那些应予取缔或销毁的一切异端著作。
他们出善价收集珍本,甚至挨家挨户搜寻。
该禁的图书是研究军事或边务的著作以及有反夷狄之说的评议,还有就是那些颂扬明朝的作品。
……正如L.C.古德里奇所论证的,这是最大规模的思想统治。
史景迁[29]:编纂《四库全书》还具有检视文献的目的,借此搜查私人藏书,并严惩那些收藏有轻视满人内容的书籍的人。
这类书,以及包含有害于中国国防的地理和游记类书籍也被销毁。
这些毁书行动之彻底,使得我们知道的被乾隆的文化顾问纳入禁毁之列的两千多种图书从此销声匿迹。
独立学者周英杰[30]:你当然可以说它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但也完全可以说它是“阉割”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缺德工程”。
历史学者张宏杰:“经过康熙雍正两代文字狱,清王朝思想专制已经大大加强。
乾隆皇帝又通过修四库全书,开展“消灭记忆”运动。
”[31]
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发展司副司长李建臣认为,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一次戕害。
只要是被认为对清朝统治不利的著作和图书,就会毫不犹豫地统统毁掉,被销毁的各类图书典籍在3000余种,6万余卷,15万册,70多万部。
这导致中华民族的一些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和善本、孤本、秘本、禁毁本等一大批珍贵史料典籍永远消失,甚至对明代皇家档案和有关明朝类的史书、笔记等也进行了系统销毁。
由于《四库全书》是国家强行征集,民间所珍藏的典籍无一漏网,尽皆被毁[25]。
季羡林评论《四库全书》为“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是清乾隆皇帝诏谕编修的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文化工程。
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
相当于同时期法国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的44倍。
清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许多都收载其中。
由于编纂人员都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因而代表了当时学术的最高水平。
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虽是“寓禁于征”,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一大批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32]。
史学家龚书铎评价:“乾隆年间《四库全书》的编纂,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后人保留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书籍和资料,但是,在编纂过程中,也免不了发生许多令人遗憾的事情”[33]。
梁启超:“乾隆中修《四库全书》,其书之采自《永乐大典》者以百计,实开辑佚之先声。
此后兹业日昌,自周秦诸子,汉人经注,魏晋六朝逸史逸集,苟有片语留存,无不搜罗最录。
”[34]
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新清史学派学者欧立德指出,乾隆从一开始就想通过编纂《四库全书》来对学术和文学的发展加以审查的说法有失公允。
乾隆的初衷是“搜集和保存古今之图书”,以塑造出自己是“文化巨人”的正面形象,尽管乾隆期间的文字狱带来种种乱象,但并非是乾隆一个人的责任,他指出,许多文字狱的判罚虽然以朝廷的旗号进行,但这并不能说明大规模的审查得到了乾隆本人的授意,虽然这和乾隆的“报复心”有关,但“底层官员的热情和野心以及地方上发生的那些与地主士绅相关的琐碎纷争至少也应该承担同样的责任”。
乾隆不出面阻止的原因,是因为清朝皇帝的皇权实际上并不是无限的,乾隆无力阻止官僚扩大化文字狱。
哈佛大学历史学家、汉学家孔飞力以“叫魂案”为例,指出“清代皇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裁,皇权与官僚制度存在不稳定的依存关系,皇权必须随时提防来自官僚制度的惰性威胁”。
中国历史学教授高王凌在也提出过相似的概念“反行为”,高王凌认为清代官僚对于皇权只是在表面服从的前提之下,在暗地里却干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猫腻行为,从而将皇帝的意志“反过来”[35]。
相关典籍[编辑]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全书总目》/《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二百卷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二十卷
《四库全书荟要》一万二千册
《四库全书考证》一百卷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参考文献[编辑]
^香港公共圖書館-《香港公共圖書館通訊》.[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09).
^《四庫》底本《永樂大典》遭焚探秘.[2013-02-2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02).
^四庫全書.www.skqs.com.[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11).
^《四库全书》的查阅与文献检索.news.xinhuanet.com.[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21).
^5.05.1李晓丹、王其亨、金莹:《17-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对中国建筑的影响——从〈古今图书集成〉与〈四库全书〉加以考证》,《故宫博物院院刊》2011年03期
^乾隆60年浙江杭州刊本《四库全书总目》
^黄爱萍《四库全书纂修考》统计共禁毁书籍3100多种,15.1万部,销毁书版达8万块。
^8.08.18.28.38.4http://www.lib.cuhk.edu.hk/collections/sikuquanshu.html.[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帮助)
^9.09.1四庫全書.www.skqs.com.[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4).
^10.010.1http://www.lib.nthu.edu.tw/library/department/ref/resources/sikuquanshu.htm.[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6).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帮助)
^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http://www.cp.com.cn/sk/sk2.cf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商务印书馆
^編纂與流傳文津閣《四庫全書》出版前言.big5.china.com.cn.[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1).
^13.013.113.213.3刘君祖总编辑(编).《康熙、雍正、乾隆》.人物中国系列.台北:故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http://www.blmcss.edu.hk/chist/topics.html.[2008-02-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4).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帮助)
^http://203.72.198.245/web/Content.asp?ID=2272.中国大百科. 外部链接存在于|title=(帮助)[永久失效链接]
^16.016.1四库全书——编纂缘起,http://www.cp.com.cn/sk/sk1.cf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商务印书馆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目录索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缘起》
^18.018.1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四库全书》概貌,http://www.cp.com.cn/sk/sk-3.cf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商务印书馆
^19.019.119.219.3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九辑上卷.南京:凤凰出版社.2016.论清高宗弘历纂修《四库全书》的禁毁策略.ISBN 9787550625518.
^20.020.1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九辑下卷.南京:凤凰出版社.2017.清高宗弘历纂修《四库全书》的禁毁策略(下).ISBN 9787550626386.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2.022.1《四库全书》重回故宫文渊阁.[2016年8月14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8月28日).
^田伟钊.线装版《四库全书》重回镇江金山文宗阁.新华日报.2011-10-25[2014-10-23].(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7)(中文(中国大陆)).
^鲁迅:《病后杂谈之余》
^25.025.1历史的拐点文明的流变——《四库全书》悲喜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新华网
^《唐弢杂文集》《雨夜杂写》
^雷平《从经学复兴到考据成“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华文史网,2006年
^《美国与中国》(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追寻现代中国》(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终于是奴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网易网
^《四库全书精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前言部分
^龚书:《图说天下:清》,吉林出版社,第114页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载《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
^张明扬,乾隆的辩护书——读《乾隆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观察者,2014-05-29
外部链接[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四库全书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四库全书
《钦定四库全书》扫瞄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相关条目[编辑]
中国主题
历史主题
书籍主题
龙藏
永乐大典
四库禁书
续修四库全书
乾隆帝
翰林院
北四阁
南三阁
查论编清朝钦定及奉敕编撰典籍 经部易类
御定易经通注
日讲易经解义
御纂周易折中
御纂周易述义
书类
日讲书经解义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钦定书经图说
诗类
钦定诗经传说汇纂
御纂诗义折中
御笔诗经图
礼类
钦定周官义疏
钦定仪礼义疏
日讲礼记解义
钦定礼记义疏
乐类
御制律吕正义
御制律吕正义后编
钦定诗经乐谱
钦定乐律正俗
春秋类
钦定春秋左传读本
钦定春秋传说汇纂
日讲春秋解义
御纂春秋直解
孝经类
钦定孝经注
御纂孝经集注
钦定翻译孝经
四书经总
日讲四书解义
御制翻译四书集注
钦定翻译五经
小学类
御定康熙字典
御制清文鉴
御制满洲蒙古合璧清文鉴
御制满蒙文鉴
钦定叶韵汇辑
钦定音韵阐微附韵谱
钦定同文韵统
钦定音韵述微
钦定西域同文志
御制增订清文鉴并补编、总纲、补总纲
御制四体清文鉴
钦定清汉对音字式
御制满洲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
御制五体清文鉴
字典考证
钦定蒙文汇书
史部正史类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梁书
齐书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钦定明史
钦定辽金元三史国语解
编年类(清实录)
资治通鉴
前汉记
后汉记
唐创业起居注
元经
太祖高皇帝实录
太宗文皇帝实录
世祖章皇帝实录
圣祖仁皇帝实录
世宗宪皇帝实录
高宗纯皇帝实录
仁宗睿皇帝实录
宣宗成皇帝实录
文宗显皇帝实录
穆宗毅皇帝实录
德宗景皇帝实录
宣统政纪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
皇清开国方略
康熙朝起居注
雍正朝起居注
乾隆朝起居注
嘉庆朝起居注
道光朝起居注
咸丰朝起居注
同治朝起居注
光绪朝起居注
宣统朝起居注
钦定明鉴
纪事本末
通鉴纪事本末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
三朝北盟会编
蜀鉴
钦定平定三逆方略
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平定罗刹方略
钦定平定金川方略
钦定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正编、续编
钦定临清纪略
钦定平定两金川方略
钦定兰州纪略
钦定石峰堡纪略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
钦定安南纪略
钦定廓尔喀纪略
钦定巴布勒纪略
钦定平苗纪略
钦定剿平三省邪匪方略、续编、附编
钦定平定教匪纪略
钦定平定回疆剿擒逆裔方略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钦定剿平捻匪方略
钦定平定陕甘新疆回匪方略
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
钦定平定贵州苗匪纪略
三朝筹办夷务始末
别史杂史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
钦定续通志
钦定蒙古源流
诏令奏议
太祖高皇帝圣训
太宗文皇帝圣训
世祖章皇帝圣训
亲政纶音
圣祖仁皇帝圣训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
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
世宗宪皇帝上谕旗务议覆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
训饬州县条规
世宗宪皇帝圣训
高宗纯皇帝圣训
仁宗睿皇帝圣训
宣宗成皇帝圣训
文宗显皇帝圣训
穆宗毅皇帝圣训
御选明臣奏议
传记类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
钦定外藩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蒙古王公功绩表传
钦定续纂外藩蒙古回部王公传
钦定续纂外藩蒙古王公传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钦定国史贰臣表传
钦定国史忠义列传
钦定国史逆臣列传
钦定国史大臣列传正编、次编、续编
满汉名臣传
时令地理
御定月令辑要附图说
皇舆表
钦定方舆路程考略
钦定大清一统志
皇舆全览图
钦定皇舆全览
皇清职贡图附诸臣恭和诗
钦定满洲源流考
钦定热河志
钦定日下旧闻考
钦定盛京通志
钦定新疆识略
钦定盘山志
清凉山新志
钦定河源纪略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
御览西湖志纂
职官类
词林典故
皇朝词林典故
钦定国子监志
钦定历代职官表
刑部现行则例
钦定工部则例
钦定工部续增则例
钦定吏部则例
钦定户部则例
钦定户部续纂则例
钦定吏部则例
钦定户部鼓铸则例
钦定礼部则例
钦定兵部处分则例
金吾事例
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例
钦定宗人府则例
钦定王公处分则例
钦定理藩院则例
钦定光禄寺则例
钦定太常寺则例
钦定宫中现行则例
御制人臣儆心录
御制朋党论
钦定训饬州县规条
钦定回疆则例
政书类
五朝大清会典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
钦定大清会典图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钦定续通典
钦定续文献通考
钦定皇朝通典
钦定皇朝通志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幸鲁盛典
万寿盛典初集
八旬万寿盛典
西巡盛典
钦定南巡盛典
钦定大清通礼
钦定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
国朝宫史
国朝宫史续编
钦定户部漕运全书
钦定学政全书
钦定台规
钦颁磨勘简明条例
钦定科场条例
钦定武场条例
续增科场条例
钦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钦定吏部铨选满官则例
钦定吏部铨选汉官则例
钦定满洲品级考
钦定汉品级考
钦定蒙古品级考
钦定吏部处分则例
钦定吏部验封司则例
钦定吏部稽勲司则例
八旗通志初集
钦定八旗通志
钦定八旗则例
钦定军器则例
钦定绿营则例
钦定中枢政考
钦定中枢政考续纂
钦定督捕则例
大清律集解附例
大清律续纂条例
大清律校正条款
钦定大清律例
禁烟条例
秋审条例
钦定宗室觉罗律例
蒙古律例
钦定五军道里表
钦定三流道里表
西藏善后章程
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钦定宪法大纲
删除律例附商律
钦定大清商律
钦定大清现行刑律附禁烟条例、秋审条例
刑部奏定新章
奏定重订铁路简明章程
商会章程
奖励华商公司章程
矿务章程
公司注册章程
试办银行章程
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钦定物料价值则例
钦定武英殿聚珍版程式
乘舆仪仗做法
内廷工程做法
工部简明做法
圆明园工程则例
城垣做法册式
钦定工部军器则例
钦定江苏省内河战船则例
钦定江苏省外海战船则例
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
史评类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正编、续编
御批资治通鉴纲目前编并外纪、举要
御批续资治通鉴纲目
御定资治通鉴纲目三编
御制通鉴阐要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
钦定元王恽承华事略补图
钦定明鉴
目录类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子部儒家类
御制劝善要言
御制资政要览
御定内则衍义
庭训格言
圣谕广训
御制日知荟说
御定孝经衍义
御纂朱子全书
御纂性理精义
钦定执中成宪
御览经史讲义
法家农家
钦颁州县事宜
钦定授时通考
钦定授衣广训
医家天文
御纂医宗金鉴
御制历象考成
御制历象考成后编
钦定仪象考成
钦定仪象考成续编
御定万年书
御纂历代三元甲子编年
御制数理精蕴
术数类
御定星历考原
钦定协纪辨方书
钦定选择历书
艺术谱录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
钦定西清古鉴
钦定西清砚谱
西清续鉴甲编
西清续鉴乙编
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释文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
钦定秘殿珠林
钦定石渠宝笈正编
钦定石渠宝笈续编
钦定石渠宝笈三编
钦定钱录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
御笔文渊阁记
类书类
御定渊鉴类函
御定骈字类编
御定分类字锦
御定子史精华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御定佩文韵府
御定韵府拾遗
杂家释道
御制拣魔辨异录
御选语录
御定道德经注
御译清文翻译全藏经
御制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
钦定大清三藏圣教
集部总集类
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
御选古文渊鉴
御选唐宋文醇
钦定全唐文
皇清文颖
皇清文颖续编
御定全唐诗
御选唐诗
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
御定全金诗
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
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御选唐宋诗醇
钦定熙朝雅颂集首集、正集
御定千叟宴诗
钦定千叟宴诗
钦定重举千叟宴诗
上书房消寒诗录
三元诗附三元喜宴诗
御定历代赋汇并外集、逸句、补遗
钦定四书文
别集类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
御制避暑山庄诗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
悦心集
高宗纯皇帝御制文集
高宗纯皇帝御制诗集
御制乐善堂全集定本
御制全史诗
御制全韵诗
御制拟白居易新乐府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
仁宗睿皇帝御制文集
仁宗睿皇帝御制诗集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附随笔
宣宗成皇帝御制文集
宣宗成皇帝御制诗集
养正书屋全集定本
文宗显皇帝御制文集
文宗显皇帝御制诗集
穆宗毅皇帝御制文集
穆宗毅皇帝御制诗集
词曲类
御选历代诗馀
御定词谱
御定曲谱
丛书
钦定四库全书
查论编 清朝四库全书馆职官(1773年-1785年)历任正总裁刘统勋-刘 纶-于敏中-福隆安-裘曰修-王际华-质亲王永瑢-舒赫德-蔡 新-程景伊-嵇 璜-英 廉阿 桂-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和 珅历任副总裁曹秀先-张若溎-李友棠-金 简-庆 桂-董 诰-刘 墉-钱汝成-沈 初-梁国治-王 杰-钟 音曹文埴-彭元瑞 总阅官德 保-周 煌-庄存与-汪廷玙-谢 墉-达 椿-胡高望-汪永锡-金士松-尹壮图-李 绶-窦光鼐吉梦熊-倪承宽-李汪度-朱 珪-钱 载-钱士云-阿 肃总纂官纪 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兼提调官陆费墀翰林院提调官梦 吉-祝德麟-刘锡嘏-王仲愚-百 龄-张 焘-宋 铣-萧际韶-德 昌-黄瀛元-曹 城-瑞 保陈崇本-五 泰-运 昌-章宝传-冯应榴-孙永清-史梦琦-刘谨之-蒋谢庭-戴衢亨-陆伯焜武英殿提调官陆费墀-彭绍观-查 莹-刘种之-韦谦恒-彭元珫-吴裕德-关 槐-周兴岱协勘总目官刘权之-汪如藻-程晋芳-李 潢-梁上国-任大椿-张羲年校勘永乐大典纂修兼分校官刘校之-刘跃云-陈昌图-励守谦-蓝应元-邹玉藻-王嘉曾-庄承篯-吴寿昌-刘 湄-吴 典-黄 轩王 增-王尔烈-闵思诚-陈昌齐-孙辰东-俞大猷-平 恕-李尧栋-邹炳泰-庄通敏-黄寿龄-余 集邵晋涵-周永年-戴 震-杨昌霖-莫瞻菉-王坦修-范 衷-许兆椿-于 鼎-王春煦-吴鼎雯-吴省兰汪如洋-陈万青-祝 堃-徐天柱-张家驹-黎溢海-苏青鳌校办各省送到遗书纂修官邹奕孝-郑际唐-左 周-姚 鼐-翁方纲-朱 筠-刘亨地-萧 芝-姚 颐-黄良栋-陈初哲-林树蕃谷际岐-蔡廷举-陈国玺-陈科𫓶-李 镕-金 蓉-朱 诺-周厚辕-秦 泉-潘曾起黄签考证纂修官王太岳-曹锡宝天文算学纂修兼分校官郭长发-陈际新-倪廷梅缮书处复校官王燕绪-朱 钤-何思钧-仓圣脉-杨 炤-徐以坤-潘有为-刘纯炜-叶佩荪-章维桓-程嘉谟-孙 溶缪 琪-杨懋珩-吴绍澯缮书处分校官张书勋-季学锦-钱 棨-金 榜-张秉愚-项家达-杨寿楠-裴 谦-张能熙-汪学金-严 福-孙希旦罗修源-朱 攸-邱庭漋-钱 樾-周 琼-吴锡麒-蔡廷衡-翟 槐-施培应-吴舒帷-何 循-颜崇沩张九镡-王天禄-冯敏昌-朱 绂-闵惇大-刘汝謩-高棫生-范来宗-马启泰-戴联奎-方 炜-徐如澍戴心亨-戴均元-孙玉庭-许 烺-沈孙琏-卢 应-钱 栻-胡 荣-程昌期-何西泰-卢 遂-沈清藻洪其绅-李奕畴-温常绶-王福清-德 生-李鼎元-张 位-萧广运-萧九成-王允中-龚大万-罗国俊钱世锡-饶庆捷-汪 昶-郭 寅-王汝嘉-王锺健-冯 培-李廷敬-吴蔚光-徐文干-曾廷橒-祖之望范 鏊-胡必达-陈 墉-陈文枢-王 受-王朝梧-蔡共武-潘绍观-蒋予蒲-冯集梧-曾 燠-吴绍浣锺文韫-俞廷棆-侍 朝-张慎和-牛稔文-吕云栋-胡 敏-王庆长-龚敬身-张 培-李 楘-汪日章吴 俊-方维甸-王 瑸-吴绍昱-毛上炱-盛惇崇-杜兆基-雷 纯-宋 镕-裘行简-李斯咏-方大川金光悌-刘图南-李 荃-胡绍基-董联瑴-程 琰-王学海-杨世纶-闵思毅-邱桂山-马犹龙-甄松年沈 琨-鲍之锺-王 照-王中地-费振勋-沈叔埏-顾宗泰-杨 揆-洪 梧-江 琏-孙 球-徐秉敬秦 瀛-黄秉元-张敦培-潘奕隽-张曾孝-石鸿翥-赵秉渊-刘 英-沈凤辉-温汝适-贾 锬-章 煦叶 菼-郭 晋-毛凤仪-窦汝翼-张 埙-汪师曾-言朝标-赵怀玉-徐步云-宋枋远-吴翼成-李元春刘源溥-陈 木-周 𬭎-卜维吉-金学诗-黄昌禔-汪锡魁-袁文邵-汪日赞-金兆燕-张曾炳-沈 培蔡 镇-吴 垣-常 循-李 巖-张志枫-刘光第-刘景岳-郭祚炽-柴 模-吴树萱-李 骏-陈 林施光辂-宋 炘-朱 炘-王锺泰-高 中-王友亮-王彝宪-田尹衡-胡予襄-徐立纲-傅 朝-胡士震孙 梅-叶 兰-汪 镛-王家宾-罗万选-杨素楠-蒋 宽-吴甸华-张虎拜-汤 垣-康仪钧-嵇承志潘庭筠-章宗瀛-陆 湘-蔡必昌-翁树棠-缪 晋-曹锡龄-吴锡龄-吕云从-朱衣鲁-张运暹-郑 燨李光云-陈梦元-祁韵士-吴冀成-吴启泰-叶元符-赵 雯-郭在逵-许兆棠-江 涟-徐 准-甘立猷邵志望-周 炎-单可基-秦瀛煦-李传燮-雷 震-沈 飏-陈嗣龙-王元照-石养源-靖本谊-徐秉文钱至纯-丁履谦-沈步垣-阿 林-茅元铭-周宗岐-江德量-涂日煥篆隶分校官王念孙-谢登隽-朱文震绘图分校官门应兆缮签官费振勋-罗锦森-王锡奎-王 鹏-平 远-徐志晋-张经田-金应瑸-胡 钰-吴鼎扬-孙 衡-虞衡宝汪人宪-叶绍楏-金芝原-陈 昶-施 源-陈景良-韦协梦-张 坤-吴慕增-裘增寿-孙廷召-张中正龚 协-冯桂芬-李晋垿-钱开仕-冯 晟-怀 沅-谢恭铭-谢文荣-田文瑄督催官祥 庆-董 椿-楚维宁-富炎泰-富森布-奇 明-福 昌翰林院收掌官安盛顿-文 英-富 廉-舒明阿-白 瑛-英玺德-荣 安-明 福-博 良-恒 敬-那 善-长 亮经 德-庆 明-盛 文-张纯贤-福 智-承 露-熊志契-马 蓁-舒 宁-明 启-观 成-倭生额常 宁-敏 图缮书处收掌官田起莘-吴应霞-史国华-德克进武英殿收掌官阿克敦-敷注礼-德 光-广 传-陆达塞-海 宁-准提保-伊昌阿-海 福-德 明-福 庆-永 清惠 保-八 十-阿诚明-舒和兴-梁海福-王海福武英殿监造官刘 淳-绍 言-伊灵阿-永 善-福克精额-苏楞额-长 闱-依清阿特开修书馆:明史馆.三礼馆.通鉴纲目馆.孝经馆.春秋馆.律吕正义馆.朱批谕旨馆.会典馆.八旗通志馆明纪纲目馆.古今图书集成馆.四朝诗修书处.子史精华修书处.一统志馆.藏经馆.清字经馆.文颖馆.医书馆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555261
BNF:cb12117316q(data)
GND:4250625-6
HKCAN:9811106183003406
LCCN:n81081167
NDL:00635929
NKC:unn2013745092
SUDOC:029576547
VIAF:185088940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四庫全書&oldid=72202331”
分类:清朝官修典籍四库全书馆职官四库全书清朝丛书国立故宫博物院国宝类藏品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隐藏分类:引文格式1错误:外部链接自2017年12月带有失效链接的条目条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链接包含BIBSYS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KC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K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未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本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维基文库
其他语言
AfrikaansAsturianuBrezhonegCatalàDeutschEnglishEspañolFrançais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NorskbokmålРусский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四庫全書 - 華人百科
永瑢(1743-1790),乾隆帝第六子,號九思主人。乾隆末年被封為質親王。喜作詩文書畫,著有《九思齋詩鈔》。《四庫全書》館正式 ...
- 2四庫全書-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Wikisource
文淵閣四庫全書 清 ... PD-icon.svg,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7年1月1日之前出版。
- 3四庫全書
乾隆沿襲唐玄宗前規,選取經、史、子、集四個庫房中的「四庫」兩字,併增加一個「全」字,而合成「四庫全書」,以示繼往開來。經史子集四部封面分為四種顏色:經部用綠色、 ...
- 4四庫全書介紹 - 台北藝術大學圖書館
《四庫全書》於清乾隆三十八年,乾隆皇帝詔令開設「四庫全書館」編纂,歷時十二年之久,可謂之中國最宏鉅的一部叢書!共搜羅歷代典籍三千七百六十一種,鈔成七份,分別 ...
- 5四庫全書總目》:前世與今生 - 博客來
書名:《四庫全書總目》:前世與今生,語言:簡體中文,ISBN:9787501359264,頁數:207,出版社:北京圖書館出版社,作者:周積明,朱仁天著,出版日期:2017/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