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很友善,但是有「禮貌」嗎?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他們好像完全不會介意自己把公共空間變成私人領域,我覺得這個行為真的很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也沒有禮貌。

不過看來我是相對的少數人,跟這些音樂愛好者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商益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士奇傳播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4/10/12,生活PhotoCredit: PegaBovine @FlickrCCBYSA2.0HerbertHanreich出生於奧地利的維也納,曾經在維也納大學和德國圖賓根大學讀哲學和歷史,在維也納大學拿到博士學位。

曾經擔任聯合國預防犯罪與刑事司法部的顧問,也做過海德堡大學的哲學系助理教授,及布拉格的捷克國家科學研究院擔任研究員。

自2003年起在台灣的義守大學應用英語系當助理教授。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翻譯:WendyChang 每當問台灣人台灣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答案不外乎下面幾個:食物很棒、風景很美、台灣人有禮貌又友善,但有的時候我都會懷疑這些自豪之處是不是真的有反映現實狀況。

我也問過很多外國人這個問題,他們的答案卻不太一樣,食物沒有那麼好吃,大部份的地方都醜醜舊舊的,儘管山區的風光迷人,但是沒有保持得很好,而台灣人呢?他們說台灣人的確很友善,但不一定是有禮貌。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最後一點不一樣的地方。

很多人不懂「有禮貌」和「友善」之間的差異,沒錯,我們的確不能為某一個詞下一個普遍的定義,尤其是在面對某個詞語有歷史和文化上的差異時,更沒有人有權力去下普世的定義。

但也許可以用下面這個方式來區分:「友善」通常指的是意圖,想要創造一個愉快的氛圍,最後達成某個目標。

我舉幾個例子:你對你的鄰居很友善,因為想要住在一個和諧的環境裡;對你的客戶友善因為想要爭取生意;對陌生人好,因為想要讓他們對你的國家留下好的印象。

當然對某個人好、友善的原因有幾百種,而有些人就是情不自禁地想對其他人好,台灣人大部分都蠻友善的,跟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一樣。

一個友善的人和其他人互動有固定的模式,會很認真傾聽,臉上通常也戴著笑容,也因為「友善」很容易偽裝,所以常常被濫用。

而「有禮貌」則不同,它是一種態度,一種尊重他人、保持固定距離的態度。

禮貌用在當你不是被迫對別人的行為作出反應時,怎麼說呢?有禮貌的人不會輕易妥協且公私分明,也會確保公領域的事不會影響到私領域。

(德國社會學家諾博特.伊里亞思有本探討禮貌行為的書,研究中世紀晚期到近代早期的法國貴族在宮廷的生活,我推薦大家去看看)(編按:應該是指《TheCivilizingProcess》,大陸翻譯為《文明的進程》) 而現在的人可以同時是友善的,但又沒有禮貌,舉例來說,進便利商店的時候店員會說「歡迎光臨」,這句話是友善的,但是如果是吼著說的,就是不禮貌的,而且感覺他們也不是真心的打招呼,會讓人覺得一定要做些回應,但其實你不是那麼想理他。

這邊提到的都是我的論點,台灣的文化有些特點,如果用我的分類來定義會是不禮貌的做法,。

下面再給三個例子說明:第一個,去買東西的時候,一走進店面服務人員就靠上來,顧客好像變成野獸的獵物,你一定要回應他們的問題,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要進行一個自己都不想要的對話?你會因為要拒絕一個自己沒要求的服務感到不舒服,可是服務人員其實是無禮的、有侵略性的,儘管他們的本意是友善的。

第二個跟我喜歡爬山有關。

我家附近有個小小的地方可以讓我在週末爬山,那個地方還蠻熱門的,很多人都會去,我的問題是很多人都會帶他們的手提收音機去,放廣播或是音樂放得很大聲,本來很安靜祥和的大自然,頓時變成吵雜的音樂大雜燴,要爬山就要忍受。

他們好像完全不會介意自己把公共空間變成私人領域,我覺得這個行為真的很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也沒有禮貌。

不過看來我是相對的少數人,跟這些音樂愛好者漫遊山林的方式不一樣。

我最後一個想講的是開車方式,台灣人好像都比較喜歡開在內車道,不管他們的時速多少,能開內車道就不會開外車道,一個人開車的速度反映了他的心情,但也顯示了他們對於其他人沒有責任感,愛開多少就開多少,根本不在乎周遭的狀況,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有人想要超車就要冒著違法的風險,不斷變換車道,而台灣法律禁止從右側超車。

有一次我問一個警察為什麼不嚴加取締?他的答案也讓我不意外:這是我們的文化。

可是他錯了,一直占用第二車道並不是一種文化,別人跟你的生活模式不同,但是他很明顯是錯的,你還要向他們的行為妥協,這是蠻詭異的邏輯。

台灣人好像認為:我們開車的方式不同,就照各自的方式來,聽起來好像頗為寬容。

但這不是寬容啊!這就像兩個人在一個房間裡,甲抽煙、乙不抽煙;乙要忍受煙味,甲則要忍受乙不抽煙。

如此大家都這麼堅持的話,「文化」就變成一個相當不寬容的概念。

在這些例子中,要表現得非常文明、有文化的藉口其實是變相的自我中心,以文化的名字限制其他人不同的權利,這其實非常不禮貌。

不過在我看來,這些「不禮貌」的行為其實算是無辜的,因為他們的初衷並不是無禮的,有時候是為了禮貌上才做出的行為,會讓人覺得台灣人不禮貌,是因為台灣人本身對文化寬容的認識不夠深。

PhotoCredit: PegaBovine @FlickrCCBYSA2.0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翁世航 猜你喜歡最新發展:台灣人老愛說「不好意思」到底什麼意思?列入統測國文作文考題1年前Tags:友善台灣文化校園作者禮貌義守大學作者BrandStudio2022/07/12,環境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關鍵特務關鍵特務為關鍵評論網與讀者溝通品牌形象及表達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專區,內容由BRANDSTUDIO團隊製作。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每月一杯咖啡的金額,支持優質觀點的誕生,享有更好的閱讀體驗。

立即支持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民會運用許多不同的資材來讓農活更順利進行,其中最常見的資材之一就是「農膜」。

農膜是什麼呢?農膜是用於覆蓋農地或溫(網)室披覆的塑膠布,其中,覆蓋農地的塑膠布常見用於栽培草莓、小番茄、瓜果等農作物。

使用農膜的好處包含抑制雜草生長、防止雨水沖刷土壤,也能降低肥料與農藥的使用,雙色農膜的淺色面還有反射陽光、幫助日照均勻的效果,因此是許多農民不可或缺的資材。

然而農田覆蓋用的農膜屬於消耗品,必須年年更換,根據農糧署統計,每年農業生產過後所衍生的農膜超過一萬公噸,數量相當可觀。

這些用過的農膜大多夾雜泥土或植物殘株,難以回收再利用,因此有部分農民會將其作為垃圾丟棄,甚至是違法棄置掩埋、私下焚燒,造成環境負擔與空氣污染。

PhotoCredit:TNLBrandStudio農膜問題OUT!農委會與環保署攜手打造完整農膜回收流程為解決農膜對環境的影響,農糧署與環保署共同合作,一起解決農膜去化問題,由農糧署提供宣導與講習、輔導農民使用正確回收方式收集農膜,環保署負責協調地方環保單位集中清運,交由再利用業者進行回收處理,以跨部會合作方式建立完整農膜回收流程,有效解決廢棄農膜問題。

使用過的農膜可透過人工、機械方式進行回收,收集過程務必遵循「農膜回收三原則」,才能讓回收農膜的再利用性變得更好。

農膜回收三原則分別為: 在天氣好且土壤乾燥時進行回收 將農膜上的殘株、石子與沙土抖落,減少異物夾雜 將回收好的農膜折疊整齊並依照材質分類 PhotoCredit:農委會農糧署雙人手動回收農膜方式。

農民可以採取人工方式回收農膜,不論是單人、雙人回收,農糧署都建議依照回收三原則的執行方式讓回收效率最佳化;若以機械方式回收農膜,則能同時初步清潔與摺疊農膜,省時省力又增加回收可利用性,目前農糧署有補助購置農膜回收機(附掛式塑膠布回收機),個別農民補助1/3、農民團體補助1/2,幫助農民做好回收工作。

PhotoCredit:農委會農糧署農民使用小型農膜回收機進行農膜回收。

要解決農膜衍生的環境問題,需要農民與政府一同攜手努力達成,除了回收時遵循農膜回收三原則整理農膜外,也建議優先採購可回收利用材質,或者採用替代材料取代傳統塑膠農膜,例如改用稻殼、稻稈、生物性可分解農膜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改善農膜污染問題,讓環境變得更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廣告]猜你喜歡Tags:農膜農民回收人工農膜回收三原則農膜回收機農糧署青農農膜回收機補助資源回收土壤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男大生申請租金補貼,房東漲整棟房租害他被霸凌,內政部:惡意漲租最高可罰30萬1則觀點【圖表】香港金像獎40年:4大演員獎項得獎者愈來愈老?新演員成影帝影后難嗎?1則觀點幕前幕後——記第40屆香港金像獎1則觀點教育部砸4600萬翻新235所中小學廁所,融入校園特色美感,讓學童不再害怕上廁所1則觀點美國為何拱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這要放在美軍全球戰略架構下,才看得出深層意涵1則觀點納米樓限呎政策漏招?地產商免改地契招數2則觀點本土新增2萬7708例、死亡71例,「清冠一號」公費適用對象衛福部已與專家達成初步共識1則觀點《經濟學人》示警「晶片業榮景恐陷入超大型破滅」,專家分析IC設計、 DRAM業者壓力較大1則觀點中共祭出「史上最嚴防沉迷新規」首個暑假:未成年遊戲時間加總不到一天,騰訊嚴防借用家長帳號鑽漏洞1則觀點台灣外匯存底高居全球第4大,中研院院士呼籲借鏡淡馬錫成立「主權財富基金」有效運用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