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線上- 會痛的扁平足:脛後肌肌腱失能 - Google Sites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脛後肌位於小腿,始於脛骨、腓骨以及脛腓骨骨間膜的後側,之後繞過足踝內踝,附著於足部的舟狀骨結節。
如同前述,脛後肌主要的功能除了將足踝內翻之外,最 ...
SearchthissiteSkiptomaincontentSkiptonavigation會痛的扁平足:脛後肌肌腱失能撰文|王建順醫師扁平足(flatfoot)究竟是不是疾病?這個問題我想一直以來一直是每個家長當發現學齡孩童沒有足弓時,會非常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
答案是否定的,大多數的孩童扁平足只需要觀察即可,甚至會有少部分的小天使在隨著年齡增加,骨骼構造的成熟,足弓便開始慢慢出現。
然而,先天的扁平足是正常的,但是對於「原本有足弓,然而可能在經過受傷、或者之後卻開始慢慢消失,並且伴隨發生足踝疼痛」,那可能就必須要十分注意了,因為會造成這樣後天發生的畸形,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是肇因本篇文章的主角,也是維持足弓最重要的構造:脛後肌肌腱,開始發生退化、斷裂以至於失去了支撐足弓的功能,進而導致足弓變形。
脛後肌位於小腿,始於脛骨、腓骨以及脛腓骨骨間膜的後側,之後繞過足踝內踝,附著於足部的舟狀骨結節。
如同前述,脛後肌主要的功能除了將足踝內翻之外,最主要的即在於它附著於內側足弓中心的舟狀骨,因此它的張力就如同韁繩一般將內側足弓懸吊起來。
而在原本正常有足弓的人身上,足弓實則維繫者正常足部受力三角:第一蹠骨、第五蹠骨、以及跟骨。
而可能造成脛後肌肌腱失能的主要原因有二:1.比較年輕的病患可能是因為先天舟狀骨就有些許變異,也就是有所謂的副舟狀骨,這類變異同樣並非疾病,然而副舟狀骨的位置往往就在脛後肌肌腱附著的位置,也就是舟狀骨結節,若是副舟狀骨與舟狀骨之間的連繫良好,那麼脛後肌肌腱就可以發揮正常的功能,然而此類病人往往因為一次偶發性的受傷,導致了副舟狀骨與舟狀骨分離,此時的脛後肌肌腱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然而因為失去了附著點,而無法發揮懸吊的功能。
2.另一類病人則是因為老化,由於先天血管支配、血液循環的關係,在靠近足部附著點的2-6公分之內,先天上屬於供血較少的區域,也因此當年紀增長,供血較少的區域除了比較脆弱之外,經過傷害之後,自我修復的能力亦較差,脛後肌肌腱便漸漸失去功能。
然而無論上述何種病人,針對脛後肌失能,治療上萬法不離宗的大原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很遺憾的是保守性治療包含藥物以及足弓墊,在治療脛後肌失能上並沒有太顯著的效果,在出現病灶後,患者往往需要接受手術治療,才有辦法恢復足弓、擺脫疼痛。
然而越早接受手術,手術的步驟越簡單,患者的恢復也越迅速。
以下針對不同階段所必須接受的術式分別跟讀者介紹說明:初期時病人的症狀都是足踝內側疼痛,此時足弓還沒消失,因此在治療上:第一類病人只要切除副舟狀骨後,將脛後肌縫合在主要的舟狀骨上,也就是所謂的Kidner’sprocedure即可。
Kidner’sprocedure第二類而第二類病人則僅需要移除脛後肌周圍的發炎組織或者單純的縫合脛後肌即可。
當然骨科醫師在施行上述二種手術時,為了確保手術的效果以及亦可以加上跟骨內移截骨手術(Calcanealmedialslideosteotomy)來保護經過縫合或者清創過後的肌腱跟骨內移截骨手術(Calcanealmedialslideosteotomy)中期時患者常常以經開始出現骨骼構造上的變化,在一般的情況下足弓消失,而在墊腳尖或者以手搬動時足弓才會出現,此時骨骼的畸形尚未固定,然而因為骨骼的受力已經在錯誤的位置上,因此除了前述的肌腱縫合、跟骨內移截骨手術(Calcanealmedialslideosteotomy)之外,亦必須以他人捐贈之骨頭來進行第一楔狀骨截骨手術(Medialcalcanealopenwedgeosteotomy)以重建足弓。
下方圖即為術前的足部側面照,我們可以看到消失的足弓,對照右側X光,截骨手術之後,畸形已被矯正,且足弓重新出現,病患的足部受力可以在正確的角度、位置上。
第一楔狀骨截骨手術(Medialcuneiformopenwedgeosteotomy)末期時然而進行到末期時,此時因骨骼關節在錯誤的位置上已久,形成一定程度的關節炎變化、僵硬,此時手術上僅能將足部的小關節:包含距舟關節、跟骰關節以及距下關節破壞後,重新固定融合在正確的位置上,此時不僅手術對病患的負擔甚巨,手術後足部亦將喪失一定程度的活動度。
結語有疼痛症狀扁平足的發生率大約是全體人口總數的1%,也就是每一百位人口當中即有一位是有症狀的扁平足,而造成有症狀扁平足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即是脛後肌肌腱失能,然而筆者在治療這類患者中遇到最大的問題往往在於大家對這類疾病欠缺警覺性,往往一直要等到足弓消失,甚至到了僵硬性扁平足時才能就醫,這樣除了增加手術的複雜程度、增加了恢復所需的時間外,有時甚至必須以關節融合手術才能治療,為了走路不會痛進而必須喪失了一定程度的足部關節活動。
倘若患者均能夠在早期即診斷並且接受適當的治療,反而手術步驟簡單、恢復迅速且術後往往能夠達到百分之百的功能恢復,這一快一慢可謂差距不小,在台灣醫療如此普及的情況下,大家對於身邊的人甚或自己有「非先天性足弓逐漸消失且伴隨疼痛」這樣的狀況一定要小心留意阿!【延伸閱讀】踝關節退化換人工關節?還是融合手術?附蹠關節受傷了(Lisfrancinjury)怎麼辦?足踝隱形殺手|距骨骨軟骨損傷拇趾外翻一定要手術?認識拇趾外翻成因與治療足踝扭傷!運動時不小心翻船就斷了?中年族群膝關節疼痛常見原因有哪些?退化性膝關節炎這樣治療最有效?誰說腰酸背痛穿護腰?對付下背痛,醫師都說要吃藥?2018-10-08ReportabuseGoogleSitesReportabuse
延伸文章資訊
- 1骨科線上- 會痛的扁平足:脛後肌肌腱失能 - Google Sites
脛後肌位於小腿,始於脛骨、腓骨以及脛腓骨骨間膜的後側,之後繞過足踝內踝,附著於足部的舟狀骨結節。如同前述,脛後肌主要的功能除了將足踝內翻之外,最 ...
- 2脛後肌腱炎 - 足科矯形有限公司
「雙腳猶如一幢大廈的地基」,足部有問題,如扁平足或寬扁足,足弓下榻,可能導致脛後肌腱與舟骨受到過份牽拉,引起腳踝內側、小腿內側疼痛及腫脹。
- 3「脛後肌肌腱功能不全」 婆媽跑步後腳踝痛 - 自由健康網
「脛後肌肌腱功能不全」的典型症狀是在走路或跑步時,足踝內側在內踝骨後緣,沿著脛後肌腱部位感到疼痛與壓痛,更嚴重時,會造成脛後肌肌腱無力,且失去 ...
- 4腳踝內側疼痛:脛後肌肌腱功能失調.pdf
慢性發炎,甚至肌腱的退化,此一連串的. 小腿內側(圖1),起始於脛骨近端後側,它脛後肌肌腱傷害的過程,可稱之為「醉後. 沿著脛骨遠端(內踝)的後側,轉向入足底內肌肌腱功能 ...
- 5【運動傷害】預防脛後肌肌腱炎
脛後肌肌腱功能發生障礙時它的典型症狀是在行走或跑步時,足踝內側在內踝骨後緣沿著脛後肌腱部位會產生疼痛與壓痛,更嚴重時造成後脛肌肌腱無力失去支撐的功能,就會有足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