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共知識分子 知識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20年3月10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9年3月1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知識分子"—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請邀請適合的人士改善本條目。

更多的細節與詳情請參見討論頁。

知識人,也稱學者(英語:Intellectual),主要是指具有相對豐富知識,自由思想,獨立人格,對於現實持有一定批判精神的人士。

目次 1起源 2功能 3政治意義 3.1中華人民共和國 4分類 4.1公共知識分子 5參考文獻 6參見 起源[編輯] 知識人的起源,主要是教士、先知和哲學家。

[1] 功能[編輯] 知識人的功能主要是文化性的。

他們追求生命的意義、最終的價值、跟宇宙世界的接觸,其主要功能就是思索和解答這些問題,把大眾帶進較廣大的秩序中。

知識人是社會和時代的眼睛和代言人。

在安定的社會秩序中,人們對外在世界的情景會較易掌握;但在危機和轉變中的社會,卻是不易掌握外在世界的情景,大眾會不安、焦慮,懷疑生命的意義與秩序。

知識人提供他們的見解和解釋,以安頓人心,使大眾產生生命的意義和精神的秩序。

[2] 知識人往往傾向懷疑和批判的眼光,其想法看法與社會現實有距離,對現實有所保留,帶著批判社會的性格。

他們或著重建構新的世界,或著重重建古典世界。

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說:「知識人的責任是說出真理,暴露謊言」;詩人勞倫斯·弗林蓋蒂說:「知識人最大的貢獻是保持異議」。

[3] 知識人的批判力量,常決之於社會與政權的關係。

如果知識人在社會有立足之資,有抗衡政治的憑藉,則他會有較大的批判自由。

在中古西方,教會與王權對立,中古以後政府以外始終有多元的權力中心,這是知識人享有較大批判自由的原因。

在中國,秦漢大一統之後,皇權無可逃避於天地間,國家強過社會,士大夫都是官吏,讀書人雖多,知識人卻絕少。

[4] 政治意義[編輯] 知識人傾向批判社會,與政治權威具有先天性的緊張關係。

知識人一方面與政治權保持距離,以保持批判者的身份;一方面又接近政治權威,以實行他的主張。

政治權威一方面不喜歡知識份子的批評,一方面又不能不靠知識人,使統治權力合法化。

知識人也可以風動群眾,所謂「世無盧梭,即無法國大革命」。

[原創研究?] 在20世紀的各大革命社會運動中,知識人的向背都是決定革命的重要素,亞非各國的獨立運動由發難、推動到完成,幾全由知識人為要角。

[5]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被貶為「知識分子」的知識群體被劃分為工人階級。

例如19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關於劃分農村階級成份的決定》中規定「凡受僱於國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機關、企業、學校等,為其中辦事人員,取得工資以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人,稱為職員。

職員為工人階級中的一部分凡有專門技能或專門知識的知識分子,受僱於國家的、合作社的或私人的機關、企業、學校等,從事腦力勞動,取得高額工資以為生活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人,例如工程師、教授、專家等,稱為高級職員,其階級成份與一般職員同」。

1956年1月14日至20日,知識分子會議在北京召開。

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作了《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報告》[6],其中提到「我國的知識界的面貌在過去6年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他們中間的絕大部分已經成為國家工作人員,已經為社會主義服務,已經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7][8]。

1957年9月,中共八大上,知識人被認定為「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

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上表示,「不要被名家權威所嚇倒,要敢想、敢說、敢做,要從束手束腳的現象中解放出來。

卑賤者最聰明,高貴者最愚蠢。

要剝奪那些翹尾巴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資本,鼓舞工人、農民、老幹部、小知識分子打掉自卑感。

」[9]1957年3月12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表示:「現在的大多數的知識分子世界觀基本上是資產階級的,他們還是屬於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

同年4月10日,毛澤東又表示:「現在的知識分子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們的靈魂依舊在資產階級那方面。

」反右運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知識人被再度明確為資產階級[7]。

毛澤東更是提出書讀得越多越蠢。

1977年5月,鄧小平提出:「一定要在黨內造成一種空氣: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要反對不尊重知識分子的錯誤思想。

怎麼能把幾百萬、上千萬知識分子一棍子打死呢?」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表示「絕大多數已經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知識分子,因此也可以說,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

[10]1978年10月10日到11月4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召開了兩次座談會,之後中組部發布了《關於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的幾點意見》。

當中指出:「在現有的知識分子中……絕大多數,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1981年6月27日,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指出:「要堅決掃除長期間存在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登峰造極的那種輕視教育科學文化和歧視知識分子的完全錯誤的觀念,努力提高教育科學文化在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肯定知識分子同工人、農民一樣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沒有文化和知識分子是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的。

」1982年,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必須依靠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7]。

」 分類[編輯] 一般說來,現代關於知識分子有三種定義。

第一種定義是指以從事思想、著作以及精神生活等方面職業為主的人士;第二種定義主要來自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是指從事教學、律師、新聞等職業的人員,這種定義在中國大陸比較流行;第三種定義指文化知識分子,主要指具有文化、藝術方面特殊才能的人,因其才能獲得某種話語權,從而能夠以這種話語權影響公眾和其它事物的人士。

公共知識分子[編輯] 主條目:公共知識分子 公共知識分子是近年熱門的一個概念,其標準為: 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 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 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

參考文獻[編輯]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87),頁68。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人》,頁68。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人》,頁69。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人》,頁71-72。

^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人》,頁70-71。

^1956年1月14日知识分子已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法院网.中國法院網.[2021-10-26].  ^7.07.17.2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认定的艰辛历程.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是统战工作对象--中国共产党新闻--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網.[2021-10-26].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邓小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中国工会十七大.中工網.[2021-10-26].  參見[編輯] 公共知識人 士大夫 專業人士 知識階層 規範控制 AAT:300386252 BNF:cb119321278(data) GND:4027249-7 LCCN:sh8506716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知识分子&oldid=68374233」 分類:社會階層學術哲學史思想成見思想史隱藏分類:自2020年3月缺少可靠來源的條目自2009年3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需要專業人士關注的頁面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有疑似原創研究語句的條目包含AA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বাংলা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ಕನ್ನಡ한국어KurdîLietuvių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Тоҷикӣ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ייִדיש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