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子》:機變之巧 - iFuun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文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

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盡心上》)注①恥:羞愧之心。

大:重大,重要。

當前位置:首頁>最新>讀《孟子》:機變之巧 讀《孟子》:機變之巧 最新 04-18 原文孟子曰:「恥之於人大矣。

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盡心上》) 注①恥:羞愧之心。

大:重大,重要。

②機變:機謀,權詐。

巧:技巧。

③無所用恥:沒有什麼地方使用羞愧之心,即用不著羞愧之心,毫無羞愧之心。

④恥:對……感到恥辱。

不若:不如,比不上。

⑤若人:這裡指趕上別人。

何若人有:相當於說「何若人之有」。

「何X之有」是古代漢語的常見句式,表示「哪裡還有X呢」,即在說話人看來,X是不可能發生或存在的事情。

譯文孟子說:「羞愧之心對於人來說太重要了。

對於擅長權謀詭詐的人來說,是沒有什麼事情會讓他有羞愧之心的。

自己不如別人,卻不感到恥辱,又哪裡會有趕上別人的時候呢?」 讀後感孟子此章所言似非泛泛而論,只是他講這番話的語境已經無法還原了。

不過,我們從孟子的寥寥數語中,可以體會到孟子特別重視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孟子特別看重自我反省在仁德養成過程的作用,主張遇到事情首先應當「反求諸己」,用仁德的標準衡量檢查自己;在這一過程中,羞恥感是一個人改過向善的內驅力。

假如一個人完全失去了羞恥感,也就徹底喪失了做人的底線。

「為機變之巧者」正是為求目的可以不擇一切手段的人。

「為機變之巧者」唯利是圖,善於投機鑽營。

對他們來說,只要達成所追求的目標,便足以享受人生的全部快樂,至於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對他人造成怎樣的損害,則絲毫不會去關心考慮。

這樣的人並非沒有自省能力,然而其自省的內容,只與對成敗因素的精確算計相關,卻全無是非曲直的評斷。

楊逢彬先生《孟子新注新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將「為機變之巧者」譯為「精於算計老於權謀者」,頗為恰切傳神。

人們在內省時習慣於拿他人作為參照,以此來進行自我評價,並由此確立生活的目標。

因而孟子多次以「不若人」為切入點討論仁道。

「不若人」是拿自己與他人進行比較的結果,在孟子的話語體系中,這種比較的標準應該是仁德。

然而在現實中,人們往往更關心外在的比較,很少人懂得拿自身的內在修養去跟別人加以比較,發現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進。

在孟子看來,這實在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讀古人書的精彩文章: ※讀《老子》: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讀《說苑》:願為親負米 TAG:讀古人書| 全球趣味資訊 iFuun|最新|總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