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史部 - 國學知識地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史部連結*《四庫全書》分史書為十五類: ... 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史記為通史之祖。

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2014年9月1日星期一 《四庫全書》史部: 一、史書的體例及分類: 史部連結*《四庫全書》分史書為十五類: 計有正史、編年、紀事本末、別史、雜史、詔令奏議、傳記、史鈔、載記、時令、地理、職官、政書、目錄、史評等五類。

二、史書分類: 通史:所記史事貫通數代者,史記為通史之祖。

斷代史:所記史事斷於一代者,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三、正史及二十五史簡介 1、舉凡正史皆為紀傳體。

2、正史除《史記》為通史外,其餘皆為斷代史。

3、清代匯刻前代諸史,有廿四史之稱;至民國八年加入《新元史》,而有廿五史之稱,舊本《清史》乃趙爾巽、柯劭忞所撰,著者以清遺臣身分記述清朝之事,多有偏頗,故禁而不用,不屬廿五史之正史。

紀傳體: 1.  以【人物】為主,詳【一人之事蹟】。

如《史記》、《漢書》、《台灣通史》。

2.  首創於《史記》,體例包含:本紀(記帝王)、世家(記諸侯)、列傳(記人臣事蹟)、表(羅列史事)、書(記典章制度)等。

3.  《漢書》為斷代史之祖,後世正史遵循其體例。

包含:本紀、列傳、表、志(記典章制度)。

4.  《後漢書》開始,正史無「表」。

《台灣通史》: 作者:民國‧【連橫】。

光緒十年動筆,至民國七年脫稿,歷時十年。

體例: 乃通史、紀傳體。

共有分為四、二十四、六十等三類,另有表圖附於諸之中。

記事年代: 起自隋‧大業元年,終於清‧光緒二十一年(清廷割台);歷時一二九○年,故謂之通史。

特色:本書根據清‧【臺灣府志】寫成,乃私修史書;無助纂者;不屬。

作者取材宏富,事理詳賅;對史料之去取、史書之論評,在在可見其民族大義縱貫其中,讀之頗能發人深省。

本書成於日據時期,頗受日本朝野重視與贊許,並為之題辭。

章太炎贊許為民族精神之所托,乃必能傳世之作。

「三百年來無此作,馬遷之後失宗風」;「縱橫上下,钜細靡遺,而臺灣文獻於是乎在。

」(連氏自評)。

編年體: 1.  以【年代】為序,編列史事,詳【一國之政體】。

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鑑。

2.      劉知幾《史通》以《左傳》為編年史之祖;然而《左傳》與《春秋》同屬經部,不應論列于史部。

3.      《四庫全書》以《竹書紀年》(戰國時魏國的史書)為編年史之首。

4.  《資治通鑒》為編年史之代表作,《漢紀》、《後漢紀》亦為編年之作。

紀事本末體: 1.  以【史事】為主,詳【一事之本末】,不受人物、時間限制,專以「事」為主,可補正史(人物為主)及編年(時間為主)之不足。

2.  宋‧袁樞為紀事本末體之祖。

政書體: 以【制度】為主,詳【一制度之原委】。

如通典、通忘。

創自唐杜佑之《通典》,有「正三通」、「續三通」及「清三通」合稱「九通」,均取材自正史。

張貼者: Unknown 於 凌晨1:29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四庫全書》史部, 國學知識地圖─《四庫全書》分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關於我自己 Unknown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網誌存檔 ▼  2014 (4) ▼  九月 (4) 《四庫全書》經部 國學知識地圖─《四庫全書》分類 《四庫全書》子部 《四庫全書》史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