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預防及成因分析 - 柏愛診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 · 基因變異. 如一些瘦素以及與瘦素相關的基因變異,會造成食慾大增,能量消耗減少。

· 遺傳變異. 最常見的為小胖威利(Prader-WilIi ... 簡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預防及成因分析 By 熊仲川 at June18,2010 在所有肥胖中,最重要的、也是我最在意的,就是兒童及青少年的肥胖問題了。

每次參與國際肥胖會議時,我參與的主題也都與兒童肥胖有關。

研究肥胖的人都知道,肥胖是屬於預防醫學,是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與改善,而這些都要是從小開始培養,所以兒童肥胖是所有肥胖的根源,若沒有及早養成良好習慣,即使小時候不胖,長大之後體重大多也控制不良,甚至可能衍生出一大堆疾病來。

亞洲情況較歐美嚴重 全世界對兒童肥胖都非常重視,歐洲肥胖學會(ECO)甚至向歐盟申請了近七千萬歐元,做為為期五年兒童肥胖預防與治療的費用,WHO更訂定2004年為「兒童肥胖預防年」,並舉辦很多研討會、活動及製作教育手冊,希望兒童及青少年的體重問題能獲得重視與控制。

目前美國6~11歲兒童的肥胖比例是1976~1980年平均數的2倍,而12~17歲青少年肥胖的比例則為1976~1980年平均數的3倍,而從1990至2002年,則以每年5~10%的速度成長,歐洲、澳洲的情況也差不多。

亞洲的情況更嚴重,與二十年前相比,幾乎是3至4倍,同時得到慢性病的比例也比較多。

同年齡的亞洲小孩與歐美小孩相比,雖然體重較低,但慢性病的發生率與慢性病危險因子都較早出現,所以我們對亞洲兒童的體重問題要嚴肅以對,以免日後產生一些不可挽回的遺憾。

2004年3月國際肥胖工作委員會在以色列邀集了世界四大洲、九個國家與地區(美國、英國、德國、法國、芬蘭、瑞典、澳洲、新加坡、香港)的六十五位醫師,共同討論「兒童肥胖的預防與治療」,並於2004年12月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TheJournalofClinicalEndocrinologyandMetabolism)上,共100多頁,題目為<兒童肥胖的共同發展理論>(Consensusdevelopment:ChildhoodObesity),針對兒童肥胖的預防與治療提供一個共識,做為日後兒童肥胖的參考指標。

小學階段最易變胖 人生中有幾個階段很容易變胖,女性主要在小學、18~20歲、懷孕期及停經期;男性在小學、18~20歲及結婚後。

並非其他階段不會變胖,而是在這幾個階段,一但體重控制不好,往後變胖的機會大增,同時產生慢性病、併發症的機會就很高,甚至有些是不可逆的。

所以大家對於這幾個階段務必特別小心。

而不管男性、女性,在小學及18~20歲都很容易變胖,其中又以小學為甚。

減重加油站 不管男性、女性,在小學及18~20歲這兩個階段都很容易變胖,其中又以小學為甚。

如果這段時間體重控制不好,讓脂肪細胞增加,往後變胖的機會大增,產生慢性病的機會也很高,想減重也會較困難。

肥胖人口不斷增加 WHO已於2000年提出全世界肥胖人口正在不斷增加的警訊,又於2001年提出更嚴重的警告:全世界肥胖兒童比例以3~5%的速度向上增加,尤其以開發中國家最嚴重。

台灣的衛生署及肥胖醫學會調查也發現,台灣兒童的肥胖比例比1985~1990年間增加10%,比1980~1990年間增加了20%。

國際肥胖工作委員會於2000年統計了全世界十五個國家,包括亞洲的新加坡及香港,訂定出一套2~18歲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標準表(參見附錄二),如果你家小孩的BMI超過表列範圍,父母就要開始調整孩子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不要讓小朋友喝過多飲料,及看電視電腦的時間過長,或是趕快找一個專業的營養師或醫師諮詢。

兒童肥胖主要防治對象 兒童肥胖問題不只針對那些體重已經過重的小朋友,有很多現在不是很胖的小朋友,以後會變胖的機會也很高,這些人也是我們預防及治療的重點之一,兒童肥胖的預防及治療對象主要為下面八大類: 父母BMI都過28以上的小朋友。

父母其中一人BMI超過32以上。

父母其中一人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

母親懷孕時有抽菸。

母親懷孕前六個月有營養不良現象。

母親懷孕時出現妊賑糖尿病。

小朋友的BMI超過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標準表。

父母教育程度不高及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小朋友。

有這八種情況的小朋友日後都很容易變成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甚至成人肥胖。

針對有這八點危險因子的小朋友,應給予飲食控制及衛教計劃,包括他們父母及學校老師,因為這二者如果也能被教育好,兒童肥胖的治療成功率大概就已達八成以上。

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 造成兒童肥胖的原因,最主要有下面七點: 基因變異 如一些瘦素以及與瘦素相關的基因變異,會造成食慾大增,能量消耗減少。

2003年「肥胖基因圖譜」已經鑑定出來,除了第二十三對性染色體外,其餘二十二對染色體上幾乎都有與肥胖有關的基因,總共大約有超過四百三十個。

目前醫學界仍在努力找出各個基因真正的功能及作用部位,以便能更清楚的診斷與治療。

遺傳變異 最常見的為小胖威利(Prader-WilIiSyndrome)。

另一種為巴弟比得症候群(Bardet-BiedlSyndrome),此種症候群與小胖威利差不多,不過還會合併出現多趾症及腎臟病變,有很多種類型,嚴重程度不一,也會有不同的體重表現。

另一種更少見的叫(BeckwithWiedemannSyndrome),主要是胎兒時期生長快速,胎兒很大、很胖,內臟也很大,但出生後則不一定就會很胖。

以上這三種情形,都可以在八至十二週時用羊膜穿刺來檢驗基因是否異常。

內分泌病變 如甲狀腺缺乏、副甲狀腺素抗拒性、生長激素缺乏、可體素過多、胰島素過多等,所以兒童肥胖的評估還要包括這些荷爾蒙的檢查,不過所費不貲,健保也未必給付。

中樞神經病變 如頭部外傷、腦瘤等,不論開刀或放療,都會影響到下視丘的食慾及能量調控功能,導致肥胖。

開刀或其他手術 我們也曾發現有些小孩子發胖是因為骨折、盲腸炎或其他手術,開完刀後,怕痛不太敢動,再加上手術後的營養補充,造成體內一些交感神經功能減弱,基礎代謝率下降,同時長久臥床也造成可體素及胰島素的增加,因而累積脂肪,所以即使手術後已半年,甚至一年,這些小朋友的活動力就是比較差,當然也比較胖。

如果不注意,他們可能就會繼續胖下去了。

用藥 最常見的就是類固醇。

有些醫師為求速效,開立處方時都會添加一些類固醇,短期使用還好,長期或一年使用次數太多,則會破壞身體的內分泌系統及體質,很容易變胖,家長要特別注意。

有些治療憂鬱症的藥也會造成肥胖,如cyproheptadine、valproate、progestines等,父母可與醫師商量討論,如何在治病又不變胖間達成平衡。

環境因素 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在這個易胖的環境裡,出門有車,回家窩著看電視、電腦等,父母沒空照料孩子的三餐,小孩常吃速食,喝含糖飲料,真是不胖也難。

所以兒童肥胖的預防與治療最重要的就是:先去除會引起小孩以及大人肥胖的環境,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兒童肥胖的原因雖然有以上七種,但如果去除掉遺傳與內分泌因素後,剩下來最主要的就是環境因素了,所以治療上也是以改善環境及飲食生活習慣為主,除非有遺傳或內分泌問題才需要藥物治療。

父母教育方式影響大 對於有以上八大肥胖危險因子的小朋友,從小學階段就要開始特別注意。

在美國,父母從小孩3~4歲就很注重他們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因為這時小朋友已漸漸懂事,不過此時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影響很大。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把不同家庭背景的小朋友放在同一個房間裡,房間裡有許多點心、玩具及電視,然後利用隱藏式攝影機記錄下每個小朋友的飲食及活動,持續二週,每週四天,每天三十分鐘,分別在五個不同的醫學中心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父母管教嚴格的小孩,飲食作息行為都非常保守,一定會把餐盤上的食物吃乾淨,再去拿新的點心;會乖乖坐著看電視,超過二十分鐘以上。

而父母作風較開明、隨性的小朋友,吃東西會東吃一點,西吃一點,不會吃很多,也不會挑食,玩玩具也不會沉迷,看電視則不會超過十分鐘。

這兩種情形相比較,會全部把食物吃乾淨,乖乖坐著看電視的小孩比較容易變胖,創造力及思考力都較差。

因此小朋友是一張白紙,父母要怎麼把這張紙圖上顏色,全賴父母的智慧。

以飲食為例,父母必須讓小朋友有清楚的概念,知道什麼是適量?每次吃東西時都要教他們,這就是夠了,這就是適量,並告訴他們哪些食物是好的?哪些食物對身體有益,哪些食物則有害?吃夠了就不要讓他們繼續吃,或孩子要求你就答應。

含糖飲料也是罪魁禍首 很多小朋友喜歡喝泡沫紅茶、珍珠奶茶、可樂等飲料,其實這也是造成小朋友肥胖主要的原因之一。

這些飲料甜甜的好入口,尤其是酷熱的夏季,冰涼的飲料讓人暑氣全消,喝下飲料後雖然有飽足感,但很容易就消失,所以會一直喝,以至無法節制。

很多父母總以為孩子飯吃不多,為什麼會變胖,關鍵就在於飲料。

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

所以父母一定要充分了解小孩子的飲食習慣,同時予以適度的規範。

另外,父母的身教也很重要。

譬如我們教導小孩子要細嚼慢嚥,結果自己卻狼吞虎嚥;我們告訴小孩吃飽了就不要再吃,但自己卻勉強把剩菜剩飯都吃光,這些都會對小朋友造成混淆。

最好學校老師也能配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如果老師說的與父母說的不一樣,也會造成小孩的無所適從。

已經肥胖以及有危險因子的小朋友最好每隔一、兩週定期到專業的減肥診所或醫院追蹤。

所以我常說兒童肥胖預防及治療真正的對象是父母及學校,就看父母及學校能不能配合而已。

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減重加油站 如果你家小朋友飯吃的不多,但體重仍然偏高,父母就要注意孩子是不是喝太多飲料了,像是汽水、紅茶、珍珠奶茶等。

這些含糖飲料雖然好喝,但是熱量太高,對健康更沒好處,還是少喝為妙。

學校也要一起配合 至於學校方面,我建議開學時,導師可以用一些簡單的調查表及身高、體重資料,找出具有兒童肥胖危險因子的對象。

一旦找出來以後,我建議這些小朋友營養午餐的分量要比一般小朋友少。

學校並不需要因此準備二份午餐,只要減量20~30%即可。

另外,這些小朋友每週的體育課至少要上3-4節,下課時間要多去外面跑動。

不過有些家長會對此抱持反對意見,認為會影響課業,或是干擾其他沒有肥胖問題的小朋友等。

其實多上一節體育課真的會影響小學課業嗎?一個只有體重而沒有體力的小孩,他的注意力、學習力和集中力會好到哪裡去嗎?至於擔心干擾其他小朋友,學校只要將真正需要注意及減重的小朋友編在同一班就可以解決了。

其實這些都是細節,只要主管機關下令形成政策,學校絕對可以做到的。

日前教育部已經公布,學校營養午餐不能販售高熱量、高油脂、高糖、高鹽及含咖啡因的食物飲品,也規範了營養午餐的營養素攝取量,這對預防兒童肥胖,是一個好的開始。

預防兒童肥胖的策略 談了這麼多有關兒童肥胖的預防與治療策略,最後總結如下,這也是國際兒童肥胖推廣小組的一致看法。

懷孕期 孕婦的體重最好是能控制在醫師要求的範圍內,不可抽菸,要維持一定的活動及運動量。

生產後及嬰兒時期 母親最好哺餵母乳超過三個月,延後給小寶寶吃固體食物或太甜食物的時間。

家庭環境 家庭吃東西的地點與時間要固定。

不是吃東西的時間就不要吃,更不要邊看電視邊吃。

養成吃早餐的習慣、吃飽後就停筷,不要勉強吃剩菜剩飯、儘量用較小的飯碗、儘量不要喝含糖飲料、控制小朋友看電視和打電腦的時間,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

新生活運動中有一點是不要把小孩子當佣人,但也不要什麼都不讓他們做。

學校環境 老師要學習一些健康飲食的觀念,並了解運動的重要性等。

有肥胖危險因子的小朋友營養午餐要減量,加強體育課,並儘量鼓勵大家走路上學。

社區環境 政府提供良好的休閒運動設施及環境,如行人道、自行車專用道等。

有些先進國家的城市會免費提供公用自行車,尤其在地鐵站、體育場或百貨公司出口,都有投幣式的自行車(交還時再退費),而且自行車專用道比汽車道還寬還多。

擁有這樣的環境,必能營造出一個喜歡運動的社會與個人。

醫師及營養師的責任 能找出具有危險因子的兒童,並鑑別診斷有無其它病因引起肥胖,或有無其他疾病的合併症,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並能提供良好完善的飲食觀念,以及活動、運動相關事項的衛教及注意事項,並能適時教育父母、學校、社區,並主動追蹤病患並予以適度治療。

政府的責任 主管單位要重視兒童肥胖問題的嚴重性,對於一些具有肥胖危險因子的小朋友提供健保給付,予以診斷並治療,因為這樣將能節省未來醫療費用的支出。

也應該多提撥一些經費在教育及媒體宣傳上。

我們常說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如果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都是胖子,或一半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壓,那這個國家的競爭力一定很低。

預防勝於治療,要讓國家未來有希望,未來不必浪費太多的醫療資源在治療肥胖及慢性病上,現在就應該開始針對兒童肥胖努力,讓兒童都快快樂樂、健健康康的長大。

標籤 兒童 青少年 肥胖 預防醫學 控制不良 小學 學校 減重加油站 防治對象 肥胖原因 教育 遺傳 內分泌 含糖飲料 策略 減肥 運動 醫學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