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鑿井取水是最後手段,需要審慎以對 - 風傳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久旱不雨,為了撐住供需平衡,水利署最近在台中、苗栗、高雄等地鑿井,不過因為動靜太大,引發地下水是否超抽的疑慮。

地下水是救命水,不是不能用, ... 訂閱華爾街日報 VVIP會員 支持風傳媒 會員專區 支持我們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Search» 風評 台積電 存股 趙少康 國民黨 股票 股市 周玉蔻 蔡英文 民進黨 立即登入 帳號維護 會員資料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作者專區 支持我們 登出 會員中心 會籍管理 序號兌換 咖啡贊助 贊助紀錄 WSJ訂閱 支持我們 現正熱映中 熱門新聞 更多新聞 熱門分享 台灣遭逢旱災,各地水庫持續探底,近日雖然各地陸續有降雨的情形,但仍無法解旱止渴,為了加緊抗旱腳步,缺水嚴重的地方縣市採取開鑿抗旱水井或開挖伏流水等開源應變措施,希望渡過水情危機。

圖為工程人員在台中中央公園開鑿抗旱水井。

(柯承惠攝) 久旱不雨,為了撐住供需平衡,水利署最近在台中、苗栗、高雄等地鑿井,不過因為動靜太大,引發地下水是否超抽的疑慮。

地下水是救命水,不是不能用,但要審慎使用。

但鑿井取水實在太方便,也可能讓地方政府見水心喜,未來成為抗旱的優先手段。

因此必須以嚴肅、而非輕率的態度面對鑿井這件事。

[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期水庫尚未普及前,民生、農業的主要水源就是地下水。

雖然造成地層下陷的可能原因很多,但地下水抽取大於入滲、也就是所謂的「超抽」則是原因之一。

換言之,要減緩地層下陷,人可以做的事,就是不要超抽地下水。

地下水不是不能用,但不能超用 為了因應高鐵行駛安全、並解決彰化、雲林地區淹水問題,行政院從2011年起推動長達十年的「雲彰地區地層下陷具體解決方案」。

官方數據顯示,顯著下陷面積從2001年的1529.2平方公里,到2020年已減少到105.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這三個縣市:彰化0.9、雲林103.8、屏東0.9平方公里。

從這個計畫獲取的成果,幾乎都是從減少抽地下水而來,包括封井、農委會請農民改種旱作,水利署增加地面水供給等等。

不過也因為成果太顯著,更強化了「抽地下水會造成地層下陷」的概念,凡使用地下水的都屬不當行為,還會引發社會抗爭。

即便前次大旱的2015年都沒動用鑿井。

直到2017年在前瞻計畫的「水環境建設」中放進「建置備援水井」這一項。

因為鑿井有快速、方便、成本低的優點,剛好符合抗旱短期、緊急的特性。

日後在桃園、新竹、台中、屏東等地陸續建置1250口新鑿或恢復的水井。

在今年抗旱初期,選擇合適的160口供水,每天可提供34萬噸水源。

但抗旱都過了一半,久旱不雨還沒有緩解跡象,台中、苗栗、北彰化部份地區開始供5停2。

高屏溪川流量一直在4%cms擺盪的高雄,也開始擔心會不會步入台中後塵,於是口袋中的最後抗旱選項—鑿井,終於亮牌了。

鑿井取水是抗旱的最後手段 水利署從過去可找到的資料中,選出符合水量豐沛、地層下陷潛勢低、可就近併入自來水系統等條件的鑿井位置。

以台中來說,要在中央公園、綠園道等地鑿88口井。

高雄則選在高屏溪沿岸鑿60口大口徑的新井。

最特別的是在鯉魚潭淨水廠附近開鑿的3口井,出動中油探採事業部的鑽井工程隊,水井要打到350米深,每口日取5千噸,三口總計可供1.5萬噸。

相信不少人都很好奇,為什麼要動用中油鑽井隊、又為什麼非打這麼深不可? 台灣遭逢旱災,各地水庫持續探底,包括護國神山台積電等科技廠為了不讓缺水影響運作,特別派水車到建案工地載運可利用的地下水,在旱象持續下,無論官方或民間都想方法增加水源,只為渡過台灣缺水危機。

(柯承惠攝) 水利署長賴建信的看法是,鑿井引發社會討論,但能夠促進有效對話的資料與數據卻很少。

希望藉由中油打深井的技術,取出岩心,對鑿井之於地質、地層的影響有更多了解。

抗旱是一時的,能同時規劃未來是更重要的。

1 2 全文閱讀 朱淑娟 最近三則報導 朱淑娟專欄:50歲曾文水庫,要靠清淤延緩老化速度 朱淑娟專欄:十年荒謬劇,國道7號環評過了 朱淑娟專欄:空汙季節來臨,緊急應變方案成效待考驗 看更多 相關報導 朱淑娟專欄:工地地下水,開出抗旱的可能性 朱淑娟專欄:海水淡化是抗旱的一個選項 朱淑娟專欄:抗旱,區域調度比蓋水庫更保險 朱淑娟專欄:大旱再現,管理之外更需要建立節水文化 朱淑娟專欄:不要再說「致災性梅雨」了 關鍵字: 地下水 水庫 乾旱 朱淑娟 朱淑娟專欄 缺水 鑿井 水井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email protected] 今日精選 「服務那些被冰雪、沙漠或者海洋阻隔的男性和女性」 BBC歡渡100歲生日,回顧百年十個人事物 剛上任就面臨逼宮!新財政計畫引發嚴重經濟危機英國首相特拉斯四面楚歌 專家解析中共二十大報告》北京推「人才強國戰略」應對美中科技戰、習典範正式登場 習近平第三任期對中國是喜是憂?專家這樣看待未來十年中國經濟 《華爾街日報》解析習近平的終局之戰:為與美國發生衝突做好準備 普京真的會動用核武?克里米亞會是最後紅線?專家分析如何才能阻止他走極端 「40年的改革開放走到盡頭」!習近平二十大關鍵講話,專家學者深入解析 #MeToo反性侵、反性騷擾運動5周年:我們究竟改變了什麼?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5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180 不曾被爸媽稱讚的孩子,長大後都怎麼了?他們陪伴犯罪少年7年道「家庭」如何成為深淵 謝孟穎 2022-10-1209:20 「他們會關心我,三不五時問我說今天還好嗎、今天發生什麼事,讓我有被重視的感覺──因為這點我願意為他們拚命、叫我做什麼我就做,... 本週 3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1,195 汪志雄觀點:下次選舉,選一個不愛作秀的理工人吧! 汪志雄 2022-10-1406:40 民進黨和它的綠營側翼,這些日子來對高虹安的追打與抹黑,已經到了失去理性、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從立法院到資策會,這些政客與傀儡們的雙標嘴臉,...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060 夏珍專欄:抗擊魔鬼交易─高虹安.張善政.蔣萬安非贏不可 夏珍 2022-09-2306:20 每到選舉,什麼都怪,什麼都不奇怪,不過,九合一選舉上萬應選名額,近兩萬登記參選人,偌大的選舉戰場,却聚焦於高虹安、張善政、蔣萬安三人,...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595 夏珍專欄:高虹安不是韓國瑜,學霸變不了草包 夏珍 2022-10-0706:10 高虹安應該是今年縣市長參選人中年紀最輕的,比當年參選的林智堅還小一歲,不過,兩人的競選處境有若天壤之別,八年前林智堅是政壇躍昇之星,...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00 二十大搶地盤!專家曝習近平權力「擴散到第2層」:這一派可望成大贏家 林庭瑤 2022-10-1108:40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將在中共二十大後連任,習近平黨內權力獨大和茁壯之下,已擴散到第2層,分為「習家一軍」和「習家二軍」。

... 觀看更多贊助文章排行榜 評論 國際 財經 風評 風評:歐美中俄齊努力,凜冬將至、「至暗時刻」已近 主筆室 2022-10-1707:20 上週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一份充滿不祥、暗淡的經濟預測報告,不僅預測的成長率堪稱20多年來最差,甚至用上了「至暗時刻」(darkest... 評論 中港澳 專欄 德國之聲 鄧聿文觀點:習近平會組建怎樣的經濟團隊? 德國之聲 鄧聿文 2022-10-1707:10 外界對中共二十大的人事、路線和政策傳得紛紛擾擾,但鑑於習近平的連任沒有懸念,本次黨代會不會有什麼太讓人驚奇的意外。

對習來說,...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賴祥蔚觀點:離散飄零的外省客家人 賴祥蔚 奔騰思潮 2022-10-1707:00 臺灣的客家族群,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沉默的族群。

直到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出現,帶起1990年代的客家社會運動,至今三十多年,...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李念台觀點:世界示範過,台灣有在看嗎? 李念台 2022-10-1706:50 新加坡自2021/10/09時,總理李顯龍發表「德爾塔變種病毒改變局勢我國須從『清零』邁向與冠病共存」全國談話,... 評論 政治 專欄 林進嘉觀點:為什麼陳時中的仇恨值高? 林進嘉 2022-10-1706:40 蔡英文提名陳時中競選台北市長,可說是機關算盡。

因為這是自1998年以來,民進黨最有可能贏得台北市長的機會。

所以,肥水不落外人田,...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瀚興觀點:在漁港被殺的不一定是魚─行政院小編猝逝疑義 王瀚興 2022-10-1706:30 新北市五股區水邊日前發現男性遺體,死者身分是行政院「王牌小編」周家鴻,周男身亡時身上只一條內褲。

對此,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感謝周男的付出。

... 評論 國際 中港澳 專欄 李忠謙專欄:如果習近平死在任上,中國會發生什麼事? 李忠謙 2022-10-1706:10 中國共產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北京舉行,無論有多少位黨代表坐在人民大會堂裡開會,天下人都知道二十大真正的議程只有一個:... 評論 國際 中港澳 投書 財經 經濟 觀點投書:美中爭霸之內在結構性因素─從新冠疫情下的「美元霸權」談起 約博 2022-10-1706:10 美中爭霸之主要戰場除了軍事與外交等層面外,更重要是在貨幣金融、地緣政治,乃至科技創新等經濟層面。

因為確保美國霸權地位之因素,... 評論 政治 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支持「18歲公民權入憲」是為年輕人著想嗎? 孫榮富 2022-10-1706:00 年底九合一選舉還有一個項目就是舉辦「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投票。

蔡政府還有民眾黨於是推出「與世界民主潮流接軌」這頂大帽子,...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從勞作教育談民主教育 諄筆群 2022-10-1705:50 教育家杜威的著作中,最具知名度的大概首推《民主與教育》一書。

請問民主和教育有什麼關係?參照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之說明,大概可以這樣瞭解...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王建煊專文:愛狗,更要愛人 王建煊 2022-10-1705:40 四十幾年前,辦公室同事送我一隻不到一個月大的黑毛小土狗,我带回家養。

當時有一種名叫「萬民安」的成藥,廣告打的很響,我們就將小黑狗起名「... 評論 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將學生拋棄的政府─談大專院校防疫新制 廖家禾 2022-10-1705:40 台灣作為疫情爆發較晚的地區,無論是在防疫、直接對決上、事後的政策輔助,都有較充足的時間應對,以及可以以其他國家的經驗作為借鏡。

然而,... 評論 政治 投書 觀點投書:不投高虹安,難道要讓新竹市繼續「綠雲罩頂」嗎? 孫恭正 2022-10-1705:30 年底的選戰,本該是重中之重的台北、桃園,卻在民進黨重砲狙殺高虹安的情況下,讓新竹市搶盡了北桃的鋒頭。

媒體人陳揮文日前在直播節目「鄉民大會」... 評論 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台北市要當老中青都愛的城市從假牙補助做起 林杏兒 2022-10-1705:30 台灣目前已經進入高齡化社會,根據學者推估,再過幾年——最快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長者的照護刻不容緩。

長到一定歲數時,...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從老物件中建構自我歸屬與認同:《藝術與書的懷舊未來式》選摘(1) 李志銘 2022-10-1705:10 人們的懷舊情緒始終是一個謎。

近年來,台灣掀起一股懷舊風潮,舉凡老照片、舊招牌、留聲機、錄音帶、柑仔店、冰果室、黑膠唱片行、... 評論 政治 中港澳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那個永不復返的美好年代─悼念鄧咸歡將軍 許劍虹 2022-10-1607:20 經歷過1949年大陸撤退的老兵,如今正以飛快的速度向我們別離,繼沈有志老先生在6月6日去世後,...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劉錫輝觀點:古寧頭戰役73周年拾遺~中華民國在哪裡? 劉錫輝 2022-10-1607:10 前言73年之前,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平宣布成立,10月25日一場古寧頭戰爭,中華民國國軍打了勝仗,... 評論 國際 專欄 鄧鴻源觀點:對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省思 鄧鴻源 2022-10-1607:00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前揭曉,艾斯佩特、柯羅瑟、吉林哲這3位科學家因為在量子力學領域的進展而獲獎,... 評論 國際 公共政策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戰火中為富人與企業減稅,特拉斯不食人間煙火 謝錦芳 2022-10-1606:40 英國首相特拉斯(LizTruss)上任不到一個月,倉促推出半世紀以來最大規模減稅案,為高所得者與企業減稅,宣稱可以重振英國經濟,不料,...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爪牙檢察一體?痛評雄檢《毒品洩密90萬緩起訴》案 楊岡儒 2022-10-1606:40 「沈慧虹提告,3天內吳子嘉收到檢方傳票?蔣萬安轟:檢調成執政者鷹犬!」蔡清祥說:「要尊重檢察官的專業判斷。

」比較近期政治案提告處理及《... 更多文章 追蹤優質文章,給個讚! 不再顯示 您已經閒置超過20分鐘了,看看最新的新聞吧? 熱門新聞 證實蔡英文稱「2024後沒我的事」 李遠哲:若資政對她有意見會被除掉 屏東縣恐變天?民怨、初選心結衝擊綠營 賭盤再洩「蘇清泉進逼周春米」 幕後》陳時中真的能贏?陳營軍師曝致勝巧門 黨中央私下說出真心話 風評:拜登給習近平的二十大送「核彈級大禮」 今日精選 「服務那些被冰雪、沙漠或者海洋阻隔的男性和女性」 BBC歡渡100歲生日,回顧百年十個人事物 剛上任就面臨逼宮!新財政計畫引發嚴重經濟危機英國首相特拉斯四面楚歌 專家解析中共二十大報告》北京推「人才強國戰略」應對美中科技戰、習典範正式登場 習近平第三任期對中國是喜是憂?專家這樣看待未來十年中國經濟 風傳媒 風生活 享受更好的閱讀體驗與服務 你唯一需要的新聞APP 打開 趙少康 定期定額 存股 台股 風評 理財 民進黨 周玉蔻 股市 國民黨 新聞 新聞總覽 VIP專文 政治 國際 軍事 國內 中港澳 重磅專訪 專題 歷史 調查 風數據 運動 風民調 地方新聞 風影音 公民運動 立院直播 評論 評論總覽 風評 專欄 投書 風書房 文化 財經 財經總覽 商業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風編輯導讀 科技 國際財經 財經專欄 生活 風生活 職場 旅遊 美食 健康 品味生活 時事話題 娛樂 居家 汽車 下班經濟學 下班經濟學總覽 下班經濟學影音 證券投資 理財 房地產 期貨 追蹤我們 關於 新聞頻道 新新聞 新聞 評論 財經 生活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訂閱 VIP訂閱 關於我們 集團簡介 意見回饋 支持我們 我要投稿 作者專區 人才招募 隱私權政策 會員服務條款 社群平台 廣告服務 品牌聯名合作 廣告刊登 合作提案 合作夥伴 更多粉絲團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 風傳媒看世界 風傳媒觀點 新新聞周刊 學長姐說 更多社群 風傳媒 風生活 風運動 新新聞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下班經濟學 風傳媒 新新聞 下班經濟學 社群平台 地址:114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513巷37號4樓 電子郵件地址:[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2022StormMediaGroup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Loading... 系統錯誤 第二行 確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