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cendental Idealism - 先驗觀念論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名詞解釋: 先驗觀念論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哲學的核心思想。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中自認其學說為「形式的」(formal)、「批判 ... 回首頁 網站地圖 關於我們 聯絡我們 詞彙查詢 下載專區 詞彙建議 審譯會 × 請輸入您的使用者帳號密碼 帳號 請輸入註冊的email。

密碼 密碼英文字母有分大小寫。

登入 離開 釋義 翻譯 回簡目列表  修訂/勘誤建議 單筆輸出 先驗觀念論 TranscendentalIdealism 俞懿嫻 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 名詞解釋:  先驗觀念論是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哲學的核心思想。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CritiqueofPureReason)中自認其學說為「形式的」(formal)、「批判的」或「先驗的」觀念論,以有別於笛卡爾(RenéDescartes,1596~1650)的質疑觀念論(ProblematicIdealism)與柏克萊(GeorgeBerkeley,1685~1753)的獨斷觀念論(dogmaticIdealism)。

康德認為笛卡爾的普遍懷疑,使一切觀念成為可疑的對象,進而動搖了觀念所呈顯外在世界的客觀性。

柏克萊獨斷地認為一切存在均存在於觀念之中,更是完全否定空間以及外物的客觀性。

其實人類對外物的認知,必須透過先驗自我的感知形式。

時間與空間是感性的先天形式(aprioriformsofaesthetic),十二範疇則是悟性(understanding)的先驗形式。

感官知覺、外在印象所提供的感覺材料,必須經過先驗的感性與悟性形式加以整理安排,始能成為認識的內容。

時空與範疇形式,實為一切經驗認知之所以可能的必然條件。

外在世界必須透過這些形式的整理,始能對人呈現。

康德於是主張外在世界之為物自身(thingsinthemselves),或許永遠無法為人所知,然而透過感性觀念與悟性概念,因外在世界而有的散亂感覺,即能在時空之中,與悟性範疇構成的因果系統結合,形成對客觀世界的有用知識。

  康德之後,德國觀念論者如謝林(F.Schelling,1775~1854)與新康德主義者(Neo-Kantians)那托普(P.Natorp,1854~1924),在知識論上率多採取康德的先驗觀念論,即將客觀知識建立在認識主體的意識構成之上。

當代哲學之中,胡塞爾(E.Husserl,1859~1938)的現象學(phenomenology)更以「現象」(即本質)取代康德的「觀念」,在知識論上提出「先驗現象學」(TranscendentalPhenomenology)的學說,對當代知識理論頗具影響。

先驗觀念論 TranscendentalIdealism 以TranscendentalIdealism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英文詞彙 中文詞彙 以先驗觀念論進行詞彙精確檢索結果 出處/學術領域 中文詞彙 英文詞彙 引用網址: 推文 評分 評分 相關詞彙 詞彙建議 辭書 先驗觀念論 TranscendentalIdealism 暫無建議訊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