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裔臺灣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日多數來自漳州的台灣人已與其他臺灣族群廣泛融合,祖籍界線已不如早期社會分明。

歷史上,漳州人移民臺灣可至少追溯至荷蘭時期的閩南倭寇首領顏思齊,他曾率領漳泉人於 ... 漳州裔臺灣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漳州裔臺灣人Chiang-chiuèTâi-uân-lâng連橫林獻堂蔣渭水藍高川林懷民楊麗花總人口人口約佔臺灣閩南人人口的35%[1]分佈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島、澎湖群島)語言臺灣閩南語(臺灣話)中華民國國語(現代標準漢語)宗教信仰佛教道教和臺灣民間信仰基督宗教(新教和天主教)相關族群閩南人、泉州裔、潮州裔、臺灣原住民 臺灣的漳州人是閩南裔台灣人族群中的第二大群體,僅次於泉州裔台灣人。

父系祖籍位於福建漳州府(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建省漳州市)。

其語言為閩南語漳州方言。

今日多數來自漳州的台灣人已與其他臺灣族群廣泛融合,祖籍界線已不如早期社會分明。

歷史上,漳州人移民臺灣可至少追溯至荷蘭時期的閩南倭寇首領顏思齊,他曾率領漳泉人於笨港登陸並從事開墾。

原鄉漳州平原被稱為「閩南穀倉」,因此漳州移民與其後裔在臺灣西部平原、中部盆地、北部丘陵、平野,以及東部的花東縱谷等地均取得相當優秀的開墾成就。

傳統上,相較來自泉州的台灣人偏向聚居於城市,來自漳州的台灣人則多散居於鄉里間。

泉州人在航海與經商上取得優異的成就,來自漳州的則在農耕開墾方面有著重大貢獻;也因此,來自泉州的成就多半表現在郊商與宮廟文化上,而來自漳州的則有較多的地主與豪族。

清治乾隆中葉,漳泉族群之間因利益衝突與祖籍意識的催化下,經常發生大規模械鬥事件,俗稱「漳泉拚」。

除了與泉州族群的衝突,因為鞏固開墾利益而逐漸壯大的會黨,也會因官府介入而引發民變,如林爽文、戴潮春等民變領袖均為漳州人。

實際上,漳州府區劃內亦有操客家話之客家社群存在,分布在平和縣、南靖縣、雲霄縣、詔安縣山區地帶,人口較少,唯獨詔安的客語人口佔三分之一,在漳州客家人之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2]。

因其介於閩、客過渡地帶的特殊性,移民至台灣的後代較難分界,可能保有明顯客家特質而被歸類為客家裔台灣人,抑或是福佬化而成福佬客[3]。

目次 1移民背景 2文化與信仰 2.1音樂和戲劇 2.2鄉土神信仰 2.3語言 3各時期名人 4相關條目 5參考資料 6外部連結 移民背景[編輯] 明朝中葉以降,漳州人口顯著增加,「生齒日繁,民不足於食,仰給他州,又地濱海,舟楫通焉,商得其利,而農漸弛」[4]。

漳州一地人口大量成長,耕地面積卻未見增長[5],人口土地關係失調,一遇天災人禍,往往造成重大饑荒。

清順治五年(1648)至嘉慶元年(1796),一百五十年間總計發生十七次相當嚴重的饑荒。

再者,清廷實施遷界令與海禁令,衍生出沿海地帶產業經濟、社會治安等問題[6]。

而臺灣其時未開闢之地甚多,土地肥沃,地價極低,各項產業皆有發展潛力,種種因素皆吸引漳州人的移入[7]。

文化與信仰[編輯] 音樂和戲劇[編輯] 歌仔(唸歌仔) 歌仔戲 掌中戲 唸歌仔為漳州裔河洛人所帶來的傳統藝術,圖為唸歌仔藝師楊秀卿歌仔戲掌中戲 鄉土神信仰[編輯] 漳州移民渡海至臺灣開墾時,把家鄉神祇信仰一併帶到了臺灣。

迄今臺灣的閩南裔漳州人仍不忘本,對待與家鄉同名、同神的寺廟,依然祭以鼎盛的香火。

開漳聖王為漳州裔最具代表性的鄉土神,開漳聖王廟分佈臺灣各地漳州閩南人開發的地區。

漳州府移民跨縣信仰:開漳聖王、輔信王公、倪府總管、廣惠尊王、保生大帝(原為泉州同安縣信仰,之後信仰遍佈整個閩南地區)、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潮州信仰。

隋開皇十一年(591年)的漳州部分地區曾屬潮州管轄,轄境為漳州梁山以南,包括平和西南地區和雲霄、東山、詔安全境[8],次年(592年)改隸泉州龍溪縣;唐垂拱二年設立漳州,從泉州割龍溪縣南界地成立[9]。

而《太平寰宇記》記載潮州晚至北宋仍屬廣州風俗區) 漳州府漳浦縣籍移民:古公三王 漳州府平和縣籍移民:三坪祖師 漳州府南靖縣籍移民:關聖帝君(不分地域,廣泛信仰的神靈,南靖視為鄉土神)、慚愧祖師 漳州府詔安縣籍移民:三官大帝(不分地域,廣泛信仰的神靈,詔安視為鄉土神)、五顯大帝 開漳聖王為漳州裔共同的鄉土神輔信王公為漳州裔共同的鄉土神倪府總管為漳州裔共同的鄉土神廣惠尊王為為漳州裔共同的鄉土神保生大帝原為泉州同安的鄉土神信仰,之後信仰遍佈整個閩南地區,成為泉漳人的共同信仰 古公三王為漳浦移民的鄉土神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潮州信仰,平和西南地區、雲霄、東山、詔安曾屬潮州管轄,而成為這四地移民的鄉土神五顯大帝為詔安福佬人的鄉土神,亦為詔安客家人的鄉土神三坪祖師為平和移民鄉土神慚愧祖師為南靖移民的鄉土神,亦為客家信仰三官大帝為漢人共通的信仰,詔安移民也視為鄉土神關聖帝君為不分地域的共同信仰,南靖移民也視為鄉土神 語言[編輯] 閩南裔漳州移民主要分佈在中部平原地帶、基隆北海岸、蘭陽平原、嘉南平原和屏東平原;宜蘭、花蓮、桃園以及貢寮一帶的臺灣話腔調和漳州話特徵高度吻合,台中盆地至嘉義山線的內埔腔音韻也偏向漳州話。

臺灣話混合第一優勢腔在漳州話和泉州話的比例當中,大部分的音韻聲調和漳州話相似,混入少部分泉州同安話,臺灣南部口音大部分為偏漳州音的臺灣閩南語第一優勢腔,為目前的第一優勢腔,也是傳媒及廣播常用的腔調。

各時期名人[編輯] 參見:Category:漳州裔臺灣人 相關條目[編輯] 臺灣閩南人 臺灣泉州人 臺灣潮州人 參考資料[編輯] ^戴寶村,移民臺灣:臺灣移民歷史的考察,臺灣史十一講 ^洪惟仁,《漳州詔安縣的語言分佈》,頁1http://www.uijin.idv.tw/doc/A/2010洪惟仁_漳州詔安縣的語言分佈.pdf ^吳中傑,1999b,〈臺灣漳州客家分佈與文化特色〉。

《客家文化研究 通訊》2:74-93。

^吳篁圃,《漳州府誌》,卷三十八,頁3。

^陳秋坤,《十八世紀上半葉臺灣地區的開發》,頁7。

^鄭淑蓮,《清初漳州人來臺拓墾時代背景之研究》,頁47 ^鄭淑蓮,《清初漳州人來臺拓墾時代背景之研究》,頁48 ^〈漳州的由來〉,2020,中共漳州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嘉慶重修一統志》,1966,臺灣商務印書館 外部連結[編輯] 漳州人 閱論編臺灣族群憲法、基本法律、宣言及政策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原住民族基本法》 《臺灣原住民族權利宣言》 多元族群主流化 原住民族(參見南島語族)中央政府認定 阿美族 排灣族 泰雅族 布農族 太魯閣族 魯凱族 卑南族 鄒族 賽德克族 賽夏族 達悟族 噶瑪蘭族 邵族 撒奇萊雅族 卡那卡那富族 拉阿魯哇族 地方政府認定 西拉雅族(台南市市定、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大武壠族(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馬卡道族(屏東縣縣定、花蓮縣富里鄉鄉定) 未受政府認定 歐佈諾伙族 德樂日卡族 古納達望族 巴布薩族(貓霧捒族) 巴賽族 洪雅族(和安雅族) 阿立昆族 羅亞族 凱達格蘭族 雷朗族 龜崙族 道卡斯族(平埔客) 巴宰族(巴則海族) 噶哈巫族 拍瀑拉族(巴布拉族) 斯卡羅族 宜蘭噶瑪蘭族 邦查人 虎尾壟族(費佛朗族) 搭加里揚人 瑯嶠人 放索人 因同化或種族滅絕而消失 箕模族 達谷布亞努族 哆囉美遠族 里腦族 猴猴族 小琉球人 漢族戰前閩南族群 臺灣閩南人 臺灣泉州人 臺灣漳州人 臺灣潮州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客家族群 臺灣客家人 福佬客 半山仔 其他漢族 臺灣福州人 臺灣興化人 臺灣江浙人 臺灣廣府人 戰後 台灣外省人 外省後代 台灣大陳人 馬祖閩東人 金門閩南人 烏坵興化人(莆仙人) 歸國華僑 緬甸 其他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移民 滿族 畲族 回族 蒙古族 藏族 景頗族 擺夷族 歸化族 維吾爾族 景頗族 哈尼族 傈僳族 佤族 其他雲南少數民族 其他民族移民 荷蘭人 西班牙人 大和族(灣生) 琉球族 朝鮮族 京族 菲律賓人 印尼人 泰族 新住民按國籍在臺外籍人士 越南人 越南配偶 馬來西亞人 菲律賓人 印度尼西亞人 泰國人 緬甸人 緬甸華人 日本人 韓國人 印度人 蒙古人 俄羅斯人 猶太人 阿拉伯人 美國人 英國人 法國人 巴西人 荷蘭人 西班牙人 烏拉圭人 其他外籍配偶 在臺港澳人士 香港人 澳門人 在臺大陸人士 大陸配偶 大陸學生 大陸旅客 按族群 大和族 朝鮮族 琉球族 京族 蒙古族 滿族 回族 俄羅斯族 藏族 景頗族 維吾爾族 馬來族 爪哇族 海外華人 緬甸 相關條目 本島人 本省人 福爾摩沙人 臺灣人 台灣人口 僑生 海外臺灣人 註:戰後移民是指1945年日本投降離台後,移往臺澎金馬之中華民國國民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漳州裔臺灣人&oldid=69216597」 分類:閩南裔臺灣人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