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春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但如此,該歌曲的原唱,甚至作曲作詞者即使出現,也常以「佚名」取代。

戰後[编辑]. 1945年,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

將官方語言 ... 望春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望春風表記漢字望春風白話字BāngChhun-hong臺羅拼音BāngTshun-hong閩南拼音BbângCūnhōng方音符號ㆠㄤ⊦ㄘㄨㄣㄏㆲ 望春風(台灣閩南語:BāngTshun-hong)是一首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臺灣民謠,首度傳唱於1933年的日治時期臺灣,原唱者為1930年代的古倫美亞唱片當紅歌星純純。

[1][2] 從1930年初問世以來,望春風一直是廣受歡迎的台灣閩南語流行歌曲、台灣民謠之一。

2000年,一項由台北市政府與聯合報主辦,超過220,000人參與的《歌謠百年台灣》活動中,該曲獲得最受歡迎老歌的第一名。

另外,該曲使用傳統五聲音階結合而成的特殊獨有優美旋律,亦為普遍認為是極具特色的「臺灣調」。

目次 1背景 2沿革 2.1戰後 3歌詞 3.1其他地方之歌詞 4特色 5同名電影 6音檔 7註釋 8參考資料 9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主條目:台灣1930年代§ 流行音樂 沿革[編輯] 1933年,出版〈桃花泣血記〉唱片大發利市的古倫美亞唱片負責人柏野政次郎,決定繼續朝台語流行歌曲發展。

於是委由鄧雨賢作曲、李臨秋作詞的望春風問世。

也因為柏野相當重視該曲,不僅將此曲交由新文學運動的陳君玉負責宣傳,並商請旗下歌手,也是〈桃花泣血記〉的主唱者純純(本名劉清香,1914-1943))負責演唱錄製該曲。

日治時代末期,《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歌皆被強迫改編成日本軍歌,望春風被改成(大地在召喚)日語的日本軍歌(因為政治因素)於廣播媒體或後期無線電視媒體上,無法成為主流的台語歌曲很快的沒落。

而依舊受到民間喜歡及大量傳唱的望春風,仍受限於此項箝制而流傳度稍稍遭到影響。

不但如此,該歌曲的原唱,甚至作曲作詞者即使出現,也常以「佚名」取代。

戰後[編輯] 1945年,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

將官方語言定為北方官話,對於其他方言比如吳語、閩語、客語、粵語採取限制。

1980年代初,台灣在民歌風潮的推動下,台灣的臺語歌曲重新受到重視。

過世的鄧雨賢與仍在世李臨秋和其創作望春風歌曲重新以新風貌呈現。

本曲在臺灣戒嚴與白色恐怖時期,與《望你早歸》、《補破網》、《黃昏的故鄉》、《媽媽請你也保重》等並列臺獨及黨外勢力的五大精神歌曲[3]。

本曲之後更在鄧麗君、鳳飛飛、張清芳、齊秦、陶喆等藝人的重新詮釋下,另有一番風味。

2000年,台北市政府與聯合報主辦的《歌謠百年台灣》與《百年十大金曲》活動中,該曲不但獲得學者將其列入台灣代表歌曲首位,並獲得台灣民眾最受歡迎老歌的票選冠軍。

[4] 遊戲《返校》引用,並臺灣作曲家張衞帆擔任改編。

[5] 歌詞[編輯] 歌詞(版本五)[6] 白話字 獨夜無伴守燈下 清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 見著少年家 果然標緻面肉白 誰家人子弟 想要問伊驚歹勢 心內彈琵琶 想要郎君作尪婿 意愛在心裡 等待何時君來採 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 開門該看覓 月娘笑阮憨大呆 被風騙不知 To̍kiābôphōaⁿsiúteng-ē,chheng-hongtùibīnchhe Cha̍p-chhit-poeh,bōechhut-kè,kìⁿ-tio̍hsiàu-liân-ke Kó-jiânpiau-tìbīn-bahpe̍h,sûikelângchú-tē Siūⁿ-boehmn̄gikiaⁿphái-sè,sim-lāitōaⁿpî-pê Siūⁿ-boehliông-kunchohang-sài,ì-àichāisim-lāi Thāihô-sî,kunlâichhái,chheng-chhunhoetng-khai Hutthiaⁿgōa-thâuūlânglâi,khui-mn̂gkaikhòaⁿ-bāi Go̍at-lóchhiògúngōng-tōa-tai,hō͘hongphiànm̄-chai 其他地方之歌詞[編輯] TraditionalHancharacters Pe̍h-ōe-jī 獨夜無伴守燈下,清/春/冷風對面吹; 十七八歲未出嫁,拄/搪/想/看著少年家; 果然標致面肉白,誰/啥/(啥人)家人子弟? 想欲問伊驚歹勢,心內彈琵琶。

想欲郎君做翁婿,意愛在心內; 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 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來/共看覓; 月娘笑阮戇大呆,予風騙毋知。

To̍kiābôphōaⁿsiúteng-ē,chheng/chhun-hongtùibīnchhoe Cha̍p-chhit-pehhòebōechhut-kè,tú/tn̄g/siūⁿ/khuàⁿ-tio̍hsiàu-liân-ke Kó-jiânpiau-tìbīn-bahpe̍h,sûi/siáⁿ/siángkalângchú-tē Siūⁿ-behmn̄gikiaⁿphái-sè,sim-lāitôaⁿgî/pî-pê Siūⁿ-behlông-kunchè/chòeang-sài,ì-àichāisim-lāi Tán-thāihô-sîkunlâichhái,chheng-chhunhoa/hoetongkhai Thiaⁿ-kìⁿgōa-bīnūlânglâi,khui-mn̂glâi/kakhòaⁿ-bāi Go̍eh-niûchhiògúngōng-tōa-tai,hō͘hongphiànm̄-chai †就現代的觀點,月老代表月亮 特色[編輯] 望春風歌曲旋律採中國傳統五聲調式中的「宮」調式,意境深遠。

其歌詞內容在描寫少女思春,曾被認為取材於《西廂記》中的「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但李臨秋先生的小兒子李修鑑表示望春風與《西廂記》無關。

[7] 由於其以台灣話作詞,具有古代漢語的高平調,高下調,低短調等聲調,被國外音樂學者視為台灣歌曲的典範。

[8] 「望春風」專輯自昭和8年(1933年)發行後,普遍為台灣民眾傳唱。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台灣總督府為了廣徵軍伕,望春風由越路詩郎改填為日語歌詞《大地は招く(大地在召喚)》[8]、由霧島昇主唱。

同名電影[編輯] 1937年《臺灣公論》上的第一映畫製作所《望春風》電影介紹。

台灣第一映畫製作所拍攝、1938年上映,描述台北藝旦與青年的愛情故事[9]。

於1977年由中影拍攝、徐進良執導、嘉凌(劉復雯,復興劇校復字輩)、白鷹、楊麗花主演的軍教愛國電影。

音檔[編輯] Bāngtshun-hong(望春風) WrittenbyLeeLin-chiu,composedbyTengYu-hsien,sungby"Sun-Suun"(Laucing-hiongv) 播放此檔案有問題?請參見媒體幫助。

Daichiwamaneku(大地は招く(大地在召喚)) WrittenbyKoshijiShirou,originallycomposedbyTengYu-hsien,sungbyKirishimaNoboru 播放此檔案有問題?請參見媒體幫助。

註釋[編輯] ^郭麗娟.臺灣第一代女歌星:純純桃花泣血的一生.台灣咁仔店編輯小組.[2009-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27日).  ^文·蔡文婷,圖·鄭恆隆,增·曾文獻(7/29/02),"臺灣歌謠望春風(HistroyofTaiwanesePopSongs7/02)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4-21.,光華雜誌Vol.27No.5May,2002. ^台語歌謠望春風:HistoryofTaiwanesePopSongs.[2015-12-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1).  ^歌謠百年台灣.聯合報.2000-09-16[2008-03-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8).  ^加點音樂.報告老師!國產恐怖遊戲《返校》配樂惹哭開發者(html).2017-01-15[2018-03-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6)–透過TheNewsLens關鍵評論網(繁體中文).  ^蘇世雄.淡水河邊望春風—李臨秋台語歌詞ê語言風格(PDF).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2013.  ^大稻埕之行--李臨秋故居 ^8.08.1魏緗慈.共調不共款--日治時期「外來曲台語詞」歌曲現象研究(PDF).大同大學通識中心.[2014-05-28].(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14-05-29).  ^陳正勳.從《望春風》看日治時期臺灣電影環境.台灣學通訊.2010,(46).  參考資料[編輯] 望春風詳細資料 歌謠百年台灣:用臺灣歌謠唱出百年歷史 外部連結[編輯] 望春風-台灣大百科全書(繁體中文) YouTube上的望春風(二胡版) YouTube上的望春風(music) YouTube上的望春風(song) YouTube上的客家魂(song) YouTube上的大地在召喚(song) YouTube上的裝甲兵進行曲(song)(德文-日文) 閱論編台灣日治時期歷史事件專門史 總督府 總督 民政長官 行政區劃 抗日運動 原住民政策 軍事制度 臺灣守備隊 臺灣軍 警察制度 司法機構 高等教育機構 市區改正 台北 高雄 公共住宅 神社 日本移民村 灣生 發電所 日台交通 始政時期(1895-1919) 馬關條約 始政 臺灣民主國與乙未戰爭 隆恩埔戰役 分水崙戰役 八卦山之役 嘉義之役 蕭壟事件 雲林大屠殺 六三法 臺灣紳章 國語傳習所 芝山巖事件 住民去就決定日 三段警備法 台灣賣卻論 陋習改正 鴉片 纏足 辮髮 隔離教育 公學校 小學校 台灣銀行成立與台灣銀行券發行 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歸順會場事變 蕃人公學校與蕃童教育所 三一法 梅山地震 北埔事件 縱貫鐵路全線通車 阿里山鐵路主線通車 苗栗事件 五年理蕃計畫 太魯閣戰爭 高雄港拓建 台中中學校創立 西來庵事件 臺灣列紳傳 臺灣勸業共進會 六三法撤廢運動 西班牙流感疫情 同化時期(1919-1937) 內地延長主義 法三號 南進論 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 第一發電所 第二發電所 臺灣通史 臺灣詩乘 臺灣語典 地方制度改正 町名改正 州制 市制 街庄制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治警事件 臺灣文化協會 臺灣民報 日台共學 蓬萊米培植成功 米糖相剋 二林事件 桃園大圳 嘉南大圳 烏山頭水庫 台灣農民組合成立 臺灣美術展覽會 臺灣民眾黨與臺灣地方自治聯盟 台北帝國大學創立 霧社事件 台灣話文論戰 嘉農棒球隊 古倫美亞唱片 望春風 台灣文藝聯盟與台灣新文學 新竹-台中地震 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 市會及街庄協議會員選舉 臺灣拓殖 皇民化時期(1937-1945) 皇民化運動 國民精神總動員 皇民奉公會 松山空襲 設置國立公園 大屯 次高太魯閣 新高阿里山 莎韻之鐘與國歌少年 五二七事件 國語家庭 國民學校 台籍日本兵 高砂義勇隊 陸軍特別志願兵 海軍特別志願兵 高千穗丸沉沒 新竹空襲 高雄大空襲 台灣沖航空戰 岡山大空襲 臺北大空襲 澎湖大空襲 戰俘營 高雄州特高事件 終戰 同盟國佔領日本 臺灣光復 後續事件及影響 反日情緒 舊金山和約 台灣地位未定論 二二八事件 反華情緒 臺灣主體意識 臺灣人日本情結 慰安婦問題 親日人士 台日關係 相關導航模板 臺日關係 台灣總督府 台灣總督 行政區劃 教育 日本移民村 望族 發電所 大型公園 ←清治時期 閱論編台語流行音樂日治名曲烏貓行進曲 ·桃花泣血記 ·月夜愁 ·跳舞時代 ·望春風 ·雨夜花 ·四季紅 ·河邊春夢 ·青春嶺 ·白牡丹 ·南都夜曲 ·台灣自治歌 ·十八姑娘 ·咱台灣 ·桃花過渡 ·滿山春色 ·農村曲戰後名曲望你早歸 ·補破網 ·燒肉粽 ·杯底不可飼金魚 ·思慕的人 ·安平追想曲 ·孤戀花 ·秋風夜雨 ·墓仔埔也敢去 ·愛拚才會贏 ·鑼聲若響 ·港都夜雨 ·快樂的出帆 ·黃昏的故鄉 ·媽媽請你也保重 ·舞女 ·家後 ·美麗島 ·水車姑娘 ·母親的名叫台灣 ·臺東人 ·花若離枝 ·落雨聲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當代名曲伊是咱的寶貝 ·你敢有聽著咱的歌 ·晚安台灣 ·島嶼天光 ·浪子回頭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望春風&oldid=67911194」 分類:與維基數據不同的YouTube視頻台灣民謠台語歌曲1933年音樂作品台灣電影主題曲1977年電影愛情題材歌曲臺灣禁歌電視劇插曲台語歌詞文學返校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含有閩南語的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嵌入hAudio微格式的條目與維基數據相同的YouTube視頻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CatalàDanskEnglishEsperantoEspañolSuomi贛語客家語/Hak-kâ-ngîItaliano日本語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