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志節高尚,威鎮西域無二心 - 行天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班超「投筆從戎」志氣崇高,出使西域,招撫了三十六國。

... 班超,字仲升,是東漢時期知名的軍事家及外交家。

班超的父親班彪和兄長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學家,其父兄所編著的 ... ×Close RSS 最新消息 課程活動 關閉 ×Close 請輸入關鍵字 關閉 首頁>五大志業>行天宮通訊>明聖經故事 宗教志業 文化志業 教育志業 醫療志業 慈善志業 行天宮志業大事紀 選單 明聖經故事  班  超  志節高尚,威鎮西域無二心   班超「投筆從戎」志氣崇高,出使西域,招撫了三十六國。

 經典裡的故事  班  超-志節高尚,威鎮西域無二心 班超,字仲升,是東漢時期知名的軍事家及外交家。

班超的父親班彪和兄長班固,都是著名的史學家,其父兄所編著的《漢書》,是中國的第一部斷代史。

雖然家學淵源如此,但班超卻有「大丈夫志在四方」的抱負,想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年輕時的班超,曾為了生活,到官府擔任文書抄寫員,每天都忙於繁重的書寫工作。

一日,班超苦於有志難伸,便發願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效法傅子介、張騫等英雄,建功立業以報效國家,不能如此空過!」於是決定從軍報國,這就是「投筆從戎」的典故。

過了幾年,東漢明帝討伐匈奴,班超隨軍出征。

在征途中,主帥竇固下令班超先行率領三十六人的使團,前往西域執行招撫策略,爭取西域各國的支持。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且艱鉅的任務,但對班超而言,能夠擔當如此重責大任,是一件非常光榮的事。

當他抵達鄯善國時,國王本來非常歡迎班超,但數日後卻突然避不見面,敏銳的班超趕緊召集伙伴商量說:「國王的態度先熱後冷,顯然匈奴已派人來,如果我們毫無作為,只在這裡空等,必定死路一條。

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其等到事情發生變化才知應對,不如先發制人、主動出擊!」 於是班超率領同伴,趁著深夜,火攻匈奴營地,單憑三十七人,竟擊潰匈奴使節二百餘人。

經此一役,漢使節團的驍勇善戰震懾了鄯善國,國王立即表示願意臣服於大漢王朝,班超的威名也在西域諸國傳開,甚至遠播回國,漢明帝更破例提拔班超,命他統理西域諸國的外交事務。

之後,班超以高明的外交手腕,一一招撫了西域諸國。

在班超經營西域的三十一年間,西域諸王,對班超都非常地禮遇、敬重與順服,但班超卻一心貫徹君主的諭令,忠心不二,不作他想,最終名留青史,被譽為「定遠第一」的一代忠臣。

更因他堅定不移的志節,感化了西域各國的國王,消弭彼此間長期相互的征戰,為西域的百姓帶來數十年的太平生活。

班超投筆從戎後,隨竇固出擊北匈奴,又奉命領隊出使西域。

在出使西域的三十一年間,班超抱著一分報效國家的熱忱,不畏困難,翻山越嶺、橫渡沙漠,雖屢屢處在敵眾我寡的艱險情境中,仍能發揮機智謀略與過人膽識,讓西域三十六國先後心悅誠服地歸順,鞏固了西域的安定及絲路的暢通,他所派遣的使者甘英,最遠曾到達「條支」的西海(「條支」為古西域國名,今屬波斯灣一帶),讓漢朝國威顯揚異域,立下了輝煌功績。

班超在遭遇困境危難時,依然堅守當初「投筆從戎」的志向,不因受到西域諸國的擁戴就變節自立為王,而是一心貫徹身為漢朝使節的職責與使命。

如此不變的操守和堅持,展現了身為使節的高尚節操。

   生活裡的思考  《明聖經》:「護國百折不改。

」意思是說,身為一位忠臣良將,應當努力捍衛國家,縱然遭受百般挫折,仍能堅守節操,不改其志。

這是公職人員服務國家應有的操守,也是我們為人處世應該遵守的品德。

我們每個人無論身分、職業為何,都應當期許自己做個對社會有正面貢獻的人,盡心盡力地去做,不問名利、不懼困厄、勇於承擔,當遇到困難時,要效法班超,運用機智、策略來積極主導事情的發展,使事情得以扭轉劣勢、圓滿解決;同時,當處於順境,面臨各種名利誘惑時,也要發揮「節」的精神,維持堅定不移的志向,在自身的職責上盡力、盡責,謹守自己的本分,以此用心、果決的態度立身處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