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月入25 萬你就會幸福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倒是不一定。

擁有金錢的確會帶來許多好處,但是我們擁有很多錢就一定可以擁有更多的快樂或幸福嗎?很明顯不是 ... 人訂閱 書評 月入25萬你就會幸福嗎? 讀《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光是很有錢就會很幸福嗎?反過來說,並非很有錢的人就一定不幸福嗎?另一方面,我們都會想要擁有「自由」,那麼,任何事都隨心所欲的人(很自由的人)就非常幸福嗎?只要有一點點不自由就會不幸福嗎? by:yoyosen,10/14/2020-19:00 您在這裡首頁»專欄»書評 Byyoyosenon三,10/14/2020-19:00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書評 難度: 1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美國甚至把「追求幸福的權利」寫入獨立宣言裡。

有人認為「很有錢」就會很幸福,只要成為億萬富翁,就可以快樂無比。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光是很有錢就會很幸福嗎?反過來說,並非很有錢的人就一定不幸福嗎?另一方面,我們都會想要擁有「自由」,那麼,任何事都隨心所欲的人(很自由的人)就非常幸福嗎?只要有一點點不自由就會不幸福嗎?那可未必。

現代人享有高科技,生活上非常便利。

照理來說,跟過去相比,少了非常多的麻煩,而且還享有許多權利,應該會讓人感到非常快樂與幸福才對。

但是,儘管現代人比古人生活便利許多,但是人們並非總是覺得自己很幸福,甚至還可能因為沈重的生活壓力而感到很不幸。

這是為什麼?社會的進步為什麼沒有讓人們感到特別幸福呢?或許我們得先搞懂什麼是「幸福」。

奧地利哲學家哈洛德(HaraldKoisser)在《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中提出20個跟幸福有關的要素,一一分析各要素如何影響我們獲得幸福。

也說明了13個跟眾人的幸福有關的理論(像是享樂主義1、自由主義2、共產主義3……等等),希望讓讀者知曉,從古到今的人們對幸福的想法有多少分支。

或許每個人都在追求屬於自己的幸福,但是我們似乎只是模糊地掌握到影響幸福的元素,像是上述提到的「有錢」與「自由」。

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有些關於幸福的元素用錢買不到,而隨心所欲的自由反而會招致我們不幸,這些情況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我將會在本篇文章中,挑選一些段落進行解析,並且指出我們想要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動態式平衡」的狀態,希望能讓讀者更精確地掌握自己的幸福生活。

幸運、快樂與幸福生活的差別 哈洛德首先說明這三個概念間的差異4。

幸運並不一定總是帶來快樂,而幸福的生活並非總是充斥著快樂的時刻。

這個月我的統一發票中200元獎金,幸運地中獎總是讓人感到快樂。

但是,「幸運」的時候總是會快樂嗎?如果把這個情境改成:「我走在街道上,突然,在我的身後1公尺處掉落了一個盆栽。

幸好我沒有因為手機響了就停下來接電話,幸好我有繼續往前邁進,不然我可能就會盆栽砸中,真是太幸運了。

」這樣的幸運會帶來快樂嗎?或許未必。

但是至少我們現在知道,幸運的時刻,不代表就是快樂的時刻,而且幸運只是一種偶發事件。

Pixabay 和朋友在一起玩耍的快樂 那「快樂」又是什麼呢?快樂像是一種充滿美好的時刻,像是跟朋友一起觀賞球賽、享受一頓美好晚餐,這些時刻我們會感到很快樂。

快樂不像幸運是一種無法控制的偶發事件,至少是我們可主動去追求、去掌握的。

很多人會把最大的快樂總和稱之為幸福。

也就是說,幸福的時刻,也會是你感覺到快樂的時刻。

「幸福的生活」跟幸福又不一樣了,因為它還加上了「生活」。

幸福的生活並非總是充滿了快樂的時刻。

是否處在幸福的生活中,跟對日常生活的滿意度有關。

對日常生活滿意度高的人,會覺得自己就是處在幸福的生活之中,儘管沒有觸發快樂的時刻,也會常常感到很快樂。

根據以上的說明,如果我們想要的是「幸福的生活」,那其實就是跟我們對日常生活中的滿意度有關。

而日常生活中充斥著許多的要素,這些要素都對我們是否過上幸福生活有所影響。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把會影響生活的要素都徹底掌握,讓每一種要素都處在令我們自己滿意的位置,我們才會覺得自己在過的是幸福的生活。

接下來,我將會解析幾個哈洛德在書中提到的,跟幸福有關的一些要素。

脫離工作才會讓人感到幸福嗎? 為了養家活口,人們不得不工作。

工作對一些人來說,似乎就是像是一個困境,他們總是期待著下班後的生活,也常常興奮地規劃著他們的假日行程。

對一般上班族而言,上班時間幾乎佔了他清醒時刻二分之一的時間,只要不脫離工作,生活中有一半的時間就讓他感到不滿,這樣似乎很難說他會享有一段幸福的生活。

但是,工作真的是這樣的一個令人不快的大魔王嗎?若是你長時間沒有工作,你也會感到失落的。

因為人就是一種需要工作的物種,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報酬,而是工作本身的意義。

Flickr 湯姆歷險記劇照,photobymanhhai 哈洛德以《湯姆歷險記》中湯姆油漆籬笆的事件為例,來說明什麼是工作的意義5。

一開始湯姆被懲罰要去油漆籬笆,而被路過的友人嘲笑,因為這個嘲笑讓他感到非常不快。

但是他轉念一想,決定全心投入這個差事之中,努力且認真地為籬笆漆上綠色。

當另一個男孩嘲笑他時,他反而說「你怎麼會覺得這是一個懲罰呢?難道每天都有籬笆可以漆嗎?」湯姆花了一個下午,把籬笆漆地平整、完美,還因此賺到了錢,漆籬笆成為他享有的一個特權。

也就是說,如果有人認為工作僅僅只是換取報酬的東西,他就會對工作感到厭煩。

然而,若是能夠從工作中找到其意義、找到工作的價值,這份工作就不會那麼令人感到煩悶,甚至會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讓工作成為提高日常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元素。

因此,工作可以是促成幸福生活的元素,並非只會讓人感到枯燥無味。

自由只會帶給我們好處嗎? 自由就意味著不受監禁,如果失去自由活動的權利,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但是,現代人幾乎都擁有自由活動的權利。

對現代人而言,除了活動的自由之外,更重要的是選擇的自由。

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想從事的職業、想居住的地方以及想共渡一生的伴侶。

如此自由的人們,還有什麼不滿嗎? 哈洛德指出,人們擁有選擇自由的同時,帶來的是選擇該行為的責任6。

人們每一個選擇都是自由的,所以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背負對應的責任。

巨大的自由帶來巨大的責任,也隨之帶來巨大的壓力,因此,也有人可能會覺得自由帶給他龐大的壓力,不想面對這麼大自由。

再說,我們真的總是完全自由的嗎?有沒有行為是不得不做的呢?像是「外遇的人」、「闖空門的毒品成癮者」,他們似乎都有理由可以說他們是不得不做出該行為的,但是,我們真的會因為他們的不自由,就主張他們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這是一個值得詳加討論的情況。

7 此外,儘管我們具備高度的自由,但是其實並非是隨心所欲般的自由,還是有一些限制在。

因為你的自由可能會妨礙到別人的自由。

若是你想要擁有「絕對的自由」,可能很快的,你就會離婚、被解雇或是被抓去坐牢。

哈洛德認為,儘管我們有選擇的自由,但是我們應該要根據理性做出選擇,才會做出對我們自己最好的選擇。

然而,在這邊我想提出的問題是:「人們總是理性嗎?」若人總是可以讓自己依靠理性做出選擇,背負行為帶來的責任的壓力,對我們來說或許就不會那麼大。

可惜的是,人類並非總是藉由理性做出行為。

我們行事常常不理性,而我們又要為自己的不理性行為負責,才會使得自由帶來龐大的壓力。

擁有很多錢就是幸福? 在現實社會中,的確我們都需要金錢。

若是我們問一個人說:「金錢可以買到快樂嗎?」或許大多數人會立刻給予肯定的答案。

在很多情況下,金錢的確可以買到一些快樂的時刻。

但是金錢可以買到幸福嗎?這倒是不一定。

擁有金錢的確會帶來許多好處,但是我們擁有很多錢就一定可以擁有更多的快樂或幸福嗎?很明顯不是,影響幸福的元素有很多,而其中有很多東西是金錢買不到的,像是愛情、友情或是思想。

所以說,我們常常把富裕跟幸福快樂連結在一起,但是其實並沒有,並不是有錢就可以擁有美好的幸福生活。

但是,這並非是叫我們不需要努力賺錢。

「金錢不是萬能,沒錢卻是萬萬不能。

」哈洛德在書中指出,其實只要我們擁有足夠支付日常生活開銷的金錢8,就可以過上還不錯的生活。

而儘管擁有多出數十倍的金錢,也不會因此享有數十倍的幸福快樂。

畢竟不論擁有多少錢,我們也都只是一個人,一天也只都擁有24個小時可以運用,再多的財富也不會讓我們的時間變多、頭腦變好。

哈洛德認為,如果你想要擁有的是幸福的生活,當你有足夠生活的財富時,就應該朝其他方向努力,而不是繼續拼命賺錢。

動態式平衡才是真幸福 哈洛德在第一部分列舉了20個跟幸福有關的要素,包含上述所提到的工作、自由、金錢,還有美學、需求、教育、健康、愛……等等。

每個要素他都有提出多方面的見解,讓讀者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對於該概念的認識,希望讓讀者對該概念有更深、更廣的了解。

根據哈洛德的說明,我覺得其實他想要表達的是,幸福的生活將會是一種「動態式平衡」。

也就是說,任何一個主題都有其極端,而我們不是要長期處在極端的中間,而是要在兩個極端之間來回的遊走。

只要長期停留在某一個位置,我們就會感到不幸福。

動態式平衡其實也就像是四季循環一樣,是一種自然現象。

哈洛德在書中以森林中的狐狸與兔子的數量來進行說明9。

森林中的兔子數量很多時,狐狸的數量很少。

因為狐狸的食物來源充足,所以狐狸的數量開始增長,相對的,兔子的數量開始減少。

當狐狸的數量多了,兔子的數量少了,因為狐狸的食物來源不足,所以狐狸的數量開始減少,同時,兔子的數量開始增長。

就這樣週而復始,狐狸跟兔子的數量一直動態式的增增減減,而不是各自保持固定的數量。

大自然有如此動態式平衡的現象,而人類似乎比較喜歡這種現象。

以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來說,地中海被譽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原因在於它四季分明,同時夏天不會太熱,冬天不會太冷,居住在此的人們可以享有適宜的氣候變化。

相對的,熱帶與寒帶地區,因為該氣候總是太熱或總是太冷,所以人們就比較不喜歡居住於該地。

因此,我認為幸福的生活必須是處在一種動態式平衡的狀態。

「工作」的動態式平衡 以工作為例,兩個極端就是「拼命努力工作」跟「不用工作」。

若是我們長期處在「拼命努力工作」的狀態,我們會感到身心俱疲,失去活力;若我們長期處在「不用工作」的狀態,我們反而會失去生活的目標,生活感到無趣;這兩個極端的中間或許是「平淡的工作」,平平淡淡、安安穩穩沒有起伏的工作,儘管不會讓人感覺太勞累,但似乎也缺乏一些刺激,終究會讓人感到無趣,進而讓生活的滿意度下降。

而動態式平衡則是指讓自己的工作在「拼命努力工作」、「安穩的工作」跟「不用工作」之間變換。

每個位子都有其優缺點,若是長期處在同一個位子,我們自然就會放大當下所屬位子的缺點,並且羨慕其他位子的優點,進而使得自己感到不快樂。

人就是會想要「偶爾來點刺激」或是「偶爾想要放鬆」這樣的物種,所以我們需要滿足這樣的需求,才會使得自己幸福。

「自由」的動態式平衡 同樣的,以自由來說,也是有其極端:「隨心所欲的自由」、「完全失去自由」。

如上所述,巨大的自由需要背負巨大的責任與壓力,使得我們隨時都必須要戒慎恐懼、小心翼翼。

失去自由的狀態儘管我們不想要,但是卻可以免除一切的責任與壓力。

而且人在不自由時,才會想起自由的美好,而在太自由時反而會奢求不自由的時光。

博客來購書連結 當我們還是兒童的時期,我們會有諸多限制,像是得要乖乖去學校上課、不能抽煙喝酒、要聽從父母的話之類的,這些不自由的狀況讓我們奢求更大的自由。

當我們長大成人了,撇除了這些不自由的限制,我們開始享受自由的生活,在此同時,也開始背負巨大的生活壓力。

所以我們常常會懷念學生時期,在課餘時間我們可以跟三五好友好好玩一場遊戲,假日開開心心出門遊玩,只要課業顧好了,似乎就無憂無慮了。

那麼,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們,怎麼可能讓自己不自由呢?在這邊與其說是不自由,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不負責」。

自由愈大代表的需要承擔的責任就愈多。

我們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所以讓人感覺總是壓力很大。

有一些可能的情況可以讓我們少負一點責任。

像是已經自己成家立業者,回到自己的父母親家裡,通常可以讓自己馬上少一點責任。

暫時不用再煩惱三餐該如何處理(至少有其他家人幫忙分擔),環境的整潔也不全都是自己的責任,只是可能會被家人訓話,需要聽從家人的指示行事,但是人們還是甘之如飴。

小結 人人都想要擁有幸福的生活,但是卻總是錯把富裕跟幸福畫上等號,賺大錢成為許多人的核心目標。

若有人說他不想要賺大錢,就好像是他腦袋哪裡有問題一樣,讓人感到困惑。

然而,想要擁有幸福,不只是需要金錢,還有其他相關的元素,像是健康、工作與愛情……等等。

儘管可能每個人對於幸福生活的想像或需求不同,但是透過解析這些要素,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精確的掌握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或許對很多人而言,安穩的生活就是幸福生活的一種模式,但是安穩的生活並非就是指一成不變的生活,安穩的生活可以是一種「動態式平衡」的生活。

就像氣候有四季變化一樣,每個相關元素都從有與無兩個極端循環移動,持續不斷地改變,才不會讓人對生活感到厭煩,進而提高對生活的滿意度,擁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1.阿瑞斯提普斯追求的是享樂主義(Hedonism),他認為只要人就是要追求自己的快樂,而人可以透過明智、審慎的滿足自己的需求就可以獲得自己的快樂。

但是,快樂通常都是個人的,很難跟他人共享。

站在社會立場,很難讓他人同感自己的快樂,所以通常社會不會認同以這種快樂為目的的幸福模式。

2.自由主義(liberalism)推崇的是個人自由的極大化,在不干擾到他人的自由下可以享有最大的自由。

相對的,自由主義是不理會別人的,若是如此,政府似乎也很難以自由主義的精神為國民謀求幸福。

對自由主義的國民而言,政府的種種政策,對他們都是一種妨礙他個人自由的障礙。

3.馬克思(KarlMarx)提倡共產主義(communism),旨在消除階級造成的不平等,進而創造人人平等的社會。

而共產政府則致力於為國民尋求幸福,為國民進行各種資源的分配。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即使是政府經過審慎思考過而推行的政策或分配,不見得就是所有國民都需要的東西,共產政府沒辦法真的滿足每個國民的需求。

4.柯依瑟爾,哈洛德.,&KoisserH. (2020).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pp.18-19。

5.柯依瑟爾,哈洛德.,&KoisserH. (2020).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p.230。

6.柯依瑟爾,哈洛德.,&KoisserH. (2020).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p.64。

7.一般而言,我們都具有自由意志,而我們在保有自由意志的情況下做出的行為,必須背負法律或道德上的責任。

我們享有的自由權,確保了我們可以允許做某些事情不受任何懲罰,但是,任何人都沒有闖空門的自由。

而毒癮者或精神病患闖空門可能不是出於自己的自由意志,所以他的責任會比較輕,一般人都會比較重。

而「被迫外遇」的情況,或許的確是有可能發生的,但目前對我們而言,很難把這種情況視為是一種疾病。

也就是說,除非外遇者可以提出證明,他的確無法控制他的外遇行為,否則我們還是都會譴責他的行為。

8.柯依瑟爾,哈洛德.,&KoisserH. (2020).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p.72。

9.柯依瑟爾,哈洛德.,&KoisserH. (2020).  為什麼我們明明過得很好卻不快樂. p.247。

yoyosen 哲學讓我的心靈健全,桌遊讓我的心情愉快,因此我選擇這樣的哲學桌遊生活。

遇見哲學前,我讀資訊工程系;但我一直很困擾,這樣的生活跟以往有什麼差別?...更多 訂閱會員推薦 推薦0人投票。

yoyosen的專欄 加入書籤,請先登入網站 書評 哈洛德 生命倫理學 價值哲學 人生哲學 自由 快樂 幸福 富裕 生活 工作 收入 平衡 財富 金錢 動態 訂閱哲學新媒體,支持作者持續創作、打造長長久久的哲普推廣與哲學教育平台。

收聽所有PODCAST節目 時事評論 泛哲學 書評 影評 劇評 相關內容 哲學床邊談,甜甜的 S0303少工作是否能活得更好? by:小英,08/30/2018-18:00 哲學的眼睛看世界 從「無條件基本收入」談幸福的概念 by:哲學新媒體,01/07/2017-16:00 哲學床邊談,甜甜的 S07E04幸福和快樂,有什麼不一樣呢? by:哲學新媒體,07/25/2019-20:00   1of22 下一頁› 今日熱門專欄文章 1 影評 《楚門的世界》:假亦真時,真亦假 by:John,03/13/2020-18:00 2 泛哲學 別傻了,生命沒有(你以為的那種)意義 by:張毓思,12/04/2017-18:00 3 書評 你的道德不是道德?三大道德誤解 by:yoyosen,04/12/2021-07:00 哲學原力訓練所‧線上課程 More書評 書評 荒謬中的反抗 卡繆《薛西弗斯的神話》 唯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

判斷生命是否值得而活,取決於回答這個根本的哲學問題。

by:夏逸平,03/29/2021-07:00 書評 你憑什麼厭世? 《斯多葛生活哲學55個練習》教你活出最高版本的自己! 和人打過交道的,都知道「人」沒有最蠢只有更蠢,嫌惡所有人類只是剛好而已——但斯多葛哲學家們卻還是認為... by:Lynn,09/09/2020-12:00 書評 人生怎麼會沒有意義?讀《上帝之死與生命的意義》 美國哲學教授JulianYoung的《上帝之死與生命的意義》一書,正是從「生命的意義」這個角度... by:夏逸平,03/11/2020-20:00 相關文獻 哲學普及 善用悲觀的力量 哲學經典 自我的追尋:倫理學的心理學探究 小說/故事 哲學跨領域 馬雅任務 哲學經典 從悲劇中開出幸福花朵的人生智慧:叔本華 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Medium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

我們提供哲學課程、服務與產品,​以期​點燃人們對智識和思辨的熱情,滿足大眾對哲學的需求與想望。

訂閱哲學新媒體 最新內容 1-B學邏輯會變聰明? 第3季第2集 by:哲學新媒體,04/05/2022-07:00 《如何閱讀一本書》:重拾對他者的重視 閱讀就是對他者的解碼 by:John,04/04/2022-13:00 塞內卡論人生短暫 《論人生短暫》書摘 by:哲學新媒體,03/30/2022-12:00 標籤(Tags) 泛哲學 哲學教育 道德 自由 政治 藝術 獨立思考 podcast 愛 書評 法國 台灣 桌遊 知識 高中 宗教 正義 理性 科學 電影 搜尋表單 搜尋 Copyright©哲學新媒體,2014-2022.AllRightsReserv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