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競技場:古蹟原來的樣貌? - Medium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初,羅馬天氣舒爽,拜訪了古羅馬競技場(The Colosseum),看見競技場層層堆疊的樣貌,被這座龐然大物在每個時代華麗的轉身所驚艷, ... GetunlimitedaccessOpeninappHomeNotificationsListsStoriesWritePublishedin刻畫書寫 — 藝術&旅遊羅馬競技場:古蹟原來的樣貌?10月初,羅馬天氣舒爽,拜訪了古羅馬競技場(TheColosseum),看見競技場層層堆疊的樣貌,被這座龐然大物在每個時代華麗的轉身所驚艷,不只是人獸大戰的殿堂,是採石場,是花園,是碉堡。

隨著時代的推演,為了當時的需求將競技場移作他用或拆除部分,對於現在古蹟保存觀念發達的我們可能很難想像,細查了競技場每個時代的樣貌,更加證明了,建築物與人類社會共存的動態呼吸的樣子。

羅馬競技場、羅馬議事廣場和帕拉提諾之丘是聯票販售為12歐元,非常推薦大家再花導覽費9歐+預訂費2歐,報名另外的導覽團:〈COLOSSEUM,UNDERGROUND,THIRDRINGANDBELVEDERE〉,導覽團將有專業的導覽員帶你到一般觀光客無法進入的地下層、第三層和今年十月才開放的最高層(第五層)參觀。

當初報名導覽團時,英語導覽團已全數報名完畢,硬著頭皮報了義大利文,想說不管怎樣還是想進去瞧瞧,當天因為同團皆為外國旅客,很幸運地是以英文導覽。

本篇將分四個部分:競技場舞台、地下迷宮、第三層、最高層。

競技場舞台導覽團行程約90分鐘,會先帶團員們走到羅馬競技場的中間,也就是人獸大戰的舞台部分,環顧整個羅馬競技場,能清楚看見,競技場是一層一層堆疊上去的,一開始建造時,共分五層,第一層,給祭師、元老等入座,是由大理石打造的座位,離舞台最近,能清楚看見人獸大戰的細節、第二層給貴族、第三層給有錢人、第四層給平民、第五層全為站位則給底層婦女。

住房、碉堡、花園、採石場或許在照片裡很難清楚看出五層的樣子,因為在這2000年間,羅馬競技場是世界上命運最曲折的建築之一,也是這些曲折讓羅馬競技場有了更豐厚的色彩。

西元3世紀時遭到雷擊引起大火,隨即便修復,繼續進行人獸大戰的表演,在西元6世紀被禁止。

而後,競技場也曾被改造為墓地、興建小教堂、在拱廊結構下許多空間被改成了住房。

直至12世紀,被Frangipan家族改建為雕堡,也曾被當作採石場開放給人採集。

數個世紀以來,人們生活的痕跡在此填滿泥土與糞便,競技場有了廢墟的樣貌,雖然是廢墟卻是植物旺盛生命力的巨大培養皿,在英國植物學家RichardDeakin於1855年出版的《FloraoftheColosseumofRome》中便紀錄了這個巨大建築物內的植物生態。

他在裡面為此下了很棒的註解:“formalinkinthememory,andteachushopefulandsoothinglessons,amidthesadnessofbygoneages:andcoldindeedmustbetheheartthatdoesnotrespondtotheirsilentappeal;forthoughwithoutspeech,theytellusoftheregeneratingpowerwhichanimatesthedustofmoulderinggreatness.”植物雖然沒有言語,卻告訴了我們再生的力量,看著當時所繪的圖,深深感到著迷。

在《MirabiliaUrbis》,一本古代文學,相當於現代的旅行指南,提到羅馬競技場從外觀看起來像是一個異教徒所信奉的惡魔殿堂,因此在中世紀時被傳為曾是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實行巫術的地方。

就是但丁在《神曲》裡所提,帶他走遍地獄的維吉爾。

除了被當作古代詩人的作法之地的異想外,也有許多詩人來到競技場,寫下留給後人許多想像的詩句:Whenonelooksatit,allelseseemslittle;theedificeissovast,thatonecannotholdtheimageofitinone’ssoul;inmemorywethinkitsmaller,andthenreturntoittofinditagaineverytimegreaterthanbefore.J.W.GoetheIdorememberme,thatinmyyouth,whenIwaswandering,uponsuchanight,IstoodwithintheColosseum’swall,midstthechiefrelicsofalmightyRome.Thetreeswhichgrewalongthebrokenarches,waveddarkinthebluemidnight,andthestars,shonethroughtherentsofruin.LordByron:Manfred羅馬競技場即使曾變為廢墟,因其強度絕佳的素材:火山灰加入石灰燒製的水泥,依舊在時代的浪潮下屹立不搖。

到了19世紀,層層的土壤與灰塵,讓關乎羅馬競技場的原始功能和記憶皆被抹除。

現在我們眼前所露出了地下結構,是19世紀初,考古挖掘時才發現的,而到墨索里尼政權時,因為推崇羅馬帝國時代,才將數世紀以來被掩蓋住的競技場地下迷宮重見天日。

不得不佩服,古羅馬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任性。

在西元80年,羅馬競技場剛完工的時候,還舉行了海戰表演。

巨大的地下迷宮導遊帶我們來到地下層,在參觀時,常會發現石材上有一個一個坑洞,最初這些大石是由青銅鎖在一起的,但在6世紀競技場荒廢之後,這些青銅被撬開,移作他用。

穿過隧道進入到中間舞台區的下部,也是地下迷宮的主要範圍,地下迷宮在人獸大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讓鬥士和猛獸以多種方式進入舞台,整場的觀眾提心吊膽,誰都不知道這次的戰鬥是會有幾隻獅子?這樣的不確定性有時也帶來驚喜的效果,Gallienus皇帝為了處罰一位將玻璃珠寶當作真貨賣給皇后的珠寶商人,便將商人放在競技場舞台上讓他去面對兇猛的獅子,正當商人冷汗直流,雙腳發抖,認為死期將至之時,沒想到,籠子打開,走出來的竟是一隻雞,全場爆笑,Gallienus皇帝便說:「他騙我,我就騙回去。

(得意洋洋貌)」聽到這段突然想起小時候看的繪本〈是美女還是老虎?〉,記得看完的當晚,我被那懸而未果的結局搞到睡不著覺,推薦大家。

上圖是考古學家試圖復刻出原來古羅馬時期將猛獸搬至舞台上的裝置,導覽員說實際上的比這大得多,在下面有個輪盤,當奴隸繞著那個輪盤轉時,裝有猛獸的籠子便會上升到一個低於舞台水平的高度,猛獸便從一木製斜坡通往舞臺,神奇的登場!在當時,有數百個俘虜在這地底下工作,以及無數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動物。

舞台上原為奴隸的角鬥士(Gladiators)透過一次次地戰鬥換回身體的自由,為觀眾創造視覺娛樂體驗。

現在說來殘酷,但在當時,這可是讓全城沸騰的娛樂,任誰都會被那不確定感所迷惑。

古羅馬競技場搜羅各式珍奇異獸重現於舞台,那些死亡的猛獸,演示了「被征服」的自然與遙遠不知疆界的領域。

帝國級的展演,充滿著幻想和現實,打造著屬於羅馬帝國的神話。

第三層:富人的視野隨著導覽員進入第三層,每每導覽員掏出神奇鑰匙帶我們走進一般觀光客不能進入的地方時,心裡總升起一股安心感,覺得11歐花得很值得。

從羅馬競技場第三層高度往外看的樣子,那是羅馬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西元4世紀,後面的山丘是帕拉提諾之丘,可以使用聯票一同參觀。

雖然稱其為圓形劇場,但實際上是橢圓形的。

希臘人的半圓型劇場是依山而建,而羅馬人將兩個半圓形合併在一起,免除了需要依山而建的困擾,同時也使用了拱形的建築,羅馬人讓競技場每個拱形都單元化,使得建造工人能夠很快上手,這座巨大的建築以此規模和當時的技術來說,花了八年(西元72–80年)完工,是非常快速的。

每一座拱門都是一個入口,拱門和座位皆有編號,這讓5萬名觀眾進場和退場都十分快速。

最頂層:底層婦女的視野導覽到了尾聲,抵達今年十月才開放的最高層,距離地面40英尺高,也是古羅馬時期底層婦女的座位區。

最高層能夠開放,是由義大利時尚品牌TOD’S資助3000萬美元修復。

現在,每年來訪的旅客超過百萬,這裡也不再是廢墟樣貌。

過去,殘忍的對戰讓無以數計的生命在此凋零,而現在羅馬競技場則成了反對死刑的地標。

2000年時,競技場前發生幾起反死刑的示威活動,從此,每當世界各地有任何地方取消死刑時,羅馬競技場的夜間燈光就會由白轉黃。

與歷史建築一同生活的想像或許我們很難去還原「原來的」樣子,就像現在大家以Colossume來稱羅馬競技場,但實際上Colossume代表的意思為「巨像」,意指競技場前身尼祿金宮外的尼祿雕像。

歷史建築,可以是一個與人持續生活的地方,我們很難只將他凝結於某個時代的樣子,如果我們只強調羅馬競技場作為羅馬時代的象徵,是否就少了對於中世紀廢墟樣貌的理解?與建築物一同生活的想像——人與建物共生息,建築物也隨著不同的時代改變內部使用方式,而不是像標本,被人觀看卻無法碰觸。

不只是羅馬競技場,每一個被創造的建築物都可以被如此對待,尤其在處理歷史建築物時,更注重每一個時代在其身上所留下的影子,將時代的光譜梳理,便能看見歷史建築獨特的、人類記憶的脈絡。

歷史的浪潮不斷的推演,建築物作為巨大的量體,用不同的維度紀錄了每個時期的樣貌。

層層疊疊,千千萬萬個在歷史上庸庸碌碌的人們堆疊,運轉著,讓建築物再次華麗地轉向下一個時代。

Morefrom刻畫書寫 — 藝術&旅遊不管是漫畫家的連載、藝術家的作品或論文的書寫,在還沒完成的時候,旁人都是無法理解為何如此鋪成、為何如此選擇的。

只有作者知道且明白這些故事、情節安排配置、存在的道理。

所以,即使這一篇章不被看好還是要繼續畫下去,只有繼續畫下去,才能夠讓前面的鋪成有了意義,或說,才有了更大的、被人理解的可能。

Readmorefrom刻畫書寫 — 藝術&旅遊AboutHelpTermsPrivacyGettheMediumappGetstartedChiangZihui287Followers江子卉/持續筆耕。

聯絡方式:yishiuan509@gmail.comFollowMorefromMediumEvanGreallyinRothcoWalkn — ReturnwithmusicineverystepBuckinghamshireCouncilblogsinBuckinghamshireCouncilStaffblogsAsmallchangecanmakeadifferenceAminJ10daysofsilenceretreatinJapan:myexperienceDaytripinDaytripInsightsDaytrip’sreadingpicks:What’sbeenhappeningintravellatelyHelpStatusWritersBlogCareersPrivacyTermsAboutKnowable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