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子曰:『過猶不及。

』」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雖然,未若合禮之 ... 跳到主要內容 ::: 過猶不及-教育百科 詞條檢索 全文檢索 音讀檢索 切換漢語拼音鍵盤 切換注音小鍵盤 關閉 小提醒:請務必輸入聲調做結束 輸入完畢後請點選 音讀檢索 進行搜尋 聲母 韻母 × 上傳圖片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 錄製聲音  開始錄製  停止錄製 分析結果: 取消 確定 過 ㄍ ㄨ ㄛ ˋ 猶 ㄧ ㄡ ˊ 不 ㄅ ㄨ ˋ 及 ㄐ ㄧ ˊ guòyóubùjí 字體放大 切換辭典 ToggleDropdow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教育部成語典教育部教育Wiki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教育部成語典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ㄍㄨㄛ ㄧㄡ ㄅㄨ ㄐㄧ 漢語拼音: guòyóubùjí 解釋: 指凡事要恰當適中即可,超過或不足都不適當。

【例】做事情固然要積極進取,但也需適可而止,過猶不及都不足取。

指凡事要恰當適中即可,超過或不足都不適當。

【例】做事情固然要積極進取,但也需適可而止,過猶不及都不足取。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過猶不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ㄍㄨㄛ ㄧㄡ ㄅㄨ ㄐㄧ 漢語拼音: guòyóubùjí 解釋: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

指事情要適得其中。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雖然,未若合禮之為懿也,過猶不及,其此類之謂乎。

」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

指事情要適得其中。

《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雖然,未若合禮之為懿也,過猶不及,其此類之謂乎。

」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過猶不及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ㄍㄨㄛ ㄧㄡ ㄅㄨ ㄐㄧ 漢語拼音: guòyóubùjí 釋義: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處。

語出《論語.先進》。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處。

語出《論語.先進》。

典源: 《論語.先進》子貢1>問:「師2>與商3>也,孰賢4>?」子曰:「師也,過5>;商也,不及6>。

」曰:「然則師愈7>與8>?」子曰:「過猶不及。

」〔注解〕 (1)子貢:端木賜(西元前520∼前?),字子貢,春秋衛國人。

孔子弟子。

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

(2)師:顓孫師(西元前503∼?),字子張,春秋陳國人。

孔子弟子。

資質寬沖,博接從容,然不務立於仁義之行,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

(3)商: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

孔子弟子,擅長文學。

孔門《詩》學,由子夏五傳而至荀卿。

荀卿授浮丘伯,為魯詩之祖;復授毛亨,為毛詩之祖。

又《春秋》公、穀二傳,皆傳自子夏。

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4)孰賢:誰比較賢明。

(5)過:超出、過分。

(6)不及:不足、不夠。

(7)愈:勝過、比較賢明。

(8)與:音ㄩˊ,疑問語氣詞。

同「歟」。

《論語.先進》子貢1>問:「師2>與商3>也,孰賢4>?」子曰:「師也,過5>;商也,不及6>。

」曰:「然則師愈7>與8>?」子曰:「過猶不及。

」〔注解〕 (1)子貢:端木賜(西元前520∼前?),字子貢,春秋衛國人。

孔子弟子。

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

(2)師:顓孫師(西元前503∼?),字子張,春秋陳國人。

孔子弟子。

資質寬沖,博接從容,然不務立於仁義之行,故孔子弟子友之而弗敬。

(3)商:卜商(西元前507∼前400),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

孔子弟子,擅長文學。

孔門《詩》學,由子夏五傳而至荀卿。

荀卿授浮丘伯,為魯詩之祖;復授毛亨,為毛詩之祖。

又《春秋》公、穀二傳,皆傳自子夏。

孔子歿後,子夏講學於西河,魏文侯師事之。

(4)孰賢:誰比較賢明。

(5)過:超出、過分。

(6)不及:不足、不夠。

(7)愈:勝過、比較賢明。

(8)與:音ㄩˊ,疑問語氣詞。

同「歟」。

典故說明: 「過猶不及」的意思是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

這句話出自《論語.先進》篇,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比較賢明?」孔子答說:「子張做事過分了些,子夏卻有所不及。

」子貢接著問:「那麼子張比較賢明嗎?」孔子說:「過分和不及,同樣的不好。

」孔子認為謹守「中庸之道」才是最適合的。

後來「過猶不及」被用來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處。

「過猶不及」的意思是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

這句話出自《論語.先進》篇,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誰比較賢明?」孔子答說:「子張做事過分了些,子夏卻有所不及。

」子貢接著問:「那麼子張比較賢明嗎?」孔子說:「過分和不及,同樣的不好。

」孔子認為謹守「中庸之道」才是最適合的。

後來「過猶不及」被用來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處。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指事情要做得恰到好處。

使用類別 用在「處事不當」的表述上。

例句 減肥要適可而止,過猶不及,對健康有害。

凡事應該講求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於事無益。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個限度,過猶不及,一樣會誤事的。

明明只能跑二壘的安打,他偏偏要衝三壘,過猶不及,當然被刺殺出局。

他本來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結果過猶不及,一身奇異的裝扮反而令人難以接受。

書證: 01.《論語.先進》:「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

』曰:『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

』」(源) 02.《荀子.王霸》:「既能治近,又務治遠;既能治明,又務見幽;既能當一,又務正百;是過者也。

過,猶不及也。

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03.漢.賈誼《新書.卷六.容經》:「子路見孔子之背,磬折舉褎,曰:『唯由也見。

』孔子聞之,曰:『由也,何以遺亡也。

』故過猶不及,有餘猶不足也。

」 04.唐.韓愈〈改葬服議〉:「儉之與奢,則儉固愈於奢矣。

雖然,未若合禮之為懿也;過猶不及。

」 05.《鏡花緣》第一四回:「據老夫看來,這是『過猶不及』。

大約兩耳過長,反覺沒用。

」 06.《三俠五義》第七七回:「你我讀書人,待人接物,理宜從權達變,不過隨遇而安,行雲流水。

過猶不及,其病一也。

兄台豈不失於中道乎?」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過猶不及 授權資訊: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查看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似詞 矯枉過正 相反詞 恰如其分 詞條功能 轉寄詞條 錯誤通報 友善列印 推薦關聯詞 × 轉寄詞條 請輸入您想要寄送的對象Email,如果1人以上,請使用,分隔 取消 送出 × 錯誤通報 請輸入錯誤原因,我們會送相關人士審核,感謝您的參與 取消 送出 × 推薦關聯詞 請推薦與本項詞條之意義相同但名稱有差異的詞條 取消 送出 關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