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印度傳統思想中,相信有死後生命者,認為靈魂不滅而且不斷地輪迴(saMsAra)受生,佛教 ... 也是輪迴的原因,因此想要擺脫輪迴無窮的生死之苦,那便只有去除無明一途。
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郭朝順
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元培學報
第五期(1998.12)
一、印度傳統的輪迴思想
生死問題是一切宗教的大問題,更是人生的大問題。
吾人因何有生?為何有死?在生之前,在死之後,吾人存在嗎?還是並不存在?這些問題並不是只有宗教家或者宗教信徒才會追問的,而是只要知道這世上存在死亡現象之人,在他內心的深處,都會不由自主地興起種種關於生死的諸般疑問。
相傳釋迦牟尼佛出家的因緣之一,便是當其為悉達多太子時出遊,親眼目睹老病死的現象而引發[1]。
悉達多第一次看到死亡與葬禮,死亡的現象大大地震動了他的心靈,因為「死亡」就是離開人世,就是無論父母、親人都無法再見到死者,而死者也無法再見父母、親人、愛人。
讓我們想像一下躺在墓地的死者,孤零零地一個人處在他的棺木之中,至親至愛的親人,在喪禮結束之後,就算再留戀,遲早也會離去,所有的生者都要去過他們人世間的生活,有陽光,有活力,有喜,有悲的生活﹔只有那棺中之人,一個人被留在墓穴的棺木之中,身上布滿細菌,爬滿蟲蟻,流出膿汁,化為枯骨。
印度以火葬為主,火葬雖沒土葬那般令人對於地底幽冥產生想像與畏懼,但喪禮結束之後,生者與死者一樣陰陽兩隔,再也見不到彼此了,因此,死亡最可怕之處就是生者與死者註定要被隔絕的孤獨。
由他人之死亡悉達多進而思考到自己至親至愛之人的死亡,乃至自身的死亡。
凡人終有一死,既然要死何必有生?生死問題深深地衝擊了悉達多的心靈,同時也形成了他走上追求解脫之道的重要原因。
死亡是無可迴避的,而被生在世間,彷彿也是無可選擇的,至少對此我們未曾有過記憶。
而在生前死後,究竟是怎樣的世界,或者會有怎樣的境遇,這問題吸引千古以來眾生的心靈。
而一般人對生前死後世界之遐想,大體不出以活著的現世為基礎,多數人總是想像死後仍有死後的生命,這死後的生命即所謂的靈魂。
而靈魂如何在另一個世界過活,另一世界的景況又是如何,則隨著不同的種族、文化、宗教而有不同的說法。
在印度傳統思想中,相信有死後生命者,認為靈魂不滅而且不斷地輪迴(saMsAra)受生,佛教雖然接受了輪迴的觀念,郤對此傳統的輪迴思想展開了根本上的變革,然而直至目前仍有許多人並不能把握住佛教的輪迴思想與印度一般的輪迴思想的差別。
輪迴觀念始於印度梵書(brAhmaNa)時期,但至奧義書(upaniSad)時期方始完備。
百段梵書︰「為善者當受善生,為惡者當受惡生,依淨行而淨,依污行而污。
」[2]
輪迴思想與善惡道德結合在一起,這是輪迴思想的基本特徵。
但梵書時期對於靈魂所輪迴的境界,如後世所謂的六道,都尚未被完整建立起來﹔關於靈魂如何從輪迴中解脫的問題,也還不明瞭。
不過從輪迴思想興起之後,「輪迴」便遂漸被接受而成為印度之生活與文化思想的一個普遍的共識,在印度傳統的思想家中,除了順世派(cArvAka)這類的唯物論者外,未有不立於輪迴思想的基礎而言生死問題者。
奧義書的輪迴思想有兩個不同階段[3],一是與吠陀時代認為人死後靈魂會生於另一世界的想法結合而成的「五火二道」[4]。
另一個說法,則是指靈魂[5]在此世的生命結束之後,
「死亡時,自我(Atman)聚集其自身內的知覺與機能,而死後,其先前的知識、所為經驗伴隨。
死亡時肉體毀壞只是為了在此世或另一世界重建一個新的、美的形體。
」[6]
是以從輪迴的觀點來看,生與死是不斷循環的歷程,但印度人認為處於輪迴的生命都是不完美的,因此我們不必先對輪迴觀所預設的「靈魂不滅」感到高興,正因為靈魂是永恆不滅的,所以在不完美的世界中,以同樣不完美的生命型態,接受永恆的輪迴,正表示眾生所遭逢的痛苦也是無限的。
為何眾生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因為生命與輪迴的動力,即來自眾生的意欲與意欲所展現的行為,這些意欲與行為所造成的一切影響,不論是可見或不可見,就叫做業(karma)。
眾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導行為,因此造成了眾生諸多苦難,這盲目的意欲,又可稱為無明(avidya),它就是生命之盲目衝動,也是輪迴的原因,因此想要擺脫輪迴無窮的生死之苦,那便只有去除無明一途。
印度人普遍相信,每個眾生的靈魂--自我(Atman),來自於梵(brahman),梵是宇宙的創造者,是萬物的根源,祂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眾生的自我(Atman)來自於梵,故本質與梵相同,但因為無明的緣故,自我與梵分離,因此不再具有與梵相同的全知全能,同時陷入生死輪迴之中而不自覺。
因此所謂「解脫」(mokSa),就是自我能夠回到梵,達到梵我合一的狀態。
對大部分印度人而言,梵我合一乃是人生與宗教上的終極目標。
二、佛教的輪迴觀
2.1
原始佛教之業力輪迴觀
印度傳統的輪迴觀認為,自我(Atman)與業(karma)是輪迴思想的兩大要素。
自我是造業的行為者,同時也是業力的承載者﹔而業力則是引導自我輪迴的方向,決定來生處境的唯一因素。
因此傳統輪迴觀,有顯明的道德要求之傾向,同時善惡有報的道德律與生活原則,要依此輪迴思想才能得到確立。
佛教的輪迴觀並不反對傳統輪迴思想含蘊的道德原則,其採行輪迴思想的理由,相信有部分也是基於道德要求而來的。
但佛教主張「無我」,便去除了傳統輪迴思想二大要素之一,因此歷來皆有人質疑「無我的輪迴觀」之可能性。
但是佛教主張,所謂的輪迴不是個體自我靈魂的輪迴,而是生者所造之業力在進行輪迴。
就像是一滴水,每一滴水有染有淨,內在具有不同的物質,而當每滴水匯入大海之時,大海泯除了每滴水的差別,郤包留了每滴水的雜質﹔這個大海就像是業力的大海,潮起潮落,波濤洶湧。
我們不要局限於個體的自我來看輪迴,因為輪迴就像是一切生命所
延伸文章資訊
- 1無我的輪迴 佛教的生死觀
在印度傳統思想中,相信有死後生命者,認為靈魂不滅而且不斷地輪迴(saMsAra)受生,佛教 ... 也是輪迴的原因,因此想要擺脫輪迴無窮的生死之苦,那便只有去除無明一途。
- 2140 佛教對輪迴的看法 - 星雲大師全集
也有人認為輪迴是宗教信仰的範疇,是死亡之後靈魂取向的事情,和現實生活距離 ... 宇宙的物理變化是輪迴,人生的生死變異更是輪迴。 ... 首先要明白輪迴的原因。
- 3是顯示凡夫眾生在六道中生死輪迴的圖解 - Facebook
佛陀開示說,煩惱與業力是我們受苦及受輪迴的真正原因,修持正法是我們脫苦而得自在解脫境界的方法。 生死之輪,正是開示我們凡夫不斷地在六道中輪迴之境況、過程及 ...
- 4佛說一般人不信輪迴的原因! @ 無常迅速 - 隨意窩
... 在地水火風四大的因緣作用下,種子才發芽,芽再生莖@ 淨土宗,念佛,拜佛,解脫,六道輪迴,學佛修行,了生死,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因果,瀕死經驗@ imissyou7799.
- 5眾生為何在世間輪迴不已115-7-3
而在說明造成眾生心無法明淨的原因之前,師父首先對「輪迴世間」做了精闢的闡明。 所謂世間,是指凡夫所住、所生存的三界六道,又可叫做娑婆世界、生死界、世間;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