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利己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心理利己主义(英語:psychological egoism)是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个人利益以及自私,包括那些看上去是利他主义的行为。

心理利己主义声称,尽管人们 ... 心理利己主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关于利己主义的其他形式,请见「利己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英語:psychologicalegoism)是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于个人利益以及自私,包括那些看上去是利他主义的行为。

心理利己主义声称,尽管人们会选择去帮助他人,本质上也是期望着从这个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利。

心理利己主义更多是一种描述伦理学的观点,比起规范伦理学,因为它只阐述了“如何理解”,而没有阐述“应该如何”。

心理利己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心理享乐主义”(psychologicalhedonism),这个主义认为人类的所有主动行为,都是出自于对体验愉悦和趋避痛苦的渴望。

很多关于心理利己主义的讨论,实际上关注的是心理享乐主义,但是这二者并不是等同的。

理论家已经陈述过一些动机是利己的,但是并不以体验愉悦/趋避痛苦为终极目的的行为。

[1]心理享乐主义的支持者反驳说行为可以同时源自当下的愉悦,和对未来愉悦的预期。

因此,当下的愉悦可以为更大的未来愉悦预期所牺牲。

[2]而且,人类并不是仅仅为体验愉悦/趋避痛苦所驱使,人类会承担一些痛苦来换取更大的总愉悦。

因此,所以行为依然是提升愉悦或降低痛苦的工具,即使是被定义为利他主义的行为,或者没有改变当下愉悦程度的行为。

目录 1基础 2對心理利己主義的批判 3參看 4參考文獻 基础[编辑] 在古代哲学中,伊比鸠鲁学派即声称人类活着就是最大化愉悦。

[3]伊壁鸠鲁称,人类行为仅仅被愉悦所驱动的理论,在婴儿到成人上都可以被验证。

人们去做利他、光荣、道德的事不是因为道德规范,而是因为这增加了他们自身的快乐。

在现代哲学中,功利主义的杰里米·边沁做出了和伊壁鸠鲁相似的断言,即人类行为是出于提升愉悦或降低痛苦的需要。

[4]边沁具体地描述了痛苦和愉悦的种类和性质,以及人类的行为是怎么仅仅通过心理享乐主义被解释的。

边沁还尝试了量化心理享乐主义,他尝试通过幸福计量算法【Felicificcalculus】来得出怎么样的行为才是最理想的行为;以及通过测量相对的愉悦/痛苦得失,来确定一个在在某个境遇下的最优行为。

从进化论的角度,赫伯特·斯宾塞,一位心理利己主义者,称所有动物的主要目的是生存,并保护它们的后代。

本质上,生物只会顾及自身和自身家庭的需求,而不会估计其他生物的生存需求。

[5]所有屋中都尝试最大化它们生存然后更好生存的概率。

斯宾塞断言那些最能适应环境的生物,它们的愉悦水平应当大于痛苦水平。

因此,愉悦意味着一个生物最终实现了他的生存需求,而由于所有生物都永恒在为生存做斗争,它们对愉悦的追求也是永恒的。

對心理利己主義的批判[编辑] 心理利己主義主張人們所有行為都是出於個人利益。

然而,費因伯格指出這不代表我們實現欲望時只追求自己的滿足。

例如有人患上頭痛,我們提供藥物給他,然後對方的頭不痛了,但這不能否定我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

我們的確得到對方的感謝,也從中滿足了若干的個人利益,但這一切都源於我們關心對方的身體。

如果我們不關心對方的身體,就不會產生「要幫助對方的欲望」,也不會有欲望得到滿足這回事了。

[6][7] 參看[编辑] 倫理利己主義 利己主義 利他主義 倫理學 哲學 參考文獻[编辑] ^Shaver(2002);Moseley(2006). ^Moore(2011). ^O'Keefe,T.(2005) ^JeremyBentham(1789) ^Sweet,W(2004) ^林火旺.第三章.王翠華(编).倫理學二版八冊.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051.ISBN 978-957-11-3509-0(中文(繁體)).  ^Bond.1996:15(英语).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心理利己主義&oldid=65023741” 分类:​心理学哲学倫理學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其他语言 العربيةCatalà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SuomiÍslenska한국어RomânăShqipSvenskaTiếngViệt吴语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