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性疾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憂鬱症應避免的用藥
憂鬱性疾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抑鬱或臨床所稱重度抑鬱症。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11月25日)翻譯者可能不熟悉中文或原文語言,也可能使用了機器翻譯,請協助翻譯本條目或重新編寫,並注意避免翻譯腔的問題。
明顯拙劣的機器翻譯請改掛{{d|G13}}提交刪除。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憂鬱性疾患(Depressivedisorder),常稱為抑鬱症或憂鬱症,是一類以心情抑鬱為主要特點的情感障礙。
它主要包括:重度抑鬱症、持續性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
它們的共同症狀為:長時間持續的抑鬱情緒,並且這種情緒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缺乏自信,避開人群,甚至有罪惡感,感到身體能量的明顯降低,時間的感受力減慢,無法在任何活動中體會到快樂。
這類障礙還會造成患者的軀體功能失調,如睡眠雜亂或食慾暴進或減退、痛覺等。
1869年描寫抑鬱症的漫畫
抑鬱症不會出現躁狂發作、輕躁發作或混合性發作,不過情感障礙很容易合併發作,如果出現以上三種症狀則應該考慮另一類心境障礙——躁鬱障礙[1]。
生物學、心理學和社會因素對這類疾病的發病都有影響。
生物學着眼於體內化學物質不平衡、遺傳和生理節律,心理學因素則包括素質應激相互作用、學得性失助和認知模式,社會因素方面研究人際關系和社會支持[2]。
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抑鬱症高發區
對抑鬱症的診斷一般由醫師遵照DSM或ICD標準(兩者基本一致)進行,一般症狀較重的患者考慮診斷為重性抑鬱障礙,症狀較輕但是病程較長的患者則有可能是心境惡劣障礙,有明顯季節性特徵的患者可能診斷為季節性情緒失調。
另外,在按此標準診斷前一般須排除其他有相似症狀的生理疾病[3]。
目次
1簡介
2病因
2.1生理學因素
2.1.1去甲腎上腺素學說
2.1.25-羥色胺學說
2.1.3多巴胺學說
2.2心理學因素
2.2.1心理動力學觀點
2.2.2行為主義觀點
2.2.3認知學派觀點
3重度抑鬱症
4憂鬱症應避免的用藥
4.1藥物名稱
5持續性抑鬱症
6季節性抑鬱症
7非典型抑鬱症
8參考文獻
簡介[編輯]
抑鬱症屬於常見的心理疾病的一種,目前全球有超過2.64億名患者[4]。
近年來抑鬱症的發病年齡有提早,且發病率提高的趨勢。
終身患病率在不同國家中不盡相同,有調查顯示中國的患病率約為6%[5],而日本的患病率則高達20%[3][6]。
Covid-19致使全球青少年抑鬱概率翻倍增加。
[7]
在積極治療的情況下抑鬱症的癒後良好,但考慮到患者須承受極大痛苦並有自殺的可能,因此應儘早進行積極治療。
患者在症狀緩解後仍有復發的可能,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對抑鬱症的藥物治療至少持續到症狀緩解後的六個月。
[8]對於發病較早、有精神病症狀或對藥物反應不良的患者則很有可能反覆發作造成不良後果[9][10]。
病因[編輯]
多種主觀以及客觀因素都可能導致抑鬱症,針對抑鬱症的病因醫學界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但目前認為抑鬱症是社會、心理和生理因素等的相互作用產生的結果。
在生活中遇有不利事件(失業、喪親之痛、心理創傷、社會精神壓力)的人更易罹患抑鬱症。
抑鬱症可導致更大的壓力和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的生活並加劇抑鬱症狀。
生理學因素[編輯]
去甲腎上腺素學說[編輯]
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讓人感覺精力旺盛、情緒飽滿、感覺振奮,如果缺乏則表現為快感缺失,情緒低落,沒有精神與動力,思考遲緩,學習能力變低。
該學說由Schildkraut等於1965年首先提出,認為抑鬱症的發生是由於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中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不足所致[11]。
去甲腎上腺素受體主要有α、β受體,其中去甲腎上腺素β、α2受體敏感導致抑鬱症的發生。
有研究者認為抑鬱症患者去甲腎上腺素生成釋放減少是由於突觸前膜α2受體過於敏感所致[12];關於受體敏感性提高的原因,有研究者認為是因腦內去甲腎上腺素功能長期降低而使β受體產生代償性敏感性增高所致[13]。
5-羥色胺學說[編輯]
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它被普遍認為是幸福和快樂感覺的貢獻者。
該學說由Coppen等人於1965年提出,認為抑鬱症的發生是中樞神經系統中5-羥色胺功能下降,釋放5-羥色胺減少,突觸間隙含量下降所致[14]。
多巴胺學說[編輯]
多巴胺是大腦中含量最豐富的兒茶酚胺類神經遞質,多巴胺系統調節障礙涉及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
當多巴胺能低下時,引起快感缺失(無法感受愉快)、情感淡漠(缺乏動機)和心緒不良(感到不滿意、不幸福、痛苦、激惹和焦慮)[15]。
心理學因素[編輯]
心理動力學觀點[編輯]
心理動力學觀點認為,無意識衝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敵意情緒在抑鬱的過程中起了關鍵作用。
弗洛伊德認為自我責備的根源是憤怒,這種憤怒起初指向他人,而後轉向自己。
這種憤怒被認為與童年時期親子關係中的個人需求未得到滿足有關,成人時期這種憤怒開始指向自己,並引發抑鬱中的典型表現——自責[16]。
行為主義觀點[編輯]
行為主義主張應研究可被觀察和直接測量的行為,反對研究沒有科學根據的意識。
所以行為學派不去追溯抑鬱在意識中的根源,而是集中探討一個人得到的肯定和否定產生的結果[17][18]。
從這點來看,當一個人生命經歷重大變更時,若總是被否定,就會導致抑鬱,而且會因他人的關注和同情強化此情緒。
認知學派觀點[編輯]
認知學派的觀點有兩種重要理論,一種理論提出負性認知定勢,這種觀點認為抑鬱患者覺得自己對生命中的負面事件負有責任;第二種理論是解釋風格模型,這一模型認為抑鬱是因為個體堅信自己沒有能力來控制生活。
美國心理學家艾倫·貝克於1960年代初發展了現在被稱為抑鬱的認知模式的理論。
他主張三個觀念引起了抑鬱症:一、認知三合一模式——關於自己,關於周圍世界,關於自己的未來的消極認知;二、反覆的消極認知模式或圖式;三、歪曲的信息處理[19]。
根據這一理論,他發展了系統化的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
而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人類的抑鬱症狀與實驗室動物的習得性失助類似[20]。
重度抑鬱症[編輯]
主條目:重度抑鬱症
在所有抑鬱症中,重度抑鬱障礙的症狀最為嚴重,其主要影響心境、認知和軀體功能。
心境方面,患者長期(兩周以上)處於極其抑鬱的情感狀態中;認知方面,患者往往看到事物的消極面,被空虛感和無價值感包圍;軀體功能方面主要有進食和睡眠障礙和無力感,頭痛等[1]。
患者可能反覆想到死或者有自殺企圖,最終大約有3.4%的患者自殺[21]。
對重性抑鬱障礙的診斷主要依據的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的相關標準。
醫生需要先排除生理因素、藥物濫用[22],然後進行有關抑鬱程度的測試以確診[3]。
對於確診的患者,醫生往往會建議抗抑鬱藥物治療,即選擇性5-羥色胺再吸收抑制劑(SSRI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和三環類抗抑鬱藥,有時會建議患者參加心理治療[3]。
對於年輕患者,例如兒童則應先考慮心理治療[23],而對於症狀特別嚴重(有嚴重自殺企圖或者緊張性患者)的患者則可能進行電痙攣療法(ECT)[24]。
大多數重度抑鬱障礙的患者愈後仍能正常生活。
多數患者在未治療下能康復[25]或緩解[26]。
超過35%的患者仍會復發[27],而心理治療較能有效預防復發[28]。
對於發病早、有精神症狀或者同時患有人格障礙的患者則預後不良,他們可能會反覆發作,自殺率也較高[9][10]。
2015年後浙江大學神經學教授胡海嵐[29]提出一種研究方向:以往被認為含毒性的氯胺酮可能用以治療抑鬱症。
其提出情緒神經編碼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快速抗抑鬱分子的作用機制,2019年7月獲得腦神經學最高的國際凱默理獎,為非歐美人獲獎之首例,其提案成為國際醫療界廣泛認同的一個研究方向。
[30]
抑鬱症應避免的用藥[編輯]
主條目:抑鬱症應避免的用藥
藥物名稱[編輯]
長效型苯二氮䓬類藥物
利血平
甲基多巴
胍乙啶(英語:Guanethidine)
持續性抑鬱症[編輯]
主條目:持續性抑鬱症
持續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抑鬱症的症狀相似,但是與重度抑鬱症相比,持續性抑鬱症的程度較輕,而持續時間較長[3]。
持續性抑鬱症一般要持續2年才能確診,病程可以持續10年以上甚至一生[1]。
心境障礙診斷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相同,但其診斷標準較低。
對確診的患者,其治療方法與重度抑鬱症的治療方法相同[3]。
持續性抑鬱症會引發重度抑鬱症,有研究顯示有79%的患者在一生中會併發重度抑鬱症,此情況亦稱為雙重抑鬱症(英語:Doubledepression)[1]。
季節性抑鬱症[編輯]
主條目:季節性抑鬱症
季節性抑鬱症的症狀與重度抑鬱症相似,有時歸類為重度抑鬱症的一個亞型[31]。
這種抑鬱症的主要特點就是經常在寒冷季節發病並在其他季節完全緩解。
季節性抑鬱症隨緯度的增高而越發流行,意即日照時間越少,發病率越高。
多曬太陽可減輕病情,對這種疾病的診斷需要確認患者只在特定時節發病而在其他季節從未發病。
對患者的治療與重性抑鬱障礙的治療相似,對於季節性情緒障礙,光照療法似乎特別有效。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學者於2013年繪製的「抑鬱症世界地圖」顯示,日本與陽光充足、氣候溫暖的東南亞、南歐、澳大利亞同屬抑鬱症發病率較低的地區,而氣候寒冷、缺少陽光的北歐、俄羅斯等地區則屬抑鬱症高發區[1][32]。
非典型抑鬱症[編輯]
主條目:非典型抑鬱症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患者可能表現出明顯的抑鬱症狀,但是不符合DSM任何一種具體病症的診斷標準,這時可以作出非典型抑鬱症的診斷[33]。
參考文獻[編輯]
^1.01.11.21.31.4DavidH.Barlow,V.MarkDurand著楊霞等譯王愛民審校.异常心理学.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27–231.ISBN 7-5019-5368-6.
^DavidH.Barlow,V.MarkDurand著楊霞等譯王愛民審校.异常心理学.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48.ISBN 7-5019-5368-6.
^3.03.13.23.33.43.5Depression(PDF).NationalInstituteofMentalHealth(NIMH).[2008-09-07].(原始內容(PDF)存檔於2007-10-25).
^James,SpencerL;Abate,Degu;Abate,KalkidanHassen;Abay,SolomonM;Abbafati,Cristiana;Abbasi,Nooshin;Abbastabar,Hedayat;Abd-Allah,Foad;Abdela,Jemal.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incidence,prevalence,andyearslivedwithdisabilityfor354diseasesandinjuriesfor195countriesandterritories,1990–2017: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7.TheLancet.2018-11,392(10159):1789–1858[2021-01-31].PMC 6227754 .PMID 30496104.doi:10.1016/S0140-6736(18)32279-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英語). 引文格式1維護:PMC格式(link)
^石其昌,章健民,徐方忠,費立鵬,許毅,傅永利,顧衛,周夏江,王淑敏,張瀅,俞敏.浙江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05,39(4)[2009-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8).
^Kitamura,T.PsychiatricepidemiologyinJapan:towardspsychologicalunderstandingoftheetiologyofminorpsychiatricdisorders.PsychiatryandClinicalNeurosciences.1998-12,.52Suppl:S275–277[2021-01-31].ISSN 1323-1316.PMID 9895168.doi:10.1111/j.1440-1819.1998.tb03243.x.(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Racine,Nicole;McArthur,BraeAnne;Cooke,JessicaE.;Eirich,Rachel;Zhu,Jenney;Madigan,Sheri.GlobalPrevalenceofDepressiveandAnxietySymptomsinChildrenandAdolescentsDuringCOVID-19.JAMAPediatrics.2021-08-09[2021-09-01].ISSN 2168-6203.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21.248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2)(英語).
^Eaton,WilliamW.;Shao,Huibo;Nestadt,Gerald;Lee,BenHochang;Bienvenu,O.Joseph;Zandi,Peter.Population-BasedStudyofFirstOnsetandChronicityinMajorDepressiveDisorder.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2008-05-01,65(5):513.ISSN 0003-990X.PMC 2761826 .PMID 18458203.doi:10.1001/archpsyc.65.5.513(英語). 引文格式1維護:PMC格式(link)
^9.09.1Holma,K.Mikael;Holma,IrinaA.K.;Melartin,TarjaK.;Rytsälä,HeikkiJ.;Isometsä,ErkkiT.Long-termoutcomeofmajordepressivedisorderinpsychiatricpatientsisvariable.TheJournalofClinicalPsychiatry.2008-02,69(2):196–205[2021-01-31].ISSN 1555-2101.PMID 18251627.doi:10.4088/jcp.v69n02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10.010.1Kanai,T.;Takeuchi,H.;Furukawa,T.A.;Yoshimura,R.;Imaizumi,T.;Kitamura,T.;Takahashi,K.Timetorecurrenceafterrecoveryfrommajordepressiveepisodesanditspredictors.PsychologicalMedicine.2003-07,33(5):839–845[2021-01-31].ISSN 0033-2917.PMID 12877398.doi:10.1017/s00332917030078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Schildkraut,JosephJ.;Gordon,EdnaK.;Durell,Jack.Catecholaminemetabolisminaffectivedisorders:I..JournalofPsychiatricResearch.1965-12,3(4):213–228[2021-01-31].doi:10.1016/0022-3956(65)90003-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英語).
^Fountoulakis,KonstantinosN.;Kelsoe,JohnR.;Akiskal,Hagop.Receptortargetsforantidepressanttherapyinbipolardisorder:Anoverview.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12-05,138(3):222–238[2021-01-31].doi:10.1016/j.jad.2011.04.04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英語).
^Yaniv,ShiriP.;Lucki,Anat;Klein,Ehud;Ben-Shachar,Dorit.Dexamethasoneenhancesthenorepinephrine-inducedERK/MAPKintracellularpathwaypossiblyviadysregulationofthealpha2-adrenergicreceptor:implicationsforantidepressantdrugmechanismofaction.EuropeanJournalofCellBiology.2010-09,89(9):712–722[2021-01-31].ISSN 1618-1298.PMID 20605057.doi:10.1016/j.ejcb.2010.05.0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Coppen,A.;Shaw,D.M.;Malleson,A.CHANGESIN5-HYDROXYTRYPTOPHANMETABOLISMINDEPRESSION.TheBritishJournalofPsychiatry:TheJournalofMentalScience.1965-01,111:105–107[2021-01-31].ISSN 0007-1250.PMID 14261721.doi:10.1192/bjp.111.470.1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7).
^汪春運;喻雪寒.多巴胺引起快感的机制和应用.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2007,13(4):208–210.
^RichardJGerrig;PhilipGZimbardo.Psychologyandlife19thedition.PrenticeHall.ISBN 978-0205743360.
^Lewinsohn,PeterM.TheBehavioralStudyandTreatmentofDepression.ProgressinBehaviorModification1.Elsevier.1975:19–64[2021-01-31].ISBN 978-0-12-535601-5.doi:10.1016/b978-0-12-535601-5.50009-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英語).
^LewinsohnP.M.;HobermanH.M.;TeriL.;HautzingerM.Theoreticalissuesinbehaviortherapy.Orlando:AcademicPress.1985:331-359.ISBN 9780125863605.
^AaronT.Beck.CognitiveTheoriesofDepression.NewYork:RavenPress.1985.
^RichardJGerrig;PhilipGZimbardo.Psychologyandlife19thedition.PrenticeHall.ISBN 978-0205743360.
^Blair-West,G.W.;Mellsop,G.W.Majordepression:doesagender-baseddown-ratingofsuicideriskchallengeitsdiagnosticvalidity?.TheAustralianandNewZealandJournalofPsychiatry.2001-06,35(3):322–328[2021-01-31].ISSN 0004-8674.PMID 11437805.doi:10.1046/j.1440-1614.2001.00895.x.(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Dale,Jenny;Sorour,Eman;Milner,Gabrielle.Dopsychiatristsperformappropriatephysicalinvestigationsfortheirpatients?Areviewofcurrentpracticesinageneralpsychiatricinpatientandoutpatientsetting.JournalofMentalHealth.2008-01,17(3):293–298[2021-01-31].ISSN 0963-8237.doi:10.1080/096382307014983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6)(英語).
^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NICE).NICEguidelines:Depressioninchildrenandadolescents.London:NICE.2005:5[2008-08-16].ISBN 1-84629-074-0.(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4).
^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revision).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TheAmericanJournalofPsychiatry.2000-04,157(4Suppl):1–45[2021-01-31].ISSN 0002-953X.PMID 10767867.(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PracticeGuidelinefortheTreatmentofPatientsWithMajorDepressiveDisorderSecondEdition.APAPractice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PsychiatricDisorders:ComprehensiveGuidelinesandGuidelineWatches11.Arlington,VA: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2006[2021-01-31].ISBN 978-0-89042-336-3.doi:10.1176/appi.books.9780890423363.4869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1)(英語).
^Posternak,M.A.;Miller,I.Untreatedshort-termcourseofmajordepression:ameta-analysisofoutcomesfromstudiesusingwait-listcontrolgroups.JournalofAffectiveDisorders.2001-10,66(2-3):139–146[2021-01-31].ISSN 0165-0327.PMID 11578666.doi:10.1016/s0165-0327(00)00304-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Eaton,WilliamW.;Shao,Huibo;Nestadt,Gerald;Lee,HochangBenjamin;Lee,BenHochang;Bienvenu,O.Joseph;Zandi,Peter.Population-basedstudyoffirstonsetandchronicityinmajordepressivedisorder.ArchivesofGeneralPsychiatry.2008-05,65(5):513–520[2021-01-31].ISSN 1538-3636.PMC 2761826 .PMID 18458203.doi:10.1001/archpsyc.65.5.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Cuijpers,Pim;vanStraten,Annemieke;Smit,Filip.Psychologicaltreatmentoflate-lifedepression: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InternationalJournalofGeriatricPsychiatry.2006-12,21(12):1139–1149[2021-01-31].ISSN 0885-6230.PMID 16955421.doi:10.1002/gps.16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8).
^浙江大學神經學系.[2019-1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4).
^刚获国际大奖的浙大女教授胡海岚入围中科院院士增选候选名单.鳳凰網.2019-08-01[2021-01-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Lurie,StephenJ.;Gawinski,Barbara;Pierce,Deborah;Rousseau,SallyJ.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AmericanFamilyPhysician.2006-11-01,74(9):1521–1524[2021-01-31].ISSN 0002-838X.PMID 1711189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科学家绘制抑郁症世界地图日本成最快乐国度.騰訊網.2013-11-14[2021-01-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2).
^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epressiveDisorderNotOtherwiseSpecified(NOS).DSM-IV.1994[2009-10-09].(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6).
閱論編精神與行為障礙(英語:Emotionalandbehavioraldisorders)(F290–319) 神經性或症狀性精神障礙失智症
輕度認知障礙(英語:Mildcognitiveimpairment)
阿茲海默症
血管性失智症
皮克氏病
克雅二氏病
亨丁頓舞蹈症
帕金森氏症
愛滋病痴呆綜合症(英語:AIDSdementiacomplex)
額顳葉失智症(英語:Frontotemporaldementia)
日落綜合症
逃逸型失智症(英語:Wandering(dementia))
自閉症光譜
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候群
學者症候群
待分類的廣泛性發展障礙
高功能自閉症
其他
譫妄
腦震盪症候群
器質性腦病綜合症(英語:Organicbrainsyndrome)
精神活性物質引起的精神障礙
藥物中毒(英語:Substanceintoxication)/藥物過量
生理依賴
物質依賴
Reboundeffect(英語:Reboundeffect)
Doublerebound(英語:Doublerebound)
藥物戒斷
精神分裂症、分裂性人格障礙和妄想症思覺失調
分裂情感性障礙
分裂情感性障礙(英語:Schizophreniformdisorder)
短暫應急性障礙(英語:Briefreactivepsychosis)
精神分裂症
Disorganizedschizophrenia(英語:Disorganizedschizophrenia)
妄想症
二聯性精神病
情感障礙
狂躁
躁鬱症
I型(英語:BipolarIdisorder)
II型(英語:BipolarIIdisorder)
循環性情感症
BipolarNOS(英語:Bipolardisordernototherwisespecified))
抑鬱性障礙
重性抑鬱障礙
心境惡劣障礙
季節性情緒失調
非典型抑鬱障礙
憂鬱型抑鬱障礙
神經性、壓力相關身心性疾病焦慮症恐懼症
廣場恐懼症
社交焦慮
社交恐懼症
恐見人症(英語:Anthropophobia)
特殊恐懼症
幽閉恐懼症
蜘蛛恐懼症
其他
恐慌症
恐慌發作
廣泛性焦慮症
強迫症
壓力
急性應激反應(英語:Acutestressreaction)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適應障礙症(英語:Adjustmentdisorder)
Adjustmentdisorderwithdepressedmood(英語:Adjustmentdisorder)
身心性疾病
Somatizationdisorder(英語:Somatizationdisorder)
身體畸形恐懼症
疑病症
Nosophobia(英語:Nosophobia)
DaCosta'ssyndrome(英語:DaCosta'ssyndrome)
心理性疼痛(英語:Psychogenicpain)
轉化障礙(英語:Conversiondisorder)
甘塞爾症候群(英語:Gansersyndrome)
咽球症(英語:Globuspharyngis)
神經衰弱
Masspsychogenicillness(英語:Masspsychogenicillness)
解離性障礙
解離性身分疾患
Psychogenicamnesia(英語:Psychogenicamnesia)
Fuguestate(英語:Fuguestate)
人格解體障礙
生理/物理性行為進食障礙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性暴食症
反芻綜合症
NOS(英語:Eatingdisordernototherwisespecified)
非器質性睡眠障礙
嗜睡症
失眠
Parasomnia(英語:Parasomnia)
快速眼動期睡眠行為障礙(英語:Rapideyemovementsleepbehaviordisorder)
夜驚
惡夢
性功能障礙
性慾
性慾低下症
性慾亢進
性刺激
女性性功能障礙
勃起功能障礙
性高潮
性感缺失病(英語:Anorgasmia)
遲泄
早發性射精
Sexualanhedonia(英語:Sexualanhedonia)
疼痛
陰道痙攣
性交疼痛
產後(英語:Psychiatricdisordersofchildbirth)
產後抑鬱症
產後綜合症(英語:Postpartumpsychosis)
成人人格及行為障礙性別不安症
Sexualmaturationdisorder(英語:Sexualmaturationdisorder)
Ego-dystonicsexualorientation(英語:Ego-dystonicsexualorientation)
Sexualrelationshipdisorder(英語:Sexualrelationshipdisorder)
性偏離
窺視症
戀物癖
其他
人格障礙
衝動控制障礙(英語:Impulsecontroldisorder)
竊盜癖
拔毛癖
縱火癖
皮膚搔抓症(英語:Dermatillomania)
Body-focusedrepetitivebehavior(英語:Body-focusedrepetitivebehavior)
人為疾患
孟喬森綜合症
幼年時期引發的人格及行為障礙(英語:Mentaldisordersdiagnosedinchildhood)智能障礙
X染色體連鎖精神發育遲滯
Lujan–Frynssyndrome(英語:Lujan–Frynssyndrome)
心理發展(發展障礙(英語:Developmentaldisability))
特殊性發育障礙
廣泛性發展障礙
自閉症光譜
情緒及行為障礙(英語:Emotionalandbehavioraldisorders)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品行障礙
ODD
情緒及行為障礙(英語:Emotionalandbehavioraldisorders)
分離焦慮症
社會功能
選擇性緘默症
RAD(英語:Reactiveattachmentdisorder)
DAD(英語:Disinhibitedattachmentdisorder)
抽動障礙
妥瑞症
發音問題
口吃
語言錯亂(英語:Cluttering)
刻板運動障礙(英語:Movementdisorder)
Stereotypic(英語:Stereotypicmovementdisorder)
症狀及未分類疾病
緊張性抑鬱障礙
假性懷孕
Intermittentexplosivedisorder(英語:Intermittentexplosivedisorder)
Psychomotoragitation(英語:Psychomotoragitation)
Stereotypy(英語:Stereotypy)
Psychogenicnon-epilepticseizures(英語:Psychogenicnon-epilepticseizures)
克魯爾-布西症候群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憂鬱性疾患&oldid=68899126"
分類:心理與行為疾病精神病抑鬱症情感障礙隱藏分類:引文格式1維護:PMC格式CS1英語來源(en)自2018年11月粗劣翻譯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菜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賬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香港繁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最近修改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載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新增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英語多益通】憂鬱症的英文怎麼說? - 英語相關新聞
depression這個字的動詞是depress,它是「使沮喪」,加上了名詞字尾「-ion」之後,除了是名詞的「沮喪」,現今亦用於指「憂鬱症」。 憂鬱症「depression」 ...
- 2Depression - 憂鬱 -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
名詞解釋: 憂鬱係指個人負向情感、無活力、憂慮、不滿意與無助的傾向。在精神醫學上,通常將憂鬱症區分為「神經症憂鬱」(neurotic depression)與「精神症 ...
- 3憂鬱症患者英文 - 查查在線詞典
憂鬱症患者英文翻譯: melancholiac…,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憂鬱症患者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憂鬱症患者,憂鬱症患者的英語例句用法和解釋。
- 4收藏「【TED】認識憂鬱症」- What Is Depression? - 希平方
收藏 「【TED】認識憂鬱症」- What Is Depression? 分享給好友:. 觀看 ...
- 5常見診斷及縮寫A B
英文縮寫. 英文全文. 思覺失調症 schizophrenia. 雙極性情感障礙 ... 強迫症. O.C.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器質性精神障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