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中庸之道的「中」「過」與「不及」讀《中庸》一書有感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庸」,是指平凡而普遍。

中庸的基本法則是持「中」,不要「過」和「不及」。

舜有大智慧,「隱惡而揚善 ... 加拿大電子版-請選擇二零一八年六月文章專題       貴價有理油        修車師傅教路:省得其法        加拿大的汽油貴不貴?        省油終極原理        對抗高油價各出奇謀        點題:油價高企與節制儉用 寫我情真       當寶貝遇上這寶貝 熱話熱說       油價上升損民生利出口        中美貿易戰暫時偃旗息鼓        哈利王子大婚看英國王室的妥協讓步 信仰之路       正面交鋒        我為何選擇基督教信仰        神彩飛揚:如何管理我們的錢財?        喜樂婆婆的一片天:感恩的歡呼收割        彤唱新歌:如詩如畫        雲中彩虹:金銀我都沒有 見證雲彩       為近代華人歷史帶來極大衝擊馬禮遜來華200週年的反思        願神與女兒同行共舞        雲彩會客室:梁立武:我領養了兩個殘缺的兒子 生活組曲       基哥廚房:潮州蠔煎        伴妳同行:希臘之旅        忘憂谷:憂慮        泉源信箱:不想小姑插入我平靜的家        DIY教室:粉紅海岩鹽皂        從營養出發:甚麼是全自然鮮肉?        理財有道:活到老、學到老        社關指男針:男人的孤單與寂寞(六)        三分鐘物語:耀眼的石頭        海天心路:玫瑰與書        中西兩相醫:治痛可有良方 筆墨風華       玉筆琢:「憂油」的日子        森言森意:盡不相同        清風徐來:破除巫師的詛咒        談情說藝:五禽戲        海闊天空:化石松        蝸居獨白:水太清則無魚        全美配套:情懷未變        千言味語:我家的「麥士」        浩瀚世情:望洋似無念 文化綠洲       銀屏透視:評《斯大林之死》        讀書感悟:何為中庸之道的「中」「過」與「不及」讀《中庸》一書有感(上)        藏珍畫廊:米開朗基羅名畫創造亞當 各省薈萃       蒙特利爾風光:魅力之城-滿地可等你來        引入SOGI課程為禍深遠        牛城瞭望:沙省前省長為亞省站台?        意外小沙灘女王遊覽船        社關與你:婦解分子哪裡去了? 教會及社區消息       加東教會及社區消息:6月份加東教會及社區消息        加西教會及社區消息:6月份加西教會及社區消息 電子版(加東) | 電子版(加西) 深受中庸思想的影響中國人深受中庸思想的影響,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徵之一。

中庸思想起源於孔子,他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亦乎!」-《論語•雍也》,然而,卻成熟於《中庸》,它被列為儒家經典四書之一。

漢代鄭玄認為其作者是孔子之孫孔伋(西元前483-402)、字子思,他也是曾子的學生,受老師的修身慎獨精神所影響。

據說,子思年幼時,曾聽祖父長聲歎氣,就問孔子:「您歎息是因為子孫們不善修身還是不中用,或者是您自己未達堯舜之道而自歎呢?」孔子就此看出,孺子可教,子思能繼承其志。

《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賦予了人特別的本性,人遵循這本性而行動就是道,修養或推行這道就是教。

「天命」的「天」到底是自然的天?還是道德本體的「天」?抑或周朝初期那位有位格的上帝的另一個稱謂的「天」?後儒家大都將其解釋為前兩種。

的確,在《中庸》中有位格的上帝出現更少;另一方面,天命賦予的人性和天命是甚麼關係呢?有人認為是相同相通的,如是這樣,就把人性(儒家的人性,就是人的道德良心之性)抬得太高太神聖了。

人本性與天命不分離《聖經》認為,人乃上帝所創造的有靈的受造物,人性和上帝的本性有本質差別。

人的道德本性來自上帝,上帝才是良善的來源,全然良善。

人類始祖墮落後,良心受污染,本性已扭曲。

緊接上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首句和這裡所講的「道」,乃人道,它來自人本性的彰顯,人的本性與天命不可分離,所以這裡講到了本體論問題。

子思筆下的中庸,不是從人的實踐和行為方式開講,而是從人的本體(being)開講的。

這天命人性的「道」,是與人片刻不可分離的,分離了,就不是它了。

君子要不偏離這道,就要「慎其獨也」,在不被人看見的時候,更要儆醒,不要偏離美善的本性。

在最後一段,作者提出中和思想。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人的各種內在感情等沒有表現出來時,人道的美善本性內蘊著,這就是「中」;而當表現出來時,都能符合本性,順應天命,契合物性,就是「中節」,「節」就是節度和不偏離,中節也就是「和」,這時就到達了「道」。

所以中庸之道,不是許多人所想的是圓滑做人,見風使舵,不講原則之道;而是不外顯和活動時,守住道;發出活動時,遵行道的正確價值觀和方法論。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2-19章,進一步詳述中庸觀。

孔子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2章)這裡的「中」,不僅是指符合本性,也是指不偏不倚,不走極端的正確合宜的狀態。

「庸」,是指平凡而普遍。

中庸的基本法則是持「中」,不要「過」和「不及」。

舜有大智慧,「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6章)。

人都有善惡,傳揚別人的善,包涵別人的惡,就是中庸;《聖經》也講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把握一個事物的兩個極端,用適中的方法來處理,而不是走極端。

孔子說:南方人習性寬柔、北方人則剛強;君子要「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10章)。

這顯然是講人格要兼涵二者,而又不失原則性。

運用到今天,就是「憤青」和「軟蛋」皆不可取。

孔子說:不「素隱行怪」,不「半途而廢」(11章)。

儒家主流強調的是理性精神,並堅忍行道。

基督教認為,超越的信仰不排斥理性,但卻要超越理性。

《聖經》也強調神的兒女要朝著神所給的生命目標奔跑,不過更強調在終點時,慈愛良善的天父上帝在等待著他們,賜他們永恆的冠冕。

中庸之道強調,人安守本位、不羡慕分外的名利,「上不怨天、下不尤人」(14章)。

聯想到現在的許多父母,總是催促孩子作領袖,其實,孩子成長首先是學習做好一個跟隨者,一個團隊好的合作者。

五達道要具備三達德16章提出鬼神有德,無所不在,人要虔誠敬拜。

17、18章講天命,周武王受命於天。

19章強調「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

聯繫起來看,這裡所講的上帝是有位格的神,鬼神也是有位格的。

所以,《中庸》講上帝雖不多,但上帝仍有尊貴的位置,而鬼神則可能是靈界的生命。

至於天命的「天」,可能偏向義理天,但也不能完全排除與位格的上帝有關係。

17、18、19和20這四章都著重了孝道。

修身為了修道,修道為了追求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

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

」(20章)仁是愛之德性,朱熹將其定義為「愛之理」。

仁要在人際關係中來體現,合理的關係是先要愛自己的親族,然後推及出去愛其他的人;愛自己的親族也要有親疏差別,這就叫「親親之殺」。

《聖經》講愛,首先是上帝平等地愛每一個人,不分高低貴賤親疏,所以神的兒女要效法神,追求平等地愛每一個人。

20章提出了人際關係在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方面的「五達道」;「五達道」要具備智、仁、勇的「三達德」,治理國家的「九經」。

中庸之道,圍繞著人道和其核心的道德倫理,提出具體的方法論、認識論和價值觀,其中許多內容甚為寶貴。

《中庸》像在提醒人們:把中國傳統文化貶得一錢不值,像新文化運動和文革中發生的那樣,或者一味抬高並抵觸吸收優秀的外來文化,都是反中庸。

權陳 上題:銀屏透視:評《斯大林之死》 下題:藏珍畫廊:米開朗基羅名畫創造亞當 上帝跟關心妍的一個約 有人說《關心妍約20週年演唱會》像一個福音佈道會,因為關心妍(JadeKwan)在分享中會不經意地把「耶穌」滲入,讓樂迷感受到她20年來走過的恩典之路...[繼續閱讀] 大衛讀懂了這本難唸的經(粵語) 大衛是偉大的歷史人物,這位顯赫有名的君王,在歷史上留下不少豐功偉績,並且統一了以色列國,但想不到的是,他面對過很多家庭不快事和衝擊...[繼續閱讀] 大戶人家的器皿 最近讀了提摩太後書,了解保羅把提摩太留在以弗所,是為了處理當時教會面對的問題,所以保羅寫信給年輕的提摩太,鼓勵他做一個無愧的傳道者...[繼續閱讀] 自作主張做件美事 堅持出版一份福音報刊,而且經過了三十年,與時並進,又深得讀者們喜愛與支持,真是十分難得的;但當你們繼續向前走時,有沒有想過那應該是怎樣的一段路...[繼續閱讀] 二零一八年六月目錄 銀屏透視:評《斯大林之死》 讀書感悟:何為中庸之道的「中」「過」與「不及」讀《中庸》一書有感(上) 藏珍畫廊:米開朗基羅名畫創造亞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