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 in Life-臺大資工試題與生活數學 - 吳統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去年大學入學甄試新聞報導有個笑話數學題目 〉1/2 + 1/3 = ? 〉居然有人答案是2/5 〉我昨天才查到這個白癡送分題居然是台大資工出的…cosin~ 人文社會關懷 English 吳統雄 評論全分類 公共評論 法律評論 社會評論 資訊社會 美語樂學 幽默與雋永 文學創作 影音廣電作品 對統雄的報導 討論區目錄 站務與協助 ☰ 社群地圖 社群新聞 │吳統雄 履歷 研究 教學 服務 榮譽 │社科 第1類知識 第2類知識 第3類知識 研究方法 統計/多變項分析 投票行為與選舉預測 53237選民結構 人類取用行為新典範 取用行為國際研究團隊 │資管 管理學‧經濟學 資訊系統開發 電子商務 網路教育 數位電視 產學合作 就業進修‧甄選必勝 │文創 數位美學/數位文創導論 數位出版/電子書 視覺設計 優化網站 數位視訊/微電影 數位文創管理 大學青年‧網路雜誌 │電音 統雄數位音樂作品選 我,被禁唱的民歌手 數位音樂創作教學 統雄的音樂知識美學 歡迎聽歌.點歌.下載樂譜 │人文 公共評論 法律評論 社會評論 教育文化傳媒評論 科技科普評論 美語樂學 文學創作 萬象現代(NBA) 資訊社會 幽默人生 臺大資工試題與生活數學 臺大資工白癡試題?   網路文章引用: 摘要如下: 〉去年大學入學甄試新聞報導有個笑話數學題目 〉1/2+1/3=? 〉居然有人答案是2/5 〉我昨天才查到這個白癡送分題居然是台大資工出的…cosin~ http://w.csie.org/~b97051/Exams/  我看了一下試題的全面內容,應該不是白癡,而是出題人想要以題組式量表(scales)觀念,驗證「測量工具」-就是這份數學考卷-的「信度」,為了要反映信度的區別力,所以出題由簡入深。

雖非白癡‧仍重填鴨 我認為這份考題,反映的是另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只強調「計算」「背公式」,沒有「用數學解決問題」 亦即:只求解一個數學式。

而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建構一個數學方法。

這份考題中有排列題,考的是公式展開、分解與計算。

但現實中的排列問題很多,如果換成:證明Galileo的滾球(即重力存在)實驗,甚或更有想像力的接龍、旅行業務員路徑、資訊系統導入時的排程…是不是更有意思? 我覺得當前教育制度以計算為重的教學與考試,只是不斷磨練細節,而無法協助開發創造力。

民國六十二年特異數學考題 我在1973年考大學。

那是強烈升學主義的年代,再讀的是升學主義元帥的建中,建中的數學名師通常也是補教名師,他們的本事是精通各種考古題,就是看到題目,就能直接說出答案。

而且有一位「金牌名師」(補習班會打金牌送給號召力強的老師)更能進一步馬上會告訴你:這是那一年大學、或專科的考題,或是那一本參考書、第幾頁的題目…,臺下的小毛頭們就瘋狂鼓掌…。

這就是一般認同的「明星」教學方法。

「背誦公式與解題(甚至背誦答案)」成為社會評價的「數學好!」在分秒必爭的聯考制度中,以上現象也許是自然演變的必然、也是打擊學習興趣的原因。

但1973年數學最後1題,是一個連環應用題,建中老師非常重視收集考古題,但千百題都是以複雜計算為主,從來沒有出現過「解決問題ProblemSolving」的題目: (大約是:)提供了一筆某公司的過去生產資料,然後分步驟詢問過去生產的問題,與規畫未來經營的策略。

其實只是推導「二元一次迴歸方程式」,計算不難,重點在分析變項。

該題內涵的計算實在並不複雜,而且答題好像角色扮演,我答得很開心。

那年題目中,還出現了「區間估計」的問題,我後來才知道是屬於統計觀念,不是高中一般的「點計算」。

這題同樣計算不難,而是要有答案是「一個區間」的判斷能力。

當天晚上,我曾和幾位數學非常好的同學討論,高手同學紛紛抱怨:根本沒有出現計算式,不知如何著手,只好繳白卷。

他們都敗在這類題目,我卻能夠在這方面取分。

我是在考前毅然決定轉組應考的,如果不是這類題目,掩蓋了我記憶力特差的弱點、展現了我重視分析歸納的優勢,讓我佔了便宜,我也有可能考不上臺大。

我很想徵求「民國六十二年聯考數學考題」,再重溫一下當年所受到的啟發,也感念少見的、我不知道是誰的出題老師。

對生活數學的誤解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強調「生活數學」。

近年常見的生活數學題型是: 「小明問小華:3乘2等於多少?」…#$%^&? (亦即在純計算題上,戴一頂無關的帽子「小明問小華」並不就是「生活化」。

) 宣稱和事實,還是不一樣的。

(不過人類天性常常分不出宣稱和事實)          本站Google排行榜‧全球冠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