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筆記】基礎台語記音 - 重構大學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所以每個音節都不能缺的部分叫做「母音」、「元音」,不能夠自己獨立存在的部分叫做「子音」。

(圖3).png (圖2). 台羅拼音是沒有不規則的拼法的。

就 ... 直接觀看文章 About 活動 農地工作坊 徵文比賽 老照片展 三興國小文史課程 講座 文獻 相關文獻 民雄先賢小傳 民雄鄉賢小傳 民雄鄉賢小傳2 鄉親憶往 說咱庄頭 民雄情報 民雄風味 課程 合作課程 課程筆記 學生成果 田野訪談 Search 搜尋: 搜尋 Date:29三月,2019Author:中正大學重構大學路計畫 0留言 課程:基礎台語記音(民雄學‧學民雄) 講者:劉承賢(嘉義大學語言中心專案助理教授、《倒轉》小說集作者) 時間:2018/10/21(週日)下午1-3時 地點:三興村社區活動中心 ◎簡報檔下載:請按此 ◎課程影像紀錄:https://youtu.be/c3VL4dJHiME 【前言】 劉承賢老師從台大財金系畢業後,在金融業工作了七、八年。

因為對語言文學很有興趣,後來就讀台師大台文所、清大語言所。

劉老師的博士論文得到台灣語言學會的最佳博士論文獎,在創作方面成績也很豐富,出過兩本小說,得過閩客語文學獎的小說第三名,也曾入圍兩次教育部的台灣文學獎小說獎。

劉承賢老師曾經教外國人學台語,如果外國人能學會,那現場的同學一定也能學會。

此次上課,劉承賢老師除了在台上講課以外,特別使用Zuvio網站與同學進行互動,讓修課同學們在課程進行中即時填答老師所設計的問題,並立刻公布學生回答的狀況,以迅速瞭解同學們的學習狀況、解惑盲點。

【為什麼要學習台語記音?】 今天要學習的是:如何在聽到一個詞或句子的時候,把它的聲音記下來?相信大家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況:聽到一個不認識的台語詞想學起來,卻發現不知道怎麼記。

老師首先讓尚未學習記音方式的同學們練習,將聽到的詞彙記錄下來: 「Guanvan」「ㄍㄨㄚㄇㄤ」「刮茫」這些是現場同學們使用的,也是大家可能使用的記法。

可是在老師自己還沒有學記音的時候,最大的困擾就是過幾天重看這些紀錄,會想不起來實際的唸法。

之所以要學習標準化的記音,為的就是再過了一段時間後,還能夠很準確的回溯到當初所聽到的聲音。

【台羅拼音】 今天學的系統叫做「台羅拼音」,全名為「台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目前資源最多,是教育部在2006年10月14日公告的。

學習它還有一個好處,它的寫法跟國際音標(IPA)幾乎一模一樣,學會以後,基本上就幾乎已經學會國際音標了。

除了記音的功能,如果想要寫一篇台語的故事,可是漢字不會寫,也可以用這個方式寫作。

因為課程時間有限,所以不會教比較進階的、特別是在民雄不會用到的東西。

民雄比較偏「漳腔」,所以一些偏「泉腔」的符號、變調暫不提。

今天從「元音」開始講,講到「子音」,最後會講「聲調」跟「變調」,因為台語跟華語一樣都是聲調的語言。

其實現場沒有一個人對台羅拼音是沒有概念的。

這張圖(圖1)可以看出,這個拼音系統很多都有對應的注音符號;換句話說,看著這張對照表,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很簡單的拼音。

除了這幾個注音符號以外,我們也要學習注音符號沒有的部分。

(圖1)   【元音】 首先從元音開始講起。

什麼是元音?什麼是母音、韻母?它的意思其實就是「一個音節裡面不能沒有的部分」。

以注音符號想,例如注音符號的「ㄢ」可以當自己當一個音節,例如外面好「暗」。

「ㄚ」也可以當一個音節,例如阿明的「阿」。

可是「ㄅ」、「ㄆ」、「ㄇ」不能當一個音節。

所以每個音節都不能缺的部分叫做「母音」、「元音」,不能夠自己獨立存在的部分叫做「子音」。

(圖2) 台羅拼音是沒有不規則的拼法的。

就像學習法語、德語,西班牙語,只要學會基本的讀法,看到單字時,就算不知道意思也可以很標準的讀出來、別人也聽得懂。

台羅拼音也一樣,它是什麼聲音,拼起來的時候就是什麼聲音。

台羅拼音的母音有幾個比較麻煩的,是框起來(圖2)的地方。

第一行的「o」唸法是嘴巴自然的放輕鬆,發出有點像注音符號的「ㄜ」的聲音;「oo」則是嘴巴變很圓的「ㄛ」的聲音。

第二行的母音拼在一起,其實也跟注音符號很像,只是有些聲音華語沒有。

第二行框起來的音(io)是注音「ㄧㄜ」連在一起的音,就是台語「腰」的發音,這個就不是唸「ㄧㄛ」的音。

還有兩個比較特別的部分,最下面一行的「m」跟「ng」。

這兩個看起來像是子音,因為像在英文裡面,這兩個是不會單獨出現的。

但是在台語跟一些語言裡,這兩個自己也可以當母音,它們既是子音,也是母音。

譬如最近流行說的「毋通」(m̄-thang),「m」可以在台語裡單獨存在;還有「阿姆」(a-ḿ),伯母,也是這樣發音。

再來,「ng」的發音是把舌頭往後拉,聲音在鼻子,黃色的「黃」就是這個音。

英語也有類似的聲音,例如rhythm,雖然英語大部分時候「m」不能發母音,但是少部分例外。

母音只要注意我圈起來的這三個。

(圖3) 老師隨即讓大家練習「o」和「oo」的聲音(圖3):前面都是「o」,後面都是「oo」的音。

有些人會說「挵大kóo」、「食水kóo」,並沒有錯,只是今天教的是比較偏民雄在地大部分人的講法,因此區分得較清楚。

  (圖4) 接著老師讓大家練習聽選配對(圖4),其中「阿姆」有人選「ng」,因此特別強調「m」和「ng」的差別:「m」的時候兩個嘴唇要合起來,「ng」的時候嘴巴是張開的,舌頭要往後拉。

所以是阿「ḿ」,如果唸阿「ńg」,這樣阿姆就不知道你在叫她了。

  (圖5) 接下來有一些記憶訣竅: 「m」的時候雙唇闔上 「ng」的時候舌尖往後縮 「n」的時候舌頭要頂到上排牙齒的後面。

以第一排最前的「am」、「an」、「ang」為例(見圖5)。

第一個「am」,外面很暗(àm),看到m的時候雙唇要闔上。

第二個,「an」唸完你的舌尖要在你上排牙齒的後面,例如安全的「安」(an)。

再來,「ang」就則是舌頭整個往後拉,例如老公的「尪」(ang)。

其中「ing」舌頭往後拉的時候,前面的「i」的聲音會跑掉,這是正常的。

因為舌頭往後拉,所以聽起來很像不是「ing」。

第二排的「iong」前面也是「ia」的音,但不是嘴唇閉上,是舌頭往後拉的音。

大家回憶一下,以前學注音符號的時候「ㄧ」和「ㄢ」合在一起的讀音「煙」,並不是唸像「ㄧㄤ」的聲音,東亞的一些語言,客家話、台語和華語,在遇到「iang」的時候,都會唸成像「ien」的聲音。

跟注音符號一樣,台語的「iang」也是發「煙」的聲音。

因為我們講話的時候會偷懶,「iang」唸成「en」,比如「衝煙」(tshìngian)(煙往上衝的樣子),有的人直接唸「tshìngen」,那就是個人的腔調。

所以如果目的是為了記音的話,可以寫「en」沒關係;但如果是把這個音標當成查字用途的話,還是要記得這個字原本的唸法才查得到。

最下面一排最右邊被框起來的部分,雖然前面說「o」是「ㄜ」,「oo」是「ㄛ」,但這兩個是這個系統裡面一個裡面偷懶的寫法。

在發聲的時候,因為台語裡面沒有「iong」,只有「ioong」的聲音,也沒有「ong」,只有「oong」的聲音。

所以,我們寫的「iong」和「ong」都是發「oo」的聲音。

台語系統中,這兩個音沒有「o」和「oo」的對比,所以我們在寫的時候就會偷懶,把明明是「oo」的聲音寫成「o」。

記憶的訣竅是,「iong」和「ong」兩個都有「ng」的元素,只要是舌頭往後拉的聲音,都唸兩個「oo」,寫一個「o」。

(圖6) 這一組共同的特色是全部都是「nn」結尾(見圖6)。

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俗話,形容一個人講話很過分:「講話對鼻空出來」?事實上,法語裡面就有一種聲音是從鼻孔出來的。

台語的「田嬰」(tshân-inn)(蜻蜓)就是這個音、小孩子的「嬰仔」(enn-á)也是。

只要你看到拼音是有「nn」,就是說話完全在鼻子。

「nn」系列要跟「n」、「ng」一起記憶: 「n」是舌尖頂到上牙齒後面 「ng」是舌頭往後拉, 「nn」是用鼻子發音。

第一排最後一個「onn」是「ong」的好朋友,為什麼?可以想想看,當說話完全要從鼻子出來的時候,是不是舌頭都沒辦法往前伸,會被迫往後拉?只要是舌頭往後拉的聲音,「o」就會讀成「oo」,所以「onn」也要讀成「oonn」。

台語是有規律的,如果你知道原因,就好記多了。

第二行要注意「iann」不是舌頭抵上齒背,它是說話完全從鼻子出來。

這個字的發音例如「知影」(tsai-iánn)(知道)的「影」(iánn)。

下面一行的第一個「iaunn」常出現在逗小孩的時候,只要「iaunn」小孩就會笑。

(圖7) 台語有一種聲音,是會整個音節突然間縮短。

有幾種不同的縮短方式,第一種是最簡單的,當看到「h」結尾的拼音,在這個系統裡面是代表聲音變短,像緊急煞車停住。

另外三組比較特別,它也是聲音要縮短,但是你要額外做一些事情: 「p」結尾是嘴唇闔上 「t」結尾是舌尖要抵到上齒的齒背 「k」結尾是舌頭要往後縮。

這跟我們剛剛講到的一些聲音的練習很像。

「p」是「m」的好朋友,「m」嘴唇闔上,「p」嘴唇也闔上,差別在於「p」的聲音要變短。

再來,「t」和「n」是好朋友,結束舌尖都要抵到上齒背,差別在於「t」要把聲音縮短。

為什麼特別把「iat」圈起來?因為剛剛「ian」舌尖抵上齒背的時候,「ia」會變成「ie」的音,而「t」和「n」都是舌尖抵上齒背的聲音,所以這個也唸「iet」的音。

再來,「k」是「ng」的好朋友,它是舌頭往後縮,差別在「k」聲音要縮短。

「k」這一排和「ong」、「iong」的規則一樣,我們在唸的時候因為舌頭要往後縮,所以「o」的聲音要讀做「oo」。

因為「k」也是舌頭往後縮,所以「ok」和「iok」的「o」也要讀做「oo」的音。

  【子音】  什麼是子音?什麼是聲母?就是不能夠單獨使用的,比如「ㄅ」、「ㄆ」、「ㄇ」。

台語也有不能夠單獨出現的,比如下面(圖8)呈現的: (圖8) 如果聽聽看台語的聲母,會發現它比華語多一組聲母。

華語只有「ㄅ」-「ㄆ」對比,但是台語有三組對比,例如: 「p」─「ph」─「b」 「t」─「th」─「l」 「k」─「kh」─「g」 「ts」─「tsh」─「j」 都多了最後一組(圖8濁音部分)的聲音。

我們在唸清音組的時候,會感覺到送氣,空氣會早於你的聲帶振動;但是在發出濁音的時候,會發現要提早振動你的聲帶。

你的手指頭按住你的喉嚨就會發現這個差別,譬如清音的「阿婆」(a-pô)和濁音的「我無」(guábô)(我沒有),就可以區分出這個差別。

至於「清音送氣」就是聲帶比較晚振動,又送氣。

我們可以試著用「a」來練習所有的子音。

另外有幾個重點要提醒,清音「t」和「l」配對,沒有和發音部位更接近的「b」配對,是因為台語的「d」和「l」兩個聲音併在一起了。

另外是「ts」和「j」配對,看起來「ts」應該對「dz」,可是因為台語已經沒有「d」了,為了方便就改用「j」來配對「ts」。

(詳見圖8)。

上述這兩組是大家比較容易搞錯的,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一個系統中的字母越少越好、越經濟,節省一些字母就不用記這麼多。

(圖9) (圖10) 圖10是前面所教的總複習。

  【聲調】 (圖11) 台語有幾個聲調?傳統上有八個,但是事實上第二跟第六已經合併了,所以實際上只剩七個聲調了。

中國潮州話還保留八個聲調,但是台語、廈門、泉州、漳州話基本上二跟六已經合併了。

但練習時仍會唸八個音節,因為成對比較好記。

(圖12) 第四調、第八調是縮短的聲音,所以第四調跟第八調一定是「p」、「t」、「k」、「h」結尾。

「h」是直接縮短,「p」、「t」、「k」要嘴型和舌頭的配合。

這八個聲音和台羅拼音的調子表現,就是: 第一調:不做任何符號 第二調:往左撇 第三調:往右撇 第四調:不做任何符號,但一定是「p」、「t」、「k」、「h」結尾 第五調:戴一頂尖尖的帽子 第六調:和第二調合併,所以也是往左撇 第七調:上面有一根桿子 第八調:和第四調一樣,「p」、「t」、「k」、「h」結尾,但是有一個直線在上面。

(圖13) 教大家一個口訣,請先想像一幅畫,有一個人的衣服很短、褲子穿得很寬、人長得矮、鼻子很直。

我們來唸個口訣: 「衫短褲闊人矮鼻直」 第四調跟第八調兩個都是短音,第四調是「低短音」,第八調是「高短音」。

所以如果看調型的話,可以從形狀發現它們的差別(見圖12所示)。

如果大家會台語,口訣可以幫助記憶。

如果不會台語怎麼辦?可以記這個旋律: “mimiredoredoremireremi” 唱起來不會完全準,但是會在差不多的位置。

老師做過實驗,不會台語聲調的人,把每個音調抓上這個doremi之後,講起話來雖然覺得像機器人,卻是聽得懂的。

在記音的時候常常需要記聲調,要怎麼知道說話的人說得是第幾調呢?首先要有一個觀念:「聲調只是相對音高,它沒有絕對音準。

」我講話聲音比較低,我的第一聲可能就比別人的第一聲低;你講話聲音比較高,你的第八聲可能就比我的第八聲高。

這是正常的。

所以要聽一個人講一段話後,再根據他這段話的每個音節的型態,去判斷他說的字分別是什麼調。

所以要練習的是聽這個型態,你可以唱、唸口訣,重點是要將口訣記起來,才能夠聽到聲音之後去判斷它是第幾調,並不困難,但需要練習得很熟。

(圖14) 有一個特殊聲調,叫做第九調。

這個只出現在外來語借詞的時候,比如「kha̋ng-páng」(日文「看板」(かんばん)之意,台語借詞來用)、「őo-ián」(日文「應援」(おうえん)之意,台語借詞來用)。

前面都是有兩點,它就是直接讀成高升的聲音。

這個是外來語的第一個音節才會出現的,我們就把它記成兩撇在母音上面。

  【變調】  華語有沒有變調?有。

譬如三聲連在一起的時候,例如「我好高興」要唸成「ㄨㄛˊㄏㄠˇ」不是「ㄨㄛˇㄏㄠˇ」。

台語的變調比較麻煩一點,你可以說台語是充滿音樂性的語言。

我們先從疊詞開始感受一下變化,這些詞都是同一個字連在一起,可是前面的字都會變調(圖15)。

(圖15) 變調規則在這裡,看起來很複雜;實際上這個口訣記起來,就幾乎記完了: 「573217」 什麼意思?第五調變第七調、第七調變第三調、第三調變第二調、第二調變第一調、第一調變第七調,然後第七調又變第三調,它就會進入迴圈(圖16)。

低短音跟高短音是第四調跟第八調,它們的變調大部分情況很簡單,如果是「p」、「t」、「k」結尾,就是「四八互換」,低短變高短,高短變低短;如果是「h」結尾,高短的第八調會跑到第三調,低短的第四調會跑到第二調。

只有這個部分短音的四跟八比較複雜,其它就是按照「573217」的規律。

(圖16) 為什麼要學這個呢?因為我們記音的時候會記到詞。

如果有人跟你說「烏烏」,你聽到「ōo-oo」,但是你不能直接這樣寫,因為這是一個詞,你要照它原本的音寫上去。

以這個詞當作例子好了,什麼音在變調的時候會變成第七調?一定是第五調或第一調。

這裡有一些詞例(見圖17): (圖17) 第一個是「𠢕早」(gâu-tsá)(早安)。

這個帶尖帽子的就是第五調。

可是大家都會唸成「gāu」,「𠢕」單獨是第五調,可是後面有詞就會變調,這邊就是變成第七調的狀況。

為什麼要叫做「𠢕早」?就是你好厲害,你好會早起,「你足𠢕早起來」的意思。

第二個是「喙舌」(tshuì-tsı̍h),本來「喙」是「tshuì」第三調,但是在「573217」的規則下就變成要唸「tshuí」了。

第三個是「釋迦」(sik-khia),它是「k」結尾的,所以從低短音的變成高短音「si̍k」。

再來第四個是打噴嚏,「拍咳啾」(phah-kha-tshiùnn),「phah」是第四調,這邊第四調的「h」如果遇到後面有字,要變成第二調。

「kha」是第一調,這邊因為後面有字,所以轉到第七調。

  很多學生都會問的:「為什麼不要直接寫成變調結果就好?」因為如果仔細看,這些字都是組合起來的詞,詞之間的意思是相關的。

如果記音的時候直接寫成變調後的結果,別人會查不到原字,就只能硬記,而不知道詞的意思。

所以,寫變調前的結果才有可能去查字典,把詞的意思猜出來,記單字才會好記。

記本調,知道變調規則,能夠透過記音查到正確意思的詞。

(圖18) 最麻煩的地方,是我框起來的這一塊(圖18),因為這一塊的變調結果是由兩個本調構成的。

譬如第七調,有可能是從第五調跟第一調來;第三調,有可能是從第七調或第八調「h」結尾來的;第二調,有可能是從第三調,或是第四調「h」結尾來的。

在做記音的時候,的確可能會遇到模稜兩可的情況。

沒關係,先記下來,只要回頭看筆記,知道有另外一種可能,如果查字典查不到,可能就是從另外一個方向來的。

(圖19) 這種模稜兩可狀況的例子,譬如這兩句話聽起來一模一樣(見圖19),因為「過」(kuè)是第三調,第三調會變調成第二調,「郭」(Kueh)是第四調,第四調也會變成第二調。

當我們查不到字典的時候,可能就是遇到不同本調變調的狀況。

  影像剪輯/洪育增 文字整理/林裘雅、廖培伶 Sharethis: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正在載入... 相關 文章分頁導航 上一個Previouspost:【民雄學學民雄】學生成果:陳實華洋樓介紹下一步Nextpost:【西安】民雄在地畫室畫出每個人的夢想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 在此輸入你的回應…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電子郵件(必須填寫)(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名稱(必須填寫) 個人網站 您的留言將使用WordPress.com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Google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Twitter帳號。

( 登出 /  變更 ) 您的留言將使用Facebook帳號。

( 登出 /  變更 ) 取消 連結到%s 透過電子郵件通知我後續回應。

有新文章時用Email通知我。

Δ 近期文章 【在地書寫】生態追思會 14十月,2021 【在地書寫】老樹,不見了 14十月,2021 【在地書寫】童年趣事憶往 14十月,2021 重構大學路臉書 重構大學路臉書 三月2019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一月   四月» 隱私權與Cookie:此網站可使用Cookie。

繼續使用此網站即表示你同意使用Cookie。

若要瞭解更多資訊,包括如何控制Cookie,請參閱此處: Cookie政策 追蹤 已追蹤 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 我要註冊 已經有WordPress.com帳號了?立即登入。

重構大學路:認識、認同與共同行動計畫 自訂 追蹤 已追蹤 註冊 登入 複製短網址 回報此內容 以閱讀器檢視 管理訂閱 收合此列   載入迴響中...   發表迴響… 電子郵件(必要) 名稱(必要) 網站 %d位部落客按了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