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认识论_百度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康德的认识论(Kantian Epistemology)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
康德承认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感觉是对象刺激了人的感官 ...
百度首页
网页
新闻
贴吧
知道
音乐
图片
视频
地图
文库
百科
首页
历史上的今天
百科冷知识
图解百科
秒懂百科
懂啦
秒懂本尊答
秒懂大师说
秒懂看瓦特
秒懂五千年
秒懂全视界
特色百科
数字博物馆
非遗百科
恐龙百科
多肉百科
艺术百科
科学百科
用户
蝌蚪团
热词团
百科校园
分类达人
百科任务
百科商城
知识专题
权威合作
合作模式
常见问题
联系方式
下载百科APP
个人中心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
有用+1
已投票
0
康德认识论
语音
编辑
锁定
讨论
上传视频
上传视频
康德的认识论(KantianEpistemology)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
康德承认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感觉是对象刺激了人的感官以后产生的观念。
知识是从感觉开始,从经验开始的康德认为,认识的对象只是现象,本体属于人永远不能认识的范围。
人的理性从本性上要求认识终极的无条件的东西。
理性是处于知性之上的最高一级的综合能力,理性对经验进行最广泛的综合。
理性的要求永远达不到目的,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条件的,是无止境的现象。
如果理性把相对的现象绝对化,自以为已经把握了全部的真理,就必然陷于假相。
中文名
康德认识论
外文名
KantianEpistemology
提 出
康德
用 途
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
康德以自己的批判哲学为根据,对以前盲目追求绝对真理的“形而上学”体系作了系统的批判。
他认为过去的形而上学陷入以下三种假相:把心灵当作精神实体,断言心灵不朽;把世界当作给定的整体,作出种种不同的臆断;把上帝当作绝对的实在,肯定它必然存在。
康德指出把心灵当作精神实体是错误的推论,因为这是把作为一切认识的先天条件的自我当作对象,而这个先验的自我只是认识的主体,永远不可能成为认识对象;康德对三种不同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证,即本体论的论证、宇宙论的论证、目的论的论证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批判。
康德认识论的特点在于他提出了从时空感性直观到纯粹知性概念(范畴)的认识形式。
他认为人类先天地具有这一套认识形式,才能把感觉材料组成知识。
如果没有这套主体的认识形式,我们就不可能得到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
这个看来似乎是荒谬的先验论,实际上比旧唯物论从哲学上说要深刻,从科学上说要正确。
近代科学已经证明,认识并不象旧唯物论所理解那样,是一种从感觉、知觉到概念的循序渐进的单线简单过程。
不是那种被动的、静止的、镜子式的反映。
图集
康德认识论的概述图(2张)
V百科往期回顾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次
编辑次数:11次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
随心的迷惘者(2016-11-29)
突出贡献榜
NB小游戏
为您推荐广告
搜索发现
新手上路
成长任务
编辑入门
编辑规则
本人编辑
我有疑问
内容质疑
在线客服
官方贴吧
意见反馈
投诉建议
举报不良信息
未通过词条申诉
投诉侵权信息
封禁查询与解封
©2021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进入词条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语音
编辑
讨论
收藏
赞
登录
扫码下载百科APP
领取50财富值奖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选择朗读音色
延伸文章資訊
- 1甚麼是:知識論- EP01|香港01|哲學
康德認為理性和經驗主義都對「理性」和「經驗」本身欠缺足夠深入的研究,因此前者成為獨斷論,理性的運用脫離了感性(sensation)的範圍,產生了自圓其說 ...
- 2康德认识论_百度百科
康德的认识论(Kantian Epistemology)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数学命题和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形成和根据问题。康德承认知识的内容或材料来自感觉,感觉是对象刺激了人的感官 ...
- 3伊曼努尔·康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認識論與倫理學構成康德哲學的两大部分,前者关于「现象界」;后者关于「意志自由」是截然对立和二分的。两者的中介成为康德“批判哲学”的终结思,自然与自由的沟通和统一就 ...
- 4了解康德的「觀念論」,先思考一下「看」的意義 - 關鍵評論
康德為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哲學紛爭畫下了句點,這位活躍於十八世紀、令人驚嘆 ... 蔡社長, 觀念論, 表象, 認識論, 經驗論, 實在論, 康德, 唯理論, 世界, ...
- 5論近代理性派認識論哲學的終結--理論--人民網
沿著休謨開辟的懷疑論道路,近代認識論哲學的任務就必然是理性的批判,康德的知識論決定了其理性批判的基本內容,正是通過對人類知性與感性直觀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