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興趣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學習興趣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

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 ... 學習興趣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徵,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

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於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

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

學習興趣一般分為個體興趣與情境興趣。

一般認為,個體興趣指的是隨著時間的遷移而不斷發展的、一種相對穩定持久且與某一特定主題或領域有關的動機取向、個人傾向或個人偏好,它與知識、價值觀及積極感情相聯;而情境興趣則發生在環境中的某些條件"刺激或特徵具有吸引力並為個體所認識的那一刻。

基本信息中文名:學習興趣英文名:Interestinlearning簡介學習興趣指一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

學生對某一學科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從對學習的促進來說,興趣可以成為學習的原因;從由於學習產生新的興趣和提高原有興趣來看,興趣又是在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可以作為學習的結果。

所以,學習興趣既是學習的原因,又是學習的結果。

學習興趣直接學習興趣與間接學習興趣常常是融合在一起的,即既有直接學習興趣的成分,又有間接學習興趣的成分,其中,或以直接學習興趣為主,或以間接學習興趣為主,或兩者難分主次。

開始時對學習的間接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很有可能逐漸轉化為直接興趣。

而對學習的直接興趣,若無特殊情況,大多能長期持續下去,並且愈來愈濃厚。

實踐表明對學習的直接興趣是提高學習質量最有利的因素。

學習興趣的產生與教學有密切的關係。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在教師使學習活動有興趣,其方法為:①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性、科學性。

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獲得科學知識的教材,肯定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提高教學水平。

太易太難的教材與提問都不足以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並能將其成功地運用於實際,及時得到強化。

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就會覺得饒有興味,學習興趣就會日益濃厚。

③了解學生已有的興趣。

新的學習興趣很少憑空出現,它多半是已有興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就有了擴展和提高其學習興趣的基礎。

④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某一學科(或材料)的社會意義及其與個人的關係。

學習興趣除了和教學有關係還與情感有密切的關係,在學習活動中的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反之,在學習活動中的消極情緒體驗,則往往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活動與積動的情緒體驗聯繫越密切,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強烈。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緊扣學生的心弦來激發學生的感情。

教師個人感情的流露特別是對自己所教學科熱愛的流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

"獎優"和“競賽”雖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些方法如運用不當,則流弊較多,因此要慎重對待。

培養1、積極期望。

積極期望就是從改善學習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入手,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充滿信心,相信該學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會對這門學科產生信心。

想像中的“興趣”會推動我們認真學習該學科,從而導致對此學科真正感興趣。

一位學生對學習地理毫無興趣,懷著一種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課鈴聲,為了培養對地理的興趣,他作了這樣的練習:“我喜歡你,地理!”重複幾遍之後,他覺得地理不像從前那樣枯燥無味了。

第二天他在圖書館借了一本有關地理的書,回家後,收拾一下房間,高高興興地讀了起來,再上地理課時也開始聽老師講解了,後來很喜歡地理,總是急不可待地盼著上地理課。

2、從可以達到的小目標開始。

在學習之初,確定小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不可定得太高,應從努力可達到的目標開始。

不斷的進步會提高學習的信心。

不要期望在短期內將成績提高上去,有的同學往往努力學習一兩周,結果發現成績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從而厭惡學習。

持之以恆地努力,一個一個小目標的實現,是實現大目標的開始。

3、了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

學習目的,是指某學科的學習結果是什麽,為什麼要學習該學科。

當學習該學科沒有太強的吸引力時,對最終目標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學習過程多半都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巨性往往讓人望而卻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不能不學,所以要認真了解每門學科的學習目的。

看書上的緒言部分,聽老師介紹學科發展的趨勢,或從國家、社會的發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門學科。

例如,記外語單詞和語法規則,常常是枯躁無味的。

但記住以後,會給聽、說、讀、寫、譯等技能的培養帶來很大的幫助,而且考試中也會得高分。

如果我們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有較深刻的理解,就會認真學習各門功課,從而對各科的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

4、培養自我成功感,以培養直接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取得一個小的成功,就進行自我獎賞,達到甚么目標,就給自己什麼樣的獎勵。

有小進步,實現小目標則小獎賞,如讓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東西;有中進步、實現中目標則中獎勵,如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畫或樂器等;有大進步、實現大目標則大獎勵,如周末旅遊等。

這樣通過漸次獎勵來鞏固自己的行為,有助於產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覺就會建立起直接興趣。

5、把原有的其他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以培養新的學習興趣。

每個人在少年兒童時期都有自己特別感興趣的事,如愛玩汽車、愛搭積木等。

到了高年級後,就應當去發現、了解與愛好有關的知識,如怎樣當個好駕駛員?汽車是如何發動的?汽車的構造原理是什麼?我所學的知識中那些和它們有關係?這樣就把對學習的興趣在原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愛因斯坦中學時只對物理感興趣,不喜歡數學,後來他在向縱深研究物理時發現數學是其基礎,便又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

又如你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而對寫作非常感興趣。

這樣你可以通過寫作練習,體會出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對寫作的重要意義,從而增強對語文基礎知識學習的積極性。

6、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確立穩定的興趣。

用學得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能鞏固知識,而是能修證知識,三是能帶來自我成功的喜悅情緒。

這種喜悅情緒正式建立穩定持久的興趣所必需的。

7、保持興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斷地提問題。

當你為回答或解答一個問題而去讀書時,你的學習就帶有目的性,就有了興趣。

準備一些問題是很容易的,僅僅把每節的標題成問題就是了。

例如學習阿基米德定律時,你可問:阿基米德定律的內容是什麽?它是怎樣發現的?怎樣證明它的結論是對的?它的公式是什麼?使用它應注意甚麽問題?我能否用其他的辦法推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一開始你強迫自己詳細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的往下看,你就會被吸引住。

8、想像學習成功後的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當我們滿腔熱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對它的結果有了預期的想像,而堅持去做這件事情。

例如你想像某個電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像這個電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

廚師想像出自己做出來的佳肴是什麼味道,繼而辛苦勞作;作曲家想像出自己作出的曲子會產生什麽樣的聲音,從而激發出他的創作熱情。

你可以想像出考試成績優秀,可以順利進入大學,為家庭為社會作出貢獻,為個人創造好的前程。

也可以想像出考試成績優秀,得到老師、家長的讚揚,得到同學們的羨慕等,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想像會幫你成功。

假如你能堅持用這8種小方法激發自己對某門學科的興趣,相信你在不久的將來會對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感了興趣。

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非常的頭疼,很多孩子他們對學習並不感興趣,只是對玩感興趣,像電腦、遊戲等,孩子總是玩不夠。

很多家長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怎么樣讓孩子對待學習就像看電、玩遊戲那樣投入呢?下面就為家長介紹幾種培養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一、精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孩子學習興趣的源泉。

那么,父母該如何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呢?當孩子把奶瓶反轉,並且試著從奶瓶的底部來吸奶的時候,當孩子將停下了的玩具火車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動起來的時候,當孩子在公園裡專心地看著被風吹得搖搖擺擺的花草的時候,這些都是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探索這個陌生世界的表現。

對孩子來說,一切都是新鮮的,值得探索的。

此時,大人不要忽視和否定孩子的學習和探索行為,而應該精心地呵護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這個世界,跟孩子一起去驚異,去提問,去討論,去共同作出結論。

當孩子帶著問題去問父母的時候,父母不應該簡單地將結論告訴孩子。

告訴孩子問題的答案,遠不如讓孩子自己思考“為什麼”來得重要。

例如,當孩子問“鳥兒晚上睡在哪裡”時,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與孩子一起探討鳥兒在晚上的可能去處;當孩子問“黃色和藍色顏料混合後會變成什麼顏色”,你不要簡單地告知“會變成綠色”,你可以說:“是啊,那究竟會變成什麼顏色呢?”以此來引導孩子去試驗,去思考,讓孩子自己去得出結論。

同時你還可以通過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激發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與探索的欲望。

能否給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是呵護孩子好奇心的關鍵。

父母如果經常給孩子下達一些強制性的智力作業任務,那么孩子會感到總是在一種有壓力的環境之中,他們便會將思考問題看作是一種額外的負擔,久而久之,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的興趣就會消失殆盡。

因此,對於強制性的智力作業,要少些再少些。

二、為孩子創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例如,孩子一般都愛聽故事,不管是老師或父母講故事,還是廣播電台或電視台播放故事,孩子們總是專心致志地聽,特別是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最能吸引他們。

當你講小人書中的故事時,你會發現孩子常常是一邊聽一邊很想認識書上的字,這種主動要求學習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父母可以利用這一時機因勢利導,適當教孩子認認字,不要求孩子寫,更不要求孩子記這些字,只要他們能認識,能把一個小故事讀下來就行。

孩子聽得多了,讀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這些字。

會有一天,父母發現,孩子已經能很連貫地把書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讀出來。

當孩子在閱讀課外書刊時,家長可利用讀物內容,作為與孩子對話的內容。

這樣,孩子在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可以不時地受到啟迪,並逐步養成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知識的興趣與習慣。

三、帶孩子到大自然、社會中去,開闊眼界,提高學習興趣家長可以經常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

比如春天可帶孩子去觀察小樹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長情況;夏天帶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帶他們去觀察樹葉的變化;冬天又可引導他們去觀察人們衣著的變化,看雪花紛飛的景象。

孩子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開闊了眼界,豐富了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

家長最好還能指導他們參加一些實踐,如讓孩子自己收集各種種子、搞發芽的試驗、栽種盆花;也可飼養些小動物。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啟發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畫出來,並鼓勵他們閱讀有關圖書,學會提出問題,學會到書中找答案。

這樣,孩子的興趣廣泛,知識面擴大了,學習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

四、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興趣一些孩子由於受家庭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在三歲左右就開始對畫畫或樂器產生興趣。

特別是孩子進了幼稚園以後,在老師的誘導下,他們的興趣愛好出現了第一次飛躍。

最先使孩子產生興趣的一般是畫畫、唱歌和表演,當然這些都是模仿性的。

對鋼琴、電子琴、手風琴的興趣都可以在幼兒期喚起,這時不是要求孩子能達到什麼水平,而是以喚起他們對各種樂器的興趣為主。

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歡跟大人下棋,當然更喜歡和小朋友們一起下遊戲棋。

父母只要做有心人,為孩子們提供一些條件,準備一些簡單的器具,多給孩子講講自己的見聞,多與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種學習興趣就會逐漸培養起來。

家長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時,一定要有耐心,因為孩子的心智發展還不夠成熟,穩定性不夠,所以多好動愛玩,所以不要過於急於求成,以避免造成負作用。

概括學習興趣是內在動機在學習上的體現,它伴隨著求知的動機、理智的情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習興趣的含義興趣是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

學習興趣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認識或趨近的傾向。

這種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聯繫著的。

一個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對各種現象和問題會產生驚異感。

在學習過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熱情,興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會達到對所學知識迷戀不捨的地步;在學習後,他會產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啟迪,並由此產生歡快、愜意的心情,所以,學習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

學習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很現實、很活躍的心理成分,它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以自己的學習興趣為轉移,年級越低的表現越明顯。

當一個學生對某一學科發生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進行學習,而不會覺得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否則,學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強地去學習。

例如,一個學生初學外語,感到很困難;他堅持學習,只是因為他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但對外語本身並不感興趣,這時他主要是依靠意志來完成學習任務。

而如果他經過努力學習,掌握了外語的某些知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逐步對外語本身感興趣了,這時他不再以學習外語為苦,而以學習外語為樂了。

只有在這時,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學習的最佳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的樂趣。

學習興趣的發展學習興趣有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一般來說是從“有趣”開始,產生“興趣”,然後向“志趣”發展的。

1.“有趣”──學習興趣的初級形式。

一般來說,人從兒時開始都帶有一些“研究”精神。

比如,小皮球拿在手裡,他就要拍它、捏它、看它滾動,看它跳。

若是捉到一隻蝴蝶,就把它的翅膀拉下來,看看它的軀體究竟是怎么構成的。

從兒童眼光來看,宇宙中的萬物,沒有一種不是新鮮有趣,值得玩弄、觀察、研究的。

可見,有趣往往是人為客觀世界所吸引而產生的結果。

教師要從“有趣”開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初二物理講到“沸騰與蒸發”一節時,教師這樣激發學生的情趣:教師在講台上放一盞酒精燈,然後舉起一張紙問:“這張紙,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會不會燃燒?”“當然會。

”“那么,用紙折成一隻盒子放在燈上會不會燃燒?”“肯定會。

”教師將紙盒裡裝滿了水,待紙盒濕透了,倒出水,放到點燃的酒精燈上,結果紙盒沒有燃燒起來。

學生說:“這有些稀奇,紙盒濕掉了,當然不會燒起來。

”教師問:“為什麼紙盒濕掉了,就不會燃燒呢?”此時,學生已處於心求通而不解,幾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的狀態,急切地等待教師講解。

這時已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老師這時來講授新課內容,教學效果必然會大大提高。

“有趣”有三個特徵,這就是直觀性、盲目性、和廣泛性。

教師引發學生產生“有趣”要注意四點:一是問題要小而具體;二是問題要新而有趣;三是要有適當的難度;四是要富有啟發性。

2.興趣──學習興趣的中級形式研究表明,學習興趣與學生的基礎知識有關,只有那些學生想知道而又未知道的東西才能激起學習興趣。

一種想要知道奧秘的願望變成不可遏制的願望,會激發人去行動。

比如,伽利略年輕時,偶然看到教堂廊檐下掛的燈正在擺動,他出神地凝視著,覺得來去擺動的時間都一樣,他按著自己的脈搏計算來往擺動的時間。

這種學習興趣,終於使他發明了擺鐘。

興趣往往也稱為愛好,沿著愛好深入下去,就會使專一的興趣變成癖好。

我們從一些科學家成才的例子中看到,一個天文學家,在學生的時代夏夜納涼,指北斗而定方向,按中星而記時辰,開始不過是覺得有趣而已。

他進一步考察星座、認識星雲、辨別行星、觀測月球,見到四時不同,晨昏互異,興趣就產生了。

再進一步了解日蝕月蝕的原理,查證光年的距離,並且發現火星上的“運河”。

這樣深入研究,趣味更濃,於是對天文學發生了興趣。

興趣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興趣是追求真理的第一步。

學生產生了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廢寢忘食的學習勁頭。

興趣具有專一性和堅持性的特點。

3.志趣──學習興趣的高級形式具有個性特徵的學習興趣,與高尚的理想和遠大的奮鬥目標相結合時,興趣就發生了飛躍,而成為志趣。

志趣是學習興趣的歸宿。

志趣可以決定一個人的進取方向,奠定他事業的基礎。

因此教師新穎有趣、邏輯性強的教學內容,豐富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格式變化的作業內容都可以不斷地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從而激發起更高水平的求知慾。

學習興趣1、自我尋找學習的樂趣:其基本點是:堅信學習是一件樂事。

訓練方法:1.在學習前激勵自己,自言自語,連說幾遍,“我喜歡學習某科目”;“某科目其樂無比”。

2.注意積累成功經驗。

2、培養好奇心:平時多向自己提問“為什麼”,多與同學討論問題,感受知識的魅力。

3、學會興趣的遷移:隨時把不利於學習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

4、最終實現從“苦學”到“樂學”的轉變。

下面談幾點看法。

1.寓教於樂,趣味橫生寓教於樂,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課文內容實施愉快教學的一種手段。

這種方法的設定,是為了有效的教學,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例如,物理課上先放一段精彩的電視節目之後,問學生電視上為什麼會出現圖像,這樣必然會引起學生求知的興趣,學習積極性一定會提高。

2.提問設疑,培養興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對一眼能看到的東西是不感興趣的,但對藏在後面的奧妙卻很感興趣。

”例如,在歷史教學中,就要從問題入手,善於設疑,引導學生思考。

講述秦朝經濟文化時,可以提問學生:秦始皇為什麼要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然後安排學生帶著“疑”看書,產生興趣。

教師設疑時,要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逐步引導學生思維,達到產生興趣的境界。

3.改進教法,激發興趣陳舊的教學方法早已成為過去,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才是培養人才的捷徑。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需要、動機、興趣所支配的。

學習活動亦如此,學生只有對學習產生興趣,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而陳舊的教學模式卻不能充分地開發學生內在的潛能。

故此,終究要被淘汰,必然被新型的教學方法所取代。

4.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4]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是刺激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的良好策略,在各科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可以通過聽錄音、看錄像、學微機等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生為什麼對學微機、上網很感興趣,就是因為這門課有新、奇、美的特點。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電教媒體以及各種實驗演示等,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效果則必佳矣。

培養方法學習興趣的產生與教學有密切的關係。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主要在教師使學習活動有興趣,其方法為:增加教材趣味性①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性、科學性。

有趣的、能逐步掌握的、可獲得科學知識的教材,肯定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水平②提高教學水平。

太易太難的教材與提問都不足以激起學生的興趣。

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並能將其成功地運用於實際,及時得到強化。

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就會覺得饒有興味,學習興趣就會日益濃厚。

了解學生已有興趣③了解學生已有的興趣。

新的學習興趣很少憑空出現,它多半是已有興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學生已有的學習興趣,就有了擴展和提高其學習興趣的基礎。

幫助學生認識內容④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某一學科(或材料)的社會意義及其與個人的關係。

"獎優"和“競賽”雖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這些方法如運用不當,則流弊較多,因此要慎重對待。

研究簡介興趣的本質及其對學習的影響是一個古老而又嶄新的話題,它是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教育家赫爾巴特把發展廣泛的興趣視為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並認為主要是興趣引起對物體正確的、全面的認識,它導向有意義學習,促進知識的長期保持,並為進一步的學習提供動機。

杜威也是興趣問題最有影響的理論家之一,1913年出版了專著《教育中的興趣和努力》,提出以興趣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與僅僅以努力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有質的不同。

但在西方,從行為主義興起到認知心理學的革命以後,興趣研究一直沒有大的進展,興趣在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中也缺乏應有的地位。

80年代,西方關於興趣的本質及其對學習的影響的研究開始復甦。

當前,這一課題已成為教育心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引起許多心理學研究者的重視和研究。

興趣概念研究的發展在當代西方興趣研究中,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興趣概念,即個人興趣(individualinterest)、情境興趣(situationalinterest)和作為一種心理狀態的興趣(Pintrich等,1996)。

個人興趣是由個體的傾向性引起的,一般說來,研究者把它看作不斷發展的心理特點,並認為個人興趣相對穩定,常常與知識的增長、積極的情緒和價值的增加相聯繫。

例如,Schiefele(1992)認為,個人興趣可以解釋為個體相對長時間地朝向某一種物體、活動或某一知識領域。

情境興趣是由當前環境裡的某些條件和刺激在個體中產生的興趣,它常常對個體的知識和參照系統只有短暫的作用和邊緣性影響。

但情境興趣也可能具有更持久的作用,並成為個人興趣產生的基礎。

情境興趣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發展為相對持久的個人興趣。

可見,這兩種興趣並不是獨立發生的兩分現象,它們在發展中是相互影響的。

興趣作為一種心理狀態,這種概念反映了一種關於興趣的相互作用和關聯的觀點,認為興趣是個體的個人興趣與有趣的環境特徵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心理狀態。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他們的研究問題有關。

在對文獻進行系統地分析時,我們發現,在當代西方的興趣研究中,絕大多數研究者把作為個性特徵的個人興趣和作為學習環境特徵的材料的趣味性割裂開來進行研究,沒有重視興趣作為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特定研究情境中的個體與具體的刺激材料相互作用的結果。

雖然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個人興趣與情境興趣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但對這種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和各種因素影響興趣產生的心理機制尚缺乏深入的理論探討。

在現有的興趣研究中,對現實化的興趣,即把興趣視為個體在與環境刺激相互作用中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研究得很不夠。

其實,個性因素和學習材料的特性都只是興趣發生的必要條件,拋開個體與環境在一定條件下具體的相互作用,只研究某一個影響因素的作用,這是很不夠的。

我們認為這種研究思路不利於建立統一的興趣理論,也不利於提高研究的生態效度。

全面完整地揭示興趣的心理本質?這顯然是興趣研究下一步的一項重要工作。

效應興趣對學業成就的影響西方的一些研究者分別研究了個人興趣和情境興趣對學業成就的影響。

這些研究主要是運用相關的方法進行的。

關於個人興趣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Schiefele等人(1992)對一系列的研究結果所進行的元分析表明,興趣和成就之間的相關,接近30%。

然而這一關係也與性別、學科、年級因素有關,興趣和學業成就之間的關係在高年級更強。

這一結果與我國國小生數學能力協作組的研究結果(1989,1990)相吻合。

我國國小生數學能力協作組的研究表明:四年級和六年級國小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態度和抱負水平與他們在相應的數學能力測驗上取得的成績有非常顯著的關係;隨著年級的升高,這三種非智力因素與國小生數學能力發展的關係更加密切,作用也有所增大,其中學習數學興趣的作用,從四年級時的居第3位躍居到六年級時的第1位。

關於情境興趣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一些研究者提出,有興趣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材料對學習成就有很大的影響。

興趣對文本理解的作用對興趣與學習的關係,研究得比較充分的課題是興趣對文本理解作用,這是興趣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

與上述三種興趣概念相對應,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有三條途徑:第一條途徑是把興趣視為一種個性傾向或類似特質的變數,調查話題興趣(topicinterest)對文本的保持和理解的影響;第二條途徑是把興趣作為一種學習材料的特徵,考察內容興趣(text-basedinterest)對文本理解的作用;第三條途徑是把興趣作為一種具體活動中出現的現實化的心理狀態,研究興趣對文本理解的作用。

總的說來,這些研究都支持這一結論:興趣對文本的理解有積極的作用,並且這種作用不因被試的年齡、文本類型(敘事的、說明的)、文本呈現方式(書面的、口頭的)和理解測驗類型(自由地、有提示地回憶、完形填空、多項選擇和問題回答)的不同而有質的變化。

作用表現具體說來,研究發現興趣對文本理解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興趣會促進讀者在閱讀文本時採取深度加工的策略,對所讀內容建立更多的聯繫,對它進行更多的獨立思考。

興趣高的讀者會對所讀內容表現出更強的推理能力。

Fransson(1977)的一項研究顯示:對一個話題更有興趣的學生表現出對文本更深的加工。

他運用自由回憶和廣泛的交談,發現高興趣的被試者不僅在文本的不同部分之間,而且在所讀內容和先前知識或個人經歷之間形成更多的聯繫。

他還發現興趣高的被試者對文本內容進行更多的獨立思考。

章凱與張必隱(1996)在一項研究中以大學生為被試者,結果發現高興趣被試者比低興趣被試者作出更多的正確的推論。

Schiefele(1992)的研究結果表明:興趣高的被試者比興趣低的被試者在閱讀文本時表現出更多的意義定向的(命題的)加工,而表現出較少的完全照字面的加工。

(2)興趣對學習那些明確包含在文本中的知識時作用不大,甚至沒有影響;而要求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理解時,興趣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興趣高的讀者所獲得的知識具有更高的遷移水平。

Schiefele(1990)在一項關於話題興趣對文本理解水平影響的研究中,把文本理解水平分為三個層次,並以三種類型的問題來代表,即簡單的知識性問題、複雜的知識性問題和深度理解的問題。

結果顯示:興趣是影響文本理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在要求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理解時,興趣的作用尤其明顯,而興趣對回答簡單的知識問題卻無影響。

但研究者指出,這些結果還不能明確地說明興趣高的被試是否真的獲得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一種可選擇的解釋是,研究中所觀察到的差異並不是文本加工期間產生的,而可能是回憶階段產生的。

低興趣的被試者可能也能夠回答深度理解的問題,但他們由於答題動機不強,而沒有努力回憶。

章凱與張必隱(1995)也得出同樣的結論。

但我們基於對興趣效應的整體分析,否認了Schiefele(1990)的上述解釋,認為興趣對不同理解水平的作用效果產生於認知加工階段,即文本圖式的建構階段,而不是在回憶階段。

(三)興趣對文本閱讀中的理解監控能力有一定的影響章凱與張必隱(1996)以大學生為被試者,研究興趣對文本閱讀中理解監控能力的影響。

首先讓被試者閱讀一篇文章,然後對所讀內容進行興趣評定,並完成理解測驗。

測驗的形式是對以文章的主要思想為內容的段落文本進行完形填空,並要求被試者評價自己所填詞的正確性。

結果表明:興趣高的被試者比興趣低的被試者相信自己所填的詞具有更高的正確性。

這說明興趣水平對文本閱讀中的理解監控能力有一定的影響。

de-Sousa與Oakhill(1996)研究了24名8到9歲兒童的興趣水平對其理解監控能力的影響。

兩組被試匹配了單詞閱讀和辭彙技能,但具有不同的理解技能,要求他們閱讀一系列短段落,並測查理解監控水平。

結果發現,興趣水平對理解技能差的被試的理解監控測驗成績有著顯著的影響,而對理解技能好的被試的理解監控測驗成績沒有影響。

綜合上述研究,我們認為,興趣一方面改善了學習過程,另一方面也就改善了學習的結果,導致質與量上更優越的學習。

這正像杜威(Dewey,1913)所說的那樣,以興趣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與僅僅以努力為基礎的學習的結果有質的不同。

在這種不同的背後隱藏著興趣影響學習的作用機制,在理論上弄清這一問題是興趣研究深入發展的需要。

機制關於興趣影響學習的機制,在西方興趣研究中出現了三種解釋:注意與資源分配假設、認知策略假設和動機定向假設。

注意與資源分配假設是由Anderson(1982)首先提出來的。

Anderson(1982)和Shirey&Reynolds(1988)指導的研究對興趣效應提出了一種解釋,他們假設對有興趣的句子進行了更多的注意。

Anderson等人(1984)假定讀者更多地注意有趣的文本片斷,集中注意的時間更長。

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未顯示對有興趣的句子的更好記憶是以(有意識地)增加注意為基礎的。

Anderson等人的理論假設也受到Hidi(1990)的挑戰。

Hidi(1990)對注意必然導致更長的閱讀和反應時間的假設提出質疑,她根據一些實證研究認為,注意有自動注意和選擇性注意,與有興趣的學習過程相聯的是自動化的注意,而不是選擇性的、有意識的注意,在有興趣學習中,自動注意可以釋放出認知能量,從而有利於產生一致性程度更高的表征,提高學習水平。

Entwistle與Ramden(1983)區分出深層加工策略和表層水平策略。

Schiefele(1989)認為,與興趣定向的學習相對應的是深層加工定向,因此,高興趣被試者比低興趣被試者建構的表征在性質上更優越,隨後也就更能夠回憶出所學內容的基本成分。

Dweck與其同事根據成就目標的類型區分出不同的動機定向:掌握定向和績效定向。

這種理論認為,興趣與掌握定向相聯繫,因而能夠產生有差別的、創新性的知識結構。

此外,情緒心理學也十分關注興趣和學習的關係。

有一種觀點認為,興趣和快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補充構成智力活動的最佳情緒背景。

快樂使興趣處於低閾;興趣的緊張在轉化為愉快時得到釋放。

二者的交替既可避免過久的興趣緊張,又可避免過多的快樂鬆弛。

上述四種觀點都有實驗證據的支持,但都是僅僅涉及到某一個方面,對興趣的作用機制缺乏整體性認識。

注意與資源分配假設、認知策略假設都企圖從認知的角度來說明興趣的作用機制,但它們沒有解釋興趣為什麼與自動注意和深層加工策略相聯繫。

因此只能是對興趣作用的中介因素的一個說明。

動機定向假設沒有說明興趣為什麼是與掌握定向發生聯繫的;情緒背景假設沒有把興趣和認知加工水平聯繫起來,無法對興趣與理解水平的關係作出恰當的預測和解釋。

因此,還必須對興趣的作用機制進行新的探討。

興趣效應在關於興趣對學習影響的研究中,許多研究者對影響興趣效應的有關控制變數考慮不夠。

國外的多數研究以學齡兒童為被試,控制了閱讀能力和文本的易懂性,只有很少的研究控制了被試的智力水平和先前知識。

研究表明,被試的閱讀能力和文本的易懂性對理解的影響與興趣對理解的影響是獨立的,並且不同研究都得到一致的結果。

但對先前知識與興趣的關係的研究卻並不是這樣,對先前知識的研究所得的結果並不一致。

Baldwinetal(1985)和Entin&Klare(1985)提出,興趣和先前知識對理解都有顯著的影響,但二者彼此獨立地起作用;而Hare與Devine(1983)的研究表明,只有先前知識對理解有顯著影響;Osako與Anders(1983)發現先前知識和話題興趣都有微弱的作用(參見Schiefele,1992)。

Schiefele(1990)的研究控制了被試者的先前知識、智力水平和短時記憶能力。

對控制變數的分析表明:高興趣組和低興趣組之間在理解上的差異不能歸因於智力、短時記憶能力和先前知識這些因素;先前知識和短時記憶能力與理解不存在相關;言語智力和一般智力的指示量也僅在簡單的知識問題上相關顯著;而且興趣與智力的作用是相互獨立的。

章凱與張必隱(1995,1996)在兩項實驗中均發現興趣對文本理解的作用相對獨立於先前知識的影響,並且不管先前知識的作用是否顯著都是如此。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結果之所以不一致,與不同研究者所用的文本的難度、被試者先前知識的多少、以及先前知識的測量方法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關係。

在這些研究中,先前知識都是作為實驗的控制變數,所用的統計方法主要是偏相關分析或協方差分析。

這種實驗設計不利於全面地研究學習中興趣與先前知識之間的關係。

理論發展20年來,在西方教育心理學界,興趣研究正從復甦走向復興。

研究興趣對學習的影響是探討情緒和認知的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可以彌補認知心理學忽視人類認知中情緒因素的作用而只研究認知的不足,因而引起許多研究者的重視。

這一傾向應引起我國教育心理學研究者的重視。

總的說來,。

但它們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我們也不可盲目跟隨。

其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對興趣缺乏一種成熟的定義和理論,多數研究沒有包括對興趣的理論探討,許多研究者是以“興趣”的日常含義進行研究的。

我們認為這是很不夠的,理論認識上不去,實驗研究就難免出現盲目狀態。

例如,多數研究對興趣影響認知的條件缺乏整體的把握,沒有重視影響興趣發生的個性因素和情境因素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作用,而是把二者完全割裂開來,無視具體學習條件下的相互作用過程;很多研究對影響興趣和理解的有關控制變數考慮不夠,有些研究雖然控制了先前知識水平,但對先前知識的測量需要改進;多數研究在理解測驗中採用的是簡單指標,尤其是用多項選擇的形式,這些方法的使用被局限在學習的純定量方面,忽視了理解水平的定性的或結構的指標。

這種類型的指標不能對所獲得的知識的結構特徵提供任何清晰的信息,也沒有考慮區分不同的理解水平,因而不能針對性質不同的加工水平得出任何結論。

總之,加強興趣概念的理論整合和選擇具有生態效度的研究方法是當前興趣研究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解決它們是興趣研究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興趣實例概述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說:"興趣象柴,即可點燃,也可搗毀。

"如果教學方法恰當,學生對政治課的內容發生興趣,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則把學習看成是精神負擔,效果必然降低。

為了激發學生樂學政治的興趣,並取得較好的效果。

結合實際根據學生實際,恰當地進行討論或教學,培養學生知行統一的興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發現問題,只不過,少數人能夠回答而已,更多的學生則沒有這種可能,從學生來講,是滿懷熱情舉手,不滿,遺憾放下手;從老師來講,有時看到一片"手林",還真不知抽誰好,久而久之,則沒有舉手,而是在下面七嘴八舌討論不休,有個別調皮蛋也趁此機會講廢話。

課堂秩序不好,反而影響教學,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既要保持良好的課堂紀錄,又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並把思想教育與知識教育有機統一起來,則必須給他們有發言的機會,於是我採取討論式教學方法,實踐證明:通過平等坦率的討論,由學生自己得出結論,與教材內容進行對照,達到融會貫通,既實現了學習理論和運用理論的目的,又可以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受約束,並保持了學生的熱情和課堂熱情和課堂紀律良好。

開展課外活動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吸引學生掌握知識,端正思想的興趣初一學生年齡小、好動、好奇、自控能力差,為了把初一學生的這種特點引入到學習中去。

使他們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自覺接受思想教育。

我開展了好幾次課外活動。

如講"增強自律能力"這一課時,我事先調查了學生中自律能力不強的事例。

又布置一些同學蒐集自律強的榜樣。

搞了"自律使人優秀起來"的課堂討論,學生們興趣很濃,通過這次討論會,同學們深深地被周總理、魯迅、邱少雲等榜樣感染。

為自己的自控力差而羞愧。

懂得了自律使人優秀起來的真諦。

明白了誰能增強自律,誰就能遨遊在知識的海洋,就能展翅在科學藍天。

這樣,不僅緊扣了教材,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生活的體驗。

使學生在活動中懂得了道理,而且適應了青少年學生的特點,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符合教育規律,因而班上一改過去那種到校後胡追亂跑,學而不專,自控力差的現象,出現了嚴守課堂課堂紀律,2000級5班在期末的縣統考中,考試成績比中考有明顯提高,名列年級前茅。

改變考試方法改變考試方法,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加深學生鞏固知識的興趣在2000級教學時,我了克服學生中的厭考情緒,我在學生中進行了自擬內容的單元考試嘗試,以往的考試,都是老師出題考學生。

學生們很感興趣,其方法是:我根據課文單元的知識點,給他們畫出粗略框架,如填空多少分……題出好後,寫上出題評分,我再將評改後的卷子收起來核查,效果很不錯。

這種方法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在興趣中鞏固了所應掌握的知識,又使老師不糾纏於繁瑣的出題、改卷;並且還解決了我校不準買卷子,印卷子也難的矛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為出題過程中,學生翻遍全書,來回考慮,他會的,等於又複習一遍,不會的,出題考別人。

自己首先要做出標準答案,這也就會了。

(起初,有個別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做不來,後來經指導,能出題了。

)通過這樣的考試方法,學生印象特別深,不容易遺忘,班上許多學生對我講,凡是他出過的題,記得很清楚,因此,在省畢業會考中,這年級我所教的班平均達到92.4分,優生率95%,合格率100%,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多形式教學多形式教學引起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愛上政治課的興趣後來我接受了三個新班的教學工作,其中一個班的政治成績在同年級中是最後一名,不及格人數也是最多的,但這個班又有它獨特點:幹部子女多,思維活躍,思想開放,自我意識強,逆反心理較重。

喜歡標新立異,通過問卷調查,他們大多數人對政治課不感興趣,認為沒有什麼學頭,枯燥、無味,針對這種現狀,我採取了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學,如有時用商量的語氣,有時用有趣的設疑閱讀,有時又是啟發式的引學生思考,有時又輔以討論或教學,比賽式講演,質疑問答等等,讓學生經常覺得新鮮,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們不再討厭上政治課,而是喜歡上政治課,很快,課堂紀律好轉,學習興趣盎然,學生的政治課成績大幅度提高,本期中考,這個班的平均分由原來的72.2分提高到85.4分,及格率由原來的67%提高到90%,事實證明,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發生興趣時,他們的思想才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也明顯提高。

古人觀點古人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

"因此,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關係到教學的成功與否,只有當學生對其學習內容產生興趣,才會樂意去學,才會去積極思維,才會受教育於輕鬆愉快之中,這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及提高教學質量,對培養“四有”新人都是行之有效的。

相關詞條 學習興趣的喚起 內容介紹《學習興趣的喚起:教師的教育教學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研究》在整理和歸類原始資料的基礎上,挖掘出一系列本土概念,並把這些本土概念歸入興趣表現類、師... 內容介紹 興趣[漢語詞語] 興趣指興致,對事物喜好或關切的情緒。

心理學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和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

它表現為人們對某件事物、某項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

興... 詞語解釋   種類   特徵   功能   培養 激發學習興趣藝術 教師講課要像磁石一樣,憑藉知識本身對學生的吸引力牢牢地吸引住學生,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緒同教師講課交融在一起。

“中國小教學藝術叢書”是在“九五”國家重... 內容介紹 興趣引擎 興趣引擎(InterestEngine)是一點資訊獨創的專利技術,它是在底層技術架構上把搜尋引擎和推薦引擎有機交融,既提取了搜尋引擎的數據爬取、文本分... 概念   六大模組   門檻   價值意義 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法談 如何讓孩子覺得學習是輕鬆的1首先讓孩子做他“會的內容2讓孩子對學習的印象不再是“痛苦’與“黑暗”3在學習中加入“遊戲”的因素4把日常生活與學習結合起來第... 內容介紹   作品目錄 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出版時間:2002-1-1版次:1頁數:280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興趣班 興趣班是上海掌聚文化傳媒(SUM)有限公司研究開發的一款基於地理位置(LBS),連線線下興趣教育機構、老師、學生、家長,同時具備線上直播課程及社交屬性的... 歌曲信息   歌曲歌詞 談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主題學習興趣關於怎樣科學、正確判斷孩子屬於缺失學習興趣?怎樣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相關搜尋學習興趣的喚起教學帆船運動測向受教育者高中物理競賽教學方法尹曉冰慶陽第一國小教學模式田徑運動杭州市第二中學教學大綱廣西人事考試網教材學習興趣黃岡中學賽艇中國信鴿協會競賽規則校本課程“好運北京”賽事熱門詞條456遊戲C12Ginogloomysundayhurricane不舉以逸待勞停車遊戲具惠善幾度夕陽紅徽章戰士晝顏格鬥遊戲泰瑞斯海底撈燒肉王希怡王耿豪輕小說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金載沅韓語翻譯驚世媳婦麥門冬湯BONEScampusepicMarkSpinexrd光暈冒險王之神兵傳奇無敵版利率勝殘去殺宋忠平幾何學徐天麟新亭對泣書店員美知留的故事李衛辭官粉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鋼琴樂譜阿妹taiji爭艷館雲端硬碟冰沙台中圖書館吧檯設計安娜斯塔西婭破曉之刃學習興趣@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