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嬰兒可愛」有助於生存?心理學根據在這裡!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你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嬰兒看起來特別可愛,甚至會不自覺地想對他們微笑嗎? 在發展心理學中,這其實是有根據的。

光看外表,小孩總 ... 0 5 2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5 2 動物世界 社會群體 精神心理 自然生態 「覺得嬰兒可愛」有助於生存?心理學根據在這裡! 何晨瑋VickyHo ・2020/07/14 ・2210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SR值493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丘比娃娃現象(1) 依附關係(3) 動物行為(29) 嬰兒(40) 銘印現象(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搭乘捷運時,你看著旁邊嬰兒車內的嬰兒不自覺地露出微笑,此時他也給你一個微笑,你大概會有一整天的好心情。

但你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覺得嬰兒看起來特別可愛,甚至會不自覺地想對他們微笑嗎? 在發展心理學中,這其實是有根據的。

光看外表,小孩總讓人覺得可愛,並不經意地對他們露出微笑,這是為什麼呢?圖/unsplash 嬰兒有著「丘比娃娃」的外表,大大的前額、圓潤的臉頰,使他們看起來特別可愛,比較容易吸引照顧者或其他人的注意而被疼愛,稱作丘比娃娃現象(kewpiedolleffect)。

長得可愛像丘比娃娃,對於建立依附關係更有利? 丘比娃娃最早是由美國羅絲‧歐尼爾(RoseO’Neill)在1909年所創造出的角色,擁有圓潤的雙眸,對稱且圓滾的身體,並依據愛神邱比特的諧音取名,在推出的短時間內就造成極大的轟動。

丘比娃娃現象是由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KonradLorenz)在1943年提出的。

而他也提出了大家熟知的銘印現象(imprinting):剛出生的幼鵝,會追隨任何會動的東西,例如牠們的鵝媽媽,或甚至是人類。

  圖/giphy 話說回來,雖然人類的嬰兒並不具有像動物的銘印現象會主動跟著照顧者跑。

但他們如果天生帶有某些讓照顧者及其他人會感到可愛的臉部特徵或特質,顯然較容易引起對方的關注或更用心的照護,就能夠提升存活的機會,也就是丘比娃娃現象。

換句話說,丘比娃娃現象讓嬰兒看起來可愛(或者說讓人「覺得可愛」),更重要的功能可能是與照顧者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 發展心理學家JohnBowlby(1969、1980)提出了依附理論。

他的理論深受動物行為觀點的啟發,而該觀點還有個重要假設: 所有物種(包括人類)都有一些天生的行為傾向,這些傾向某種程度有助於該物種在演化上的生存及適應功能的。

因此,他認為人類的依附關係是具有適應功能的重要性,並認為在正常的情況下,成人會自然地對嬰兒(編按:或長得像嬰兒的東西,例如貓)發出的訊號有善意的回應,像是非常注意嬰兒急迫的哭聲,或是對寶寶保持笑臉。

這很可能也是成人內建有利生存延續後代的本能:照顧嬰兒。

而「丘比娃娃」則具有了我們「認出嬰兒」所需要的特徵。

人類的嬰兒和照顧者會有對彼此善意回應的傾向,符合演化適應的需求。

不同物種的嬰兒皆有丘比娃娃現象,比起成年者更具有圓潤的臉部特徵,使他們看起來更可愛,而引起照顧者的注意!圖/giphy 另外,也有研究指出,丘比娃娃現象有助於引發他人的正向情感,進而與照顧者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當寶寶越有吸引力,就越容易引起媽媽或其他人的回應(Langloisetal.,1995)。

心理學家ThomasAlley(1981)也發現成人在評定不同發育過程中的頭部輪廓時,在評價嬰兒的可愛程度,往往要比二、三、四歲小孩的頭部輪廓來得更高,因此他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兒頭部輪廓發生變化,成人感受到的可愛程度也隨之下降。

長得「可愛」和良好依附關係是相關,非因果關係! 但或許有讀者會好奇,難道不可愛的嬰兒,就無法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嗎? 幸好現實沒有這麼殘忍,寶寶不見得要長得像完美的洋娃娃,才可以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有研究顯示患有唇裂與顎裂(Cleftlipandcleftpalate)的嬰兒,同樣也能與母親建立安全的依附關係,儘管有特殊的照顧需求,在嬰兒出生後第一年未存在不安全依戀的風險(Speltzetal.,1997)。

不管可愛與否,都是爸媽的寶。

圖/giphy 丘比娃娃現象雖有助於提升良好依附關係的建立,同時也增加嬰兒的生存機率,不過「有可愛的臉部特徵」和「發展良好依附關係」兩個概念是相關,而非因果關係。

能夠發展安全的依附關係,需要藉由照顧者準確接收嬰兒的訊號,可能是肚子餓或尿布濕了等,並及時且有效地回應他所發出的需求,而嬰兒也同時在學習要如何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讓照顧者了解,相互接收並回應彼此的訊號,才得以發展出來穩固的依附關係。

註解 銘印現象的三個特點: 只有在孵化後的關鍵期內,才能有效地被建立起; 是自動的發生,幼鵝出生後不必學習,就會跟著走。

依附對象是不可逆的。

一旦幼鵝開始追隨一個特定對象後,則持續依附同一對象。

參考資料 Alley,T.R.(1981).Headshapeandtheperceptionofcuteness.DevelopmentalPsychology,17(5),650–654. Bowlby,J.(1969).Attachmentandloss.Vol.1:Attachment.London:HogarthPress. Bowlby,J.(1980).Attachmentandloss.Vol.3:Loss,sadness,anddepression.NewYork:BasicBooks. Langlois,J.H.,Ritter,J.M.,Casey,R.J.,&Sawin,D.B.(1995).Infantattractivenesspredictsmaternalbehaviorsandattitudes.DevelopmentalPsychology,31,464–472. Lorenz,K.(1943).DieangeborenenFormenmöglicherErfahrung[Theinbornformsofpotentialexperiences].ZeitschriftfürTierpsychologie,5(2),235–409. Shaffer,D.R.,&Kipp,K.(2007).Developmentalpsychology:Childhoodandadolescence.Australia:Wadsworth/Thomson. Speltz,ML ,Endnga,MC ,Fisher,PA ,&Mason,CA(1997)Earlypredictorsofattachmentininfantswithcleftlipand/orpalate .ChildDevelopment,68,12–25.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何晨瑋VickyHo 12篇文章 ・ 207位粉絲 +追蹤 多以心理科普方式,討論時事等議題。

部落格https://vickyho.com/。

歡迎合作與邀約✉️[email protected]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一場虎年的中亞瘟疫,預示隨後黑死病的開端? 1 20小時前 洞窟裡的宇宙!拉斯科壁畫上的生命歌賦──《人類大宇宙》 1 1天前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4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5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2022/10/12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RELATED 相關文章 新生兒基因檢測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人類寶寶的腸道裡到底都住了哪些微生物?──決定嬰兒腸道微生物菌相的要素及對於整復之啟示 你認為,已婚女性墮胎需要經過配偶同意嗎?|【科科齊打交】 寶寶的舌頭得幾分?小心!分數太低,可是要動手術的喔! 分手心理學:分手後還當朋友,怎樣才能過得好?──依附理論系列(十八) 2 6 4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2 6 4 我們的失眠和喜鵲的失眠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胡中行 ・2022/05/12 ・2031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動物實驗(10) 動物行為(29) 喜鵲(4) 失眠(12) 睡眠(97) 睡眠品質(5) 科學生(395)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時候,您幾點起床?就算醒了,工作效率是否異常低落?在此,請您非但別只想到自己,還要拿出一點同理心:因為被剝奪睡眠的澳洲喜鵲,也深受困擾。

徹夜難眠很可能會影響工作效率。

圖/Pixabay 捉野生喜鵲來做失眠相關的實驗 2022年4月的《科學報告》期刊,有一篇標題冗長的論文,叫做〈失眠削弱澳洲喜鵲的認知表現並改變其歌曲產出〉[1]。

其第一作者澳洲LaTrobe大學博士候選人RobinJohnsson,認為歌唱的時辰與類型,對於喜鵲的社交生活相當重要,並以此做為研究主題[2]。

且不論在COVID-19疫情之前,有些人就已經沒什麼社交生活,更不要談呼朋引伴一起歡唱KTV,人家喜鵲可是隨時都過得多采多姿。

喜鵲齊聲合唱。

影/Youtube 於是,牠們就被科學家抓去做實驗了。

首先,研究團隊架設陷阱,用起士誘捕野生喜鵲。

為牠們戴上標有序號的腳環之後,再關進裝有監視器的房間裡。

接著,為了測量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與肌肉電位圖(electromyogram,EMG),科學家把無辜的喜鵲抓來開刀。

於其腦部表面和頸部肌肉,植入電極貼片(electrodes),方便之後記錄睡眠狀態[1]。

然後,喜鵲們就去接受特訓。

反覆訓練後篩選符合資格的喜鵲來做失眠實驗 研究團隊準備了一種木製食器,左右各挖一個淺槽。

其中一個槽裡,盛裝少量起士和麵包蟲。

第一次食物直接攤在眼前,不加以掩飾;第二次猶抱琵琶半遮面;第三次開始蓋子完全擋住凹槽,令喜鵲啥也看不見。

在訓練的初期,全部的食器都採用灰色蓋子。

直到最後的「聯想學習」(associativelearning),蓋子被換成黑色或白色。

喜鵲掀開特定顏色的蓋子,發現下面藏有食物。

這樣重複15次,讓牠們不把「食」、「色」的關係兜在一起也難[1]。

認知測試的教具,澳洲喜鵲執行聯想或逆向學習任務。

圖/參考資料1。

結訓後,研究團隊把食器裡的獎勵換成「不會動的麵包蟲冷盤」(chilled,unmovingmealworms),為喜鵲舉辦驗收成果的模擬考。

除了執行「聯想學習」的覓食活動,科學家也期望牠們展現「反轉學習」(reversallearning)的能力。

將蓋子的顏色調換,要喜鵲嘗試選出有食物的凹槽。

這個階段有一些評分要點[1],例如: 喜鵲做出第一次選擇時,是否有延遲的行為。

緩慢的反應,代表注意力不集中,或動機下降。

喜鵲得經過幾回,才能達到連續12次嘗試中,有10次正確的及格分數。

喜鵲選擇正確瓶蓋的比率。

凡是順利通過模擬考的喜鵲們,便能晉升至下一關。

在實驗的主要階段,喜鵲們被劃為三組,分別體驗下列三種睡眠模式之一:無干擾睡眠、6小時睡眠剝奪,以及12小時睡眠剝奪。

研究人員防止喜鵲睡著的花招,包括:迫近或拍打鳥舍、發出噪音,或是輕撫充滿睡意的喜鵲[1]。

如同可憐的臺灣中學生,明明前晚都沒睡飽,隔天還得參加考試。

研究人員存心要看失眠的喜鵲,怎麼失常。

人類跟喜鵲一樣會被睡眠影響行為 正式測驗的結果不出所料,沒睡飽的喜鵲容易犯錯,而且要花較長的時間,才能選出正確答案。

有些喜鵲甚至失去參與測驗的動機,傾向找機會補眠。

其實以前的研究便顯示,失眠也會降低人類的認知表現。

諸如參與動機、清醒程度(alertness)、注意力、警戒等級(vigilance)等,都會受到負面影響[1]。

除了喜鵲考試的成績,科學家也記錄了牠們社交行為的變化。

失眠的喜鵲寧可睡覺,也不要唱歌。

最後就算唱了,單曲的長度卻意外地延展。

原本的晨曲改在中午演出,頻寬變得狹窄,內容相較貧乏,顫音也明顯減少。

這與人類的口語溝通,大同小異。

當一個人睡眠不足,說話的速度會緩慢下來,咬字不如平常清晰,語句重覆的機率提高,甚至可能妨礙聽眾理解講者所要傳達的訊息[1]。

澳洲喜鵲有複雜的家族。

牠們用歌聲來劃定疆域,分辨敵友,並建立「鳥」際關係。

失眠不僅會害喜鵲把歌唱得七零八落,也會進一步危及其社交生活。

既然以往的人類睡眠實驗結果,與喜鵲有那麼多的相似處,下次在抱怨疫情害自己沒朋友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睡飽,再來思考怎麼社交呢? 睡飽再來社交比較不會被睏意影響思考。

圖/Pexels。

備註:此實驗結束後,參與受試的澳洲喜鵲,均在2019年7月被野放。

參考資料: SleeplossimpairscognitiveperformanceandalterssongoutputinAustralianmagpies(ScientificReports,2022)Researchersfindwhatmagpieslosefromhittingsnooze(BrisbaneTimes,2022)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2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2/05/12 回覆 牠們回原生地後,會不會被野生喜鵲認為需要看醫生了? #2 胡中行 2022/05/13 回覆 #1被您這麼一問,筆者突然有些擔心牠們是否因此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胡中行 53篇文章 ・ 18位粉絲 +追蹤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

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一場虎年的中亞瘟疫,預示隨後黑死病的開端? 1 20小時前 洞窟裡的宇宙!拉斯科壁畫上的生命歌賦──《人類大宇宙》 1 1天前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4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5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2022/10/12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RELATED 相關文章 那個月亮,那個喜鵲,七夕的GoogleDoodle看起來不太科學 在被澳洲喜鵲猛烈攻擊前,跪求交友! 超過50%的癌症研究實驗無法被重現?RPCB耗時8年點出「再現性危機」 「失眠」跟「睡不好」,到底哪裡不一樣?——《夜行大腦》 半夜睡不著覺,沒心情哼成歌?——淺談「半夜醒來就睡不著」的生理機制 2 3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2 3 0 「精液求精」的果蠅!情慾交流後擇偶變得更挑剔? 寒波 ・2021/09/18 ・4154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Drosophilamelanogaster(2) Fruitless(1) Or47b(1) 兩性衝突(2) 動物行為(29) 受精(1) 嗅覺(26) 嗅覺受器(1) 基因調控(5) 幼保激素(1) 性擇(27) 性胜肽(1) 性費洛蒙(1) 擇偶(23) 族群密度(1) 果蠅(27) 棕櫚油酸(1) 求偶(26) 演化(327) 生殖行為(1) 神經(84) 神經元(23) 神經科學(37) 精子(22) 精液(1) 處女(2) 費洛蒙(12) 賀爾蒙(12) 轉錄因子(2) 青春激素(2) 黃果蠅(3)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繁衍後代是生物的大事。

動物在兩性生殖行為中,耗費資源比較少的那邊(通常是男方),一般沒那麼在意對象,更重視多多嘗試,啊嘶~;耗費資源更多的那邊付出較多(通常是女方),會更加謹慎擇偶。

然而,謹慎過頭也有風險,等呀等呀等呀,萬一一直等不到夠好的對象怎麼辦!? 等到花兒都謝了⋯⋯圖/GIPHY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果蠅有一套巧妙的調節方式,會在交配以後改變行為,從來者不挑變得挑剔,藉此平衡兩種擇偶策略的風險,甚至調和兩性利益的衝突。

交配不一定受精,「精液求精」的果蠅 果蠅有好幾千種,這兒說的是最常見,會在垃圾桶出沒的「黃果蠅(Drosophilamelanogaster)」,也是研究眾多,廣泛使用的模式動物。

打字的時候,「精益求精」很容易打錯成「精液求精」,不過這用在果蠅身上卻是正確的。

果蠅在情慾交流時,由男生求偶,女生同意才能進行。

交配後女生不需要馬上受精,可以將精子先存起來,再找對象交配,追求更精英的精液。

理論上,由於不用立刻受精,可以精液求精,所以女果蠅能透過切換擇偶策略,解決「求有又要求好」的矛盾。

當果蠅還是處女的時候,她們不挑對象,碰到男生就接受,先搜集精子;之後再提高標準,遇見更優質的男生才答應再度交配,獲得更棒棒的精子。

理論未必符合現實,不過新論文透過一系列實驗證實,理論的預測是正確的。

對女果蠅而言,交配只是增加一個機會,不一定要受精。

圖/Whyfruitflyspermaregiant 有性經驗之後,擇偶變得更挑 黃果蠅有好幾款品系,這項研究用的女生是Canto-S,男生選用來自非洲西部的Tai,以及荷蘭的Netherland(簡稱NL)。

實驗發現,處女果蠅選擇兩者的機率差不多,但是再度交配時,她們卻幾乎只會選Tai。

也就是說,沒有性經驗的女果蠅比較不挑對象,有性經驗後變得更挑。

這有兩個可能原因,第一個是:沒有性經驗的處女果蠅還不懂男生優劣,要在交配過有經驗以後,才懂得挑選好對象❤️ 處女果蠅不挑男生,Tai和NL獲選的機率差不多;之後卻幾乎只選擇Tai男生。

圖/參考資料1 果蠅交配時,隨著精液進入體內的除了精子,還有一些其他物質,如「性胜肽」(sexpeptide,簡稱SP);而女生的性胜肽受器(SPreceptor,簡稱SPR)接收後,會改變某些生理狀態。

比較發現,「沒有性胜肽受器的女果蠅」,再度交配時不會變得更挑剔;而處女果蠅和「缺乏性胜肽的男生」交配後,再度情慾交流時的擇偶標準,仍然跟處女時一樣。

所以,由這些實驗看來,女果蠅交配後擇偶變嚴格這回事,和性經驗無關,光有性經驗不足以改變行為。

因此另一個可能才對:女生變得更挑,是神經化學反應所致。

公式化,不浪漫QQ💔 處女果蠅更容易被性刺激,交配後不那麼敏感 女果蠅交配以後,受到性胜肽影響,體內的賀爾蒙「青春激素」(juvenilehormone,簡稱JH,也翻譯作保幼激素)會增加,有促進卵細胞生成等效果。

模擬青春激素的methoprene,讓處女果蠅的偏好變得更強。

圖/參考資料1 擇偶行為的改變,跟青春激素有關係嗎?有種叫做methoprene的化合物,化學結構和青春激素很像,可以模擬青春激素的作用。

研究發現,餵食methoprene給沒有性經驗的果蠅,結果她們也變得更挑,證實青春激素會影響擇偶標準。

女生挑男生,必需懂得分辨,女果蠅怎麼分辨男男間的不同?果蠅用體外的訊號分子——費洛蒙來溝通。

實驗指出,缺乏嗅覺受器神經元Orco的突變果蠅,不會在有性經驗後變得更挑,表示訊息是透過嗅覺相關的神經訊號傳達。

果蠅有很多個嗅覺神經元,分別接受不同外在刺激,接通不同線路。

之前知道黃果蠅女生,有3個嗅覺受器(olfactoryreceptor)對男生的費洛蒙會起反應:Or47b、Or67d、Or88a,而實驗得知,其中只有Or47b突變後會改變擇偶行為,可見它應為關鍵。

測試Or47b神經元被棕櫚油酸刺激的程度,比起處女果蠅,交配後的女生反應更不敏感。

圖/參考資料1 實測不同的化合物後發現,神經元Or47b會對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起反應,因此棕櫚油酸可以作為費洛蒙的角色。

有趣的是,女生情慾交流過後,Or47b再被棕櫚油酸刺激時,敏感度會下降一半。

也就是說,棕櫚油酸是男生激發女生性慾的一種訊號;而女生交配過後,對棕櫚油酸的敏感度會降低,有力地解釋了為何她們不再那麼容易接受男生。

而NL男生不受歡迎的原因也找到惹:他們的棕櫚油酸含量只有Tai男生一半;若是人為替NL男生外掛棕櫚油酸,他們被非處女果蠅青睞的機率也會上升。

相對來說,如果弱化青春激素的受器功能,交配後的女果蠅也會傾向在處女時不挑的狀態。

先交配再精液求精,兼顧求有以及求好 綜合上述實驗推論,處女果蠅的嗅覺神經元Or47b較為敏感,只要男生有棕櫚油酸就會接受。

交配以後,青春激素的增加使得Or47b不再那麼容易被刺激;所以只有棕櫚油酸較高,性吸引力夠強的男生才會被接受。

大致是這個過程:處女果蠅交配以後,來自男生的性胜肽,讓女生的青春激素變多,影響嗅覺受器,降低性刺激的效果,使得女果蠅改為選擇費洛蒙更多的男生。

圖/參考資料2 演化上,這對女生有利,有效解決「求有或是求好」的矛盾。

求偶時女果蠅掌握主動,又可以儲存精子。

比起一開始就精挑細選,更穩當的擇偶策略是,見到男生就先交配,蒐集一批精子,之後再「精液求精」挑選更好的對象,有更好的就用更好的;沒有的話,反正已經確保有精子可用。

擇偶行為的切換,對果蠅整體也有幫助。

族群密度高,個體很密集的時候,男孩紙們競爭激烈,可供選擇的對象較多,女生可以慢慢挑,「一定有,就求好」,維持族群品質。

相對地,假如族群蠅口稀疏,沒什麼對象可以選,女孩紙至少先交配一次的設定,也能增加族群延續的機率。

倘若果蠅進入新的地盤,沒什麼同類可以情慾交流,「先求有」也有助於在新環境建立基礎,不容易滅團。

女男調控不同,解決兩性矛盾 論文這番推論聽起來非常合理,但是還有個需要解釋的環節。

求有和求好的平衡,既然靠青春激素驅動,那麼我們也不能忽略,其實黃果蠅男生也有青春激素,而且作用和女生相反。

女生青春激素增加的效果是降低性慾,擇偶更謹慎;但男生的青春激素變多之後(一般會隨著年齡上升),效果反而是增強性慾。

圖/shutterstock 由於生殖時付出的成本不同,女生和男生的利益有別。

顯而易見,如果青春激素在兩性都促進性慾,對女生是傷害;可若是都抑制性慾,便換成男生不利。

實際觀察到青春激素「促進男生,抑制女生」的作用方式,確實是調和性別衝突(sexualconflict)的辦法。

果蠅有個調控基因表現、造成性別差異的轉錄因子Fruitless,主要在神經系統作用。

其蛋白質在兩性間會形成不同款式,男生版為FruM,女生版則是FruF。

男果蠅的青春激素增加後,男生版的FruM表現上升,刺激下游的離子通道pickpocket25表現(簡稱ppk25),繼而增加嗅覺受器Or47b的敏感度,增加性欲。

啊嘶~啊嘶~啊嘶~ 女生不同。

女果蠅的青春激素增加後,女生版的FruF表現同樣會上升,但是離子通道ppk25不為所動。

這就使得Or47b的敏感度下降,達到抑制性慾的效果。

啊~嘶~ 目前仍不清楚,女生如何控制Or47b的敏感度,只能確定與男生的調控方式不一樣。

同一個基因、訊號、刺激,在女生與男生的角色有別,便有可能造成兩性衝突,必需被紓解;而常見方式是,生物會透過兩性有別的機制調控。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昆蟲其實都有青春激素,我們也已經知道它在不同情境扮演眾多角色,而這回又新得知一種;同一種化學物質,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用法,不侷限於一項功能,正是生命千變萬化的原因之一。

女果蠅擇偶行為的改變,和交配後不需要立刻受精密不可分;那麼,不能延遲受精的動物,又採取什麼手段,兼顧求有與求好的目標呢?這將是有趣的探討方向。

延伸閱讀 促進情慾流動的果蠅費洛蒙,竟然也能讓人類有反應!?──2018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鄉民的30公分哪夠看!二裂果蠅5.8公分等級的超大型精子果蠅基因兩性互相傷害?一個基因不夠,那就複製一個!大腦如何操控渴與餓的行動?小小果蠅來解密!綠色,藍色,紅色,果蠅的選擇是?昆蟲蛻皮與變態的內分泌控制 參考資料 Kohlmeier,P.,Zhang,Y.,Gorter,J.A.,Su,C.Y.,&Billeter,J.C.(2021).MatingincreasesDrosophilamelanogasterfemales’choosinessbyreducingolfactorysensitivitytoamalepheromone.Natureecology&evolution,1-9.EscapingthechoosinesstrapFruitflieslosetheirvirginitylightly–andthenbecomechoosy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同名專頁。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2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狐禪 2021/09/19 回覆 這和「精子的品質」沒什麼關係啊。

只看男方夠不夠撩妹吧。

#2 windmill 2021/09/20 回覆 我最喜歡那一束正在凋謝的花右上角的花骨朵~ 寒波 173篇文章 ・ 630位粉絲 +追蹤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

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一場虎年的中亞瘟疫,預示隨後黑死病的開端? 1 20小時前 洞窟裡的宇宙!拉斯科壁畫上的生命歌賦──《人類大宇宙》 1 1天前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4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5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2022/10/12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RELATED 相關文章 「科學家也需要Art!」持續破解果蠅大腦神經迴路的李奇鴻 光學顯微技術探入果蠅腦袋最深處——描繪超高解析度的3D神經結構! 性不性不由你,而由「迷因」?——《迷因:基因和迷因共謀的人類心智和文化演化史》 當科學研究被用來討論政策制定,容易搞錯些什麼?關於瘦肉精傷腎的本土研究解讀 「看見」大腦記憶的生成──超解析3D層光定位顯微鏡 0 3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3 0 新生兒基因檢測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 careonline ・2021/07/01 ・2640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代謝篩檢(1) 基因檢測(7) 嬰兒(40) 聽力篩檢(2)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8) 宇宙(84) 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圖文解說》,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 在少子化的台灣,每個孩子都是寶,父母親殷切期盼孩子出世,更希望孩子能健康長大。

隨著檢測技術的進步,家長們也有越來越多的選擇。

最首要的是國家提供的篩檢項目,包含代謝篩檢與聽力篩檢。

目前的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有21個項目,這些代謝疾病若未能及時治療,可能造成損害,導致永久性後遺症。

禾馨醫療小兒科陳菁兒醫師指出,國民健康署提供的新生兒篩檢主要是篩檢「採檢當下」血液中的代謝產物、酵素,可以找出急性或嚴重程度較高的疾病,以便即早接受治療、減輕症狀。

至於聽力篩檢,可以找出當下已經發生嚴重聽力損傷的寶寶。

由政府補助的各項篩檢皆相當重要,但還是有其侷限性,陳菁兒醫師分析,所以有些未列入篩檢的疾病,或者是比較晚發病的寶寶,往往得等到出現症狀、生長遲緩時,才就醫檢查,可能錯過黃金治療期,而造成父母的自責與遺憾。

受惠於醫學的進展,目前已可運用基因檢技術讓新生兒篩檢更加完善,「新生兒基因檢測」只需寶寶採取幾滴血液或是刮取口腔黏膜細胞便能進行檢驗,能夠提早驗出晚發型的寶寶,且涵蓋更多疾病種類。

新生兒聽力篩檢正常,長大後卻出現聽力損傷!? 新生兒基因檢測的起源與聽力篩檢有關,陳菁兒醫師解釋,以往大家認為只要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寶寶,聽力應該就沒有問題,但是後來卻發現,部分在4-5歲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小朋友,檢查起來其實是聽力損傷造成的學習遲緩,代表仍有部份聽力損傷無法透過新生兒聽力篩檢出來。

台大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與基因醫學部團隊針對這個問題深入研究,這才發現台灣人具有一些特別常見的聽損基因及點位,於是發展出聽損基因檢測在新生兒的應用。

陳菁兒醫師說明,上圖中藍色圈圈代表由新生兒聽力篩檢所發現當下已經有嚴重聽損的寶寶,橘色圈圈是利用基因檢測所找出來較輕微、以及晚發型的聽損寶寶。

研究發現這兩種檢查重疊的部分很小,也就是說新生兒基因檢測可以找到傳統聽力篩檢無法篩檢到的族群,且兩者同等重要,無法互相取代。

這樣的研究開啟了新生兒基因篩檢的應用,在台灣也已經頗為普及,準父母在產檢過程中都可以由醫療院所獲得相關資訊。

新生兒基因檢測涵蓋更廣泛 不同檢測技術,可以找出的不同疾病特性的族群,陳菁兒醫師說明,「新生兒代謝篩檢」所檢驗的採檢當下寶寶血液中的代謝物質,可以偵測出急性且嚴重的代謝疾病,但輕型或晚發型代謝疾病就不一定驗得出來;「新生兒基因檢測」則可以提早找出高風險寶寶,後續便能加強照護和追蹤。

除了聽力損傷及代謝疾病,目前新生兒基因檢測的應用範圍很廣,還可以進階到找出特定中樞神經、血液、肌肉、心臟、視力等多種疾病,陳菁兒醫師說,透過基因檢測甚至可以了解一些藥物過敏的問題。

「基因檢測可以實現預防醫學與精準醫療的概念。

」陳菁兒醫師說,「以藥物過敏為例,輕微的可能只是皮膚搔癢紅腫,但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過去大家只能在用藥之後,才從臨床反應知道是否對藥物過敏,現在則可利用藥物基因檢測找出可能引起過敏反應的藥物,就醫時就能提醒醫師避免使用相關藥物,或調整藥物劑量,以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機會。

」 藥物基因體學包括藥物代謝與藥物不良反應的資訊,陳菁兒醫師分析,因為每個人對藥物代謝的速率不同,所以在相同劑量下可能產生不同的反應,譬如小朋友常用的退燒藥,可能因為代謝速率不同而導致不良反應,嚴重可能造成腸胃道出血。

成人常用的降尿酸藥物,在某些人身上可能出現史帝芬強生症候群(Steven-JohnsonSyndrome,SJS)或毒性上皮溶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皮膚會嚴重潰爛,甚至導致死亡。

「還有知名電視劇「麻醉風暴」中上演的惡性高熱,主要是因為帶有特殊基因的人群,在使用某些麻醉藥物後容易演變成惡性高熱,而危及性命。

」陳菁兒醫師說,「以往這些比較特殊的案例,常找不到原因,但是現在透過藥物基因檢測,我們可以提早找出容易對這些高敏感藥物產生不良反應的族群,有助於提升用藥安全。

」 因為人體的遺傳基因不會改變,一輩子只需要驗一次即可,這些攸關用藥安全的資訊,長大以後也都非常實用。

基因檢測讓家族成員連帶受益 針對有家族史的寶寶,因為帶有相同疾病基因變異的機率比較高,需要以基因檢測確認是否為高風險寶寶,提早做預防照護。

至於沒有家族史的寶寶,則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相關疾病,並能藉此找出隱藏的家族史而讓整個家族受益。

也就是說,新生兒基因檢測的好處其實不只侷限在受檢的寶寶,陳菁兒醫師分析,包含已出生、未出生的兄弟姊妹、其他家族成員,甚至上一代或下一代都可能是受益的對象。

無論是否有已知家族史,如果新生兒驗出疾病基因變異,都應該接受完整遺傳諮詢,必要時再進行相對應基因檢測。

「有的家族因為寶寶做了基因檢測,才發現其他家族成員其實也有相同的疾病,因而得以提早接受治療。

」陳菁兒醫師說,「另外,了解遺傳疾病的狀況,也可以讓爸爸媽媽在準備生育下一胎時,做好計畫。

」 貼心小叮嚀 陳菁兒醫師提醒,基因檢測是一種風險評估的概念,一生只需驗一次,就可以得到終身受用的基因疾病資訊。

提早檢測就越能夠提早預防,避免錯失疾病的黃金治療期,甚至其他家族成員也可能連帶受益喔! 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期,新生兒基因檢測醫師圖文解說》,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careonline 327篇文章 ・ 253位粉絲 +追蹤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一場虎年的中亞瘟疫,預示隨後黑死病的開端? 1 20小時前 洞窟裡的宇宙!拉斯科壁畫上的生命歌賦──《人類大宇宙》 1 1天前 臺灣的空污問題與眾不同,如何使空污預報更精確?先瞭解大氣邊界層和感測物聯網吧! 1 4天前 不用數學就可以解釋——相對論的著名想像實驗「雙胞胎悖論」 5 5天前 使用「藍碳」捕捉二氧化碳的速度比森林快四倍!這個方法可行嗎?——《圖解全球碳年鑑》 3 2022/10/12 鑑識故事系列:對花粉過敏,卻吞桃自盡?! 2 6天前 燕麥奶為什麼這麼好喝?如牛奶般微甜、絲滑的口感是怎麼來的?——解析燕麥奶的加工原理 2 2022/09/25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2022/09/28 RELATED 相關文章 人類寶寶的腸道裡到底都住了哪些微生物?──決定嬰兒腸道微生物菌相的要素及對於整復之啟示 用DNA分析客製行銷廣告,讓客戶更容易被說服——《DNA國度》 當美食家不是會吃就可以,有美食基因才是關鍵?——《DNA國度》 你認為,已婚女性墮胎需要經過配偶同意嗎?|【科科齊打交】 寶寶的舌頭得幾分?小心!分數太低,可是要動手術的喔!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