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肌腱炎」為什麼這麼「慢」? - 癒健物理治療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肌腱炎是ㄧ般民眾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急性期的處置以降低發炎與疼痛為 ... 受所苦的個案會跟治療師說:我說不清我肌腱發炎有多久了,可能有半年了。

癒健物理治療所EmpowerPhysio|台北市物理治療所 Home TEAM Services News Education Contact 癒健物理治療所EmpowerPhysio 健康新知HealthEducation 「慢性肌腱炎」為什麼這麼「慢」? 11/5/2018 1評論   肌腱炎肌腱是讓身體各個關節活動的關鍵橋梁,它是一種束狀的結締組織,連結著肌肉與骨骼,在肌肉收縮時將力量傳遞到骨骼,才有了人體的各種動作。

肌腱富含膠原蛋白,可以承受扭、拉、彎等各種力量,不過若出現不當的外力使肌腱無法負荷時,便會有部分的組織撕裂(可大可小)而引起發炎,會觀察到患部有紅、腫、熱、痛的現象,為肌腱炎(tendinitis)。

​慢性肌腱炎肌腱炎是ㄧ般民眾常見的骨骼肌肉疾病,急性期的處置以降低發炎與疼痛為主要目標-口訣為RICE(米飯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加壓)、Elevate(抬高),大家熟悉的程度都快要跟「沖脫泡蓋送」一樣了!不過這篇要來告訴大家,許多民眾較為困惑的「慢性肌腱炎」。

一般肌腱炎受傷後,在適當的休息下,6-8周可以自行修復完畢。

不過困難就在「適當的休息」這個環節,若沒有把握好,修復期就不只6周,變成慢性肌腱炎!​症狀    肌腱在剛受傷時會感受到強烈的疼痛不適,在2-4周後疼痛明顯降低,後續有人幸運的康復了;有人則在紅腫熱退去後,仍感到患處在動作後會隱隱作痛,降低活動會好轉,但不小心多增加了一些負重或拉扯,疼痛又出現了幾周,雖然疼痛感並非很強烈,較像是痠痛、鈍痛,但反反覆覆地讓人很想把患處砍掉重練(苦笑);甚至有些深受所苦的個案會跟治療師說:我說不清我肌腱發炎有多久了,可能有半年了。

肌腱變性    究竟肌腱的發炎從6周延遲到6個月,是發生了什麼事呢?準確地來說(從組織學上),肌腱並非還在發炎,而是結構上產生退化性的質變了,稱作肌腱變性(tendonosis)。

肌腱變性的成因是受傷的肌腱在修復期中受到外力破壞性干擾,再度產生微小創傷,使肌腱修復不完全-肌腱的重塑不如原本的結構穩定,因此能夠承受的應力降低,如此一來產生創傷的風險更高,變成一種惡性循環,肌腱逐漸弱化、變質(如下圖);而弱化的肌腱在承受無法負荷的應力時便以疼痛表示抗議,演變成慢性的疼痛。

慢性肌腱炎該怎麼辦    若已發生肌腱變性,俗稱的慢性肌腱炎時,有以下處理方式:(砍掉絕對不是其中之一啊!!)避免肌腱反覆受傷:避免患處承受無法負荷的重量/應力,或是長時間重複性使用患處。

並非不活動!建議活動關節至不疼痛的範圍,避免周圍組織沾黏緊縮。

)肌肉與肌腱的再訓練:在不痛的範圍內,透過「離心收縮」型態的肌力訓練,以促進肌腱重整、肌腱強化,主動打破弱化循環。

請找物理治療師協助制訂個人化的運動處方!)適當的伸展/放鬆周圍肌群:避免緊繃的肌肉增加肌腱的壓力。

啟動再修復機制:與醫生討論後,可透過特定療法對肌腱細胞進行部分破壞,刺激組織重新啟動修復反應,例如體外震波治療、增生注射治療。

 預防是最好的治療    肌腱炎若演變為肌腱變性情況會變得複雜許多,肌腱的預後也相對較差,因此建議當有肌腱發炎傾向/被診斷肌腱炎時,可以自行檢視以下幾點,或是諮詢物理治療師協助喔!*避免過度使用:找出工作/運動中引起不適的動作,尋找替代方式或是建立適當的休息間隔。

*鍛鍊足夠強壯的肌力與肌腱:如果已知要參與的工作或運動需要重複使用特定肌群,有計畫的強化該肌群,以應付日常所需。

*別當周末運動員:參與一項運動時,建議循序漸進,或平日便建立運動習慣,偶一為之容易讓肌腱承受過大的壓力。

*檢查運動器材/環境是否合適:例如不合適的跑鞋、凹凸不平的地面,可能是造成下肢的肌腱累積性傷害的隱患。

*檢查造成不適的動作中,肌群是否平衡:可透過物理治療師進行動作品質測試、肌力測試等,找出需要訓練或是放鬆的肌肉,避免動作中肌腱產生過多的壓力或是摩擦。

*受傷後適當的休息:除了減少患處的使用外,也可以請物理治療師針對肌腱進行貼紮,讓受傷的肌腱多一層保護。

1評論 susanlu 7/11/202111:58:06pm 這是我看過有關肌腱炎最專業的文章,也是最實用的。

我本身是美國醫護人員!我非常推薦這個物理治療所。

他們的理念非常的正確 回覆 發表回覆。

癒健物理治療所 歡迎您來聽聽我們對健康的看法,看看我們提供的衛教訊息,聊聊您對疾病所期待的目標。

我們一起走過 四月2022 三月2022 二月2022 一月2022 十二月2021 十一月2021 十月2021 九月2021 八月2021 七月2021 六月2021 五月2021 四月2021 三月2021 一月2021 十一月2020 十月2020 八月2020 七月2020 五月2020 四月2020 三月2020 二月2020 一月2020 十二月2019 十一月2019 九月2019 八月2019 七月2019 五月2019 四月2019 三月2019 二月2019 一月2019 十二月2018 十一月2018 十月2018 分享 全部 癒健前進奧運特刊-棒球 衛教小影片-4招擊退戴口罩的困擾! 衛教小影片-下背痛(腰痛) 衛教小影片-健身手肘痛 衛教小影片-協調動作挑戰 衛教小影片-天氣與疼痛的關係? 衛教小影片-手腕撐地痛 衛教小影片-瑜伽的實證醫學 衛教小影片-瑜伽膝蓋傷害 衛教小影片-肩關節不穩定 衛教小影片-膝蓋前側疼痛!? 衛教小影片-臀中肌訓練 衛教小影片-臀中肌訓練2 衛教小影片-臀部內旋訓練 衛教小影片-足底筋膜炎 衛教小影片-車內伸展 衛教小影片-退化性髖關節三階段運動 衛教小影片-退化性髖關節炎 衛教小影片-頸因性頭痛 衛教小影片-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運動 衛教文章-下背痛 衛教文章-下背痛動作控制 衛教文章-下背痛的複雜面紗 衛教文章-不要再說運動痠痛是乳酸堆積了! 衛教文章-二頭肌肌腱炎 衛教文章-五十肩 衛教文章-冰敷熱敷? 衛教文章-前十字韌帶斷裂術後復健 衛教文章-前十字韌帶術後訓練 衛教文章-慢性肌腱炎 衛教文章-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衛教文章-按摩滾筒 衛教文章-新手跑者運動傷害 衛教文章-旋轉這件小事情 衛教文章-滾筒與科學的邂逅 衛教文章-無痛跑步 衛教文章-生物力學跑鞋 衛教文章-疼痛物理治療 衛教文章-疼痛知多少? 衛教文章-籃球與前十字韌帶損傷 衛教文章-經期運動 衛教文章-肩夾擠症候群 衛教文章-致想認識『動作篩檢』的你!! 衛教文章-身體緊繃要拉筋? 衛教文章-關節功能障礙(上) 衛教文章-關節功能障礙(下) 衛教文章-阿基里斯腱 衛教文章-電競(eSports)物理治療 衛教文章-震動槍(叩擊治療) 衛教文章-骨刺 衛教文章-骨質疲勞性損傷 衛教文章-髂脛束症候群 衛教文章-髕骨肌腱病變 衛教文章-髖關節夾擠 衛教文章-髖關節損傷與姿勢控制 衛教海報-姿勢錯了嗎? 衛教海報-椎間盤突出(HIVD) 衛教海報-現代睡眠的重要性 衛教海報-籃球運動傷害 衛教海報-脊椎側彎 衛教海報-臀部疼痛 衛教海報-臥推手肘痛 衛教海報-舞者專門動作篩檢 衛教海報-軟組織受傷處理原則 衛教海報-韌帶扭傷 RSS訂閱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

開始吧 Home TEAM Services News Education Contac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