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分類別
說明文 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
它通過對實體事物科學地解說,對客觀事物做出說明或對抽象事理的闡釋,使人們對事物的形態、構造、性質、種類、成因、功能、關係或對事理的概念、特點、來源、演變、異同等能有科學的認識,從而獲得有關的知識。
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
它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
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係、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
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等。
說明文有的是以時間為序,有的是以空間為序;有的由現象寫到本質,有的由主寫到次;有的按工藝流程順序來說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質、功用、原理等順序來說明。
特點《思維導圖作文法》說明文以說明為主是說明文與其他文體從表達方式上區別的標誌。
在各種文章樣式中,說明文體是一種客觀的說明事物,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
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說明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實用價值。
現實生活充分表明,說明文不是一種無足輕重的文章形式,而是運用範圍極為廣泛的常用文體,它與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的關係相當密切,而且由於社會生活的需要,說明文寫作正在大量湧現,並更多地融入到我們生活。
(內容具有高度科學性;結構具有清晰的條理性;語言具有嚴密準確性)。
說明文的特點是“說”,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識性。
這種知識,或者來自有關科學研究資料,或者是親身實踐、調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嚴格的科學性。
為了要把事物說明白,就必須把握事物的特徵,進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質屬性,即不僅要說明“是什麼”,還要說明“為什麼”。
套用性說明文一般只要求說明事物的特徵,闡述性說明文則必須揭示出問題的本源和實質。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或闡明事理的一種文體。
目的在於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性質、功能,或闡明事理。
《中國石拱橋》屬於前者,它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說明中國石拱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的特徵。
《大自然的語言》屬於後者,文章科學地說明了物候學知識。
說明事物特點和闡明事理是說明文的兩種類型。
為了把事物特徵說清楚,或者把事理闡述明白,必須有相適應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作比較、列數字、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用、畫圖表(作圖表)等。
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對象和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
採用什麼說明方法,一方面服從內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選擇的自由。
是採用某一種說明方法,還是採用多種說明方法,是採用這種說明方法,還是那種說明方法,可以靈活,不是一成不變的。
說明文雖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類文種,但若沒有其他表達方式(如敘述、議論、描寫等)的恰當配合,則無法圓滿地完成向讀者介紹事物、解釋事理的任務;而從學習寫作說明文的角度講,如果能確切了解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在說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準確使用敘述、議論等方式來輔助說明,說明文就能寫得有聲有色,文采斐然。
分類按說明對象分事物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例如:《核舟記》、《恐龍》。
語文課本上的《中國石拱橋》《海底世界》、《蘇州園林》《看雲識天氣》等等。
事理說明文: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內部的規律,如《敬畏自然》、《大自然的語言》。
同程式說明文一樣,寫作事理說明文也需要遵遁三個原則;①了解事理。
可以通過親自觀察研究或是查閱資料來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別人介紹;②安排寫作順序。
事理說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邏輯順序(事物的因果、遞進等關係),也就是事物的內在聯繫和認識事物的規律。
邏輯順序不但要運用在段落關係上,句子之間也要按照這種順序來寫;③選用合適的使用方法。
區別:依據的不同,把說明文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兩大類。
但是,有時在一篇說明文中,介紹事物與闡述事理往往是交錯使用的。
事物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具體事物。
通過對具體事物的形狀、構造、性質、特點、用途等作客觀而準確的說明,使讀者了解、認識這個或這類事物。
事理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某個抽象事物。
將抽象事理的成因、關係、原理等說清楚,使讀者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明白這個事理“為什麼是這樣”是其主要目的。
因此,不管是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都要求作者對說明的對象進行真實的介紹,這其中,我們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學精神。
事物說明文是對事物進行詳細介紹的文體形式,而事理說明文是對道理進行詳細介紹的文體形式.區別是前者針對事物,後者針對道理。
說明文的說明對象是你要說明的事物。
按語言風格分(說明語言的特色、說明語言的生動程度等)平實說明文:平實說明文常常是直截了當地說明對象。
不描寫,不誇張,沒有弦外之音,像數學、物理、生物等教科書。
選用平實說明的說明文一般是以解釋科學原理,說明製作過程、步驟,或介紹建築物等為主的文章。
適用於說明科學性及條理性較強的說明文,更多的是給讀者以理性認識。
生動說明文:生動說明文又叫文藝性說明文(或科學小品文、知識小品文)。
常常用較形象的手法來說明事物,使被說明的事物具有生動性和形象性,易於引起讀者的興趣。
能使語言達到生動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擬人一定要形象、恰當,否則事物形象性會減弱),使被說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強;2.現身說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準確性的基礎上更添真實性和生活情趣,易於讓人接受;3.適當運用敘述和描寫,可使被說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無味。
採用生動語言的說明文大多是文藝小品和科普讀物,這類文章在給人知識的同時,又強調文章的生動性。
區別:平實性說明文純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語言樸實簡明,內容具體,切實使人讀了就能明白。
如自然科學的各類教科書、技信息資料、實驗報告、說明書等。
文藝性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輔以敘述、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並常用藉助一些修辭方法,形象化地介紹事物或闡述事理,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藝術的享受。
按說明特點分:自然科學說明文(如《大自然的語言》)社會科學說明文(如《中國石拱橋》)三要素1.內容的嚴密性: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徵、本質和規律,給讀者以正確無誤的認識。
2.說明的生動性:按時間順序寫和記敘文相似;按空間順序寫需注意觀察點,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邏輯順序寫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內在聯繫,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
3.語言的準確性:表示時間、空間、數量、範圍、程度、特徵、性質、程式等,都要求準確無誤。
語言簡明,說明嚴密,擁有科學性和嚴謹性。
例如:(1)大家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太陽給予的光和熱,而太陽還可以再給人類正常供熱40億年,40億年以後,太陽將不斷膨脹,直至將地球吞沒。
而太陽為地球持續供熱4000萬年是毫無問題的,因為這4000萬年所提供的熱量還不到太陽總量的1%。
所以,人們可以將4000萬年定成一個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目標。
(列數字)(2)如果說,200年前的工業革命是人類科技的一個質的飛躍,那么這200年間所耗用的自然資源是前面400萬年間所耗用的資源總量的N倍。
工業上,農業上,生活上,處處都在浪費,處處都在破壞。
如果繼續往這個方向發展下去,不出400年,地球將面目全非。
說明結構結構說明文的結構一般有五種:1.總分式事物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1)總——分,如《蘇州園林》(先總體的概括,再分說。
結尾沒有總結性的語言)(2)總——分——總,如《故宮博物院》(先總體的概括,再具體來說,最後再總結)(3)分——總。
2.統分式事理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各層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
各層之間的關係為遞進關係,一層一層地剖析事理。
如《向沙漠進軍》。
分清說明文結構的方法理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關係。
認清段與段、部分與部分是怎樣組合的,是並列關係還是遞進關係。
3.並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內容沒有主次輕重之分.例如培根的《論讀書》,三個部分分別談到了讀書的目的、讀書的方法、讀書的好處,就是採用並列的結構4.對照式對照式,就是在中心論點提出之後,從正反兩個方面對中心論點進行論證.運用對照式,目的是通過兩個方面的對照,突出說明其中一個方面的正確性,另一個方面只起烘托、陪襯的作用.5.遞進式(事理說明文常用的結構形式)各層之間的關係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
各層之間的關係是遞進的。
如《向沙漠進軍》。
遞進結構的主要形式有:①現象——本質;②特點——用途;③原因——結果;④整體——部分;⑤主要——次要;⑥概括——具體。
思路1、按說明對象的自身條理性來安排結構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條理規律,把握了這種規律並據此安排結構,能使說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清楚。
一般來說,運動、變化、發展的事物,它的條理性表現在時序上,不同時間有不同的形態,說明時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
如《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就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結構的,先寫文字產生和出現書籍的雛形,再寫正式的書籍,最後寫現代的書籍,從而說明了書籍演變發展的過程。
處於靜止狀態的事物,如建築群、名勝古蹟、物品等,常常從空間位置上體現它的條理性。
說明這類事物,宜按空間順序,先表后里、先外後內進行說明。
如《故宮博物院》說明一個古代建築群,這個建築群處在一定的空間方位上,排列有序,內部建築有主有次。
文章按照空間位置,先寫外部城門,後寫城內建築,寫內時先寫主,後寫次。
整篇文章層次井然有序。
2、按人們對說明對象的認識規律安排結構對讀者陌生以及讀者難以理解的說明對象,說明時常常由具體到抽象,由表面現象到內在事理。
由個別推及一般。
在具體說明中,宜先寫狀態,後寫功用或成因,最後揭示性質特徵。
如《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說明文,具體說明部分先說一種現象:傳說約兩千年前,羅馬統帥狄杜把俘虜的奴隸投在死海里,但奴隸卻安然無恙地浮上來並講述了一個古老的神話故事。
然後解釋原因,這是因為死海海水的鹹度很高。
接著進一步解說死海的成因,說明時先敘事,後說它是自然界變化的結果。
這樣說明,讀者易於理解。
對讀者並不陌生的事物或事理,說明時可先說一般,再敘說個別現象。
這種寫法宜先寫性質特徵,後寫狀態,人們可先獲得事物或事理的總體認識,然後具體理解。
如《蘇州園林》,一般讀者都知園林這一事物,但蘇州園林與其他園林有所不同,因此,寫作時宜先說出它與其它園林不同的性質特徵,然後具體說它的形態。
這種結構安排有利於讀者儘快地認識事物。
說明文的結尾一般是自然結束,說明清楚了,文章就結束了。
有的說明文最後再次歸結特徵,有利於讀者區別事物。
如《故宮博物院》最後寫道:“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
這樣宏偉的建築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令人不能不驚嘆。
”結尾直接點出了故宮建築群的特徵:宏偉、和諧、統一。
有的說明文,結尾作一些補充性的說明,或開拓讀者的視野,或增強說明的準確、嚴密程度。
如《看雲識天氣》結尾是這樣寫的:“在某些情況下,看雲識天氣往往要受到限制,因而,還是要依靠天氣預報。
”這一補充,比較全面地說明了“看雲識天氣”的作用,增強了說明的科學性。
[思路分析]事理說明文是闡明抽象事理的。
這種說明文主要是說明事物的本質、事物內部或事物之間內在聯繫一類問題找事物的起因、功用、關係等等進行解說。
下面給出事理說明文的寫作提示[解題過程]注意事項1.審題──弄清說明對象。
弄清說明對象,首先要弄清是寫事物說明文還是事理說明文。
弄清說明對象可以從審題入手。
如《食物從何處來》,它的語法結構是“食物從何處來”。
文章要說明的是食物“從何處來”,即要說明食物是怎么樣來的。
《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雄偉”是個修飾語,指出說明對象的特徵,“人民大會堂”是說明對象。
由此可以判斷出《食物從何處來》是事理說明文,《雄偉的人民大會堂》是事物說明文。
弄清說明對象之後,就要就題立意──確定中心思想。
確定中心思想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是正確。
也就是說,我們解說的事物的本質及規律性要有科學的根據,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其次是深刻。
深刻是指說明事物要透過現象揭示本質,反映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要使讀者不僅了解事物“是這樣的”,而且要明白“為什麼是這樣的”。
第三是集中。
所謂集中就是重點突出,中心明確。
我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多方面的,感性材料是豐富的,但在確定中心時不能沒有重點,沒有中心,不能企圖在一篇文章裡面面都說到。
如果面面都講得不深不透,反而會把中心思想給湮沒了。
2.注意說明順序──邏輯順序。
按事物內在聯繫安排材料,進行說明,可以用邏輯順序。
事理說明文是闡述事理的,用邏輯順序便於說明得清楚明白。
我們所學課文《向沙漠進軍》就是用了由因及果的說明順序。
闡述比較抽象的自然科學原理,一般要由具體到抽象,由事物的表象分析到事物的本質,這樣一種邏輯順序來說明。
因為這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比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一文,開頭先介紹“花朵的紅色是熱情的色彩……”然後由紅花的表象分析到“為什麼這樣紅”的本質。
同學們在寫作時,究竟使用哪種說明順序,主要是根據說明對象的自身規律和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來確定,沒有固定的格式。
說明順序說明要有順序,這是使說明內容條理化的必要條件。
常見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說明的時間順序和記敘的時間順序相似。
空間順序,要特別注意弄清空間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後、左右、東南西北等的位置方向。
邏輯順序,常以推理過程來表現。
採用什麼順序,主要取決於作者所說明對象的特點。
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時間順序容易表示清楚。
寫建築物的結構,離開空間順序難讓讀者看明白。
說明事理用邏輯順序,正便於體現事理的內部聯繫。
邏輯順序邏輯順序是常見的說明順序之一。
邏輯順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內在邏輯關係,或由個別到一般,或由具體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現象到本質,或由原因到結果等等一一介紹說明。
不管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器物等,還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都適用於以邏輯順序來說明凡是闡述事物、事理間的各種因果關係或其他邏輯關係,按邏輯順序寫作最為適宜。
說明的邏輯順序,是指依據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的關係來確定說明內容先後的。
事物之間的關係雖然錯綜複雜,但總是有主有次,有因有果,有一般的、有個別的,有普遍的、有特殊的,作者依據這些來安排說明內容的先後順序,就容易把事物之間的關係說清楚,將繁複的內容介紹得有條不紊.邏輯順序主要分成12種——從原因到結果、從主要到次要、從整體到部分、從概括到具體、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一般、從結果到原因、從次要到主要、從部分到整體、從具體到概括、從本質到現象、從一般到具體。
時間順序時間順序是文章常見的記敘、說明順序之一。
即按照事理髮展過程的先後來介紹某一事物的說明順序。
凡是事物的發展變化都離不開時間,如說明生產技術、產品製作、工作方法、歷史發展、文字演變、人物成長、動植物生長等等,都應以時間為序。
時間順序在文章中使用恰當就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說明清楚,使讀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時間順序也是一種獨特技巧。
空間順序空間順序,即是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說明,或從外到內,或從上到下,或從整體到局部來加以介紹,這種說明順序有利於全面說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徵。
一般說明某一靜態實體(如建築物等),常用這種順序。
我們課本中的《核舟記》就是按照船體――船頭――船尾――船背的空間順序來寫的,並且還有梁衡的《晉祠》描寫聖母殿——圍廊——屋架——廊柱——屋頂——泥塑;《故宮博物館》按照先總後分的順序,先概括說明故宮建築物的總體特徵,然後再具體介紹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而在介紹每一座建築物的時候,則又按照先外後內、先上後下的順序。
這樣安排合乎人們觀察事物的習慣,是所有順序中最合理的順序。
空間順序,按空間部位的順序說明事物的構造或建築物的構造。
這種順序常用於對群體事物的說明。
說明方法舉例子使文章更加具體,更有說服力,更客觀地說明事物。
使比較抽象,複雜的事情或事物變得通俗使之淺顯易懂,讓人信服。
舉例子必須讓人覺得有真實感。
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說明文中的打比方,同修辭方法中的比喻是一致的。
用這個方法,可以把抽象複雜的事物說得淺顯易懂,具體生動。
不同的是,比喻修辭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說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則不宜使用。
(打了……比方,體現了事物的……特點)說明文中,如果是為了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使深奧的問題變得淺顯,使陌生的事物變得熟悉,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此時,我們也可以稱之為“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但前提必須是為說明介紹該事物服務的)從這一角度說,比喻就是打比方。
如《蘇州園林》:“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
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這個句子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也可以說運用了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修剪和栽種樹木著眼在畫意,講究自然之趣的特點。
如說明文《笑》最後幾段話(23-28)“笑,你是嘴邊一朵花,在頸上花苑裡開放。
笑是臉上一朵雲,在眉宇雙目間飛翔。
你是美的姐妹,藝術家的嬌兒。
你是愛的伴侶……笑,你是治病的良方,健康的朋友。
你是一種動力,推動工作與生產前進。
笑是一種個人的創造,也是一種集體生活感情融洽的表現”是作者用詩一樣的優美語句謳歌“笑”,不屬於說明或介紹“笑”的內容,所以,這幾段文字只是運用了比喻修辭,而不是打比方的說明方法。
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
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甲是乙,乙是甲。
使讀者對概念有確切的了解。
畫圖表為了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畫圖表的方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使讀者直觀,一目了然地了解事物的特徵。
作詮釋詮釋法又稱作詮釋。
從一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作詮釋。
(具體形象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便於讀者理解。
)作比較1、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2、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形狀特點。
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具體、生動,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註:學校大多不提倡這個方法,文章中很少遇到。
這種說明方法和描寫要區分開,兩者雖一樣,不過是在不同的文體中的。
引用說明有力說明,並引資料說明。
引資料的範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文獻、詩詞、歌謠、傳說等進行說明。
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
分類別將被說明的對象,有序地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幫助讀者掌握特徵,頭緒分明。
列數字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準確化,還可以採用列數字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據。
引用1、引出說明對象;2、通過引用故事等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3、引用詩歌使文章更有趣味性。
閱讀方法說明文閱讀訓練相關課本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傳授科學知識為根本任務,介紹事物,闡明事理,說明事物運動、變化、發展規律的。
因此,閱讀此類文章,自然也應該抓住說明的對象及其特徵,看看它是如何來“說”的。
例如初二上學期第四單元《奇妙的克隆》一文,不妨來個這樣“三讀”:一,讀抓綱——整體把握說明點說明文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告訴讀者某個事物或某個事物的某方面的知識。
而作者傳達的這個知識,就是說明,也就是說明文的中心思想。
那么怎樣把握它呢?方法主要有三點:首先可抓住文章的標題明確說明點。
俗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說明文的標題往往揭示了說明的中心。
先看總標題:《奇妙的克隆》,可知是有關神奇的克隆技術的知識介紹,以揭開“克隆”的秘密;再看內容,全文用了四個小標題:克隆是什麼、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克隆綿羊“多利”、克隆技術造福人類。
你只要瀏覽一下課文的小標題,就會對課文內容有個大體的了解。
其次可抓住文章的結構歸納說明點。
一般說明文往往都會圍繞一個主要問題或內容進行說明,而有的說明文則需要我們把小說明點歸納起來,構成全文的說明點。
例如《奇妙的克隆》採用的是並列式結構,從不同的側面說明克隆,除了我們前面說的抓小標題外(或者假如像有的文章那樣就沒有小標題),我們也可以根據四部分的內容結構把它歸納出來。
即克隆的含義、實驗、發展與好處等。
另外可抓住說明的順序弄清說明點。
事物事理的本身是有其順序的,人們認識事物事理也有一定的順序,因此理清了文章的順序,也就有助於弄清說明的中心。
例如這篇課文主要是闡述事理的,無疑採用的是邏輯順序:先寫克隆的含義,接著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思考。
行文脈絡十分清楚,說明事理步步推進,文章的中心也就一目了然。
二,讀精細——細部研討方法點要想把事物事理說清說透,就肯定離不開說明方法。
因此閱讀說明文,就應當抓住主要的說明方法,並搞清楚各種說明方法的聯繫和作用,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說明的內容和文章的結構。
我們不妨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先從全文上提領各部分的說明方法。
不妨列出表格,以一覽無餘。
二是可以抓住重點段落,精要分析具體的說明方法。
例如:在“克隆是什麼”一小節里,作者為了說明“克隆”,運用了三種說明方法:舉例子、釋義和引用。
舉例子:列舉植物、動物界當中的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說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說得簡明易懂;釋義: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把科學技術寫得富有趣味。
三,讀品味——捕捉咀嚼情感點與其他文體一樣,說明文中也同樣“說”著作者的情感態度,而這也正是我們理解課文所不可或缺的。
《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學家談家楨寫的一篇科普文章。
學習這篇課文,既要了解克隆這一科技成果,更要從中學習科學家在科學的道路上鍥而不捨、不斷攀登的精神,還要在此基礎上,對科學這把“雙刃劍”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為了說明什麼是“克隆”,作者精心組織材料,把“克隆是什麼”“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克隆羊多利的誕生”“克隆技術如何造福人類”介紹得清清楚楚。
但是作者又不限於一般性的知識介紹,而是融入自己的讚賞之情和嚴肅思考。
具體地說,本文既向我們介紹了克隆科學知識,又展現了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科學精神”,同時又引領讀者全面地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
閱讀時,我們就要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加以體味。
分析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閱讀說明文,首先要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從而區分事理說明文和事物說明文,進一步理解說明內容。
接著還要重點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
這是分析一篇說明文的關鍵。
只有準確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才能深入理解說明對象,以此為突破口,進而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中心內容。
要準確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必須認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尤其要注意仔細揣摩關鍵字句(中心句、過渡句、體現作者思路的句子以及文章中反覆出現的句子)。
理清結構,分析說明順序說明文的結構並不複雜。
常見的結構形式有“總——分”式、“總——分——總”式、“分——總”式、並列式、遞進式等。
理清結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作者的思路,更清晰地領會內容要領。
說明順序是多種多樣的。
採用什麼樣的說明順序,取決於說明對象的特點和說明目的。
常用的說明順序有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三種。
有時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幾種說明順序,如《中國石拱橋》一文,除了按先古後今的時間順序外,又按先概括後具體、先整體後局部的邏輯順序進行說明。
各種順序在語言上都有一定的標誌。
閱讀時抓住有一定標誌作用的語言,可以更加順利地分析說明順序。
總之,說明文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分析時可同步進行。
分析說明方法為了說明清楚事物的特徵,須採用恰當的說明方法。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下定義、作詮釋、配圖表等。
閱讀說明文,了解它採用的說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樣的說明方法,說明什麼對象,有什麼作用,二要看所用說明方法是通過怎樣的語言形式表達出來的,這樣分析才透徹、紮實。
體會說明文的語言特點準確、簡潔、平實是說明文語言的主要特點。
當然,說明文的語言風格也是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實見長,有的以生動活潑見長。
以此為據,可概括為平實說明和生動說明兩種方式。
一般來說,以說明事物為主的說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點,用簡明的語言平實地加以說明。
而科學小品,講究趣味性、文藝性,須要作必要的生動、形象的說明。
注意摘取原文離開了原材料恐怕誰也答不準,答不全。
因此,準確解答閱讀題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
大多數題目在文章里是能夠摳出答案的。
當然,找出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必須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或摘取詞語或壓縮主幹或抽取要點或重新組織。
即使是歸納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須充分利用原文。
解題方法在閱讀中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不少同學基礎知識的記憶能力較強,但遷移能力比較弱,特別是對有關字、詞、句的語境義以及作用之類的題目感到為難。
這裡,提供十六字訣的解題方法供你參考。
字不離詞漢語中一詞多義現象相當普遍。
在理解詞語中某個字的意思的時候,必須把它放到這個詞語中去考察,即字不離詞,這樣才能準確的理解這個字的意思。
如:道聽途說,道,指道路;志同道合,道,指道理。
詞不離句在綜合閱讀題中,常常要求在上下文中理解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這類要求有以下幾方面情況:一詞多義。
這在文言文中是常見的。
如: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執策而臨之,策,馬鞭在現代文中則多表現為語境義,這些,都應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即句子本身去推斷它的意思,也就是詞不離句。
如:“見教”一詞的本意是客套話,指教(我)的意思。
它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則表現為不同的意義。
在《范進中舉》一文中,范進中舉前面對胡屠戶的“教導”,稱“岳父見教的是”。
至於某個詞在句中的表達作用,更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去理解,而不能離開句子作單獨解釋。
句不離段也就是說,對句子的分析理解不能離開具體的語段,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
如果離開具體的語段,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許多句子只能狹隘的理解甚至於不知所云。
只有結合具體的語段和語言環境,才會知道這句話在全文中占著什麼樣的位置。
段不離文段落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思路。
因此,對語段的閱讀理解不能離開文章的主要意思,不能偏離文章的中心。
否則,對語段內容或作用的理解就會發生偏差。
開頭方式概述式開頭用簡潔的語言介紹事物的概況,給人以總體形象。
如《故宮博物院》是這樣開頭的: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
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
是中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有五百多年了。
開頭介紹了故宮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稱、性質和年代。
通過概述的介紹,我們可以大致了解故宮博物院的概況。
描寫式開頭描寫事物的特徵或狀態,讓讀者有一個直觀的總體認識。
如《中國石拱橋》開頭是這樣描述的: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
古代神話里說,雨後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
中國的詩人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
開頭描述石拱橋的重要部位“橋洞”的狀態特徵,然後用神話傳說和詩人對石拱橋的描述補充說明這一特徵。
設問式開頭設問,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並有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的心態。
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第一段。
由描述紅花的鮮艷和美麗,自然提出“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的問題,讓人們隨作者的具體解說了解其原因,探尋其知識。
定義式開始對事物下定義,提示事物內涵(本質特徵)和外延(包含的範圍),讓人了解事物的本質。
如《統籌方法》開篇是這樣定義事物的:“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數學方法,它的實用範圍極其廣泛。
”結尾九法總結法就是對說明對象說完後作總結的方法。
《奇特的雷射》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雷射作為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奇特的光源,不僅大大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為開拓新的科學領域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還啟發著科學工作者產生更多、更美妙的科學幻想:雷射可能是打開無窮無盡的能源寶庫的鑰匙;雷射可能使人類看到過去從來沒有見過的現象;雷射可能成為宇宙航行的動力……當然,把這么多的可能變成現實,需要經歷一段漫長的征途,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探索。
”總結法結尾能把作者的目的、意圖等集中起來揭示給讀者,使讀者對全文有一個總的印象。
感嘆法就是對說明對象說完後表示深沉的感嘆的寫法。
如《楊樹》的結尾,就用了這種寫法:“……讓我們用一把把植樹鍬,在祖國的大地上寫出一篇篇八十年代的新‘白楊禮讚’吧!”這一感嘆用於篇末,具有很強的號召力,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展望法就是在說明對象說明完後對其未來進行展望的方法。
《宇宙里有些什麼》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今天,載人的宇宙飛船已經成功地實現了環繞地球的飛行,將來一定會揭露更多的宇宙秘密,加速人類征服宇宙的進程。
”篇末用展望法能給人以希望,能引起人們的聯想和想像。
評議法就是對說明事物說明後加以評價和議論的方法。
如《晉祠》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晉祠,真不愧為中國錦繡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評議法用在篇末,對說明對象作個最終的評價,能有力地表達作者的愛憎感情,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號召法就是對讀者發號召的方法。
《農作物抗病品種的培育》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毫無疑問,要使農作物產量不斷地增加,不但需要不斷地研究培育抗病能力更高的優良品種,還要做到各個地區各種作物都有能抗不同病害的品種。
這是植物保護工作者和育種工作者的一項重大任務。
”結尾用號召法能引起讀者的重視,對讀者產生作用。
反問法就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或者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的一種方法。
《蟬》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什麼樣的鈸聲能響亮到足以歌頌它那得來不易的剎那歡愉呢?”結尾用反問法能加強氣勢,起強調作用,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和邏輯力量。
比喻法就是對說明對象採用比喻的方式來說明的方法《從甲骨文到口袋圖書館》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它好象架設著一座座堅實的階梯,召喚著不畏艱辛的人們努力攀登。
”結尾用比喻法不僅生動形象,還能傳達深刻的寓意,給人以教育和啟迪。
描述法就是對所說明的對象加以描述的方法。
《雄偉的人民大會堂》的結尾,就用了這種方法:“我們花了一整天時間看完這座大廈的時候,萬道霞光灑在外面蒼翠的樹叢上,灑在杏黃色的牆壁上,灑在天安門的紅牆黃瓦上,放射出一片光輝燦爛的異彩。
”結尾用描述法,能藉此表達作者的感情,能給人以形象的感染,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旁補法就是文章最後追加補充其不足的寫法。
《看雲識天氣》的結尾,就運用了這種寫法:“……但是,天氣變化異常複雜,看雲識天氣自然有一定的限度。
我們要準確的掌握天氣變化的情況,還得依靠天氣預報。
”旁補法有利於維護說明文的科學性和客觀性,能幫助人們準確地、正確地認識客觀世界。
考試相關考題剖析在中考現代文閱讀測試中,說明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
從各地中考試捲來看,說明文閱讀測試的考點有:1.認識並把握說明的對象,概括其特徵;2.辨別與判定說明的順序;3.分析說明的方法,理解其在文中的作用;4.品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5.整體理解說明的內容,正確篩選和提煉文中的信息;6.閱讀圖形,辯識表格,解說表格,或者根據文章內容設計表格;7.從結構上分析文中段落、句子的作用;8.聯繫文章與生活實踐談自己的感悟、發現或創造、發明。
做好說明文的閱讀,首先要掌握說明文閱讀的相關常識,如說明文的類型(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常見的說明順序(空間順序、時間順序、邏輯順序),常見的九種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列圖表),說明文中句子在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分說、總結、過渡、照應等),說明文語言的特點(前提是準確,有平實和生動兩種基本風格)等。
其次要從整體著眼,準確地抓住文段的中心句、關鍵句,了解中心句與支撐句的關係,探尋文段的組合規律,概括文段內容。
最後還要結合文段內容,運用聯想、想像、推理、印證等方法進行個性化表達。
說明文主要考查考生從文中準確獲取信息的能力,設題主要圍繞準確認讀、準確理解、準確篩選來考慮。
考題常設定干擾性因素:(1)增減擴縮,就是對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動,通過增加某些字或減少某些詞語的辦法,擴大或縮小說明範圍。
(2)魚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詞語或句子來替代正確的,造成歧意。
(3)顛三倒四,是指設定選項時,有意將原文的句子關係打亂,造成理解的難度,如顛倒因果關係,攪亂先後次序。
(4)無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維慣性,誘考生用想當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題的程式,有句順口溜:“先讀原文通大意,再讀題乾做標記,找出範圍對應句。
”先讀原文,完成3個任務:(1)了解文章大意,即說明的對象,各段之間的聯繫,作者的見解及相關材料。
(2)給段落標上序號。
(3)給重要句子和關鍵字語做上記號。
其次,讀題乾很重要,要給重要詞語做上標記。
如1999年卷第1題,可做如下標記:“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種假說,對這種假說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標記。
第一處是命題點所在的位置,第二處是試題考查的內容,第三處是選擇答案的標準。
第三,找出答題的範圍和對應句是答題的實質性階段。
一般來說,答案的檢索區間應在命題點的附近,如第1題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
找對應句更重要了,可以說找到了對應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
比較選項找出差異是最後一步,即完成答題。
如第1題B項說:“比起人類來,冬眠的哺乳動物在更寬的範圍里發生了變化。
”漏了“調節性”幾個字,與文章原意不合。
典例解析走進森林張志毅①森林是以樹木為主體的許許多多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
森林裡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森林資源按自然屬性可劃分為生物資源和非生物資源兩大類。
其中生物資源又可分為植物資源、動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三類。
植物資源包括林木資源(喬木、灌木和竹子)和非林木資源(藻類、地衣、苔蘚、蕨類和其他種子植物等);動物資源主要包括哺乳動物、爬行動物、森林昆蟲、鳥類和魚類等;微生物資源主要包括各種菌類、支原體、衣原體等。
非生物資源主要是指支撐森林生物的林地土壤、水分等資源。
可見森林是地球上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資源庫,而且其主要部分即森林生物資源部分,是可以持續利用的可再生資源。
②森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
同時,森林還具有維護地球生命、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生態價值。
③森林可以給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木材產品和林副產品。
木材產品主要包括原木、鋸材、紙漿材、人造板材等;林副產品主要包括森林動物與微生物提供的各種產品等。
為人類提供這些產品無疑是森林的重要功能。
④森林是生態平衡的主要調節器。
森林可以把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使無機物轉變為有機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間物質和能量交換的重要紐帶,對保持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起著中樞和槓桿作用。
可以說沒有森林就沒有生態平衡。
⑤森林能夠有效地涵養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
森林憑藉龐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葉層和發達的根系,能夠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減輕地表侵蝕作用。
據測算,5萬畝森林的蓄水量約有一百萬立方米。
在森林被破壞或無森林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許多河道和水利設施不斷受到泥沙淤積,經常造成水災。
⑥森林能夠有效地保護生物多樣性。
地球上的500~3000萬種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棲息繁衍。
⑦森林能夠有效地緩解“溫室效應”。
由於近代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氣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濃度不斷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溫室效應”。
每公頃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噸二氧化碳,同時放出15~30噸氧氣。
⑧據有關專家研究,一公頃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減輕工業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帶可以阻擋沙塵,滯塵率高達70%~90%。
同時林帶還有降低噪聲的作用,噪聲經過30米寬的林帶可降低6~8分貝。
⑨森林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又有巨大的生態環境效應,這是任何其他東西都無法替代的。
1.文章是從哪兩個方面對森林的價值進行說明的?2.根據對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內容。
(1)生物資源:植物資源、________、微生物資源。
(2)_________:林地土壤、水分等。
3.文章第⑤段中畫線句子列舉數字進行說明有什麼作用?4.第⑦段畫線句子中的:“緩解”改成“消除”可以嗎?為什麼?5.文章第⑧段畫線處應填寫的表明這段文字說明中心的句子是什麼?請寫在下面。
6.據報導,中國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相當於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
防治土地沙化勢在必行。
請你結合森林的作用,為治理土地沙化擬一條標語。
要求語言簡潔,有感染力。
(河北省2004年中考試題)[解析]第1題考查對文章整體內容的理解和把握的能力,只需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或是總括句即可。
參考答案為:森林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同時又有巨大的生態環境效應。
(或是森林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
同時,森林還具有維護地球生命、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生態價值。
)第2題考查信息篩選能力。
解題思路是:依據題意,確定信息篩選範圍是第①段文字,再從中提煉,濃縮有效信息。
參考答案是:動物資源非生物資源第3題考查對語言材料作用的評價能力。
仔細通讀全段,你會發現畫線句子是全段中心句“森林能夠有效地涵養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的支撐句,是圍繞“涵養水源”進行的具體說明,於是答案可以組織為:具體而準確地說明了森林在涵養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有意相同即可)第4題考查對說明語言的理解能力。
這種題型一般要先解釋它準確地說明了什麼內容,然後分析刪除或替換以後的結果,最後總結答案。
參考答案為:不可以,森林只是吸收部分二氧化碳,降低溫室氣體濃度,減輕溫室效應;不能吸收所有溫室氣體,使溫室效應消失。
(意思對即可)第5題考查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這道題關鍵是要概括準確、全面。
通讀全段就會發現後面的文字主要寫了森林的兩個作用:淨化空氣,降低噪音。
這樣文段的中心句可以概括為:森林能夠有效地淨化空氣和降低噪音。
第6題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試題,對知識的儲備要求較高,答題時先要考慮文段的內容,再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發揮想像,儘量寫出新意。
答案很靈活,只要與森林的作用和防治土地沙化二者有關,語言簡潔、精闢、生動,均可得分。
例如:建生命之綠洲,防土地之沙化。
語言品析品析1對整篇文章語言的品析,一般從二個角度談:A、準確;B、形象生動或簡明平實。
A是一般說明文的共同特點。
B是針對不同語言風格的角度談。
這種評析整篇文章語言特點的題目,一定要結合文章具體內容談,比如可以選擇一句話為例子。
規範性的答題格式如下:這篇文章充分體現了語言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的特點,如“……”一句,就準確、生動形象、簡明、平實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像這樣的例子文章中還有很多。
品析2對具體篇、句、詞的評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詞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A、加點字詞有何作用?B、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C、加點詞語能否刪去?這種題目往往要結合說明語言的準確性(有時是體現語言生動性)的特點答題。
第二種題型還要在答題中比較二者的區別。
第三種題型還要加上“刪去後不符合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規律”或“與客觀事實不符合”之類的表述。
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與實際相不符,用了這個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寫法分析1、結合說明方法談規範性的答題模式如下: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的說明方法,說明了……(內容:事物特徵或事理),使說明……(作用:參考前面說明方法,明確其作用)2、結合表達方式談記敘、描寫使說明更具體形象;抒情、議論使說明更有感情。
那么,從這個角度分析說明文的寫法,答題的規範性格式如下:這篇文章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除了說明外,還有……(從“記敘、描寫、抒情、議論”根據內容選擇),如……(具體舉例),就是……(表達方式)的運用,使說明更具體形象/充滿感情。
閱讀重點明確說明對象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入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麼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麼;閱讀事理說明文,要弄清文章說明了什麼事理。
如何找準說明對象呢?1、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
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徵。
抓住事物特徵介紹事物的形狀、性質、構成,解說事物的成因、功用、關係等。
都必須抓住事物的特徵。
所謂“特徵”,就是一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標誌。
了解事物的特徵,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內在的本質。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徵呢?也可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從標題著眼。
有的標題在指出文章說明對象的同時,指出其特徵,如《雄偉的人民大會堂》一文,標題指出說明對象“人民大會堂”,也指出其特徵“雄偉”;有的標題用設問句的形式,引導讀者有針對性地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如《食物從何處來》一文,標題指出說明對象“食物”,同時引領讀者閱讀課文,不難看出“食物是一種能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的物質”一句點明了“食物”的特徵是“構成軀體和供應能量”;有的標題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如《天氣陛下》一文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稱天氣為“陛下”,生動有趣地說明了天氣的威風。
第二,從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紹了有關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徵,然後歸納小結。
有的事物的本質特徵,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確地指出來了,閱讀時要找出這些關鍵句。
例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這種橋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和“中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兩句,就點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形式優美、結構堅固、歷史悠久。
又如《蘇州園林》一文中“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一句,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特點“圖畫美”。
有的說明文沒有明顯的關鍵句,閱讀時更須要細心琢磨,從中加以提煉。
例如:“永定河發水時,來勢很猛,以前兩岸河堤常被沖毀,但是這座橋從沒出過事,足見它的堅固。
橋面用石板鋪砌,兩旁有石欄石柱。
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的獅子。
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這段文字沒有關鍵句,但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和生動形象的描寫。
例如:拿兩岸的河堤常被沖毀與這座橋從沒出過事作比較,是為了說明盧溝橋“結構堅固”的特點;用排比、擬人的修辭方法描寫柱頭上石刻獅於的情態,是為了說明盧溝橋“形式優美”的特點。
歸納說明方法閱讀說明文時,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後總結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並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物特徵所起的作用。
逐段概括要點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
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
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
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上,用“同類合併”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
使用什麼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
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築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繫的,用邏輯順序。
把握中心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構了。
如是總—分式的結構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麼原則組合的,是並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係。
遞進式結構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象到本質,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結構後,最好能畫出結構示意圖。
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徵,或闡釋怎樣的事理。
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語言準確性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
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徵的。
要注意分析關鍵字語的作用。
現代文體分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套用文|詩歌相關詞條 科技說明文 所謂科技說明文是指反映和總結處於世界前沿的自然科學和技術工程(如太空探測、環境保護、生物進化、人體生理、物質微觀探索、植物轉基因研究等)及社會科學方面的... 簡介 聯考得分偏低的原因分析 改進教學的辦法 分析舉例 說明的方法 事理說明文 以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介紹科學道理為主的說明文稱作事理說明文。
概要 語言特點 方法及作用 說明結構 程式說明文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勞動生產中,往往有著一定的進程和次序。
生活、工作按著這個次序去做,就會順利地達到目的;反之,就會走彎路、窩工,甚至會達不到目的。
... 分段說明 事物說明文 說明文是一種對事物作客觀說明的一種文體,目的在於給予讀者知識。
第二,要完成一篇說明文,須將說明文的特點爛熟於心。
說明文寫作總的要求是抓住事物的特徵和本質。
總說 文體特徵 說明文寫作指導 學生說明文分類辭典 《學生說明文分類辭典》是2001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其經等。
內容介紹 圖書目錄 文藝性說明文 從幾個不同側面來解說事物、闡釋事理的說明文叫闡釋性說明文。
通過簡述概況或情節來介紹事物的說明文叫述說性說明文。
運用形象化的手法來介紹事物、闡述事理的... 國中生說明文 說明文的內容涉及各種事物事理百餘種……”這是事物說明文的寫法。
什麼?自述性說明文,實則就是‘文藝性說明文’,你先看看這種類作文前面的‘點撥指導’,您就... 內容介紹 說明文套用文 作品目錄一、說明文?物性1雪花的自述……二、說明文?程式1傘族新星……三、說明文?解釋1我喜愛的一種刊物……四、套用文?書信1深深的思念……五、套用文?日記1新春三日……六、套用文?其他1... 作品目錄 相關搜尋信使RNA《紅樓夢》第五回頤和園肯尼斯·約瑟夫·阿羅光棍節《道韓陵》感恩節說明文寫作開竅說明文說明文的寫作政治經濟學《紅樓夢》第一百零三回《紅樓夢》第二回2010年上海世博會信使核糖核酸給力真核基因組科學抽象基因調控定義說明文構思說明文套用文聖誕節溫州二中協作寫作實驗任務總要熱門詞條gc中國新聲代第五季仙劍奇俠傳2修改器仙劍奇俠傳5前傳崔仁奎恐怖組織我愛黑澀會戰姬無雙手紙新羅免稅店春天裡流年潘安邦獨居老人竹槍符咒紙風車蓮藕湯貝斯退避三舍速度與激情4遊戲王國酵母魏麗娟4inloveMCMMiles中學生初乳原幹惠史瓦特大進擊大眼睛大衛·費雷爾宇文邕官榜徐佳瑩慈濟大愛電視臺爸爸去哪兒申賢俊秋刀魚紅財神股癬臍帶章西恩·潘不是我的錯刷機精靈十年一刻抗氧化劑槍戰遊戲法律扶助老公的春天鐵血戰士說明文@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說明文都有哪幾種型別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 7樓:雲山醉石. 初中一般把說明文分為事理 ...
- 2說明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比作比較是將兩種類別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現象加以比較來說明事物特徵的說明方法。 圖表說明[編輯]. 適當地插入圖示及表格,再搭配標題和 ...
- 3說明文常見的寫作結構
常用的說明文寫作方法. Page 4. 兩段文字雖然是在說明「蜘蛛」,但內容重點不同. 一. 甚麼是蜘蛛? ... 1. 分類說明. 好處是條理清楚,使讀者容明掌握。
- 4什麼叫說明文,說明文的種類,方法,結構,語言 - 優幫助
從說明內容上可分為事物說明文和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旨在介紹某一事物的形體特徵,事理說明文旨在解釋事因物因。從語言表達方式上可 ...
- 5說明文: 舉例說明,描述說明,數字說明,比較說明 - Quizlet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好处: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 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