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己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倫理利己主義(英語:Ethical Egoism)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們有義務去從事任何可以有利於自己的事。
」而一般倫理學所指的利己主義就是倫理利己主義 ...
利己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系列條目哲學柏拉圖康德尼采釋迦牟尼孔子亞維侯
哲學家
美學家
知識論者
倫理學家(英語:Listofethicists)
邏輯學家
形上學學者(英語:List_of_metaphysicians)
社會和政治哲學家(英語:Indexofsociopoliticalthinkers)
傳統
非洲
分析
亞里斯多德
佛教
中國
基督教
奧古斯丁主義(英語:Augustinianism)
托馬斯主義
司各脫主義(英語:Scotism)
奧卡姆主義(英語:Occamism)
基督教人文主義
歐陸
存在主義
印度教(英語:Hinduphilosophy)
耆那教(英語:Jainphilosophy)
猶太教
實用主義
東方
伊斯蘭
阿維森納主義(英語:Avicennism)
阿威羅伊主義(英語:Averroism)
古典(英語:EarlyIslamicphilosophy)
照明主義(英語:Illuminationism)
蘇菲主義(英語:Sufiphilosophy)
自然神論
基督自然神論
柏拉圖
新柏拉圖
西方
時期
古典
中世紀
近代
當代
文獻
美學
知識論
倫理學
邏輯學
形上學
政治哲學(英語:Category:Politicalphilosophyliterature)
分支
形上學
知識論
邏輯學
經典
非經典
形式
非形式
悖論
謬誤
辯證法
倫理學
美學
科學哲學
自然哲學
政治哲學
社會哲學
法律哲學
列表
索引(英語:Indexofphilosophy)
概要
年份
問題
出版物(英語:Listofimportantpublicationsinphilosophy)
理論(英語:Listofphilosophies)
詞彙表(英語:Glossaryofphilosophy)
哲學家
雜項
哲學家
愛學問的人
哲學中的女性(英語:Womeninphilosophy)
哲學主題閱論編
利己主義(英語:Egoism),或稱自我主義等,是一種哲學,將自我(英語:Self或ego)作為自己行為的動機和目標。
關於利己主義的不同理論包含一系列不同的想法,通常可以分為描述性或規範性形式。
[1][2]也就是說,他們可能對描述人們確實出於自身利益行事,或規定他們應該這樣做感興趣。
利己主義的其他定義可能反而強調根據個人意志而不是個人利益採取行動,並進一步假定這是一種更真實的利己主義。
[3]
《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英語:NewCatholicEncyclopedia)宣稱利己主義「包含了某些基本真理:人愛自己是自然的;而且他應該這樣做,因為每個人最終都要為自己負責;快樂,一個人的潛力的發展,以及獲得權力通常是可取的。
」[4]自我利益的道德譴責是利己主義哲學中常見的批判主題,此類判斷被視為控制手段和權力關係的結果。
利己主義也可能拒絕洞察一個人的內在動機可以從外部獲得,例如來自心理學或社會學[1],但是,例如,這在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哲學思想中並不存在。
在《杜登辭典》(德語:Duden,一本具代表性的德語辭典)中,利己主義與自愛、自利、自私、以自我為中心、自戀、(較強的)自負等,被列為含義相近或相同的概念。
[5]
利己主義應該是只有能動者自己決定準則的行為模式。
這些行動中的大多數都不受限制地針對能動者自身的優勢。
如果這種共生生活方式的優勢同時也是其他人的優勢,那麼這種行為在道德上是部分合法的。
然而,大多數情況下,利己主義者被理解為一個短視的行動者,就像一個喧鬧的人,當其他人對他同樣貪婪時,他很難接受;這個喧鬧的人給予自己比他人更多的自由。
「利己主義」大多被貶低地用作魯莽行為的同義詞,並被判定為「不適當的」。
然後,該詞彙描述了只追求外部個人利益,而不考慮他人的擔憂甚至損害他人利益的態度。
在這種情況下,利己主義被批評為利他主義和團結的對立面,然而,只有在評估行動時不考慮內在利益的情況下才適用。
相反,有一種觀點認為利他主義只能透過實現自己的幸福來實現,例如類似於適用於救援任務的規則,即自我保護是急救的首要措施。
此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自愛和鄰舍之愛密不可分,兩者相互依存,類似於著名而出自新約聖經《馬可福音》的短語:「你應愛人如己。
」
將利己主義視為病態的自私(德語:Egomanie)的消極觀點,與對「健康」利己主義的積極評價形成對比,後者在倫理利己主義中進行了哲學闡述。
一種非判斷性的觀點是心理利己主義的事實斷言,即所有人實際上都以利己主義行事。
經濟人(Homooeconomicus)的經濟學模型也是不受主觀價值或標準強加的標準(亦即純粹客觀)。
「互惠利他主義」(英語:Reciprocalaltruism)一詞試圖討論自私行為和利他主義之間的相互作用,假設自私行為可以是利他主義的。
目次
1心理利己主義
2倫理利己主義
3參見
4參考文獻
心理利己主義[編輯]
主條目:心理利己主義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所有人類的行為都是出於自我關懷。
」[6]這種主張主要建基於自私,他們認為一個人不論做了甚麼利益他人的事情,最終都是為了自己得到好處,不然就是為了榮譽、讚美或獲得尊敬的欲望[7]。
然而,若所有的行為都是出於「自私」而否決了「無私」的行為,「自私」一詞就喪失了道德的判斷。
[8]
倫理利己主義[編輯]
主條目:倫理利己主義
倫理利己主義(英語:EthicalEgoism)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們有義務去從事任何可以有利於自己的事。
」而一般倫理學所指的利己主義就是倫理利己主義[9]。
而蘭德則認為,自私是一種德行,利他則是惡的,他認為完成自身幸福是人最高道德的目的。
[10][11]
參見[編輯]
倫理學
哲學
心理學
社會學
利潤最大化
貪污
利他主義
參考文獻[編輯]
^1.01.1Moseley,Alexander.Egoism.InternetEncyclopediaofPhilosophy.
^Shaver,Robert.Egoism.EdwardN.Zalta(編).StanfordEncyclopediaofPhilosophy.
^Scanlan,JamesP.TheCaseagainstRationalEgoisminDostoevsky'sNotesfromUnderground.JournaloftheHistoryofIdeas(UniversityofPennsylvaniaPress).1999,60(3):549–567.JSTOR 3654018.
^Dalcourt,G.J.Egoism.NewCatholicEncyclopedia.[August11,2020]–透過Encyclopedia.com.
^Egoismus|Rechtschreibung,Bedeutung,Definition,Herkunft(德語).
^釋昭慧.依佛法觀點,審視「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佛教弘誓學院.臺灣.[2020-04-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5)(中文).
^林火旺.第三章第一節.王翠華(編).倫理學二版八冊.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46.ISBN 978-957-11-3509-0(中文).
^朱家安.心理利己主義.哲學哲學雞蛋糕.網際網路:朱家安.[2020-04-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5)(中文).
^林火旺.第三章第二節.王翠華(編).倫理學二版八冊.臺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4月:57.ISBN 978-957-11-3509-0(中文).
^AynRand.TheVirtueofSelfishness.SignetBook.1961:30(英語).
^諾爾曼巴利(英).第七章.蘭乾威(譯)(編).古典自由主義與自由至上主義.中國大陸:賀氏藏書.[2020-04-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5)(中文(簡體)).獲得自身的幸福是一個人最高的道德目標。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利己主義&oldid=69725388」
分類:利己主義倫理學個人主義道德人生哲學隱藏分類:CS1德語來源(de)CS1英語來源(en)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EnglishEsperantoEestiEuskaraفارسیFrançaisAvañe'ẽעברית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ietuviųLatviešuBahasaMelayuNederlandsOccitan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KiswahiliТоҷикӣTagalog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倫理學筆記-倫理利己主義對心理利己主義的反駁 - 腦袋
心理利己主義和倫理利己主義都強調人的自利,但卻在不同的階段。 心理利己主義認為唯一可以讓人當作"終極目標"去追求的是自己的利益。(最終目標,也就是 ...
- 2利己主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倫理利己主義(英語:Ethical Egoism)是指「每一個人都應該提升自己的利益,或者人們有義務去從事任何可以有利於自己的事。」而一般倫理學所指的利己主義就是倫理利己主義 ...
- 3利己主義 - MBA智库百科
心理利己主義
- 4依佛法觀點,審視「利己主義」與「利他主義」 釋昭慧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則據以進一步認定:每一個人都應該提昇自己的利益,人們有義務做任何有利於己的事。 但「利己主義」(egoism)並不等於目無他人的「自我 ...
- 5陳真:心理學利己主義和倫理學利己主義 - 壹讀
一種學說認為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另一種學說認為人人都應該自私自利。前一種學說在西方稱之為「心理學利己主義」 。後一種學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