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頂替症候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冒名頂替症候群並不被視為精神疾患,不過臨床心理學家對此現象從事不少研究。

傳統認為冒名頂替症候群是一種人格特質,但近年來研究者傾向於把它視為對特定情況的反應,雖然 ... 冒名頂替症候群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冒名頂替症候群(英語:Impostorsyndrome),亦稱為冒名頂替現象(英語:impostorphenomenon)、騙子症候群(英語:fraudsyndrome)。

這個名稱是在1978年由臨床心理學家克蘭斯博士(英語:PaulineR.Clance)與因墨斯(英語:SuzanneA.Imes)所提出,用以指稱出現在成功人士身上的一種現象。

患有冒名頂替症候群的人無法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自己的能力,並總是擔心有朝一日會被他人識破自己其實是騙子這件事。

他們堅信自己的成功並非源於自己的努力或能力,而是憑藉著運氣、良好的時機,或別人誤以為他們能力很強、很聰明,才導致他們的成功[1] 。

即使現實環境中的證據指明,他們確實具備優秀才能,他們還是認為自己只是騙子,不值得獲得成功。

有研究顯示,冒名頂替症候群在高成就女性當中較為常見[2];同時也有研究指出男性與女性的盛行率沒有差異[3]。

目次 1背景 2表現 3普及率 4參考文獻 5參見 6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冒名頂替症候群並不被視為精神疾患,不過臨床心理學家對此現象從事不少研究。

傳統認為冒名頂替症候群是一種人格特質,但近年來研究者傾向於把它視為對特定情況的反應,雖然某些人較容易出現此症狀,或是症狀較其他人嚴重,但目前的證據並不支持將之歸類為一種人格特質[4]。

表現[編輯] 因墨斯與克蘭斯歸類出幾項冒名頂替症候群的表現[2]: 勤奮:這些人通常非常努力工作,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這是為了避免讓別人發現自己是騙子。

但是勤奮工作會換來更多成功與掌聲,讓他們持續陷入擔心被識破的輪迴中。

名不副實的感覺:這些人因為可以感知到上司想要得到的答案,反而更自認為名不副實。

就算向他們展示他們具備能力的證據,也會增加他們對自己的質疑。

自以為濫用自己的魅力:某些人除了展現工作能力外,可能會在職場運用自己的魅力來獲得讚許[2],但當他們獲得認可後又會認為自己的成就完全是依靠魅力得來的,與自己的工作能力無關。

避免展露實力:為了避免被人認為名不副實,這些人往往傾向於避免暴露自己的實力,於是認為自己不聰明也沒有才能[5]。

普及率[編輯] 1980年代初期的研究指出,五名成功人士中有兩名認為自己是騙子,另有研究發現有百分之七十的人或多或少都曾經認為自己是騙子[2]。

曾經歷過此症狀的名人包括:編劇查克·洛爾[6]、暢銷作家尼爾蓋曼[7]、暢銷作家約翰·葛林、商業界強人雪柔·桑德伯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索尼婭·索托馬約爾[8]、與演員艾瑪·沃特森[9]。

愛因斯坦在他臨終前有可能也遭遇此症狀[10]。

參考文獻[編輯] ^Clance,P.R.;Imes,S.A.Theimposterphenomenoninhighachievingwomen:dynamicsandtherapeuticintervention..Psychotherapy:Theory,ResearchandPractice.1978,15(3):241–247.doi:10.1037/h0086006.  ^2.02.12.22.3Clance,PaulineRose;Imes,SuzanneA.Theimposterphenomenoninhighachievingwomen:Dynamicsandtherapeuticintervention.(PDF).Psychotherapy:Theory,Research&Practice.1978,15(3):241–247[19February2015].doi:10.1037/h0086006.(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20-11-16).  ^Laursen,Lucas.No,You'reNotanImpostor.ScienceCareers.[2016-03-28].Web.23Oct.20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4).  ^McElwee,RoryO'Brien;Yurak,TriciaJ.ThePhenomenologyOfTheImpostorPhenomenon.IndividualDifferencesResearch.SocialSciencesFullText(H.W.Wilson).2010,8(3):184–197.  ^TheimpostorPhenomenon:recentresearchfindingsregardingdynamics,personalityandfamilypatternsandtheirimplicationsfortreatment.(PDF).  ^HighachieverssufferingfromimpostersyndromeNews.comDec102013.[2016-03-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3).  ^NeilGaiman'scommencementspeechtotheUniversityoftheartsgraduatingclassof2012Philadelph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omenwhofeellikefraudsForbesOctober2011.[2016-03-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3).  ^EmmaWatson:IsufferedfromimpostersyndromeafterHarryPotterNowmagazine2011.[2016-03-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3).  ^TimeBanditsTheNewYorker2005.[2016-03-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參見[編輯] 達克效應 解釋風格 虛幻的優越性 約拿情結 高大罌粟花綜合症 外部連結[編輯] Clance,PaulineRose.ImpostorPhenomenon.[2017-04-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1).  Feelinglikeafraud.YorkU(alumnimagazine)(YorkUniversity).October2006:9[2017-04-2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30).  TheImpostorSyndro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mpostorsyndrom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Radio4,Woman'sHour,15Feb2006 PaulineClance'sImpostorPhenomenonReferenceLis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vercomingmyBiggestRoadblock,Myself(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presentedattheWomeninAdvancedComputing2012conference CaltechCounselingCenter JuliePagano,Pycon2014presentationIt'sDangeroustoGoAlone:BattlingtheInvisibleMonstersinTech(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冒名頂替症候群&oldid=68237818」 分類:流行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大眾心理學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zərbaycancaবাংলাCatalàکوردی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עברית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impleEnglishSvenskaУкраїнська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