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生死輪迴 - 佛弟子文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癡愚、貪愛、瞋恚。

癡愚即是無明,眾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導行為,這種盲目的不能見到世間實 ... 佛弟子文庫>其他法師>正文佛教的生死輪迴2011/08/04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輪迴現像在到處詮釋。

例如風起雲湧,凝聚成雨,雨水被太陽蒸發後變成雲,雲再聚成雨,這種週而復始,是輪迴的現象。

連宇宙物理的運轉也是輪迴,譬如春夏秋冬、花開花落等等。

可見世間的一切現象都離不開輪迴循環的道理。

人,也在輪迴中。

我們常常看到電視中受刑的犯人,在面臨死亡的那一刻,拍著胸膛豪邁的說上一句:「砍頭不過是個碗大的疤,十八年後老子還是一條好漢。

」可見人是相信輪迴的。

在近代,西方心理醫師利用催眠術喚起病者的前世記憶,震驚全球。

那麼什麼是生命的輪迴呢? 一、何謂生命輪迴 佛說: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卻離不開輪迴不息的六道,離不開炙然火宅般的三界。

在出離生死之前,生命仍將延續,所做的種種業力,也將跟隨著並影響著我們。

「六道」,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惡,殺父、殺母、殺羅漢、破壞僧團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稱為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

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

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迴生死。

而「業」,即人的行為,主要指身、口、意三業。

「身業」是身體的行為,「口業」是種種言說,「意業」是精神意識的行為。

「業力」則專指以前(如前世)所表現的行為,可以導致當前(現世)的結果的力量。

佛經云:「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壞,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

」佛教認為三世輪迴的主體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種子識,它不是像靈魂那樣的主體,因為阿賴耶識只是一種能力,它能夠聚合業力的種子,因而它是一種業力的聚合體,不斷亦不滅。

生命接觸種種境緣後,產生種種的善惡行為,這些行為後果的種子又回薰於阿賴耶識,儲存於阿賴耶識,當肉體死亡時,阿賴耶識最後離去,而在生命體投胎轉世時,最先投生,因此阿賴耶識是輪迴的主體根本。

人在輪迴途中,因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而顯善惡境界,隨遇各種緣而上升善道或墮於惡道,這些都是根據其中的業力而定。

有人提出,既然有輪迴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對於前世過往的事卻沒有一點記憶呢?道教認為,人在投胎前,一旦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

西方柏拉圖認為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飲用了「莫愁河」的清涼河水,才去轉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對於過去的點點滴滴將遺忘盡淨。

羅馬人則相信人在投胎時所經過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對於前生往事再也思憶不起來。

佛教主張人之所以會忘掉過去的事,是因為「隔陰之迷」。

陰指的是「中陰身」,自亡者斷氣,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稱之為「中陰身」。

「中陰身」,六根具足,狀如五六歲孩童,具有神通,能夠穿越銅牆鐵壁,去來迅速,無所障礙,唯有雌性的子宮以及佛陀的金剛座不能穿過。

「中陰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經過七番生死(短暫者僅二七或三七日),等待業緣的安排,而去投胎。

由於這個「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不知身為何道眾生。

二、輪迴的根本原因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安樂,不願貧困痛苦。

但人一旦來到世間就得經歷生、老、病、死,就算有快樂也是短暫的。

人為什麼會落入這種苦難的境地?而為什麼這種苦難不是一世,我們總是在不斷的輪迴流轉之中? 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癡愚、貪愛、瞋恚。

癡愚即是無明,眾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導行為,這種盲目的不能見到世間實相的意欲就是無明,也是我們執取和貪愛的根源。

不了解事相的本性,被癡愚所驅使,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產生愛樂之心,而對不喜歡的討厭的事物產生忿憎感;又因為貪愛與瞋恚,助長了癡愚。

因為它們我們的心靈外觀扭曲。

我們常常會說「我覺得」、「我認為」、「我可以」等等這樣的話,這就是由癡愚、貪愛、瞋恚三毒構成的每時每刻的我執。

我執,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或者自我意識太強,或者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等等。

有情眾生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而做下或善或惡的業,如此種種造成了眾生的苦難。

三、超越輪迴 《圓覺經》裡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

」只要有恩愛貪慾,就逃不出輪迴。

輪迴,是生與死不斷循環的過程,印度人認為處於輪迴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因為生靈要接受永恆的輪迴,在世間遭受每一期生命的痛苦也就是無限的。

在佛教看來,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迴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淨生命。

佛教的最終目標,是解脫,超越,自由,或涅槃,佛教希望人們能夠從現實的苦難之中,達到自由和解脫的「涅槃」境界。

涅槃是超越現象無生無滅的一種精神境界。

所謂無生的境界,就是超越輪迴,不受生死之苦的境界。

那麼怎樣才能超越輪迴呢?那當看清六道輪迴之苦,並產生出離之心,「汝當求出離,得此佛說教。

以恆堅實志,奉行次法規。

如像推草寮,摧破死主力。

當捨生死輪,滅苦盡無餘。

」修持佛陀開示的法教,便能將煩惱如草屋般摧毀,進而除去我執,打破自我中心的迷思,從輪迴中解脫出來。

佛陀開示的法教即為戒、定、慧三學。

戒,是一種規則,它能幫助我們戒掉不良的習氣、不好的行為,幫助我們遵守一定的人生規則,使我們獲得幸福;定,就是心專注一境,同一時間內專心致意做一件事;慧,表現為正知正見,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

戒、定、慧三學,是清治貪瞋癡煩惑的利器,是使人們逃出生死苦海的法門,是我們求得解脫的道路。

由於戒行的精嚴,正知而住,使心不為五欲之境所動,由此進而修定,由修定而離欲,依定而發慧,有慧便可以降伏內心的煩惱,而得到解脫。

有人提出,之前已種下惡業,如何解脫。

對於過去已然造下的種種惡業,可以藉由福德智慧的廣增來轉化,福德從行善來,智慧由修道得,所以《優婆塞戒經》云:「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

」即使是造了五逆十惡的人,若能於臨命終時,至心稱念阿彌陀佛,令聲不絕而具足十念者,便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蓮華之中。

此外,禮懺誦經也是佛教特有的修持法門。

四、輪迴的意義 那麼輪迴的存在對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什麼意義呢?對生命有什麼意義呢? 似乎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來生,我一定會……」從這句簡單的話可以看出人是相信輪迴的,而生命的輪迴給人以希望。

人的生命不止只有短暫的幾十年,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了,下一期又開始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綿延不絕,希望無限。

「好比燃燒薪木,一根木柴燃盡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雖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能夠不停地延續下去,薪盡火傳。

」 生命的輪迴,給人的心蓋上一座房子,約束淨化人的心靈。

當有情眾生「確信業報由各自負責」才不會像賭徒那樣,不計後果押注,恣意揮霍自己的人生,也不會受到外界的種種誘惑,種下惡業。

善惡自造,苦樂自招心不敢如野馬,任性而行。

生命的輪迴,給人精神上的寄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在輪迴面前,即便是天上的「神」也不能脫離「業」,這樣人才能真正的達到平等的境界。

不管你是俯看眾生的達官貴人也好,還是跪坐街頭以行乞為生的乞丐也好,都不可能避免的進入六道輪迴中。

而在輪迴中,神無權主宰人的下一世生命,而是由人自己的業力所決定,根據人自做的業力,而產生千差萬別的苦樂果報。

從乞求神靈賜福予我們不要降禍的神權控制中超脫出來,主宰我們的是自身的業力,神不能給我們幸福,也不能剝奪我們快樂的人生,自己才是起惑造業,輪轉生死的掌權者。

有了輪迴,現世的生活才有意義,短暫的塵世生命才有了著落。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會讓現世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會更加謹慎。

有了因果輪迴,這個世界就會少了許多惡,肆無忌憚的貪官污吏就會少很多,盜賊詐騙就會少很多,就會少了爾虞我詐、爭名奪利,多了行善積德,現世就會變得美好一些。

上篇:享受人生的過程下篇:達照法師:超越生死的眼光 聯絡方式 手機客戶端  WBLineWSA微信臉書FB我們生命的真相我們要思惟到,我們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

這種得人身之困難,佛陀用種種的比喻來比況過。

比如常常提到的盲龜值木,大...宣化上人:了生死才是最要緊的持名念佛是末法時代最重要的一個法門,所以現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門。

你不要看輕這念佛法門,永明壽禪師念一聲...宏海法師:安士全書(第一講)好,各位同修,我們一起先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不記得前生並不意味著前生不存在問:法師您好,我是一個愚昧的人,佛說有三世因果,人有前生後世,可是我記不得前生,也看不到後世。

我覺得前生和後...六道輪迴裡,每個人都在進行這種比賽某居士世代篤信佛法,早年常親近虛雲老和尚,這次來台,仰慕老和尚的道風,專程上山參拜。

居士見過老和尚後,便對老...【推薦】六道之中,情難長久娑婆世界的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沉淪在是世情的羅網中。

祖孫情、父母兒女情、愛情、友情、兄弟姐妹情難以自拔。

對於...此生就是來了生死的今天一天又過了,你們的功夫怎麼樣呢?有沒有進步呢?話頭多還是妄想多?念佛是誰?熟了沒有?世間人的事情如麻一樣...福報越大生死業力越大這個悟性真常了惑虛妄,就是說啊我們先經過破妄,諸位,我勸大家,你如果你空觀的智慧自我意識的這種雜染沒有慢慢調...智者與愚者的49個差距第一章學會尊重他人1.智者滿臉微笑,愚者冷若冰霜2.智者記住別人的名字,愚者希望名字被記住3.智者了解別人的...宏海法師:正法學堂答疑(問題一)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

請法師開示,念佛是念六字佛號還是四字佛號,怎樣計數方便?弟子以前從沒有一天念過...高僧大德關於墮胎危害的開示1、慧律法師開示:懷孕49天以下,墮胎犯中下品殺罪,如果是懷孕49天以上,墮胎犯上品殺罪,受五戒或菩薩戒者算是破...如何面對兩性關係(了凡弘法學會譯整摘錄自感應篇彙編白話節本)俗話說:樂極生悲,縱欲成患。

又說:寡慾必多男,貪婬每無後。

孔子...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佛陀宣說神咒以後,佛陀沒有親自去救阿難尊者,佛陀命文殊菩薩將咒往護,將邪咒破除,然後再把阿難尊者跟摩登伽女帶...廣發菩提心,成就佛功德佛功德不可量。

究竟佛功德在何處呢?在我們心中,佛即心,而心即佛故。

然心又有何功德呢?心有覺悟之功德,我輩眾生...一切外境只是因緣的暫時和合而已當情緒的波浪生起時,學會做一個觀察者,不分別、不評判、不逃避、不壓制,看著它生、住、異、滅,如同波浪的起伏,...念地藏觀音聖號和念彌陀名號有什麼區別問:念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名號有什麼區別?大安法師答:念地藏菩薩名號功德,大家可看看《地藏菩薩本...蔡哀侯一念邪婬,為自己召來大禍蔡哀侯是春秋時代的諸侯,名叫獻舞,為人好色輕浮,娶陳侯長女為夫人,息侯也娶陳侯次女息媯為夫人,息媯長得如花似...人的相貌是善惡業的綜合表現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

這是為什麼?人的相貌是這個人善惡業的綜合表現。

某人經常愛貪小便宜,每動一次此念,就收...大安法師:生起對阿彌陀佛的信心信心,唯有兩種人能堅定不移地確立,一種是上根利智,智慧很猛利,就像舍利弗、文殊師利菩薩。

為什麼《阿彌陀經》要...淨土法門與通途法門的不同淨土法門跟通途佛法不一樣。

首先通途佛法講信,淨土法門更要講信。

由於淨土法門要信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那種果地上的...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當今之人,欲於現生了生死大事者,捨淨土一法,則絕無希望矣。

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慧眼觀六道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靜坐四十九天,於最後一天夜裡悟道成佛,此時佛陀以無礙的慧眼,觀看這娑婆世界裡六道眾生的情...大安法師:臨終昏迷是否能往生問:臨終不論什麼情況,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嗎?大安法師答:這個問題實際上涉及到往生的條件問題。

往生的條件乃是...【推薦】反省是智慧的源泉人類的智慧從何而來?「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未經自省的生命不值得存在。

」...佛是教育家一、務實對工作及事業不要好高婺遠,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看不上;處處表現出不滿的情緒。

記住,要從小事做起...更多最新文章 返回頂部 文庫首頁【大安法師】十念往生通平時也通臨終浙江青雲寺免費為信眾提供修行道場【淨界法師】依止普賢之德修學的加持力【大安法師】念佛時的妄念怎麼越控制反而越有多少次我們與幸福擦肩而過佛法入門阿彌陀佛婚姻家庭學佛感應戒殺放生佛教戒律孝順父母戒除邪婬斷除口業健康素食施食法門轉變念頭地藏經因果報應佛法治病釋迦牟尼佛臨終關懷超度意義無量壽經大悲咒益西彭措靜波法師來果老和尚達照法師夢參法師道證法師印光大師淨界法師妙蓮老和尚證嚴法師宏海法師廣欽老和尚聖嚴法師大安法師如瑞法師虛雲老和尚Copyright©2009-2021佛弟子文庫(fodizi.tw)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