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 達照法師 - 佛弟子文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接著,就有了佛陀著名的游四門的故事。

... 這個機緣,以後也對自己的生命有一個突破,祝願大家把所有的痛苦都消除,早證菩提,解脫生死,圓滿成佛。

佛弟子文庫>達照法師>正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到了什麼達照法師2018/02/01 臘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紀念日。

早在公元前623年,印度誕生了釋迦牟尼佛,他在人間的壽命是八十歲。

因此,我們知道,釋迦佛是一位歷史人物。

他的出家因緣是因為看到人生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他貴為王子,而且是獨子,他的母后在他出生後七天就去世了,他跟隨姨媽長大,他的父王一直想把他培養成轉輪聖王,就是道德、智慧、慈悲、能力各方面都很全面的一位國王。

釋迦佛從小就非常睿智,據說在七歲的時候,就能夠射箭射穿七個銅鼓。

後來,他接受了當時印度最原始的文化教育——印度最著名的婆羅門教的根本聖典《四吠陀》,一切學問知識無不精通。

但是他發現,世間無論是什麼地位、權力、知識、才能,都只能治療我們眼前的、暫時的痛苦,而不能治療內心的痛苦,因此,他對於人的生死問題產生了深刻的思考…… 接著,就有了佛陀著名的游四門的故事。

首先在東門看到一位老人,他就問:「這是什麼人呀?」侍者告訴他:「這是人老的樣子,雖然你貴為太子,你將來也會老的。

」 其次在南門遇到了一個病人,躺在路旁,翻來覆去地呻吟不絕,十分痛苦,太子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病人。

」太子看到病苦,甚覺可怕。

第三次到了西門,看到許多人抬著一具死屍,隨行的親屬痛哭流涕,哀號不止,讓人看著心酸。

他又問:「這是什麼人呀?」答曰:「這是死人。

」太子想,人生在世,必有一死,無人可以倖免,而我現在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最後在北門,他看見了一個人坐在樹下禪修,他就跑過去問:「你是什麼人呀?」那人說,我是修行的。

問:「為什麼要修行?」答曰:「因為人生有很多的痛苦,特別是老病死,包括生時還有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盛苦、求不得苦、還有捨不掉也是苦。

」 如果經過對內心的深入觀察:我們內心感覺到「我」在痛苦,「我」在快樂,「我」在追求,而這個「我」到底是什麼?經過了很深入的觀察了解後,會發現:平常認為的那個自我,往往是一個妄想執著的自我,而真實的自我卻從來不曾受苦。

之後,釋迦佛經過了七年的苦行,參學了一些當時在印度非常著名的大修行者,參訪了種種外道。

他發現一般的修行人可能會被自己的觀念所束縛,比如追求修行的那個樣子,那個狀態——一定要住在深山裡;或者一定要坐在那裡;或者要受苦;或者學牛吃草;或者看魚在水裡游,覺得魚很自由,所以一天到晚也泡在水裡;或者有些人看到經過痛苦的磨練,可以消除對痛苦的敏感,所以就躺在荊棘刺上,等等。

他發現:這些方法只是暫時控制人的慾望,或者讓人有更堅強的意志去承受痛苦,卻並沒有發現痛苦的真正內涵。

最後,他在菩提樹下經過了三個七天的思考。

第一個七天 他觀察自己這一生,所有的煩惱痛苦可能都是自己造成的。

我們大家可以觀察,生活中所遇到的人和事,乃至我們的情緒、起心動念、待人接物的種種方法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發現:每一句話都是從小時候學習來的,每一個思想都是別人教你的。

如果我們內心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快樂,多一些好的念頭,心態自然就好起來;如果你多一些仇恨,多一些貪慾,多一些不滿足的感覺,那你的情緒就會破壞,然後整個生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還有一些並不是這一生形成的事情,比如說,你好端端的,突然有人罵你、打你;或者在大街上突然被小偷搶了東西,而你並沒有搶過別人的東西;為什麼生下來的有些人是男人,有些人就是女人;有些人生活在很有錢的地方,很富貴,而有些人一生就在窮人家。

這樣觀察以後,他發現,人的生命並不只是這一期的,而是過去生由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什麼樣的親戚朋友,才會來這裡投胎,這背後貫穿著一個不變的規律,就是有因必有果。

從果開始,追索前面的因,比如說,為什麼你的長相很難看,或者很漂亮?為什麼你會胖起來?靜下來觀察以後,你就發現:吃多了就胖起來了,如果每天保持鍛煉,你的身體就好,所以,一切原因都找到自己身口意這三業的行為。

他花了七天時間,觀察到我們這一生中發生的所有一切,有些在這一生就能找到原因,有些這生觀察不到原因的,則是前世的選擇,或者再前世的選擇。

他在第四禪的禪定當中,一直觀察到八萬四千大劫以前,追索到最初生命的自我的存在,這個自我的感覺到底從哪裡來的? 從有一個「我」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受這種因果的支配,只要有個「我」的存在,就有個自我的感覺存在。

你的快樂一定是跟你有關係,你的痛苦也跟你有關係,你做的善法跟你也有關係,你做了惡業也跟你有關係,這些糾纏一起,永遠捨不去的一個規律。

所以,他得出這麼一個結果。

第二個七天 他就去觀察別人,觀察生活中的其他眾生,他看看身邊的人,他們的行為是不是這一生造成的。

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遭遇都是跟他的起心動念、行為、語言有直接關係,所以有些人講,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是,他同樣觀察到,也有一些並不是這一生努力得來的,比如,這個人一生下來,為什麼他會遭遇到一些不良的教育;為什麼他經常遇到的那些朋友,從小的那些夥伴都不是好人,原來,他前世就跟這些人結上緣了,這個緣來了你躲也躲不過,沒有緣呢,你可以創造。

所以,觀察別人也是從果尋因。

觀察到最後,他發現所有的人、所有的眾生,他的生命貫穿始終只有一個字,就是業。

業是什麼呢?業就是我們的行為。

要成為什麼樣的生命,你的行為起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

行為包括三方面: 第一個是身體的行為,是做好事還是做壞事,是殺生、偷盜、邪淫或者不殺、不盜、不淫,這是身體的行為; 第二個是語言的行為,是講假話、騙人,或者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有沒有講不該講的話; 第三個就是你的思想,是否有不該想的東西,如果你的內心有不該想的東西,或者想的都是痛苦的東西,那麼,這個結果就已經在你內心埋下來了。

所以,他觀察到,一切眾生都逃不過業的貫穿。

而這個業不是隨便找你的,它一定是有因才有果,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所有的因只要它的條件成熟了,就會呈現它的結果。

這麼一來就知道,我們這一期生命的努力很重要。

你想快樂,想成就,你就一定要具足這樣的業。

比如說,我們大家想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大家都喜歡的人,那麼你的念頭、你心的想法一定要讓大家都喜歡,你才能成為大家喜歡的人。

你講出來的語言,無論什麼時候講,聽到這個話大家都會高興,那你的語言就會讓你成為一個大家喜歡的人;你身體的行為也是一樣。

所以,所有的人生遭遇貫穿始終,就是一個業果。

他第二個七天就觀察到眾生輪迴生死的前因後果。

第三個七天 他解決一個問題,就是知道這些因果、這些業,到底是以什麼為核心。

我們大家都知道,以「我」為核心,以「我」為基礎,我造的業我會記住。

那麼,這個「我」到底是什麼?釋迦佛在菩提樹下的第三個七天,專門去看住這個「我」到底是什麼。

大家也可以參一下哦,「我」到底是什麼?「我」是誰?身體是我嗎?發現不是。

當你感覺心中很煩,而你的身體很健康,這時候,其實身體一點也不苦,就是心苦,這時候,你的心就變成「我」;再細看,你這個心為什麼會苦?為什麼會快樂?你的心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我們有時候覺得,我有想法,想到快樂,想到善良,想到惡,我的想法是不是就是我的心?我思故我在,很多人認為思想就是我。

佛陀又觀察:這個思想,都是後天學習來的。

諸位你看,如果父母親不教我們講話,如果老師不教我們文化,那現在我們腦袋想的東西是哪裡來的呢? 比如說,這是凳子,這是桌子,這些都是別人教你的;這是快樂,這是痛苦,也是別人教你的;這是善良,這是惡,也是別人教你的;這是佛教,這是其他教,也是別人教你的。

如果離開了文字,離開了別人教你的語言,這個時候你的心是什麼樣子呢?所以第三個七天,他就離開了語言文字。

觀察沒有語言也沒有文字的時候,我們內心還會感覺到有一個自我,而這個自我是真的還是假的?佛陀做出最後的一個決定。

我們平時感覺到的思想,那個自我好像在自己的身體裡,大家是不是這種感覺?但是,他在十二月初八,當在夜空中看到明星出現時,他發現:為什麼「我」會知道有明星的存在呢?這個時候我們如果有內啊、外啊、明星啊,還是我啊這些概念,你會想不通的。

但是佛陀在把語言文字全部捨棄掉了,沒有任何想法,也沒有任何文字,他很清楚看到了明星——天上星星的存在,而自我那種「我」的概念沒有存在,所以,這個時候他發現,一切眾生的真心是完全一樣的,是離開語言文字,離開人我是非的。

這個時候,他成道了。

佛陀成道以後講了第一句話:「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自得現前。

」 所以我們每一個眾生啊,他的真心跟佛是完全一樣,都是平等的,因為你都有會知道這一切法的這個能力,但是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妄想就是你的思想思維模式、你的執著、你的追求,每個人不一樣,所以構成了悲歡離合的各種不同的人生;如果離開了你的妄想執著,不需要老師,你自然就存在、本來就具足的佛性,在內心中就顯現出來了。

為了讓眾生能夠明白他跟佛一樣清淨平等的這個覺性,佛陀展開了49年,或者說50年的弘法,我們佛弟子把這個佛講經說法的內容記載下來,就是我們今天誦的三藏十二部經典。

我們大家如果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知道佛陀是誰,他是怎麼成道的,他為什麼要在這個世界傳播佛法。

實際上,是我們太苦了,因為著在這個相上,所以生老病死,各種痛苦都糾纏,這背後就是一個自我。

假如你從理上明白了無我,然後確定就不以「我」為核心,那麼,生活當中你與人相處所有的痛苦都會迎刃而解。

我希望大家能夠借遇到佛法的這個機緣,以後也對自己的生命有一個突破,祝願大家把所有的痛苦都消除,早證菩提,解脫生死,圓滿成佛。

上篇:免除死刑的契機下篇:用功沒巧,只要一門深入 網站郵箱 手機客戶端  WBLineWSA二維碼臉書FB生病生得越厲害,這時候更要念佛這是對女弟子意安的開示:念佛卻病。

可見這個意安在生病狀態,生了病被病苦所纏繞,很難提起念佛的正念。

所以就根...壽昌無明禪師:皮囊歌臭皮囊,不久長,人生切莫逞豪強。

為王為宰為民卒,一旦無常夢一場。

勘破了,罷思量,各循造化過時光。

乾坤中有能...放開手腳要怎麼放放開手腳要怎麼放?就是只有你看到,你的內心是一個圓滿的球,你的整個生命是一個圓滿的,你在這一時這一刻,無論打...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確內涵問:什麼叫自性?該如何把握自性一詞的正確的內涵?一個人如果把明意識、潛意識裡面所有的妄念,包括微細的妄念完全...以敬信心造觀音像感應三則修補觀世音菩薩佛像手臂,觀世音菩薩亦醫其手臂湖州有一個村婦膀臂疼痛很久,一直沒好。

一天夜裡,村婦夢見一個白衣...人人都有佛性,為何還要學佛問:人人都本具與佛同等的佛性,為何還要學佛?證嚴法師答:雖然人人本具佛性,因後天的習氣深重而迷失了,學佛者...何時才能回歸久別的故鄉身心安住的人,總能夠在大智慧的背後,蘊含著無盡的方便法門,常人雖然難以把握,凡夫俗子又怎能望其項背呢!在貌似...通過念佛來斷除執著怎樣來成就明白的心呢?怎樣來真正地能夠通過念阿彌陀佛而明心見性呢?我們要能夠通過念阿彌陀佛來巧妙地斷人我執、...印光大師告訴我們對命運的認識方法印光大師告訴我們,要認識自己的生命。

他有一個四料簡,講的是命和心的關聯。

第一句是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

你...達照法師《學佛修行的幾個先決條件》佛經上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既得暇滿人身又聞如來正法,是何等福德才能臻此?所以在西藏,想要聽聞佛法,首先就...九想觀的具體觀法不淨觀主要是為了對治貪心。

人生的痛苦都是來源於貪慾,貪慾若除斷,痛苦自消亡。

為了達到消除貪慾的這個目標,可以...達照法師:修行是唯一有意義的事情有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告訴他:修行是生命中唯一有意義的事情!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和我們這個身體都是由我們...達照法師:真是可惜就算高樓大廈倒塌了也不可惜,如果不能安住於佛法的正念真是可惜!就算名利地位動搖了也不可惜,如果不能安住於佛法...達照法師:三種人生第一種人生是平面的,平得就像一張紙。

這樣的人生很單薄,只生活在表面的一層。

按照一般世俗的觀念,我們每個人都必...達照法師:覺悟人生三要素要達到覺悟的人生,我們所需要的只有三點。

第一點:從深信業果的基礎出發,遵守規矩、遵守規律。

最大的規律就是因...佛法的修行,要有這九種心一、信心,要信三寶、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議。

二、因果心,有信心以後,就要斷惡修善,了解因果、深信因果。

三、...鬼道的十類在《楞嚴經》的思想,是地獄受報以後,轉為鬼道繼續受報;鬼道受報以後,再轉為畜生;畜生受報以後,再轉成人道,在...順其自然是最好的處事方式從前,有一位很有修為的居士。

有一次,他到一所有名的禪院去拜訪一位禪師。

與禪師見面之後,他們的談話非常投機,不...適當的休息,能走得更長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只是暫時的擁有我們這種身體存在的現象,是由什麼來組成的呢?地、水、火、風四大組成。

每一個人身體存在的物質現象,都是由四大種...宣化上人:出什麼家佛陀雖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對世間的富貴,深生厭離,願意捨離國榮帝位,出家修道。

他也願意令一切眾生都知道──世...泰國佛牌與古曼童是否可信問:請問在西安目前賣得很火的泰國佛牌,古曼童等說是很有靈驗,且說是南傳小乘的正規佛牌,到底是怎麼回事,能不能...為什麼原諒他人過失是善法問:為什麼原諒他人過失是善法呢。

請一開示一下。

方海權答:做為凡夫俗人,有時難免會有過失,能於悔過即是為善。

...妙蓮老和尚《放生與吃素》放生能得長壽,所以一般佛教徒對放生大都很積極。

放生當然好,但不如吃素好,吃素才是真正徹底的放生。

你雖放生還沒...人生的三條主線和一個目標末學障重福薄,無緣出家,煩惱深重,無有智慧。

不過靠三寶的加持,依止印祖等善知識,自覺漸漸亮堂。

現在不揣愚陋,...更多最新文章 返回頂部 文庫首頁【紹雲長老】如何解決煩惱和妄想【大願法師】在世間中得解脫,要按四個步驟來修行【大安法師】佛號要如何念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聖嚴法師】觀世音菩薩轉變念頭臨終關懷改造命運孩子教育獲得財富人生感悟孝順父母健康素食地藏經釋迦牟尼佛學佛修行普皆迴向普門品地藏菩薩佛教智慧念佛法門佛法入門學佛感應佛教戒律斷除口業靜波法師廣欽老和尚虛雲老和尚淨慧法師智園法師來果老和尚道證法師淨界法師證嚴法師宏海法師星雲法師夢參法師印光大師大安法師如瑞法師慧律法師Copyright©2009-2022佛弟子文庫(fodizi.tw)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