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伯特氏症候群(Gilbert's Syndrome) - 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檢查單上幾乎所有的檢查都正常,只是在總膽紅素那項,明顯以紅色字標示著3.2 ... 要知道肝功能檢查中包括了膽紅素,膽紅素依照代謝與水溶性特點又可分成直接膽紅素與 ...
首頁>>胃腸肝膽科>>衛教資訊
簡介吉伯特氏症候群(Gilbert'sSyndrome)
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王蒼恩
「醫師你看看我是不是肝有問題了?嚴重不嚴重呀?」
抬頭一看,是個年輕的小壯漢,看不出像有肝病的樣子,該不會是慢性b型肝炎吧!這個年紀像是在B型肝炎疫苗試驗的階段出生的,不知他是否接受了注射。
「我剛退伍,公司體檢說有問題,要我來醫院再看看。
」說著說著隨手掏出了體檢報表。
一臉無辜,垂頭喪氣樣。
檢查單上幾乎所有的檢查都正常,只是在總膽紅素那項,明顯以紅色字標示著3.2mg/dl,沒有B型肝炎,也沒C型肝炎,更無貧血現象,紅血球大小也正常。
這怎麼一回事,身為腸胃科醫師不由想起一個常被忽略的症候群。
要知道肝功能檢查中包括了膽紅素,膽紅素依照代謝與水溶性特點又可分成直接膽紅素與間接膽紅素,也可以稱之結合型膽紅素與未結合型膽紅素。
紅血球的血色素代謝後,轉變為未結合型膽紅素,在經由肝細胞攝入,藉由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酵素的作用,變成結合型膽紅素排出肝細胞至膽道,再流入腸道。
而這個年輕人就有可能是屬於未結合型膽紅素會上升的吉伯特氏症候群(Gilbert'sSyndrome)。
什麼是吉伯特氏症候群?這個症候群有人稱做吉伯氏症候群、或吉勃士症等等,其實都是翻譯用字差別。
其來源是在1907年時,有位法國醫生吉伯特描述了一種輕度、持續性且具家族性的未結合型高膽紅素的病症,隨後有許多類似的病例被報告出來,即便統稱為吉伯特氏症候群,以資紀念。
在醫學史上,它亦有許多其他名字,如青年性間歇性黃痘(icterus intermittent juvenilis),家族性非溶血性膽紅素血症(familial non-hemolytic jaundice),遺傳性非溶血性膾紅素血症(hereditary non-hemolyticbilirubinemia),以及本態性肝機能不全(constitutional hepaticdysfunction),體質性肝機能障礙(constitutionalhepaticdysfunction)、體質性高膽紅素血症(constitutionalhyperbilirubinemia)以及幼年型間歇性黃疸症(juvenileintermittenticterus)等等。
這症候群除了可能會有黃疸,未結合型膽紅素上升外,不會有其它肝功能異常現象,理學檢查全部正常,幾乎不會有明顯症狀,或是影響到生的存活。
流行病學上,患者性別以男性居多,男女比約在1.5:1至7.3:1之間不等。
這性別上的差異,一說可能與性荷爾蒙有關,即使在一般年輕常人,女性的膽紅素值較男性低,使得女性流行率可能被低估。
在人口比例裡依地區研究也有所不同,歐美據說可能2一5%的人有此症候群。
在台灣的比例如何,筆者手邊並未找到有確卻的報告可供攢述。
這症候群臨床特點常是在青春期前後,或剛成年期間被發現,絕多數人都是在體檢或常規生化檢查時意外發現,總膽紅素值與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超過正常。
而血清裡總膽紅素值也會呈現波動性起伏,大概在1.2至3mg/d之間,極少超過5mg/dl,而且不只會有每天的變化,也有報告說有季節性的差異,少數女性吉伯特氏症變異型患者月經前黃膽會有加劇現象。
至於吉伯特氏症的膽紅素代謝異常的機轉是相當複雜的,大約有四成的病人,其紅血球存活的時間比一般人短,但卻沒有特定的溶血原因,而且此種溶血並不足以解釋這種間接膽紅素的上升。
有研究指出這症候群主要是肝臟細胞裡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酵素含量較少,或者作用能力較不足,使得血清中的未結合型膽紅素清除速率較差。
近年遺傳分子學的進展,讓我們對此病有些更深入的了解。
早期認為是自體顯性遺傳,近年研究認為是隱性遺傳,具遺傳性。
源頭來自於基因的異常,可能是是單一突變基因的異胚子體(heterozygous)。
主要是有關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酵素基因(UGT-1A1)在其啟動區發生變異,在非洲人可能高達三成以上,亞洲人僅約3%。
有研究也指出在UGT-1A1基因另一變異可能是亞裔人種具吉伯特氏症的原因。
或許就是改變這酵素的基因變化,在吉伯特氏症的人身上並不儘然相同,或許這也說明對此症的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不一樣的基因機變化的影響同一酵素,使得血清中的未結合型膽紅素上升的表現卻是一樣。
典型有吉伯特氏症的人,特點是長時間的飢餓與運動就會使膽紅素升高,所以常隔夜空腹抽血時就發現不對,餓愈久指數上升可能愈明顯,此外手術、發燒、感染、過度勞累、飲酒,等等壓力環境也會上升。
反之,增加卡洛里的攝取,則可改善此病。
病裡檢查上,有此症候群的人肝生檢常無特異性變化,肝臟細胞裡膽紅素的貯存及分泌也沒任何無改變,有些學者則在以電子顯微鏡觀察時,發現肝細胞的平滑內漿網狀系統會有變化,有的報告則否,還須更多觀察。
生化檢查上除血液裡未結合型膽紅素會輕微上升,少有其它異常。
雖然此症不會有明顯問題,有些學者以為此症候症與新生兒黃疸有某種關聯,一些代謝途徑與膽紅素相似的藥物可能也會受影響。
臨床診斷上,在下此症診斷前,必須先排除疾病的可能性。
一般方法可以先監測血清中的總膽紅素與未結合型膽紅素濃度來評估。
其它的確認方法,包括激發測試,例如限制卡路里及菸草酸測試就常被採用。
這兩方法都是利用在空腹,或注射煙草酸時,再檢驗未結合膽紅素,吉伯特氏症的人會較正常人高,可惜特異性仍嫌不足,有時與一些溶血性貧血還是不易區別。
在台灣由於病毒性肝炎的盛行,與許多隱性的地中海型貧血、蠶豆症的患者,愈來愈多的酒癮患者,更是容易混淆,須小心注意。
此外也可利用對一些藥物代謝反應,是否能加速未結合型膽紅素排出,作為診斷工具,例如phenobarbiturate之屬,但臨床運用並不普遍。
吉伯特氏症候群或許也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問題,這些人輕微高膽紅素增高的現象有可能會終生存在,但這並不會增加病人罹患其他疾病的機率,統計上也不會影響到壽命。
正是台灣病毒性肝炎罹患率太高,大家聽到肝有問題,都擔心人生自此變黑白,其實對此症是不須要過於焦慮的,假使因之再去亂服一堆成藥或者偏方,有時反而加重肝臟負擔,若不幸反引發藥物肝炎等等問題,更是得不償失。
因此臨床上若發現病人屬於輕度未結合型膽紅素增高,且無其他全身症狀與異常,亦無溶血現象和肝機能障礙,在細心排除其他可能疾病後,就應想到此症候群,其實每半年追蹤其血清生化學檢查,倘若連續2至3次都無明顯異常或變化,應可確定診斷,不必擔心。
說著說著,談多了,外頭待診的病人一直探頭進來,是該換人就診了。
我告訴這年輕人:這樣的說明你了解嗎?你可能就是吉伯特氏症,定期追蹤看看吧。
這位年少有為的青年聽完說明,好似燃起希望,沒若剛求診時頹喪。
也期望在做完檢查和鑑別診斷後,證實這臆斷是對的。
醫師高興,病人寬心。
參考資料:
當代醫學月刊23;11(277):876
當代醫學月刊21;9(251):707
NEnglJMed.1995;333(18)Nov2,1171-1175
JGastroenterolHepatol.1999;14(10):960-966
延伸文章資訊
- 1《愛肝加油站》膽紅素值莫名偏高可能是先天遺傳所致
Q:我是慢性B肝帶原者,服用B肝抗病毒藥物大概3年了,肝指數都正常,也測不到B肝病毒,有輕微的肝實質病變,可是我抽血的膽紅素值總偏高至2點多,最近 ...
- 2吉伯特氏症候群(Gilbert's Syndrome) - 馬偕紀念醫院胃腸肝膽科 ...
檢查單上幾乎所有的檢查都正常,只是在總膽紅素那項,明顯以紅色字標示著3.2 ... 要知道肝功能檢查中包括了膽紅素,膽紅素依照代謝與水溶性特點又可分成直接膽紅素與 ...
- 3膽紅素高藥物、肝炎、代謝問題是主因 - 元氣網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台灣膽紅素偏高的患者中, ... 醫師往往會先安排超音波檢查,先看有沒有膽結石、腫瘤,並檢查肝功能是否異常。
- 4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是什么?三个危害,早发现早治疗
总胆红素正常值在3.4~20.5μmol/L之内,超过这个数字就是偏高了,造成它偏高 ... 就会造成各种肝病的发生,还会让肝功能发生减退,严重的情况下,还会 ...
- 5【林老師診療室】怎麼看自己的檢驗報告?膽紅素《T-B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