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四級!立即自我檢測法 - 康健雜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四級!立即自我檢測法 · 1、常感到眼睛乾澀、疲勞 · 2、眼皮常感到緊繃、沉重 · 3、眼睛常常發癢 · 4、眼睛模糊有異物感 · 5、眼睛有灼熱感 ...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 大人社團 康健知識庫 癌症問康健 康健線上學習 康健嚴選 康健出版 康健影音 書香花園 天下網路書店 康健好書 雜誌 訂閱康健雜誌 訂閱電子報 首頁 看文章 醫療 其他疾病 乾眼症依嚴重程度分四級!立即自我檢測法 收藏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瀏覽數678,850 2016/09/12· 作者/林又旻 ·出處/Webonly 放大字體 事電腦繪圖高太太,數年前因為乾眼症的關係,剛開始的時候只是覺得眼睛乾澀、畏光,漸漸發現即使戴眼鏡,視線也越來越模糊;到了晚上,甚至無法看電視。

她怕發生意外,自己一人不太敢出門。

什麼是乾眼症?基隆長庚紀念醫院眼科孫啟欽醫師表示,淚液由外而內分為三層,分別是油脂層、水液層與黏液層,維持眼睛的濕潤,只要其中一層出問題或不穩定,就會導致角膜破皮、滲透壓升高而造成眼睛發炎的現象,引起眼睛不適、酸澀、眼睛紅、異物感、疼痛甚至視力障礙,此時就稱為乾眼症。

一般來說,乾眼症的危險因子為:年齡、性別、環境、自體免疫疾病跟隱形眼鏡等。

以年齡來說,過去經驗就認為,50~55歲之間是乾眼症的高峰;女性罹患乾眼症機會是男性的兩倍。

45歲以上女性則有20%的機會罹患乾眼症。

「這些數據都是就醫紀錄,實際上乾眼症的病人可能更多!」孫啟欽認為。

除年齡跟性別,環境也是乾眼症的危險因子。

目不轉睛盯著螢幕,眨眼次數減少,淚液分泌不足,加上電腦大多在有冷氣的乾燥環境,雙重因素夾擊,使得乾眼症開始有年輕化的趨勢。

臨床上就有16歲的病患來求診,經過檢查發現是乾眼症患者。

根據統計,2000年至2010年間,10~20歲的乾眼症族群大約增加5倍,經過臨床詢問後,幾乎都是因為過度使用3C產品的結果。

輕、點、線、面,乾眼症四部曲三軍總醫院眼科部主任戴明正解釋,過去乾眼症的分類很複雜,對於如何分類乾眼症總是眾說紛紜;直到2007年乾眼症研討會(DryEyeWorkshop,簡稱DEWS)中,才將乾眼症分為四個等級:如何治療與預防乾眼症?乾眼症不是絕症,但卻造成生活上許多困擾,必須透過持續性的治療加以控制,並且要定期追蹤,才能減緩乾眼症所帶來的不適。

戴明正指出,第一級的患者,大多會進行衛教,建議讓眼睛適度的休息,並適時地補充未含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來減緩眼睛的不適;第二、三級的患者,會建議除使用未含有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外,加入消炎藥物來幫助減少眼睛的發炎程度,或是使用血清治療,國際乾眼症研討會也建議,這時候也可以使用消炎藥物治療,能有效促進淚液正常分泌。

第四級的病患必須要使用全身性消炎藥物或手術,才能挽救岌岌可危的視力。

高太太就醫時,已經嚴重到第四級,經過治療後,視力得以恢復。

要注意的是,人工淚液只能救急,無法取代自己的淚水。

不管是否有乾眼症,建議民眾應多讓眼睛適度休息,使用3C產品40至50分鐘後就要休息10分鐘,提醒自己多眨眼、多看遠方,也可以透過熱敷眼睛、在工作場合放杯熱水,增加空氣中的濕度;飲食方面多攝取魚油含omega-3,但最好食用巴掌大的魚,少吃深海魚油,避免重金屬累積。

乾眼症自我檢測法:若有以下其中一症狀,就可能有乾眼症問題,應該專業眼科醫師確認和治療。

1、常感到眼睛乾澀、疲勞2、眼皮常感到緊繃、沉重3、眼睛常常發癢4、眼睛模糊有異物感5、眼睛有灼熱感、刺痛感6、眼睛對光、風砂、煙等外在刺激很敏感7、眼睛分泌物很黏稠參考資料: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210417-treatment延伸閱讀>>大人護眼行動,讓你不再眼乾神燥延伸閱讀>>3妙招減少白內障術後乾眼困擾!延伸閱讀>>白內障術後沒做這些事小心視力狂降視野模糊!延伸閱讀>>乾眼症不舒服 早晚人工淚液有差喔! 看更多 文章關鍵字 乾眼症 人工淚液 發炎 角膜 分享 收藏 訂閱 重點分享 加入康健Line好友 看下一篇文章 2022康健癌症趨勢線上論壇:精準醫學與對抗空污改變台灣癌症命運 熱門文章 1.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D1-3》小心翼翼生活還是染疫,4個原則讓我避免轉重症 4. 楊定一:煩惱過去的一切 不如從「當下」體會快樂 2. 新增破4萬防疫大鬆綁只匡列確診者同住親友學校不再全面停課 5. 與病毒共存不遠了?醫:做7件事減少環境病毒,預先準備2大類用品 3. 「天然降血壓藥」就藏在超市裡 7類常見食材別錯過 6.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推薦文章 活動看板 推薦閱讀 專訪 被放棄的補校生,拯救阿里山百年吉野櫻 台灣第一位女樹木醫詹鳳春:認識自己,就能無敵 最新專題 染疫醫生的確診日記 【母親節特輯】今年,不再與媽媽有距離 測測看,你有沒有心血管疾病?2022心腦血管就醫指南|康健雜誌 散光?老花?徵的就是你?|博士倫隱形眼鏡一副解決,幫你找回清晰好視力 只動不吃比只吃不動,肌肉流失更快!吃對營養,運動增肌更有效 當青春遇上癌症,依舊勇敢前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