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頸椎快死啦!這兩件事24小時在殺害你的脖子呢! - Heho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後,引發的頭暈、頸痛、四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狀的疾病。

最嚴重的頸椎病會引起肢體疼痛、無力、感覺異常、行走不穩、大小便 ... Skiptocontent 有的人還活著,但他的頸椎已經快死了,畢竟在繁忙的學業工作、手機、電腦的多重攻擊下,我們的頸椎早已未老先衰,甚至頸椎病簡直成了每個人都有的「標準配備」,沒得還有點不合群。

頸椎病是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後,引發的頭暈、頸痛、四肢麻木等一系列症狀的疾病。

最嚴重的頸椎病會引起肢體疼痛、無力、感覺異常、行走不穩、大小便功能障礙,在輕微外力下發生癱瘓、甚至危及生命。

這個病發病率高,發病年齡跨度大,下到10多20歲,上到70-80歲都可能遭殃。

頸椎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長,一共只有7截。

頸椎雖然在整個脊柱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大、活動頻率高、負重較大,它的活動範圍比脊柱中段的胸椎和下段的腰椎大得多。

姿勢不良惹的禍 簡單來說,除了年齡大、老化這種不可抗拒的因素外,絕大多數的頸椎病,都是因為不良生活習慣+不良睡姿,這兩件事讓脖子維持不正確的姿勢事件太久,造成的傷害。

1.不良生活習慣: 長時間埋頭用電腦、手機,長時間躺著看書、看電視等都是原因,尤其對青少年來說,骨骼、肌肉組織的生長沒有完全定型,白天大部分時間都要坐在課堂上,頸部長期維持過伸、過屈的姿勢,極易造成頸部肌肉和椎間盤疲勞,引起慢性勞損或椎間盤變性。

試想一下,當你低頭60°時,頸椎會承受的巨大壓力,相當於脖子上坐了個七八歲的小孩,這小孩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你的頸椎能夠沒事嗎? 2.睡姿不正確 睡姿不正確主要涉及兩方面: (1)枕頭 枕頭太高、過低或者不睡枕頭,對頸椎都不好。

建議成年人枕頭的高度在8.0cm-10.0cm之間,選擇中間低兩邊高,材質透氣、軟硬適中的枕頭比較好。

如果你喜歡圓柱形的枕頭,那建議選直徑大約10-12cm的,仰臥時枕頭置於頸項部,保持頸椎正常的生理前凸位置,使頸部肌肉放鬆,充分休息。

特別提醒,讓脖子懸空的枕頭,都不是好枕頭! (2)睡姿 躺在床上時,頭和脖子的角度應與立正姿勢時相差不多。

建議仰臥最佳,如果非要側躺睡,要讓枕頭與肩同高,讓頭部與床面相平。

頸椎死亡還有這些原因 除了體位不良以外,還有下面三類原因,會引起頸椎病: 1.背部壓力過重:背上背的東西過重容易使肩膀下沉,拉長肩頸部肌肉,導致頸部肌肉的損傷。

2.感冒、劇烈活動:在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受到寒冷、潮濕因素的影響,可引起局部肌肉張力增加、肌肉痙攣,增加對椎間盤的壓力,引起纖維環損害。

劇烈活動造成頸椎的傷害,這個想必大家都清楚。

3.疾病因素:外傷、先天性疾病、炎症等因素會引起頸椎病。

頸椎病了怎麼辦? 剛剛說的這些事情,是平常就要注意的細節,如果你已經有頸椎病的症狀,記得一定要適當休息,才可以避免頸椎繼續受傷下去喔!畢竟,如果到了需要看醫生的程度,小則針灸復健,大的話可能就要開刀治療。

不過別緊張,《玩電腦玩到「烏龜頸」上身?醫生教你3招找回健康脖子!》文章中,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就有教你怎麼透過簡單的伸展運動,拯救你命懸一線的脖子。

不想被頸椎病荼毒,就趕緊學起來把! 延伸閱讀: 玩電腦玩到「烏龜頸」上身?醫生教你3招找回健康脖子! 近2成的慢性頭痛與腦部無關,毛病竟然出在頸椎上 文/林以璿圖/許嘉真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3.整理包/我確診了怎麼辦?還沒收到通知前必知的六大步驟2022-05-244.身邊有朋友、家人確診該怎麼辦?該怎麼篩檢及自主應變2022-05-165.COVID-19/同樣是居家,一張圖了解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居家照護2022-05-07 影音健康 沒確診可以喝清冠一號?清冠一號怎麼喝?醫師大揭秘:不是每個人都適合!2022-05-27【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陽明研究:發現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有望降低新冠感染機會2022-05-23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醫學健康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急診室直擊 未來醫學專區 飲食營養 糖尿病專區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查營養 美豬開放爭議 更多醫學專區▸ 更多醫學專區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蔬暢高纖青汁免費索取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