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高手比普通人強在哪裡? - 工商時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普通人也能鍛鍊出超強的記憶能力。

」 他的話使我開始思考,我的記憶力和他的記憶力有什麼不同。

不只記更多,思考更有序. 首頁工商書房書房嚴選記憶高手比普通人強在哪裡? 記憶高手比普通人強在哪裡?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2021.01.23 記憶術不只是記錄資訊的工具,同時也是創造和創作的工具。

圖/freepik 宮殿記憶法,又稱為旅程記憶法或位置記憶法,利用人類敏銳的空間記憶力,來組織並儲存那些較無次序、較不容易整理的資訊;訓練有素的記憶能力,不僅是讓生活更便利的工具,也是提升人類心智能力的基石。

曾有研究指出,一般人為了回想起那些被自己忘記的事情,每年會浪費大約40天的時間。

由此看來,單是多懂點增強記憶的技巧,生產力應該就可超越許多人。

現代社會不斷產生新的訊息,但大腦能抓住的卻微乎其微,大量的訊息都是左耳進、右耳出。

每天要記住的東西愈來愈多,更多的名字、密碼、約會等等。

如果我也有世界記憶冠軍普力墨那樣的超強記憶力,生活應該會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生活品質肯定也會變得更好! 我讀一本書通常要五、六個小時,但讀完之後對書中的內容卻只有模糊的印象。

如果閱讀是為了增長知識,這大概是我從事的活動中效率最差的一種。

所有的事情,甚至是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我聽過、看過後,基本上都沒有留下什麼印象,然後這些事情就在我腦海裡消失無蹤。

書架上有些書,我甚至不記得自己到底有沒有讀過。

我忍不住想,如果書裡這些原本極易被遺忘的內容能夠被我牢牢記住,那會怎麼樣?我應該會變得更有說服力,同時也會更有自信、更加聰明。

我也會因此變成一個更優秀的記者、更好的家人、更貼心的男友。

如果經驗源於記憶,而智慧源於經驗的話,擁有好的記憶力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還能夠幫助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當然,忘卻一些折磨自己的事情有益健康,也有必要;對於做過的那些愚蠢透頂的事情,如果現在還記憶猶新,那真的會把人逼瘋。

但我更想了解的是,因為我的健忘,我錯失了多少有價值的想法、錯過多少人脈與重要事物? 我不斷想起世界記憶冠軍普力墨說的:「只要掌握技巧、了解記憶運作的方式,其實每個人都做得到。

其實,只要用對方法,普通人也能鍛鍊出超強的記憶能力。

」 他的話使我開始思考,我的記憶力和他的記憶力有什麼不同。

不只記更多,思考更有序 我採訪過的記憶高手都認為,他們能做到的,一般人也做得到,而且很簡單,就是要學會「用更能幫助記憶的方式」來記憶,也就是運用他們口中超級簡單的記憶宮殿。

宮殿記憶法,又稱為旅程記憶法或位置記憶法,利用人類敏銳的空間記憶力,來組織並儲存那些較無次序、較不容易整理的資訊;訓練有素的記憶能力,不僅是讓生活更便利的工具,也是提升人類心智能力的基石。

人們利用記憶術不僅僅是為了記住一些類似撲克牌這樣無用的訊息,更是為了記住重要的內容與思想。

當今學校的教育傳授大量知識給學生,卻沒有教他們如何長久的儲存這些知識。

學生也只是為了通過考試去記憶一些知識,記憶本身沒有害處,是傳統死記硬背的學習法毀了教育的本質。

發起世界記憶大賽的博贊說,「我們一直用錯誤的方式去定義、理解和運用記憶,然後又因為我們錯誤的學習方法,認定記憶的用處就是記憶,沒有其他用處,而且很枯燥乏味。

」他指出,死記硬背是透過不斷的重複把人們對事物的印象刻在腦子裡,這種傳統教育下「死讀書,讀死書」的方式既粗暴又痛苦。

但宮殿記憶術不一樣,它是透過一套技巧幫助人們記憶、整理、思考,與死記法相比,這種方式讓人感覺更輕鬆自在,學習速度更快,而且記憶保持得更長久。

記憶訓練就是鍛鍊腦力的方式。

就像任何訓練一樣,假以時日,大腦就會更靈活,思考會更有序。

大家都以為記憶力日漸衰弱很正常,順其自然就好。

就算是正常的,也不表示就該任由它發生。

記憶力會下降,是因為缺乏記憶訓練或訓練方式不正確,就像運動員用錯方法訓練。

有關強化記憶相關的暢銷書籍不少,有的強調開發潛能,有的強調精準用腦。

這本書記錄了我進行記憶訓練一年來的經歷,包括我對記憶本身的理解,記憶是怎麼運作、記性不好的原因和大腦的潛力,我也將說明我如何從第一手經驗發現,人類的記憶確實是可以在有限時間內提升的,而且任何人都可以運用記憶高手的技巧來提升記憶。

書中也將提出科學界對記憶術的研究,以及研究記憶冠軍的人如何從這些腦力運動員鍛鍊腦力的方式,發現學習記憶術的通則。

這些規則也是提升人類各方面能力的祕訣。

本書並不是一般的自助書籍,我希望讀者讀完之後,可以懂得如何訓練自己的記憶能力,同時也可以把這些記憶技巧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學習更有成效、工作更成功、生活更輕鬆。

強化記憶不只是記得更多,記憶術的價值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豐富,也更寶貴,你的行為習慣都是記憶形成的,你記憶的方式與內容,決定你在這個世界的認知與行為。

大腦視覺記憶力和空間定位能力,遠比你想像的強大 2000年,倫敦大學的神經學家馬奎爾(EleanorMaguire)想知道在迷宮般的倫敦街頭開計程車的經歷,對這些司機的大腦有什麼樣的影響。

她把十六名計程車司機找來實驗室,在磁共振造影掃描器上檢查他們的腦部活動,結果發現了一個重要且驚人的差異。

這些人大腦右後方的海馬迴,即一般認為主宰空間定位的部分,比一般人大了7%。

這個數字看起來似乎不大,卻是很重要的差異。

馬奎爾得出結論:這些司機在倫敦的大街小巷穿梭的經歷,已經改變了他們的大腦整體結構;而且司機工作的年資愈長,這種影響就愈大。

大腦是可以重塑的。

當一個人接收到一種全新的感知,大腦就會重新適應這種感知。

這種現象叫做神經可塑性。

長久以來,我們都以為成年人大腦的神經元是不可再生的,而學習雖然可以使突觸自我重整、讓腦細胞之間產生連結,但大腦的基本結構大致上固定不變。

但馬奎爾的研究證明,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馬奎爾在完成倫敦計程車司機的開創性研究後,把目標轉向腦力運動員。

她和《超強記憶力》作者法蘭亭(ElizabethValentine)和威爾丁(JohnWilding)合作,研究十位參加世界記憶大賽的頂尖記憶高手。

他們想知道,這些選手的大腦結構與普通人有什麼不同,是否像倫敦計程車司機一樣在結構上有別於常人?還是他們更懂得如何鍛鍊自己的記憶力,才讓他們擁有超強記憶? 他們要腦力運動員和一群對照組成員記憶一組三位數字、一組黑白圖片和一幅放大的雪花圖像,同時利用磁共振造影掃描器掃描他們的腦部活動。

馬奎爾團隊以為會發現這些記憶高手的腦部結構異於常人,那樣就能說明在進行大量訊息記憶的同時,這些選手可以重組自己的大腦。

但是,磁共振造影掃描數據顯示,他們的大腦結構並沒有任何重大的改變。

這些腦力運動員的大腦看起來和其他受試者沒有兩樣。

另外,在對腦力運動員進行整體認知能力測驗後,馬奎爾發現,他們的得分都落在正常範圍。

也就是說,這些記憶高手並沒有比一般人聰明,他們的大腦也沒有特出之處。

究竟記憶高手比一般人強在哪裡呢?馬奎爾發現,這些腦力運動員和對照組成員的大腦有個顯著差異,那就是他們在記憶資訊時,腦中啟動的迴路和對照組完全不同。

根據掃描結果顯示,在記憶訊息的時候,腦力運動員大腦中的某個區域相當活躍,反觀對照組的大腦同一區域並不活躍。

此外,驚人的是,腦力運動員在學習新知時會啟用大腦的許多不同部分,特別是掌管視覺記憶和空間定位的部分,其中包括大腦右後方的海馬迴,亦即倫敦計程車司機每天找路、認路而日漸擴大的部分。

馬奎爾的研究團隊請這些腦力運動員形容他們在記憶訊息時,腦中究竟在想什麼。

根據腦力運動員的說法,他們是有自覺的把要記憶的訊息轉成圖像,再把圖像分別放置在熟悉的空間路線上。

透過自我訓練,才使得記憶力變強大。

給現代人的大腦特訓課 所謂記憶不是不斷往大腦裡塞東西,塞好塞滿為止,而是個想像的過程。

記憶力和創造力是一體兩面,這聽起來似乎違反直覺,記憶和創造在一般人的理解下應該是相反而非互補的。

拉丁文字根inventio是兩個現代英文字彙的基礎︰inventory(庫存)與invention(創造),對受過記憶術訓練的人來說,這兩者密不可分。

創造就是庫存的結果。

如果沒有可供提煉的舊思想,哪來的新思想?要創造,大腦需先儲存可供運用的訊息庫存,而且只有一種庫存不夠,需要多元、有分類索引的大倉庫,才能夠隨需提取利用。

所以,我們需要一種方法,幫助我們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資訊。

這就是記憶術最能發揮妙用的地方。

記憶術不只是記錄資訊的工具,同時也是創造和創作的工具。

紐約大學教授卡露瑟(MaryCarruthers)曾經寫道︰「創作有賴於完備可靠、隨手可得的記憶,這種認知形成了古典時期的修辭學基礎。

」事實上大腦就像現代人的檔案櫃一樣井然有序,把重要的知識、引文、概念都塞進整齊的記憶隔間,確保它們永不遺失且可以隨時重組和串連。

記憶訓練的目的有兩個,一是培養在不同主題間跳躍思考;二是培養大腦在舊點子中創造出新連結。

資訊之所以「左耳近、右耳出」,往往是因為沒有可以依附的對象。

我不久前才有切身經驗。

因為一篇訪問稿,我到上海待了三天,聽了一大堆導覽介紹,卻仍然對中國歷史連最基本的認識都沒有。

我永遠搞不清楚明朝和清朝的差別,甚至不知道忽必烈是真實存在的人。

我在上海到處溜達,像個十足的觀光客到處逛美術館,試圖抓到中國歷史和文化的皮毛,但實際上的認識卻很貧乏。

因為大腦裡沒有任何關於這個地方的基本知識,就沒有辦法聯想到其他知識,也就無法欣賞這裡的文化。

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沒有能力學習。

先累積知識,才能吸收知識。

這聽起來很弔詭,針對這種弔詭現象,有專家做了研究。

他們詳細寫下半局球賽的賽況,分別讓一群棒球迷和一般觀眾閱讀,然後測驗他們能記得多少。

結果發現,棒球迷會以重點事件(如球員進壘、得分)組織自己的記憶。

他們能清楚重建這半局的比賽,記住許多細節,有個測試員甚至感覺他們在大腦中閱讀著一份記分卡。

但一般觀眾記得的重點事件較少,而且只記得一些表面上的訊息,例如當時的天氣情況。

在他們腦中缺少詳細的球賽畫面,就無法處理大腦吸收的新資訊。

他們分不清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當然也就記不住重點。

如果大腦事先對某個訊息有個概念性的框架,就可以植入新接受的訊息。

但如果沒有可供值入新知的認知框架,很多東西當然看過、聽過就忘了。

當然教育的目的並不只是把一堆事實資料塞進學生的腦袋,也要引導學生理解這些事實。

學生要能獨立思考,而不只是重複老師教的。

這些事實資料本身雖然無法引導學生理解,但是真正的理解離不開事實。

最關鍵的是,掌握的知識愈多,就愈容易學到更多知識。

記憶就像是捕捉新知的蜘蛛網,獲取的訊息愈多,這張網就可以編織得愈大;記憶之網愈大,就能獲取更多的訊息。

任何新資訊,如果能夠在大腦已有的訊息網絡中嵌入得愈牢固,就愈不容易忘記。

大腦中儲存的新訊息連結點愈多,人就愈容易記住新訊息,這表示吸收得更多,能夠學到的知識也就更多。

記憶的訊息量愈大,我們就愈能理解這世界,愈能理解這世界,我們記住的也就愈多。

(本文摘自喬許.弗爾著《大腦這樣記憶,什麼都學得會:精通所有技能的最高學習法,比爾蓋茲、記憶冠軍、高績效人士一生受用的記憶習慣》,天下雜誌提供) 延伸閱讀 未來學家預測數位原生代5大特色 比爾蓋茲2020年冬季選書《Range》一萬小時與刻意練習的反思 未來學家預測數位原生代5大特色 主題閱讀》退休存多少錢才夠?|書房陪你一起學英文歡迎訂閱追蹤Instagram、樂讀電子報|回工商書房首頁 天下雜誌自我成長成功法記憶法 工商時報書房編輯 熱門文章 谷歌前CEO:陸將取代台成最大晶片產地 2022.06.30 長榮國際股東會流會張國華發三大聲明 2022.06.30 晶片業慘劇爆了?這巨擘說出殘忍真相 2022.07.01 航運除息行情生鏽法人降評長榮陽明萬海 2022.06.30 震驚!升息趨勢下1壽險宣告利率不升反降 2022.06.3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