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研究生: 黃朝凱. 研究生(外文):, Chao-kai Huang. 論文名稱: 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in The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42.206)您好!臺灣時間:2022/06/0517:00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黃朝凱研究生(外文):Chao-kaiHuang論文名稱: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StudyinTheRelationshipamongElementarySchoolStudentPerceptionalClassroomClimate,LearningAttitudeandCreativeTendency指導教授:周立勳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學門:教育學門學類:綜合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論文出版年:2003畢業學年度:91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165中文關鍵詞: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創造傾向外文關鍵詞:classroomclimate、learningattitude、creativetendency相關次數: 被引用:439點閱:2876評分:下載:568書目收藏:28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所知覺之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現況,同時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童所知覺的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上之差異情形,並探討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情形。

本研究以彰化縣之893位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自編之「國民小學學習概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運用描述統計、t考驗、單因子多變量分析、積差相關與典型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將研究結果歸納為下列結論:一、國小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的得分平均數皆為中上程度。

二、不同性別、班級規模、學校規模的學童在班級氣氛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不同性別、學校地區、班級規模、學校規模的學童在學習態度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不同性別、學校地區、學校規模的學童在創造傾向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國小學童知覺班級氣氛與創造傾向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六、國小學童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間呈顯著正相關。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exploretherelationbetweenclassroomclimate,learningattitudeandcreativetendency.Thisstudyusedthequestionnairesurvey.Thesubjectsincluded893studentsofelementaryschoolsinChanghuacounty.Thedatawereanalyzedbyt-test,one-waymultivariateANOVA,Pearsonproduct-momentcorrelationandCanonicalcorrelation.Theresultsofthisstudywereasfollows:1.Theelementaryschool’sstudentswhoperceivedclassroomclimate,learningattitudeandcreativetendencywereaboveaverage.2.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estudents’sex,classsizeandschoolsizeofstudentsintheaspectofclassroomclimate.3.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estudents’sex,schoolarea,classsizeandschoolsizeofstudentsintheaspectoflearningattitude.4.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amongthestudents’sex,schoolareaandschoolsizeofstudentsintheaspectofcreativetendency.5.Therewerepositivelycorrelationbetweenclassroomclimateandchildren’screativetendency.6.Therewerepositivelycorrelationbetweenchildren’slearningattitudeandcreativetendency.Keywords:classroomclimate,learningattitude,creativetendency 目次中文摘要………………………………………….......…………i英文摘要……………………………………………………......ii目次…………………………………………………………….…iii表目次…………………………………………………………….…v圖次.................................................vii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3第三節重要名詞釋義………………………………………......4第二章文獻探討第一節班級氣氛之探討…......…………………………………7第二節學習態度之探討………….....…………………………25第三節創造力之探討…………………….....…………………35第四節國小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關係與相關研究……………………………..............…………50第三章研究方法第一節研究架構……………………………………………71第二節研究對象……………………………………………72第三節研究工具……………………………………………75第四節研究程序……………………………………………91第五節資料分析與處理……………………………………92第四章結果與討論第一節國民小學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現況分析……………………………………...........…94第二節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差異情形…………………………98第三節國民小學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情形……………………………………........……116第五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主要發現………………………………………….127第二節結論……………………………………………….129第三節建議…………………………………………….…131參考書目中文部分………………………………………………………136英文部分………………………………………………………145附錄附錄一國民小學學童學習概況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55附錄二國民小學學童學習概況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60附錄三協助學習概況調查問卷修訂之專家學者……......…165 參考書目一、中文部份丁一顧(1996)。

國民小學教師情境領導行為與學生學習態度、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丁興祥(1989)。

社會心理學。

台北:空中大學。

王文科(1991)。

教育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文科(2001)。

教育研究法。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王木榮(1985)。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正和(1979)。

五年制工專學生學業成就與職業興趣、學習習慣和態度、理工性向之相關分析。

高雄:復文書局。

王志永(1996)。

實用技能班學生個人背景、自我統整與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秀槐(1985)。

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俊明(1982)。

國小級任教師之領導行為對班級氣氛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素香(1995)。

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班級氣氛形成因素之個案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貴春(2000)。

STS教學與國小學生創造力及學習態度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雅觀(1999)。

高級中學班級組織型態及其班級氣氛與學習狀況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福林(1990)。

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精文(1983)。

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對創造思考抗拒變革的影響。

交通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尤淑純、陳明終(1983)。

國民小學資賦優異實驗班班級氣氛之研究。

測驗年刊,32,101-110。

毛連塭(1989)。

實施創造思考教育的參考架構。

創造思考教育,創刊號,2-9。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

創造力的研究。

台北:心理。

古松民(2002)。

目標設定與學習時間及學習態度對網路學習成效的影響。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田振榮(1994)。

高工學生能源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朱文雄(1995)。

班級經營。

高雄:復文書局。

朱敬先(1986)。

學習心理學。

台北:國立編譯館。

朱慧平(1990)。

資優生和重要他人知覺與資優生創造力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關係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全永恕(1986)。

人格變項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余化人(1999)。

台北市國中技藝班學生個人因素、家庭背景、學校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及技能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利亞蒨(2002)。

網路輔助教學在國小數學學習領域學習成效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汪榮才(2000)。

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班級氣氛與學生創造性問題解決。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國民教育研究集刊,6,1-44。

吳一希(1969)。

高中男生學業成績與性格學習習慣與態度關係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幼妃(1984)。

大學生認知型式創造性人格與創造傾向關係之研究。

教育學刊,5,143-172。

吳武典(1974)。

巴課雷班級氣氛測驗簡介。

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23,15-35。

吳武典(1979)。

國小班級氣氛的因素分析與追蹤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2,133-156。

吳武典(1976)。

國小班級氣氛之研究。

測驗年刊,23,82-95。

吳武典(1971)。

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

教育文摘,16(5),5-11。

吳美玲(1996)。

國中補校學生自我概念、對教師教學行為的知覺與數學學習態度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清山等(1997)。

班級經營。

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愛玲(1999)。

台北市國民小學級任教師領導行為類型與學生學習行為之相關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吳靜吉(1994)。

心理學。

國立空中大學。

吳靜吉(1992)。

建立拓弄思語文創造思考測驗乙式常模研究報告。

台北: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吳靜吉(1990)。

女性青少年的刺激尋求動機社會支持與偏差行為、創造力的關係。

教育心理與研究,13,35-69。

吳瓊汝(1998)。

國中學生之學習態度。

台灣教育,566,44-50。

李彥儀(1991)。

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人格特質、領導行為對班級氣氛之影響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李坤崇(1996)。

學習適應量表增訂指導手冊。

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姿嬅(2000)。

以專題為基礎的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與班級氣氛影響之實驗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金清文(2002)。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默英(1983)。

性別、年級、數學學習態度、性別角色與數學成就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佳容(1999)。

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明昌(1997)。

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慧賢(1996)。

原住民創造力發展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錫津(1987)。

創造思考教學對高職學生創造力發展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德高(1990)。

創造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德高(1988)。

教育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李佳蓉(1996)。

電腦益智遊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推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電腦態度的影響。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官淑如(1997)。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生傳(1988)。

教育社會學。

高雄:復文書局。

林幸台、王木榮(1987;1995)。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

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幸台(1981)。

衡鑑創造力的新指標。

資優教育季刊,4,24-28。

林美吟(1989)。

國中資優班與普通班班級氣氛之比較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0,189-228。

林建平(1993)。

輔導原理與技術。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清山(1988)。

多變項分析統計法。

台北:東華書局。

林崇德(1995)。

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殿傑、林春雄(1993)。

基隆市立建德國中學生英語科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傳習,11,47-57。

林寶貴、錡寶香(1991)。

高階段聽障學生學習態度、成就動機及其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台灣省教育廳。

林寶山(1982)。

班級氣氛量表簡介。

輔導月刊,20,97。

林寶山(1984)。

班級氣氛和學生對於科學態度之關係(英文)。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5,1-20。

邵瑞珍、皮連生(1989)。

教育心理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紀文祥(1965)。

大學及高中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柯正鋒(民1989)。

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施信華(2001)。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姚如芬(1993)。

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胡宗光(2002)。

國小原住民學生創造力特質及影響創造力發展環境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莉竹(1991)。

教師A型行為組型和外顯行為與班級氣氛、學生成就動機測試焦慮之關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榮昭(1998)。

創意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

台北:張老師文化。

洪雅雯(2001)。

學童之人格特質、同儕接納程度與班級氣氛知覺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寶蓮(1987)。

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學習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洪蘭譯(1999)。

不同凡想。

台北:遠流出版社。

高強華、歐陽教(1991)。

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秦夢群(1993)。

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究。

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學資訊中心。

唐璽惠(1988)。

高中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莊美月(1972)。

大專聯考成績與人格特質關係之研究。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莊嘉坤(1992)。

從態度的觀念談科學態度的研究。

國教天地,94,31-43。

郭生玉(1996)。

心理與教育研究法。

台北:精華書局。

郭生玉(1985)。

教師間接與直接行為和學童創造力及學業成績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18,57-84。

郭有遹(1994)。

發明心理學。

台北:遠流出版社。

郭有遹(1977)。

創造心理學。

台北:正中書局。

郭秀枝(1994)。

視覺障礙學生創造傾向、認知風格、創造動機、創造表現及其關係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郭明德(1999)。

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未出版博士論文。

郭淑惠(1999)。

不同團隊組型之合作學習對大學生專題製作創造力影響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慧玉(2001)。

卷宗評量與紙筆測驗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溝通能力及數學學習態度之實驗研究。

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許水德(1970)。

國中一年級學業成績欠佳學生之調查研究。

台北:聲文印刷工業有限公司。

許錫珍(1978)。

能力分班班級情境下前、後段班班級氣氛之比較研究。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141-158。

許錫珍(1978)。

教師期待與師生社會互動及學生個人品質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2,189-194。

許靜霙(1998)。

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語文推理、創造力與問題解決之關係。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宗逸(1995)。

家庭背景、教師行為、制握信念與國小學童創造思考相關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秀慧(1984)。

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奎熹(1990)。

教育社會學研究。

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熹、高強華、張鐸嚴(1995)。

教育社會學。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奎熹(1995)。

教育社會學研究。

台北:師大書苑。

陳英豪、吳裕益(1981)。

青少年認知發展測驗指手冊。

高雄:復文書局。

陳昭儀(1992)。

創造力的定義與研究。

資優教育季刊,44,12-17。

陳茜如(1995)。

班級氣氛與兒童生活適應和學業成就之關係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致嘉(1994)。

國中學生性別、班級類型對師生互動、班級氣氛、學習態度、學業成就之影響。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密桃(1981)。

國小級任教師領導類型對班級氣氛及學生行為的影響。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3,161-207。

陳偉昌(2001)。

職業學校機械科學生技術能力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順宇(1998)。

多變量分析。

台北:華泰書局。

陳龍安(1984)。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創造思考能力之影響。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龍安(1988)。

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

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龍安、朱湘吉(1993)。

創造與生活。

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龍安(1998)。

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

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麗娟(1994)。

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系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文三(1988)。

國民中學教師領導型態、班級氣氛與學生疏離感之關係。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天枝(2000)。

高工建築科學生專業創造能力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光雄(1983)。

培養國小資優兒童自然學科創造能力教學之實驗研究。

新竹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黃自來(1987)。

動機、教材、教法與管理-從教育心理學談英語教學。

第四屆英文研討會論文集(頁21-50)。

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黃良成(1997)。

國小補校學生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對其電腦態度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素秋(1998)。

國小自然科教學班級氣氛與創造表現之評量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黃旭鈞(1995)。

從動機理論看今日國小現況及其改進之道。

教育資料文摘,35(1),154-162。

單文經(1994)。

班級經營策略研究。

台北:師大書苑。

曾玉玲(1993)。

台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項必蒂(1979)。

高級中學教材、年級暨學生性別與班級氣氛的關係。

教育心理學研究,3,226-228。

辜華興(1998)。

情境學習環境中媒體特性對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的影響。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程蘊嘉(1994)。

性別學科別對大學新生電腦學習態度之影響。

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文隆(1997)。

台中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仁家(2000)。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對高工學生低壓工業配線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秋明(1997)。

台北市試辦學年學分制高職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春興、林清山(1982)。

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8)。

張氏心理學辭典。

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9)。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

台北:東華書局。

張坤鄉(1990)。

山地與平地國中之學生在認知式態上,英語科學習行為及其對英語科教學行為知覺上之比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新仁(1982)。

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與學習態度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淵程(2001)。

高雄職業學校全面實施學年學分制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彭淑玲(1997)。

國小學童班級學習環境知覺之研究。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2000)。

影響創意發展的個人特質、家庭及學校因素量表之發展(國家科學委員會整合型計劃結果報告編號:NSC88-2519-5-004-001-C)。

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董奇(1995)。

兒童創造力發展心理。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詹秀美(1990)。

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

溫怡梅(1987)。

領導才能訓練課程對國小智能優異學生正向自我概念、創造力與領導能力的影響。

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楊坤原(2001)。

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

科學教育月刊,239,3-12。

楊蕢芬(1987)。

刺激尋求動機與創造力、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

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鄒慧英(2001)。

國小學童之人格特質、同儕接納程度與班級氣氛知覺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臧俊維(2000)。

高一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對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賈馥茗(1976)。

英才教育。

台北:開明書店。

趙居連譯(1995)。

學習與教學。

台北:心理出版社。

趙時桓(1985)。

學齡兒童學習行為之研究。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天民(2002)。

概念構圖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成就學習態度及概念改變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玉瑟(1995)。

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出等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進雄(1985)。

高中導師管教型態對班級氣氛之影響。

輔導通訊,53,47-49。

鄭美珍(1986)。

國小教師創造力教學態度與學生創造力之相關研究。

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鄭瑞澤(1972)。

社會心理學。

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鄭麗玉(2002)。

班級經營。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鄭耀嬋(2002)。

國小融合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潘詩婷(2002)。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士豪(1998)。

年齡、性別成就目標目標導向與創意生活經驗創造力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成坤(2000)。

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探索。

大陸:學科教育2000(1),39-42。

劉君毅(1996)。

錨式情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

私立淡江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佩雲(1990)。

性別、創造力、自我檢校與幽默感的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劉燕饒(2001)。

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碩士論文。

賴保禎(1970)。

學習態度測驗指導手冊。

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鍾紅柱(1983)。

高中班級氣氛之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6,123-131。

鍾蔚起(1981)。

我國國中學生次級文化及其差異因素之調查分析。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謝季宏(1973)。

智力學習習慣成就動機及家長社經地位與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簡茂發(1982)。

我國資賦優異兒童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5,97-110。

簡茂發(1981)。

解決問題與創造之教學。

載於蔡樂生等:教育心理。

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簡嘉誠(2001)。

領導風格型態、創造力人格特質搭配對組織承諾與創新績效影響關係之研究。

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藍瑞霓(1990)。

空軍軍官學校與屏東師範學院學生對學校態度問卷調查研究。

測驗與輔導,5-15。

藍根蓮(2001)。

學生創造興趣的激發與培養。

中國大陸中小學教育,6,21-24。

顏綠清(1980)。

大學生國文態度之研究。

教育學院學報,5,3-125。

蕭敏華(1997)。

國民小學班級開放程度及其教育效果。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蘇錦榮(1997)。

新竹科學園區資訊電子產業研發人員技術人員與非科技人員創造力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份Amabile,T.M.(1983).Thesocialpsychologyofcreativity.NewYork:Springer-Verlag.Amabile,T.M.(1988).Amodeofcreativityandinnovationinorganization.ResearchinOrganizationalBehavior,10,40-167.Amabile,T.M.(1993).Motivationalsynergy:Towardnewconceptualizationofintrinsicandextrinsicmotivationinworkplace.HumanResourceManagementReview,3,185-201.Amabile,T.M(1994).Theworkpreferenceinventory:Assessingintrinsicandextrinsicmotivationalorientation.Journal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6(5),950-967.Amabile,T.M.(1997).Motivatingcreativityinorganizations.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40(1),39-58.Amabile,T.M.(1998).Howtokillcreativity.HarvardBusinessReview,Sep/out,77-87.Anderson,H.H.(1943).DominationandSociallyIntegrativeBehavior.InBarker,R.G.et.al.ChildBehaviorandDevelopment,McGraw-Hill(pp.49-83).Anderson,G.T.(1970).Effectsofclassroomsocialclimateonindividuallearning.AmericanResearchJournal,7,135-152.Barclay,J.R.(1972).Appraisingindividualdifferencesintheelementaryclassroom.AmanualfortheBarclayclassroomclimateinventory.Lexington,Ky:EducationalSkillDevelopment.Bobic,M.,Davis,E.,&Cunningham,R.(1999).Thekirtonadaption-Innovationinventory,ReviewofPublicPersonnelAdministration,19,18-31.Brown,A.(1987).Metcognition,executivecontrol,self-regulation,andothermoremysteriousmechanisms.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Brown,R.J.(1989).Creativity:Whatarewetomeasure?NewYork:PlenumPress.Bull,S.,&Solity,J.(1987).Classroommanagement.GreatBrition:CroomHelm.Burton,W.H.,&others(1960).Educationforeffectivethinking.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Campbell,D.P.(1977).TaketheRisktoCreativityandGetoffyourDeadEnd.AllenTexas:Argus.Callahan,L.M.(1978).Developingcreativityinthegiftedandtalented.Virginia:ThecouncilforExceptionChildren.Clapham,M.H.(2000).Employeecreativity:Theroleofleadership,TheAcademyofManagementExecutive,14,138.Crocker,R.K.,&Brooker,G.M.(1986).Controlandstudentoutcomesingrades2and5.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23,1-11.Csikszentmihalyi,M.(1988).Social,culture,andperson:Asystemviewofcreativity.NewYork:CambrigeUniversityPress.Csikszentmihalyi,M.(1996).Creativity:Flowandthepsychologyofdiscoveryandinvention.NewYork:HarperCollinsPublisher.Csikszentmihalyi,M.(1999).Implicationsofasystemsperspectiveforthestudyofcreativity.CambrigeUniversityPress.Davis,G.A.,&Subkoviak,M,J.(1975).Multidimensionalanalysisofpersonalitybasedtestofcreativepotential.JournalofEducationalMeasurement,12(1),37-39.Deng,B.(1992).Amultilevelanalysisofclassroomclimateeffectsonmathematicsachievementoffourth-gradestudents.DissertationAbstractsInternational,53(1),53.Dennard,R.H.(2000).Creativityinthe2000sandbeyond,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November-December,23-25.Edwards,A.L.(1975).Techniquesofattitudescaleconstruction.NewYork:Appleton-Century,A.L.Crofts.Eills,T.I.(1984).Classsize.(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259454)Enteistle,N.J.,Nisbet,J.,Entwistle,D.,&Cowell,M.D.(1971).Theacademicperformanceofstudent.BritishJournalofMedicalEducationPsychology,41,258-267.Feldhusen,J.F.,&Treffinger,D.J.(1980).Creativity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ingiftededucation.Texas:Kendall/HuntPublishingCompany.Feldman,D.H.(1999).Thedevelopmentofcreativity.InRJ.Sternberg(ED),Handbookofcreativity(pp.169-186).CambridgeUniversitypress.Fishbein,M.,&Ajzen,I.(1972).Attitudesandnormativebeliefsasfactorsinfluencingbehavioralintentions.JournalofPersonality&SocialPsychology,21,1-9.Flanders,N.A.(1970).Analyzingteachingbehavior.MenloPark.Calif:Addison-Wesley,19,1-20.Fleith,D.S.(2000).Teacherandstudentperceptionsofcreativityintheclassroomenvironment.RoeperReview,22(3),148-153.Forster,J.,&Morgan,S(1999).Creativityintheclassroom.GiftedEducationalInternal,14,29-43.Fraser,B.T.(1979).Assessmentoflearningenvironmentinelementaryschoolclassrooms.TheElementarySchoolTournal,79(5),297-300.Fraser,B.J.,Anderson,G.J.,&Walberg(1982).Assessmentoflearningenvirments:ManualforLearningEnvironmentInventory(LEI)(3rded).WesternAustralianInstituteofTechnology.Fraser,B.J.&Fisher,D.L.(1983).Studentachievementasafunctionofperson-environmentfit:Aregressionsurfaceanalysis.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Psychology,53,89-99.Fraser,B.J.,Mcrobbie,C.J.,&Gidding,G.J.(1993).Developmentandcross-nationalvalidationofalaboratoryclassroomenvironmentinstrumerforseniorhighclassscience.ScienceEducation,77(1),1-24.Furman,A.(1998).Teacherandpupilcharacteristicsintheperceptionofthecreativityofclassroomclimate.JournaloftheCreativeBehavior,32(4),258-277.Gardner,H.(1988).Creativity:Aninterdisciplinaryperspective.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1(1),8-26.Gonen,M.(1993).Creativethinkinginfiveandsixyearoldskindergarten.InternationalofEarlyYearsEducation,1(3),81-87.Good,T.L.,&Brophy,J.E.(1973).Lookinginclassroom.NewYork:Harper&Row.Good,C.V.(1973).Dictionaryofeducation(3n'''''''').NewYork:Mcgraw-Hill.Good,T.L.&Brophy,J.E.(1995).Contemporaryeducationalpsychology.NewYork:Longmen.Greenwald,A.G.(1990).Whyareattitudeimportant?In"AttudestructureandFunction.LawrenceErlbaumAsspciates,Inc.Guenter,E.(1985).Thehistoricalinfluencesofcreativityanditsmeasurement.inAmericaneducation:1950-1985.Michigan:UMI.Guilford.T.P.(1967).Creativity:Yesterday,TodayandTomorrow.Creativebehavior,J,1-13.Guilford,J.P.,&Hoepfner,R.(1971).Theanalysisofintelligence.NewYork:McGraw-Hill.Hallman,R.J.(1967).Techniquesofcreativeteaching.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1,325-330.Hamachek,D.(1987).Humanisticpsychology:Theory,postulateandimplicationforeducationalprocesses.NewYork:PlencemPress.Hill,K.G.(1991).Anecologicalapproachtocreativityandmotivation:Traitandenvironmentinfluencesinthecollegeclassroom.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BrandeisUniversity,Waltham,Mass.Hocevar,D.(1981).Measurementofcreativityreviewandcritique.JournalofPersonalityAssessement,45(5),450-664.Houtz,J.C.&Denmark,R.M.(1983).Studentperceptionsofcognitiveclassroomstructureanddevelopmentofcreativethinkingandproblemsolvingskills.EducationalResearchQuarterly,8(3),20-26.Houtz,J.C.(1990).Environmentsthatsupportcreativethinking.InC.Hedly,Houtz,Baratta(Eds),Congnition,Curriculumandlitercay(pp61-76).NJ:Ablex,Norwood.Howe,R.(1997).Handbookofsemmaroninstructionforcreativethinking.Taipei:NTNU.Hudley,J.C.(1998).Urbanminorityadolescents’perceptionsofclassroomclimate.(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419880)Hyson,M.C.(1989).Theclassroompracticesinventory:AobservationinstrumentbasedonNAEYC’Sguidelinesfor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sfor4and6yearoldchildren.(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310858).Kelmen,H.C.(1961).Processesofopinionchange.PublicOpinionQuarterly,25,57-75.Keller,J.M.(1983).Motivationaldesignofinstrucyion.InC.M.Reigeluth(Ed),Instructionaldesigntheoriesandmodels:Anoverviewoftheircurrentstatus,386-433.Hillsdale,NJ:LawrenceErlbaumAssociates.Kiesler,C.A.,Collins,B.E.,&Miller,N.(1969).Attitudeschange.NewYork:JohnWileyandSonsIns.Koestler,A.(1964).Theactofcreation.NewYork:Macmillan.Krech,D.&Crutchfield,R.S.(1948).Theoryandproblemsofsocialpsychology.M.Y.:McGraw-HillBookLo..Leonard,D.A.&Swap,W.C.(2000).Whensparksfly.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Lewin,K.,Lippitt,R.,&White,R.K.(1939).Patternsofaggressivebehaviorinexperimentallycreationsocialclimate.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10,271-297.Lewin,K.(1951).Fieldtheoryinsocialscience.NewYork:Harper&Brothers.Lytton,H.(1972).CreativityandEducation.NewYork:Schocken.Macdunald,J.B.andZaret,E.A.(1969).Astudyofopennessinclassroominteraction.InC,Rogers(ED.).Freedomtolearn.Columbus,Ohio:Merrill.Mackinnan,D.W.(1962).Whatmakesapersoncreative?SaturdayReview,Feb,1962,33.Mansfield,R.S.,&Busse,T.V.(1981).Thepostpsychologicalstudy.CreativityResearchJournal,7(2),183-192.Maslow,A.(1959).Newknowledge’shumanvalues.NewYork.Mccrae,R.R.(1987).Creativity,divergentthinking,andopennesstoexperienc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52:1258-1265.Miller,B.(1991).TheeffectsofabilitygroupingandclassroomclimateonstudentachievementinselectedTexasschool.Unpublisheddoctoraldissertation,A&MUniversity.Moos,R.H.&Trickett,E.J.(1973).Socialenvironmentofjuniorhighandhighschoolclassrooms.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60,443-448.Moos,R.H.(1979).EvaluatingEducationalEnvironments.Jossey-Bass,SanFrancis.Necka,H.(1986).Onthenatureofcreativetalent.Incaopley,A.(ED).Giftness:Acontinuingworldwidechallenge.NewYork:TilliumPress.Negley,H.H.(1980).Creativity:Characteristics,climateandactivitiesforcreativelearning(k-12).(ERICDocumentReproducationServiceNO.ED210646).Ochse,R.(1991).Whytherewererelativelyfeweminentwomencreators.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25(4),334-343.O’Neil,B.(2001).Improvinglearningforunderachievers.TheClearingHouse,74(5),236-237.Peterson,R.L.&Skiba,R.(2001).Creatingschoolclimatethatpreventschoolviolence.TheClearingHouse,74(3),155-163.Perreault,G.,&Hill,G.C.(2000).Mindingyourp’sandq’s:Assessingclimateinruralandurbanhighschools.RuralEducator,22(1),6-9.Petesson,R.E(2002).Establishingthecreativeenvironmentinthetechnologyeducation.TechnologyTeacher,6(4),7.Raudsepp,E.(1981).Howcreativeareyou?NewYork:AcademicPress.Rea,L.M.,&Parker,R.A.(1997).Designingandconductingsurveyresearch:Acomprehensiveguide.SanFrancisco:Jossey-BassPublishers.Robinson,A.G.,&Stern,G.(1997).Corporatecreativity.SanFrancisco:BerrettKoehler,Inc.Rosenberg,M.J.&Hovland,C.I.(1960).Congnitive,affectiveandbehavioralcomponentsofattitudes.Inc.Scott,W.A.(1969).AttitudeMeasurement.InG.Lindzey,K.,&E.Aronson(Ed),ThehandbookofSocialPsychology.MenloPark,California:Addison-Wesley.Steel,J.M.,House.E.K.,&Kerins,T.(1970).Ainstrumentforassessinginstructionalclimatethroughfewinferencestudentjudgements.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8,447-448.Stein,M.I.(1967).Creativityandculture.InR.L.Mooney,&T.A.Razeik(Eds),Explorationsincreativity.NewWork:Harper.Stern,G.G.(1970).Peopleincontext.NewYork:JohnWileyandSons.Shallcross,D.(1981).Teachingcreativebehavior.NewJersey:Prentice-HallInc.Shutiva,C.L.(1991).CreativitydefferencesbetweenreservationandurbanAmericanIndians.JournalofAmericanIndianEducaition,31(1),33-52.Simonton,D.K.(1995).Behaviorallawsinhistoriesofpsychology:Psychologicalscience,metascience,andthepsychologyofscience.PsychologicalInquiries,6,89-114.Slavin,R.E.(1994).Educationalpsychology:Theoryandpractice.Boston:Allyn&Bacon.Smith,M.L.,&Glass,G.V.(1980).Mata-analysisofresearchonclasssizeanditsrelationshiptoattitudesandinstruction.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17,419-433.Smith,B.L.(1993).Interpersonalbehaviorsthatdamagetheproductivityofcreativeproblemsolvinggroups.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27(3),171-187.Simonton,D.K.(1984).Artisticcreativityand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sacrossandwithinggeneration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46,1273-1286.Soar,R.S.(1966).Anintegrativeapproachtoclassroomlearning.TempleUniversity,Philadephia.Spitzer,D.R.(1996).Motivation:Theneglectedfactorsininstructionaldesign.(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J524806).Sternberg,R.J.,&Lubart,T.I.(1999).Theconceptofcreativity:ProspectsandParadigms.InR.J.Sternberg(Ed),HandbookofCreativity,CambrigeUniversityPress.Stiper,D.(1998).Motivationtolearn:Fromtheorytopractice(3rded.).MA:AllynandBacon.Taylor,I.A.(1975).Anemergingviewofcreativeactions.InTaylor,I.A.,&Getzels,J.W.(Eds.),Perspectivesincreativity.Chicago:Aldine.Taylor,C.W.(1988).Variousapproachestodefinitionofcreativity.InR.J.Sternberg(Ed.),thenatureofcreativity(pp.99-121).NewYork:CambrigeTimberlake,P.(1982).15wayscultivatecreativityinyourclassroom.ChildhoodEducation,September/October.Torrance,E.P.(1961).GivetheDevilHisDues….GiftedChildQuarterly,5,winter.Torrance,E.P.(1961).Guidingcreativetalent.EnglewoodCliffs,NewJersey:PrentiveHall.Torrance,E.P.(1972).Canweteachchildrentothinkcreatively?JournalofCreativeBehavior,6,114-143.Torrance,E.P.(1974).Torrancetestsofcreativethinking:Directionmanualandscoringguide(figuraltestfromB).Princeton,NewJersey:ResearchEditionPersonnelPress,Inc.Torrance,E.P.(1975).Assessingchildren,teachersandparentsagainsttheidealchildcriterion.GiftedChildQuarterly,19(2),130-139.Towel,M.(1982).Learninghowtobeastudentwhenyouhavealearningdisability.Journaloflearningdisability,15,90-93.Utsumi,M.C.,&Mendes,C.R.(2000).ResearchingtheattitudestowardsMathematicsinbasiceducation.EducationalPsychology,20(2),237-244.Walberg,H.J.(1968).Structuralandaffectiveaspectesofclassroomclimate.PsychologyintheSchool,5(3),247-253.Walberg,H.J.(1979).Educationalenvironmentsandeffects:Evaluation,policy,andproductivity.Berkeley,CA:McCutchan.Wallas,G.(1926).Theartthought.NewYork:Harcourt-Brace.Wallach,M.A.&Kogan,N.(1965).Modesofthinkinginyoungchildren.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Weinstein,R.S.(1982).Studentperceptionsofschooling.(ERICDocumentReproductionServiceNo.ED221553).Williams,P.E.(1980).Creativityassessmentpacket:manual.Buffalo:D.O.K.Rublishers,Inc.Withall,J.(1949).Thedevelopmentofatechniqueforthemeasurementofsocialemotionalclimateinclassroom.JournalofExperimentalEducation,17,347-368.White,D.W.(1986).Kelationshipsbetweenschoolclimateandclassroomclimate,betweenschoolclimateandstudent:Achievent.DissertationAbstractsInternational,48,282.Woodman,R.H.,Sawyer,J.E.&Griffin,R.W.(1993).Towardatheoryoforganizationalcreativity.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8(2),293-321.Woolfolk,A.E.&Hoy,W.K.(1990).Prospectiveteacher‘senseofefficacyandbeliefsaboutcontrol.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82(1),81-91.Zahn,G.L.,Kagan,S.,&Widamaan,K.F.(1986).Cooperativelearningandclassroomclimate.JournalofSchoolPsychology,24,351-380.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 2. 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 3. 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4. 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 5.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6. 高中學生英文學習態度與方法之研究 7.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8. 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與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 9. 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10. 資優生的人格特質與其學習行為、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11. 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 12. 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 13. 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 14. 國中學生個人與環境因素對其行為之研究 15. 我國國民補習學校班級氣氛及其與成人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   1. 顏綠清(1980)。

大學生國文態度之研究。

教育學院學報,5,3-125。

2. 簡茂發(1982)。

我國資賦優異兒童創造思考能力之研究。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5,97-110。

3. 蔡進雄(1985)。

高中導師管教型態對班級氣氛之影響。

輔導通訊,53,47-49。

4. 楊坤原(2001)。

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

科學教育月刊,239,3-12。

5. 黃旭鈞(1995)。

從動機理論看今日國小現況及其改進之道。

教育資料文摘,35(1),154-162。

6. 黃自來(1987)。

動機、教材、教法與管理-從教育心理學談英語教學。

第四屆英文研討會論文集(頁21-50)。

台北:文鶴出版公司。

7. 陳密桃(1981)。

國小級任教師領導類型對班級氣氛及學生行為的影響。

國立高雄師範學院教育學刊,3,161-207。

8. 陳昭儀(1992)。

創造力的定義與研究。

資優教育季刊,44,12-17。

9. 許錫珍(1978)。

教師期待與師生社會互動及學生個人品質之關係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2,189-194。

10. 許錫珍(1978)。

能力分班班級情境下前、後段班班級氣氛之比較研究。

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1,141-158。

11. 郭生玉(1985)。

教師間接與直接行為和學童創造力及學業成績之關係。

教育心理學報,18,57-84。

12. 莊嘉坤(1992)。

從態度的觀念談科學態度的研究。

國教天地,94,31-43。

13. 林殿傑、林春雄(1993)。

基隆市立建德國中學生英語科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傳習,11,47-57。

14. 吳武典(1971)。

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

教育文摘,16(5),5-11。

15. 吳武典(1979)。

國小班級氣氛的因素分析與追蹤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2,133-156。

  1. 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之研究 2. 高雄市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 3.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4. 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5. 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 6. 高雄市國小六年級班級氣氛、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7. 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8. 國中學生班級氣氛知覺、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國文科為例 9. 班級氣氛對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的影響 10.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11. 國民小學級任教師教學風格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 12. 國小學生創造力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相關變項研究 13. 家庭教育資本與學生學習態度之研究—居住嘉義偏遠地區與一般地區國中生之比較 14. 國民中學資優學生時間管理、學習態度、學業成就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 15. 北部某國小高年級不同性別學童嘲笑風格、創造傾向與社交地位之關係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