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期的適應障礙症-精神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兒童和少年時期,外在的壓力大體上可分為失落重要的人或物、有長期不良的家人關係、家庭結構的改變、需要重大適應的社會變化以及急性傷害等五類。

其中就少年時期而言,又以 ...    青少年期的適應障礙症  作者:精神部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要面對自己內在的需要,要改變自己以適應外界的要求,要把過去和現在的情感、思考、知覺的經驗加以統合,在這個過程中,若面對某些內在或外在的壓力時,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反應,超過一般人在類似的情況可預期的反應,已影響到個人的適應,而又沒有嚴重到可以診斷為其他更嚴重的精神疾病時就稱作「適應障礙症」。

在兒童精神科的傳統上,因為把成長本身視為是需要適應的事情,因此有許多兒童、少年的行為和情緒問題都把它當作「適應障礙症」。

未來有必要以研究來賦予「適應障礙症」更明確的定義和診斷要件。

  在個人內在因素方面,與生俱來的氣質不同,因此也產生因應壓力時不一樣的反應,譬如:活動量大、比較不規則的人,初次住校,學校要求規律的生活,就容易產生適應欠佳的現象;又譬如,比較敏感,面對需要改變的情況適應的速度緩慢的人,在搬家、換老師、換學校的時候,也可能出現比較多的適應困難,這些都是容易出現適應障礙症的個人條件。

  兒童和少年時期,外在的壓力大體上可分為失落重要的人或物、有長期不良的家人關係、家庭結構的改變、需要重大適應的社會變化以及急性傷害等五類。

其中就少年時期而言,又以親近的人死亡、父母離婚、兄弟姐妹出生、離家、返家,以及自己或家人有重大的傷害、疾病等,為最常見的壓力事件。

這些外在的壓力事件都需要少年去面對,假如調適的過程中出現超過一般人有的適應欠佳的現象,就可能達到適應障礙症診斷的程度。

  一般而言,青少年時期的適應障礙症可以用憂鬱、焦慮的情緒、行為、學習上的問題等來表現。

比起成人,少年的適應障礙症較常以顯現於外的行為問題,譬如:以學校適應欠佳、打架、偷竊等行為問題來表現的比較多,這和成人以焦慮、憂鬱和自我傷害的表現較多的現象有所不同。

在自我傷害的青少年,據研究只有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五合乎適應障礙症的診斷,這個百分率較成人的為低。

  少年的適應障礙症需要從個人及環境來瞭解適應的困難所在,並以支持的態度幫助渡過適應的困雜。

如果能將外在的壓力解除,常能迅速有效的去除適應障礙的症狀。

如果適應障礙的症狀持續了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改善,或症狀十分嚴重,就要考慮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